中考常考话题(1)
爷爷是个很奇怪的人,从没有人真正的看透他。
他总是戴一顶宽沿的深黑色帽子,随意搭几件衣服,一双黑色的鞋,像个黑衣人一样。
他总是行踪不定,没有人知道今天他会去哪逛,明天又会去哪玩。只知道他是个很自私的人,不会为别人分担什么,只懂自己玩乐。所以,爸爸和总和他吵架,他总是很不耐烦的乱抓那本来就不多的头发,然后转身就走。
所以他总是孤单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尝试着去理解他。为此,我掉过不止一次,也恳求过爸爸,爸爸只是笑着摸摸我的脑袋,说我不了解爷爷,给我讲了个故事:
在他像我这样大的时候,爷爷还是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脾气极其暴躁。
那是一个极其寒冷的冬日,爸爸像往常一样骑自行车去学校,刺骨的寒风犀利的刮过行人的脸,留下一道红红的`痕迹。到学校后,爸爸锁上自行车的锁,攥紧手中的钥匙,跑到教室,把钥匙放进口袋里。
然而,放学后,自行车钥匙却不翼而飞,爸爸找遍了教室、教学楼、操场等一切可能有钥匙的地方,连钥匙的影子都没有。于是,爸爸顶着刺骨的寒风走回了家。没想到,爷爷一听,把手里的碗往地上一摔,碗摔成了两半,说:“滚!你给我出去!什么时候找到钥匙,什么时候回来!”
爸爸只好顶着刺骨的寒风又回到了学校,坐在操场上。操场边的天空从醉人的橘红色晚霞到灰黑色的夜色再到高挂的、星星。爸爸就这样盯着天空过了一夜,直到爷爷第二天赶来,给爸爸换车锁。
讲完这个故事后,爸爸眼里竟然噙满了泪水,他说,千万别相信爷爷的表象,爷爷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魔鬼”!
我却不相信!
也许,爷爷年轻时的确暴躁。但岁月也许会消磨掉年轻时尖锐的棱角,他老了,棉花糖般花白的头发就说明了一切,岁月会在额头上印刻出痕迹。
我不止一次听过爷爷的叹息,看过他的泪水。
请不要责怪已老的人,记忆的伤痕只能说明过去,也许这个人早已不是那个人。
中考常考话题(2)
我们都曾经自以为是,都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的观点永远是瞎扯。
那些话,好听与否,都在耳边刮起一阵风,凉快会儿就过去了。
慢慢地,失去了好多,回头望望,也许,曾经,很幼稚!
那些话,其实很对,曾经的孤傲使自己丧失了辨别真相的能力。
“带把伞吧!要下雨了。”纵使自己被淋,也固执地不听,又“理所当然”地在病床上接受着母亲的照料;“做题时要注意格式。”纵使试卷上满是红叉,也固执地不听,又满不服气地在老师身边听着他的数落。
慢慢地,开始理解,但是,却很难再听到这样的叮嘱和关爱。语气中多了一种东西叫严厉,可是,爱,也随即增加了不少,可惜,青春期的判逆使自己又重蹈覆辙,又可悲地认为这逆耳的忠言,不好听,所以,不去听,冲突激化,与老师,与家长反着干,那些不允许的,强迫自己去做,至于让做的,坚决不做!
认识到爱的过程很长,当然,和从前经历的一样,无非是失败,站起,发誓不再绊倒,却一次又一次地趴入,直到最后,爬不起来了,看看旁边,那条家长、老师所指的路上有许多人正大步走过,豁然开朗,走了过去……
父母、老师的措辞还是如此强烈,但是我能体会到爱充满了严历的辞令。
一天爸爸和我谈话中,他说道:“儿子,我们有时候说话重,别在意,我们是不想让你走弯路,你要站在我们肩膀上去成功,也许哪一天,我,背不动你了,我相信你会在更高的地方找到支柱,就摔不下来了……”那晚父亲说这时,已经喝多了。
一夜无眼,回忆着那些不知名的人对我所言的那逆耳忠言:
一个协管对我说:“同学,别过线,一会儿有车撞住就不好了……”我不屑地打量了他一番后,说道:“我撞了也不用你赔!”没有待其反驳,变灯了,我蹬着车飞快地过去马路,幸运的是没有如他所言;一位老大爷对我说:“孩儿,公共场合,别大喊大闹。”停下与同学的嬉戏后,用蔑视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丢下一句粗俗的话便离开了。
也许你能想到,当时我的心里活动:“连爹妈的话我都不听,你__算个__啊!”
逆耳忠言中我又长大了一岁,把蛋糕送入父母手中时,我鞠了一躬:“谢谢!”扭过头去,忍住泪水。
忠言不好听,没错,魏征甚至因为它被杀,屈原正是因为它而自杀。
对于那些逆耳的忠言,略去严厉的,只剩浓浓的关爱。
有一种爱,它无法表达,可以来自于任何人,可以化装成任何你不喜欢的东西,如果你接住,那么它会露出真面目,反之,你会看到那些化装成你最喜爱的东西,那是什么,大家都明白。
中考常考话题(3)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追寻的旅程,当你追寻到了你所渴望的,你所爱的,便是到了你心中的目的地。——题记
那一瞬间,眼前的一切都变为了快速变换的光影,我听见了一把骨头的哀嚎。
手机摔在地上,落在积水中,我顾不得去管它了,强撑着身体,推着自行车走向路边。浑身像是没上油的老机器,仿佛每走一步都要叮叮当当的落下许多零件。
看着仿佛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自行车,半截链条被咬合的齿轮生生卡断,此刻像一条粉丝一样躺在我身边。我从积水中捡回手机,想打个电话让父母来接我一下,屏幕的光映照着一张苍白的脸。经过这一摔,这手机却再已不能开机了。
没办法,只好一个人走回去。几根可怜的骨头支持着身体,一个路边的熊孩子指着我脸上因为摔倒而溅上的污水,笑嘻嘻的:“大哥哥真像一个乞丐”。他的父亲过来一把抱起他,我刚想向这位父亲借一下手机,他便留下一句“对不起”抱着孩子绝尘而去。我从他的脸上读出了不屑。
又累又饿,双腿机械的摆动,我觉得我现在就像一条流浪狗,似乎没有了目的和方向。这样想着,一回头,这辈子我都难忘的一幕发生了。
一个残疾的人,只有一只手和一只脚,准确的说,是一只左手,一只左脚,正艰难地前行,他脸上没有对命运的不满,反而是灿烂的微笑。我很震撼——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个不幸的人,是什么支撑着他与命运作着不屈的抗争呢?我不解。我停了下来,把自行车靠在树上,用袖子擦了擦一块石椅上的积水,坐了下来,注视着他。
脑中似乎经过了强大的电流——追寻,进发,向目的地进发。为了到达目的地,为了不断追寻自己所爱的,所渴望的,所念想的,追寻那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到达最终的目的地,他在进发,进发,向目的地进发。他所作的一切,便是为了到达那里,到达自己心中的目的地。
手脚似乎有力了,从石椅上站起来,看了看那个残疾的人,我笑了笑,推着自行车,走向与他相反的道路。那半截链条扔拖在地上,但阳光已透过了乌云,向大地洒下了温软的光芒。
中考常考话题(4)
每当雨过天晴,望向天空,总是会感到一丝温馨,因为会想起那个人。他就像是我心中的彩虹。
那是在十二月中旬,已是寒风瑟瑟的季节。早晨六点多,奶奶便带着我去车站买火车票。天刚蒙蒙亮,空中还飘着细雨。到了车站,售票点还没开门,售票处前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我不禁感到很不自在,心中也下起小雨。为了能够快些买到火车票,大家都拼命往前挤,我和奶奶站在人群中被人群挤来挤去。我想:完了,今天白起了,指定买不到票了。
正在这时,一个相貌平凡的中年男子占到高台上,大声喊道:“各位同志,你们这样挤,可会更浪费时间,为什么不遵守纪律,排队买票呢?”听了他的话,有些人开始松动排在别人后面,也有一些人仍旧往前挤。他走过去询问,并按照先来后到的次序将别人安置好,这时,有一些热心的人来帮助他一起维持排队的秩序。于是凌乱的人群逐渐排成了一条整齐的队伍。后面来的人见前面的人排队,也自觉排在队伍后面。有些人仍想插队,经过他的劝说,也都去排队。有的人因为有急事,想快些买票,他便和排在前面的人商量,让他插队。看着这一切,我心里暖暖的:这名中年男子在我眼中俨然成了一名志愿者的形象。
等我和奶奶买完票已经九点多了,那名男子仍在那里维持秩序。雨已经停了,太阳升到高空,天空中浮现出道美丽的彩虹,我的心中也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至今,这名中年男子的热心仍时时影响着我,他愿意舍弃自己的利益来帮助我们,我也应该向他学习。看!上海世博会马上就要开展了。在世博期间,将会有很多外国游客来上海参观,我要像这名中年男子一样做一名志愿者,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抬头看看雨后的天空,湛蓝而美丽。天边高挂着一道由“奉献”组成的虹。我知道,我将成为这道彩虹的一部分。
中考常考话题(5)
少年是青涩的,少年又是甜美的。少年人既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又是酣醇醉人的美酒。
展现自己的少年风采,古有布衣童子甘罗三寸之舌纵横列国,失怙之君康熙十四铲除老姜鳌拜;今有“最美女儿”孟佩杰与“无臂钢琴师”刘伟,他们不仅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青春,更将少年的美好品质展现于世人面前。
在“啃老”风行的时代,她的出现让人惊叹。她的亲生父母早早去世,单薄的她从八岁起就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这样的生活二十年如一日,但她从未叫过一声苦。考上大学后,她又继续带着养母上学。她,就是被称为“最美女儿”的孟佩杰。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开朗乐观,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充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脸依旧灿烂如花。读过她的故事的人无不被她的孝心所感动,被她的乐观所折服,对她坚持不懈的少年风采赞叹不已。
一句“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让年轻的他惊鸿一般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十岁时,他因触电失去了双臂,十二岁开始学习游泳,十五岁因病退出了游泳队,十九岁开始自学钢琴,二十岁时,他就能用脚弹奏出相当于钢琴七级水平的曲目。最终,他用自己那双灵巧的双脚深深撼动了维也纳金色大厅中的观众们。他,就是被誉为新一代“精神偶像”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为他发出生命的哀叹,他依然执着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的跌宕成长路让人深切感受到他的自信与毅力,为他顽强拼搏、勇往直前、自信乐观的少年风采而倾倒。
青葱岁月中,有为少年们正竞相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少年风采,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是的,少年的风采也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明证。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__。”正值花季的少年们,尽情展示你们的少年风采吧!
中考常考话题(6)
如果生活是一枚甘草,我会将它拾起,细细咀嚼。当最初那浓郁的香气在口中弥漫开来,渐渐散去后,剩下的,是淡然无味,微涩的苦,亦或是,浅浅的香甜?
记得年幼无知的时候,争强好胜,做事必定要拼十分满,结果,也是一定要尽自己的意才行。可如此张狂自然是不行的,所以,记不清是上几年级时的一次考试,成绩全面跌破八十分。成绩单发下来的那个下午,我把自己关在一间空教室里哭了一个大课间。
黄昏时,我拎着书包走在血红的夕阳下,昏黑的影子被拉了很长很长。到家,开开门后,进入屋子便一眼看见了橘黄的灯光下,妈妈在餐桌前忙碌着。她听了我的成绩后,没说什么,只是招呼我吃饭。坐在餐桌前,看着面前米色的桌布,热气腾腾的饭菜,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而吃完饭后,和妈妈一起坐在软软的沙发上,妈妈的轻声安慰,更让我的心情,修复如初。这时才惊觉,其实在我一心向往成绩时,早已忽略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美好,无处不在的照顾。比如,母亲的操劳和陪伴。
是的,那些如此平常的事情。每天清晨,吃完早饭后,母亲默默无言地放在书包中的一瓶温水;每天中午,匆匆回家时,母亲递来的一盘早已剥皮切块的水果;每天晚上,洗漱临睡前,母亲端来的一杯暖融融的热牛奶……就是这些,这些我们从不经心的事,却都是蕴含着生活的真味,因为生活的真味,不过是一点一滴中的幸福。
而咀嚼生活的真味,也就是让这些幸福,溢满心的每个角落。
中考常考话题(7)
人生道路是一条黑暗的道路,总要有一盏明亮的指路灯来引领我们前进,越过重重障碍,走到成功大门前,并获得里面的宝藏。在我们获得宝藏的背后,总会有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来为我们提灯,指引道路。我们得感谢那个人,我要感谢的人——数学老师。
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的水平,作业几乎从来没有全对过,成绩达A难如登天,一直到初一下的期末考试前,我数学上A路上的那位提灯人出现了。
她戴着一副眼镜,手提着一个包,里面全是关于数学的资料,别人一看到她就知道她是位有经验的老师。她有时幽默,但生气的时候却非常凶。虽然期末模拟考我都差点上A,但她觉得我是有可能上A的,可是班上的同学却没这么认为,因为我是个数学的学渣,上A比火星撞地球的几率还小。
她一直在作业改完发下来后的第一时间来帮助我,把我的错题一遍又一遍地分析,怕我会不理解,她十分有耐心,要是我有一题理解不过来,她总会讲到我理解后为止,再出一道类似的题来让我做,让我做到对为止,换作别的老师,他们肯定气得半死!但数学老师她没有这么做。
她还传授了许多做题的秘籍,通常在晚自修的时候观察我数学作业的情况,但我一遇到不会的题目,她会提示我怎么做,如果实在不会就会教我怎么做。
一直持续到期末考前的那个晚上,从考场出来后,成绩单上的A,让同学们大吃一惊,可老师却为此感到不足为奇。
感谢提灯人,是你让我的数学上了A,让我在漆黑的道路上给我提灯引路让我得到成功,谢谢!
中考常考话题(8)
外面正刮着很大的风,沙沙作响的竹叶扰乱了我的思绪,在无从下笔的时候,我的耳畔想起了那句话:尽力而为就好。但是,我的心里有一个很深的疑问,真的是尽力而为就好吗?
为了这个问题,我深深的沉思过,直到今天,我才敢确信,尽力而为也许只是一种借口而已。
我听我的同学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她童年的生活中,培训班是她唯一的伙伴,为了得到解脱,她想过很多办法,最后,她利用了尽力而为这个借口,虽然得到了暂时的愉悦,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最终,她的母亲告诉她的一段话,成了她的人生格言:
不是尽力而为就好,豹子以尽力而为为借口,它永远学不会奔跑;鸟儿以尽力而为为借口,它永远学不会飞翔;我们以尽力而为为借口,就永远无法学会做人!
但是,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中,尽力而为也是一种鼓励,正是这常见的鼓励,可能会让我们走火入魔。
尽力而为,如果我们不是以此为借口,拒绝做什么事,而是真的认认真真去做,但做不到,这才叫尽力而为就好,我们,多数没有真正理解“尽力而为就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也经历到了尽力而为,期中考试的分数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我的许多好朋友都安慰我“尽力而为”,而她(上文提到的同学)没有这样做。
事后,许多同学说她没有感情,但是我懂她,她不希望我因为“尽力而为”而丧失方向,不争取进步,而是希望我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接触尽力而为。
虽然,我只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而已,但是,我和她(同上)都相信,我们自己明白了尽力而为只是个借口,我们的成长中不能有尽力而为这个借口,除非让别人见证到我们真的做不到,这样才是尽力而为就好!
相关文章: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范文800字 我是谁的风景,谁是我07-16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草根时代07-16
江苏卷高考作文700字 生活处处有语言07-16
江苏卷高考作文1200字 耳边的语音07-16
天津卷高考作文400字 器07-16
新课标卷满分作文700字 “补漏”的责任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