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时间:2014-08-04 10:59:00 5A范文网 浏览: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原文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注释

  1、纨绔:指富贵子弟。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2、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3、“甫昔”两句,是指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4、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5、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着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
  6、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着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7、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8、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9、“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10、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11、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12、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3、“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14、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15、怏怏:气愤不平。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16、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
  17、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18、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翻译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
  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
  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
  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
  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
  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赏析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开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像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当之势。在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像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然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年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

相关文章:

杜甫:戏为六绝句08-04

杜甫:堂成08-04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08-04

杜甫:不见08-04

杜甫:赠花卿08-04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08-04

杜甫:水槛遣心·蜀天常夜雨08-04

杜甫:水槛遣心·去郭轩楹敞08-04

杜甫:琴台08-04

杜甫:江亭08-04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