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概括30字

时间:2024-06-02 15:46:01 柚子 浏览: 百科知识大全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30字: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魏蜀吴三国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内容简介:
1、黄巾起义,群雄逐鹿: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英雄人物竞相涌现。然而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联盟开始分崩离析。袁绍欲谋取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联合刘表将孙坚杀死。同时,袁绍又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成为北方最强势力。此时的曹操也广招贤才,积聚实力。群雄逐鹿的雏形初成。
2、衣带秘诏,官渡之战: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释义: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迎汉献帝于许昌建都,并运用军事和政治手段除去了袁术、张绣、吕布等人,展现了非凡的治国才能。汉献帝不甘于被曹操胁迫,联合董承、刘备等大臣,秘密颁布“衣带诏”意欲除掉曹操,却因事机不密反遭其害,致使董承等人被杀。刘备侥幸逃脱,前往河北依附袁绍,与关羽张飞兄弟分离。袁绍以“衣带诏”为名,率领大军讨伐曹操,双方于官渡展开艰苦鏖战。
3、荆襄风云,火烧赤壁:
刘备在汝南战败,投奔荆州刘表。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举兵南征,矛头直指荆州。此时刘表亡故,荆州落入曹操手中。刘备遭曹操沿途追杀,命悬一线,幸而有诸葛亮、赵云等人死命保全才得以存身。面对曹操南征之势,刘备遣诸葛亮往江东与孙权结盟。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在诸葛亮、周瑜、庞统、黄盖等文臣武将的合作下,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以弱胜强大破曹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4、曹丕篡汉,三国鼎立:
赤壁之后,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之战,杀得难分胜负。西凉马超起兵报仇被曹操平定,曹操进爵魏公、魏王。拥有荆州的刘备则历经一番争斗打败刘璋,以“凤雏”庞统之死为代价夺占西川,并趁曹军立足未稳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
坐镇荆州的关羽率军攻打曹魏,于罾口川水淹七军,威震天下。此时荆州防务空虚,被东吴都督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袭击。进退失据的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身亡。此时,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承魏王的爵位,进而逼迫汉献帝退位,自称魏帝。自此,大汉王朝不复存在。
曹丕篡汉后,刘备以“恢复汉室”为名在益州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孙权则坐镇江东一方。至此,天下大势底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称帝后的刘备,不顾劝阻东征吴国。出兵前夕,张飞亦死于非命。刘备痛心疾首,亲自领兵挥师东进,一路所向披靡。情急之中的孙权用人不疑,拜书生陆逊为大都督,终于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溃蜀军。刘备率败军撤至白帝城时病倒,并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
5、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蜀国元气大伤之时,曹丕联合东吴与蜀汉降将孟达、南蛮孟获等势力五路发兵进攻蜀国。诸葛亮临危不惧,派出马超、赵云等猛将把守关口,又派出李严、邓芝等人说服孟达和东吴,安居平五路。
为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遗愿,诸葛亮决计征伐曹魏。为保后方太平,诸葛亮亲领大军远征云南,以七擒七纵的大仁大智,平定南蛮孟获之乱。
后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曹魏大权握于司马懿手中。诸葛亮率领兵马六出祁山,决心为恢复汉室鞠躬尽瘁。在此期间,诸葛亮收服姜维,且以平生所学相授。曹魏则以司马懿为统帅与蜀军对阵。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位旷世奇才在无数次战斗中展开周旋,并在斗争中相互敬慕,留下了“失街亭”“空城计”“胭粉计”等典故。蜀汉与曹魏之间的战争延绵数载却不分胜负。诸葛亮最终因为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蜀汉举国同悲。
6、三分归晋,天下一统:
曹睿死后,魏主曹芳继位,司马懿从大将军曹爽手中夺得兵权。此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把持魏国大权,并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家族自此权势滔天。司马昭进而公然弑君,杀死魏主曹髦。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吴主孙皓最终也投降西晋,百余年的战乱从此平息,天下一统。
文学特色:
1、作品主题:
①《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②《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国家或地区政权,统一长久了要分开,分开长久了要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
③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战争的愿望。
④作品通过“桃园结义”的故事,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信义”思想。
⑤作品通过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事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2、艺术特色:
①历史叙事:
《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百科知识www.5a.net) 
罗贯中将来自雅、俗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并按自己的主体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
②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③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确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并非永无错误,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无优点。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骄傲自用,不顾大局,例如:要与马超比试武功;谩骂孙权,拒不联婚;耻与黄忠并列,不受五虎将印;轻视陆逊,因而招致失败。
④结构艺术: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⑤应用文: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第一次将书信等应用文体大量、频繁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书中的许多重要关目和重大事件如桃园结义、董卓之乱、帝王废立等,都与书信等应用文体的使用效应有关。
核心人物:
1、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小说中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
2、司马懿:
字仲达,由于他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3、刘备:
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小说中自称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4、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从第三十七回刘备三顾这位隐居隆中十年的“卧龙”,到小说第一百零四回离世。
5、孙权:
字仲谋。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作者简介: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相关文章:

军神课文批注06-03

微课对教学的促进作用06-03

高中军校有哪些学校06-03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06-03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06-03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06-03

安源区城区幼儿园新冠肺炎防控健康卡06-03

朗读可以辅助文本内容的记忆是因为06-03

7(x-2)=2x+3解方程五年级06-03

八四消毒液配比公式1:10006-03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