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文/二次元猫小姐
严歌苓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被问到,从一个英语小白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接受写作训练,还能拿到满A,是怎么做到的。
严歌苓回答:聪明人,用的都是笨办法。
考托福的时候,抱着书本死磕,把字典背下来;在异域谋生洗盘子,手臂上记满了单词,这样的人,能学不好英语吗?
每天坚持写作6-7个小时,每天6000字,坚持了30年,这样的作家,能不高产吗?
写农村题材就下乡和老太太们同吃同住,写学校题材就跑去和学生们一起上课,这样的创作,能不优质吗?
如今严歌苓仍能保证每年都有高质量的作品上市,似乎永远灵感不断。
她接受采访时说:写作最大的敌人就是懒惰。即使是遇到写作思路受阻的时候,她也会坐到写字桌前,直到打开卡住的地方。
唯有日积月累的沉淀,才能带来蓄势待发的灵感。
聪明人都知道,没有捷径可走,他们把寻找捷径的精力用来默默前进。
钱钟书也说过一句: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他说的“笨功夫”,就是争分夺秒地读书。
钱钟书读清华时曾“横扫清华图书馆”。
有同学回忆说:钱钟书一个礼拜读中文书,一个礼拜读英文书。每个礼拜六,他把读过的书整理好,抱去图书馆还,再抱一堆回来。
钱钟书在清华呆了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有去过,所有的假期都用来读书了。
传言钱钟书记忆力超凡。他“过目不忘”的笨功夫,就是反复推敲和记忆。
钱钟书曾透露自己读书“不遗忘”秘诀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杨绛也说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杨绛曾回忆,他们初到法国的时候,钱钟书在法语方面还略比自己生涩。
然而短短的一年时间,钱钟书的法语水平就远远地超过了自己,因为钱钟书的学习一刻也不曾懈怠。
著名学者邹文海是钱钟书的小学同窗,他回忆钱钟书出行的时候随身带着字典:一本索然寡味的字典,竟可捧在手中一月。
钱钟书却说:字典是旅途中的良伴。
一个把勤奋当习惯的人,是不会觉得用功辛苦的。
正因钱钟书下足了经年累月的"笨功夫",才有了后来博大精深的《管锥编》。
聪明的人,都把刻苦当才能。
曾有位作家说:真正的聪明是愚公移山。
可如今很多人似乎早已对此不以为然。
急功近利是很多年轻人的通病。一份职位做个一年半载没有变化,就急匆匆地跳槽,换了几份工作没出头,就觉得这辈子不会再出头了。
其实,不是你怀才不遇,而是你沉不住气。
大部分行业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效率来。
很多成功,都是慢慢熬出来的。不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再好的机遇放到手上都是百搭。
之前看李尚龙的书,对他当英语老师的一段经历印象非常深刻。
他每堂课都要花几十个小时去备课,每一课都会事先对着墙讲十遍,用录音笔录下来反复听。
私下跟自己死磕多遍,才有了学生们见到的行云流水。
他说: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不过都是精心准备的必然结果。
我们以为聪明人成功靠的都是天赋,但真正的聪明人却从不指望天赋。
他们明白:天赋是努力到达一定程度后的锦上添花,并不能成为努力的替代品。
为什么愚公移山是一件聪明的事情?
因为愚公是一个真正有远见的人。他知道想要得到最好的结果,就得承受最艰难的过程;他知道再大的困难也抵不过滴水穿石的认真。
遇山敢开路,遇河敢搭桥,这世上能难住他的事情还有多少呢?
人要有所执,方能有所成。
在我看来,敢脚踏实地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来源:富书 ID:zhongchoudushu
- 你不是怀才不遇,你是怀才不够
- 别扯了,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怀才不遇
- 为什么怀才不遇的总是我
相关文章:
说你不行的人,别让他们得逞06-28
被混日子毁掉的年轻人06-25
别放弃,命运不会总是伤害你06-23
把一件事坚持21天06-21
你应该努力坚定地走完这一生06-20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福气06-15
我高考发挥失常,上了一所211大学06-13
当你迷茫时,你应该做什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