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藏戏起源于()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A.7
B.8
C.6
D.9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 )服饰在颜色的选择上,崇尚白、黑、蓝、灰而厌恶黄、红等色。所以,长期以来在服装色彩上给人以单一、沉闷的感觉。
A.藏族
B.回族
C.撒拉族
D.土族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伊斯兰教寺院教育,又叫经堂教育,于明朝晚期由( )开创。
A.马万福
B.王岱舆
C.胡登洲
D.刘智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从北朝晚期至中唐时期漫长的岁月里,( )实际上成了中西交通的中心之一。
A.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青海道
C.丝绸之路北道
D.丝绸之路西道
正确答案:————
5.[单选题]( )西巡,征服了吐谷浑,疏通了丝绸之路,发展了中西贸易的目的,并在青海湖地区重设西海郡,使中原王朝直接统辖地区延伸到整个青海北半部地区晚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太祖
正确答案:————
6.[单选题]柴达木盆地南缘为雄伟的昆仑山,昆仑山被誉为( )。
A.千山之宗
B.“万山之宗”
C.圣地
D.众神之山
正确答案:————
7.[单选题]( )《纳桑贡玛的悲歌》荣获第十二届孔雀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奖银奖。
A.藏戏
B.汉戏
C.傩戏
D.目连戏
正确答案:————
8.[单选题]“鲁沙尔” “阿尼玛卿”“扎陵”等是( )词。
A.蒙古语
B.汉语
C.藏语
D.撒拉语
正确答案:———— 奥鹏作业答案
9.[单选题]撒拉族在历史上曾使用以( )为基础的撒拉文,本民族称之为“土尔克文”。
A.英文字母
B.汉语拼音
C.青海方言
D.阿拉伯文字母歌舞
正确答案:————
10.[单选题]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位居全国( ),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方公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正确答案:————
11.[单选题]从清朝嘉庆时期伊始,从事汉藏贸易的队伍逐年增多,他们的足迹遍及西藏、甘肃、新疆、陕西、山西、天津、河北、上海等地,开辟了( )之路。
A.藏商
B.蒙商
C.徽商
D.晋商
正确答案:————
12.[单选题]自( )起,青藏高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纳入中央统辖范围之内。
A.汉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
正确答案:————
13.[单选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聚集到( ),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A.青海湖
B.金银滩
C.玉树
D.西宁
正确答案:————
14.[单选题]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 )大的内陆咸水湖。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正确答案:————
15.[单选题]( )作为“后弘期”佛教的发祥地,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A.丹斗寺
B.佑宁寺
C.广惠寺
D.隆务寺
正确答案:————
16.[单选题]以“塔尔寺”为中心形成的是下列( )城镇?
A.隆务镇
B.丹噶尔
C.多巴镇
D.鲁沙尔镇
正确答案:————
17.[单选题]青海传承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影响的是地处河湟的()皮影。
A.乐都
B.平安
C.湟源
D.大通
正确答案:————
18.[单选题]在青海省政府公布的第一、二批10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热贡艺术”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启加等( )名民间艺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
19.[单选题]( )年新年伊始,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青海省委确定了把全省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发展思路。
A.1979
B.1980
C.1981
D.1982
正确答案:————
20.[单选题]青海撒拉族居住集中,不论大小,自成区域。房屋建筑形式是木泥结构平顶式建筑,住房四周以土墙围成( )。
A.三合院
B.“庄廓”
C.院子
D.四合院
正确答案:————
21.[单选题]《马五哥与尕豆妹》是()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品。
A.蒙古族
B.土族
C.回族
D.撒拉族
正确答案:————
22.[单选题]( ),中原王朝对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进行占领和开发,设置郡县,屯田移民,青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
A.西汉中期
B.东汉中期 \\n
C.唐朝
D.秦朝
正确答案:————
23.[单选题]( )是青海省人口最多的民族。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汉族
正确答案:————
24.[单选题]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A.氢弹
B.原子弹
C.导弹
D.炸弹
正确答案:————
25.[单选题]记录藏语的藏文创制于( )世纪,在全国藏族聚居区通用。
A.5
B.7
C.6
D.8
正确答案:————
26.[多选题]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省人口在10年中发生了( )等变化。
A.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城镇化水平提高
C.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D.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汉族
正确答案:————
27.[多选题]( )是格鲁派的著名教主,也是藏传佛教最高宗教领袖,是两大活佛转世系统。
A.呼图克图
B.却西活佛
C.达赖
D.班禅
正确答案:————
28.[多选题]青海宗教文化的总体特征归纳为( )。
A.多教并存,和谐共融
B.呈现出浓郁的本土特色
C.宗教文化总体不兼容
D.宗教文化的丰富多彩性
正确答案:————
29.[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青海各民族饮食文化特征的是( )
A.青海民族饮食习惯的形成与本地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青海各民族饮食文化相互渗透,呈现出趋同化特点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饮食结构日趋多元
D.青海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本民族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
30.[多选题]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 )”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依靠劳动牧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稳步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分别对牧民群众、牧主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采取了不同的改造措施。
A.全面规划
B.加强领导
C.积极发展
D.稳步发展
正确答案:————
31.[多选题]土族服饰中花袖衫所运用的各种颜色都有各自的生态象征意义,表现了土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热爱。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黑色象征着土地
B.红色象征着太阳
C.黄色象征着丰收
D.白色象征着乳汁和纯洁
正确答案:————
32.[多选题]青海回族妇女的盖头有( )之分。
A.老人
B.少女
C.媳妇
D.儿童
正确答案:————
33.[多选题]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 )、( )话属于循化方言片。
A.同
B.泽库
C.尖扎
D.河南
正确答案:————
34.[多选题]青海蒙古族群众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包括( )寓言等,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A.民歌
B.颂辞
C.英雄史诗
D.谚语
E.故事
正确答案:————
35.[多选题]青海是中国古代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是( )连接中原地区的枢纽。\n最为密集。
A.西藏
B.新疆
C.内蒙
D.西北地区
E.甘肃
正确答案:————
36.[判断题]隋唐时期,河湟地区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同时并重开屯田。(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7.[判断题]青海宗教艺术方面,以塔尔寺“艺术三绝”和黄南“热贡艺术”为代表。(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8.[判断题]青海省的丹霞地貌与高原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9.[判断题]撒拉族于每年农历七月至九月举行“纳顿节”,庆祝丰收、酬谢神灵,期间上演面具舞——《庄稼其》。(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0.[判断题]自然崇拜是比图腾崇拜更为高级的一种信仰形式,认为自然物与人有着某种血缘关系,人的灵魂思想、鬼魂观念及祖先崇拜等被转化到了动植物等自然物上。(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1.[判断题]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文化形象的集中体现,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2.[判断题]青海藏族和蒙古族男士都特别善饮,他们在喝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在饮酒之前,首先要用右手无名指蘸取杯中美酒,对空弹三下,表示敬天、敬地、敬人,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敬。(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3.[判断题]青海生态文化是在西北高原这片地域上形成的,蕴含了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及精神方面的智慧,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4.[判断题]青海先民们生活在青藏高原这样特定的地域,该地域所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居住在这里的人类的历史活动没有很大的影响。 (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5.[判断题]青海各民族的饮食习惯一般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没有关联。(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青海电大作业答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青海电大]19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3_404-30
[青海电大]19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4_104-30
[青海电大]19秋《修辞与言语艺术》作业4_3答案04-30
[青海电大]19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4_204-30
[青海电大]19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3_304-30
[青海电大]19秋《修辞与言语艺术》作业4_1满分04-30
[青海电大]19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3_204-30
[青海电大]19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4_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