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金庸小说当中,哪一场论剑比武最富有传奇性、富有故事性、富有影响性,那么首先当推射雕英雄传第一次华山论剑了。王重阳和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段智兴,五个人整整打了七天,最后王重阳技高一筹,力挫其他“四绝”,争得了第下第一的名号,而其他四个人则平分秋色。
由于金庸对这次比武并未详尽描述。于是引得众武侠迷们余兴未尽,往往对这场比武乐此不疲,甚至做了各种比武假设和复盘。然而,这些能成立吗,经得起推敲吗?
居然四个人是平手,这种概率能成立吗?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比武场上的较量短则数秒“KO”,长也不过数十分钟一般便能分出高下。且看大摆拳王知亮与太极雷雷的对打,三个回合便分出胜负。而事实上,刚打一两个回合,两人便已气喘嘘嘘了。著名的拳击运动,职业拳手12个回合也就几十分钟肯定能分出胜负的。
即使是古代冷兵器时代,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论剑比武,对抗的激烈程度不一定如现在,但通常也会在不长时间内分出胜负的。更何况四大高手至少都有一门看家的绝技, 这种绝技甚或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功夫,电光石火间便可秒杀他人。因此,四个人经过七天的切磋,不管是高强度的对打也好,还是低强度的切磋也罢,怎么都不太可能出现四个人平手这一概率的。
射雕英雄传第一次华山论剑:我们乐此不疲,其实没一处经得起推敲
居然一打就是7天,这么长时间可能吗?
通常,一次奥运会也不过半个多月时间。就个人而言,可能也就七项全能项目占时长些,需要两天时间。而比武对抗类项目,时间都不会长的。
实际上,关羽温酒暂华雄是容易成立的。而张飞与马超大战,从白天杀到晚上,依然分不出胜负,这是不太成立的。特别是对战这么长时间可能性太小了,它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生理与物理极限。小说演义可以夸张这样写,但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比如,我们开车一般连续开两小时后,便要停下来休息舒缓一下,何况是你死我活的对打呢?
至于“五绝”华山论剑一打就是七天,粗听起来觉得绝世高手之间短时间不容易分出胜负,细想起来则经不起任何推敲。不论怎么打、不论怎么出场、不论设置多少个科目、不论怎么慢节奏地切磋,七天时间都太长了、太夸张了。
居然那么年轻便独步天下,这几个人的武功起点为何如此之高呢?
按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小说对于武功进步的理解,人的武功成长路径一般是靠名师、靠时间、靠悟性,当然还有一些因缘际会的事件。比如郭靖,除悟性不占外,其他几个都占上了,特别是因缘际会得到九阴真经和拜在洪七公门下,这些消弥了他悟性不足。因而,到第二次华山论剑时,郭靖已集大成,也可与绝世高手较量一下了。
射雕英雄传第一次华山论剑:我们乐此不疲,其实没一处经得起推敲
但“五绝”不同,特别是除王重阳外的“四绝”,按小说人物出场时间和倒推的话,“四绝”在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当时也不过三四十岁的年纪。这个年纪便都具有绝世武功,并且都已经纵横江湖统治江湖多年,似乎并不符合逻辑和常理。
更难理解的是,当初王重阳规定华山论剑每25年搞一次。“四绝”不仅全员坚持到了第二次华山论剑,并且依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外,居然在第三次华山论剑的时候,东邪和南帝还能占有两席之地(另两绝已逝)。这个时间跨度至少有五六十年以上。
现代的技击和对抗类的运动,运动员大概也就保持几年左右的黄金期。多些的也不过一二十年。而“四绝”纵横江湖统治江湖至少五六十年以上,那只能说明“四绝”的刻画是另类的,是非常人的。
其实,经不起推敲的地方还有很多。华山以险名天下。上过华山的人都知道,本身能够登上去,便已了不得。山上早晚气候变化很大,吃喝拉撒极难保障,生活的自然条件很差。不要说打斗七天,光能呆上七天就很伟大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帅克有些矫情。其实,帅克也是金庸武侠小说迷,认为他的小说水平和影响不亚于任何一个文学大师。
既然是武侠小说,它只是一种文化,它只是一种向往,它只是一种境界。经不起推敲也是完全正常的。但乐此不疲,认真当真就不一定可取了。
相关文章:
我的老屋09-02
回忆我的高中时代08-31
迟到了就抱抱08-30
石泉印象08-28
时间观08-27
晓山亭里,玉兰花下,畅谈理想08-26
我在看鸟,你在看我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