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就在低头俯身处
踮起脚尖,挺立脊梁,登高望远,永远是奋斗向上的姿态;而弯下腰来,俯下身来,凝视大地,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循循善诱的老师,启发学生,扫地时,腰弯一点、扫帚抓低一点。迟子建的《光明,就在低头的一瞬》中也有这样一位扫地者,这位教堂里扫地的老妇人,从不像慕名而来的膜拜者仰望那些伟大的灵魂,而是始终专注于脚下、地下,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表情是虔诚专注的,心境是恬然的,在作者看来,老妇人弯腰俯身,于世俗之中彰显神圣。令人肃然起敬。
两个扫地的故事,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其实,不只是劳动,我们的为学、人生何尝不是入是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从小吟诵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总想登临绝顶,睥睨万物;我们从小动辄以“不扫一屋,志在扫天下”自许;我们总认为,俯下身来,弯下腰来,就只能仰望别人,屈心抑志。
殊不知,不俯下身来,弯下腰来,怎接地气?不埋头专注眼前事,一味仰望星空,平视远方,不懂得路在脚下,我们往往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因此,不妨学会弯腰俯身,降低身段,放低姿态,视点下沉,沉潜学问和事业。如若这样,我们终有一日可以成为挺立的巨人。埋头,是为了抬头;俯身,是为了挺立。
余秋雨说:“时间最和煦的景色,常常熨帖着大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切忌养尊处优,凌空蹈虚,而应学会俯身,使自己活成一棵树,扎根大地,才能参天凌霄。
你看,耶鲁村官秦玥飞,世界名校的烫金背景,没有滋生“众人平地上,唯我碧霄中”的傲气,他像一位老农一样,挽起裤腿,耳朵上夹着烟,走进农民中间,走进田间地头,感知稼穑之苦。他俯身大地的身影,在兴村振兴的时代宏图中,愈发伟岸。《无穷之路》导演陈贝儿,从不像那些“何不食肉糜的”键盘侠和看客,这位都市高楼的白领丽人,不辞劳苦,俯下身来,跋涉行吟在中国大地上。弯腰俯身,她在溜索上,在一叶扁舟里,在驼铃声声中,在一路“象”北的目送中,讲述最真实的中国故事。还有“蘑菇院士”李玉,深知书斋里种不出蘑菇,他俯下身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写进百姓鼓起的腰包里。
无论是古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拔于行伍”,还是今天的“君子通大道,修行在基层”,他们俨然明智的扫地僧一样,从扫好脚下,到扫一室,扫天下。俯下神来,专注脚下,砥砺才干,厚积薄发。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他们“扫地”,就是在修行练功。
饱满的稻穗,从来是低垂的;只有稗子,才会骄傲浅薄的高昂着头。
一高一低,一俯一仰,“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但愿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青年,不妨学会弯腰俯身。弯腰俯身,不是矮化;光明,往往就在弯腰俯身处。
相关文章:
把“危机”变为“转机”05-09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05-09
那么的远,这么的近05-09
写意人生:近观与远观的智慧05-09
一段难忘的旅程05-09
不该错过的风景05-09
我爱音乐05-09
美就在我们身边05-09
冬天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