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对外贸易
国际物流
贸易条件
国际分工
2.( )即买卖双方就商品的交易条件,经过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协议,签订买卖合同。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商品的所有权就由卖方转移给了买方。
国际商流
国际信息流
国际物流
国际资金流
3.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从()开始的。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4.最早从理论上论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 )。
约翰·穆勒
李嘉图
亚当斯密
汉密尔顿
5.下列各项中,( )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
交换
消费
分配
经济发展
6.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
政治影响
经济影响
垄断
社会文化
7.国别价值量取决于( )。
国民平均劳动时间
该国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相互需求原理可以一般地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确定。
萨缪尔森
约翰·穆勒
亚当斯密
李嘉图
二、多选题(共7道试题,共28分。)
9.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
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商品生产的扩大
商品交换的扩大
国家的形成
10.影响世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垄断和竞争
经济周期的变动
气候变化
人为措施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 )。
1973以前的迅速发展阶段
1973以前的缓慢发展阶段
1973年以后的缓慢发展阶段
1990年以后较快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变化
12.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国际分工的深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快于世界生产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国际分工的深化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国际分工的深化也制约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13.由于垄断而形成的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个时期包括(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社会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14.在国际贸易中,商品按其加工程度的不同,通常分为( )。
初级产品
耐用消费品
工业制成品
天然产品
1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要经历( )三个阶段。
新产品
成熟产品
旧产品
标准产品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6.产业内贸易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同一产业部门内的某一项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入的活动。
√
×
17.在世界范围内,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所决定的,商品的国际交换是按国际价值进行的。
√
×
18.从地理大发现到产业革命开始,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产生的萌芽阶段。
√
×
19.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从而也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
×
20.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价值理论之上的。
√
×
21.从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形成和世界市场建立的阶段。
√
×
22.在成熟产品阶段,由于需求不断增加,产量和销售量随之激增,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于是产品成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
×
23.在新产品阶段,产品经技术创新、设计试制、研究开发、反复改进,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
×
24.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
×
25.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投资的增加能使国民收入比投资额有若干倍的增加,增加的倍数就称为乘数。
√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英语国家概况(2)y 过程性评测(29)【参考答案】04-30
英语国家概况(2)y 过程性评测(27)【参考答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