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中细品端午

时间:2024-06-09 23:34:17 桃子 浏览: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诗词之中细品端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同样的端午节,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是不同的风情。

诗词之中细品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两千多年前,屈原不被楚王信任,无法为国出力,一直抑郁。当楚国都城被秦国攻破时,屈原绝望了,他自投汩罗江,殉国而死。

  怀念屈原一直是端午节的主题,可是,这一天,汨罗江上,因为下雨,却无人纪念屈原。

  诗人很伤感,大概,他联想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又何止屈原一人呢?可是,他马上又想开了。那成型的榴花仿佛在笑自己自寻烦恼。

  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是独醒的那个人。而今日,即使没有凭吊之所,也无法阻挡对屈原的思念。

诗词之中细品端午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端午节,有热闹,也有孤独。李之仪住在旅店中,黄昏时,下雨了,端午佳节,他独自掩着门,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更悲伤的是,梁间的燕子带着雏鸟也全部离开了,诗人望向房梁,寻找他们存在的痕迹。

  住在旅店,想喝酒都找不到伴,只有黄莺知道他的忧愁,不停地鸣叫,似在安慰着词人。世间有热闹,就有落寞,有聚合,就有孤独,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因此唯有放下,才有快乐。

诗词之中细品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对于游子来说,每一天,都是想家的日子。离家已经三十五年了,如今,头发已经花白,垂在肩上,有一尺多长。老了,想的情绪更加浓烈。

  他时时说着故乡,儿童见了,十分惊讶,问道:哪里是故乡呢?少年时,向往远方,年老时,思归故乡。唯有故乡,能安慰漂泊的灵魂,唯有在故乡,方能安宁长久。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诗词之中细品端午

  写下这首词时,是1267年,距离南宋灭亡还有12年。南宋的端午节,十分热闹,少男少女们穿着新装,头上插着插着样式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江边竞渡,船浆打起水珠溅在人的身上,热闹非凡。

  在一片热闹中,敏锐的刘克庄他嗅到末世的气息。国家危矣,可眼前却一片喜悦。他想起了屈原,在国家危亡时,他大力呐喊,依然无法影响当政者。如果屈原重生,再看如今景象,依然会选择投江吧!越清醒的人,越受折磨。

  端午节到了,希望你所有粽子都是开心的味道。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