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为什么我不聘用你?
最近又面试了一波的应届生,基本都是94年左右的鲜肉。
抱歉,你们中的很多人,我无法聘用。
也许你们面试失败后,有的公司会告诉你理由。
当然,大部分是统一回复,诸如不合适、不匹配等。
但是,HR不会跟你们说真实理由。一是人多,工作量大。二是怕打击到你们,给一个台阶下。
如果你要听真实理由,不怕被我伤害,那就往下看。
前方高能预警,这是一篇功利得不要不要的文章,如果不想知道真实理由,千万别看!
我芳龄23,同为90后,很明白你们在想什么。
创业三年,我也了解作为一个企业雇主应该如何思考。
本文先聚焦在两大问题上,虽然每个公司具体的面试要求不同,但这两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搞清楚这两种逻辑,大部分求职失败的原因都能得到解释。讲完这两个问题后我会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先讲这两个问题:
谁决定你的工资?
谁决定你的去留?
1、谁决定你的工资?
也许你会说,这个问题还需要问么,当然是老板啊!
这是大部分人所持有的观点,但是一个错误的常识。
是你自己决定工资的吗?
不好意思,也不是。
我司的新媒体运营一岗面试过各种各样的90后。
他们期望的薪资,大体上跟自己的学历呈正比。专科学生要求低,海归要求高。
实际上这个岗位我们只会招中等水平的人。
这里提个小疑问:学历高就该要求高薪吗?
通常的回答是,学历高的通常综合能力更强,理应得到更高的工资。
这样思考的谬误在于认为成本决定价格。
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就是需求理论。需求理论的一个推论,就是成本无法决定价格。
例如,假设刘慈欣选择在迪拜帆船酒店写《三体》,而不是在家里写《三体》,是否应该把书价提高10倍?
你花50吨水生产100斤番茄,应该比别人花10吨水生产的100斤番茄定价高吗?(可以,但你卖不出去)
那么,在面试同样的岗位时,你在学业上投资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是否应该拿更高的薪资?
举以上例子,是为了阐明一个的经济学原理:成本不决定价格,市场供需才决定价格。
把这句话套用到职场上,就可以得出:
你的薪资不由你的学业投入成本决定,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决定。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一个岗位上,只愿意付出适中薪资的原因。我们面试过很多求职者,发现薪资不能给少了,少了的话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影响公司盈利。也不能给多了,多了对于雇主来说就是亏损。
所以,最后价格会到一个供需平衡点。
如果老板愿意给你开更高的薪资,意味着什么?
先别高兴,你并没因此多赚。表面上看,你的岗位没变,实际上是老板预期你要做的事比原先设定的更高更难,能创造更多价值。
这就是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上移拉高了价格。
如果你没有做到,不好意思,工资还是会调回来。如果你希望得到高工资,请记住这一条。
再做一个推论,简单但很重要:你的成本,与需求方无关。
请理解这一句话,为什么?
举个例子,我问很多来面试的90后,你期望的薪资是多少?通常得到的回答是,够生活就够了。
我常常会笑着说,够生活的话,住在厦门城郊,900一个月,省着吃饭一个月只要600,上下班坐公交,一个月1600够生活了。
通常得到的回应是,开玩笑吧,这也太少了,我周末还要看电影和朋友聚会,怎么够啊?
呃,至于你怎么娱乐我可不管,但这确实够你生活了。
1000有1000的活法,4000有4000的活法,我还见过月薪1万都不够生活的。那么,你的“够生活”,到底是需要多少薪资?
这是很多雇主在面试90后应届生的时候都会提的问题,雇主背后的思考模式都是一样的:
你的成本,需求方不会关心。需求方只关心自己要付出的成本,即你期望的薪资。
这就是事实。
如何确定自己应该拿多少薪资?
既然价格是市场供需决定的,你就应该到各大招聘网站上看看这个岗位的平均薪资。如果你不知道跟雇主提多少薪资,这个平均薪资八九不离十。
所以,你下次面试时,请先想清楚自己要多少薪资,“够生活就行”是一句体现思考惰性的话,别说。
2、谁决定你的去留?
你的答案还是老板吗?
如果是,那还是错的。
曾经我们有招到一位女生,她的简历是同一拨应届生中相对优秀的,也做过很多不错的策划和项目。
但在试用期内,我们发现她连一些最基础的工作都做得很差,和我们的预期严重不符,所以决定请离。
当我们告知她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情绪激动,回复的消息大约如下:我大老远跑到厦门来工作,住宿刚安排好,三个月的房租都预付了,你们说不要就不要,一家公司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
当时的我就懵逼了,我毕竟还是个孩子,备受这样的道德谴责心里不好受。
但公司是要盈利的,你和别人拿同样的薪资,创造的价值不及别人十分之一,如果不把你请离,就是对其他同事不负责任。
这里牵扯到一个关键问题,到底是谁决定你的去留?
表面上看,是老板决定的。实际上,老板只是个传话人,真正决定你去留的是同岗位的其他竞争者。
不少职场新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员工和老板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员工希望更多薪资,做更少工作。老板期望员工拿更少薪资,做更多工作。
这两种倾向是矛盾的,但这不是竞争,是市场议价。正是因为有了这两种倾向,才有了供需平衡点。
需求方和供给方存在竞争吗?
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只存在于需求方与需求方之间,供给方和供给之间。也即,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劳动力市场中,在同一岗位上与你一同求职的人。
为什么我们会请离那位女生?
我说了,是因为和预期不符。预期是什么?预期就是其他竞争者能做到的标准,这个标准是雇主和雇员在长期的市场博弈行为中形成的。所以我很清楚,这个岗位要做到什么样子才算及格。
如果低于这个预期,要么换岗尝试其他工作,要么离开。可惜当时就我们的情况而言,新媒体运营已经是最基础的工作了,没有更基础的岗位,所以只能请离这位女生。
至于这位女生的道德谴责,我们表示了理解和慰问,并继续表达了我们请离她的决心。
她提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本,我们也只能表示遗憾,仅此而已。
决定你去留的,是同岗位的其他竞争者。
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行。
另外补一刀,很多男生喜欢搞声势浩大的表白,最后被人家女生拒绝,道理同“你的成本,需求方不关心”和“决定你去留的不是需求方, 是和你一样的竞争者”。
3、供需与竞争
以上两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概括一下只有两个:一是供需,二是竞争。这算是经济学常识了吧,但一到现实中,大部分人是懵逼的,甚至包括经管专业的学生。
大部分人求职失败,都与这两点有关。我个人判断是否录用一个人时,会有三种内心OS。
一种是,不错,如果工资再低点就招。
一种是,赶紧招进来!
一种是,这根本不行啊。
显然,这三种内心OS分别对应供需平衡点的上、中、下三个区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决定了你是否被聘用,接下来就我个人的角度,谈一些想法。
4、你要追求增量,而不是消耗存量
对于90后的应届生来说,我们更看重增量,而不是存量。
在我们看来,你的简历并不是来证明你有多辉煌的过去,而是证明你在未来是否有增量。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经验没有,可以学。不会团队协作,可以学。学习能力强悍,其他方面能力的欠缺都是暂时的(人品除外)。
我会问每个90后面试者一个问题,你如何安排工作、上课、睡觉之外的时间?
有时我会换一种形式问,你在睡觉前的两小时内一般会做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通常来说,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回答是,我会看书,或看学习视频,或写作,总之都是学习型的行动。
回答吃喝玩乐的人,大部分情况下,我发现他们的综合能力也较差。
把闲暇投入到学习中,和把闲暇投入到娱乐消遣中,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
前者对自我的要求更高,有明确的目标,有成长的渴望,以成长型心智者居多。后者追求享乐,普遍平庸,以僵固型心智者居多。
这是我从现实观察中发现的相关性,这和Carol Dw
相关文章:
对不起,我没义务根据你平庸的现在去推断你辉煌的未来06-03
10个价值百万的职场经验05-31
为什么我不愿意帮你?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