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叫“内卷”??
“内卷”是近几年来中文网络上特别流行的一个词,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典型的内卷现象比如高考,大学录取的名额有限,家长又都希望孩子上好大学,大家只好都没日没夜地备考。
“内卷”这个词如此流行,以至于现在只要看起来是让人难受的竞争,就被称为内卷,比如程序员996加个班,也叫内卷。
而“内卷”这个词之所以这么流行,主要是“键盘政治家”的功劳。这些活跃在网上的“国师”们认为人多空间小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必然导致内卷。
那如何解决内卷呢?“键政界”在“内卷学”之后,又搞出来一个“入关学”:我们必须扩张,要像明朝末年满洲人进入山海关一样,用中国产品强行占领全球市场……
我要说的是,这个所谓的内卷和入关理论没有任何新意,其实就是三个老东西:一个是囚徒困境,一个是马尔萨斯陷阱,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学课本上那一套帝国主义扩张论,都是非常简单的东西。
这帮人辜负了“内卷”这么一个好词儿。“内卷”的本意,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个很别致的观察,可惜被误读了。
最早把“内卷”这个词引入中文世界的,是一位从海外回国的历史社会学家,名叫黄宗智。黄宗智1985年出了一本书叫《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其中提到中国的小农经济,劳动力过多,土地又有限,形成了一个“过密化增长”。
特别是黄宗智发现,单个劳动力的产出已经出现了边际生产率递减的情况。也就是说,投入到土地中的人越多,平均每个人就越穷,可以说已经是内耗了——黄宗智把这个现象叫作“内卷”。
但是这个用法是对的吗?
“内卷”,英文叫involution,最早的拉丁文写法还是康德发明的,跟它对应的词是evolution,也就是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
“内卷”作为一种现象,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从艺术角度提出来的。比如你看下面这张图,这是新西兰毛利人的装饰艺术。它的特点是特别精细,看起来相当复杂,有各种细微的层次。这可是手绘的,你一看就知道花了很多工夫。
但这个复杂是一种单调的复杂。精细倒是精细,但是精细得没有太大意思。它就是几种模式不断地重复,没有什么创造力和多样性。从事这门手艺的人,我们只能称之为“匠人”,不能叫“艺术家”。
因为精细,你会觉得挺厉害,这钱花得值,但是这种艺术其实没有太多欣赏价值。对吧?
这就是内卷——向“内”演化,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其实都是几个固定模式的重复,没有能跳出模式的创造力。
事实上,黄宗智和键盘政治家心目中的内卷——也就是马尔萨斯陷阱,为了方便区别,下面我们称为“内耗”——在真实世界中很少发生。
刘世定和邱泽奇论证,黄宗智对整个中国农业历史的评估——所谓“没有发展的增长”——是有问题的。即便在古代,中国农业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分工深化也一直都在发展。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内耗式的危机不会长久存在。如果你觉得这里已经都开始内耗了,没希望了,那你直接走不就行了吗?如果你说大家都走不了,那这个社会肯定是不稳定的,会出大问题。
相关文章:
今日成都一男子持刀杀人,警方通报03-11
植树节:绿色希望03-11
“3块钱吃到饱”,打工人放下面子捧红了最新“穷鬼套餐03-10
上海信托与上海银行携手发布家庭服务信托新品牌,银信合03-10
赵安吉车祸身亡细节03-09
美媒披露赵安吉车祸身亡细节03-09
韩国政府对于医生抗议活动的回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03-07
韩国医生的抗议活动您知道吗03-07
读书让你欲绝浮华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