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我所认识的易中天 前不久,著名主持人杨澜采访易中天。问:“你考取武大研究生以后的最大感触是什么?”答: “最高兴的是从今以后有很多的书可以看了。”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精神上的痛苦。在长达十多年的封闭中,对一个想读书又无书可读的有志青年,这种折磨恐怕不为一般人所能够理解。中天生在书香家庭,其父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他从小受家庭熏陶,几百首唐诗、宋词早就烂熟于心,文学功底极好。但时逢动乱年代,除了“红宝书”再无新知识的补充,其心境可以想见。当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能有读不完的书时,中天正如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那种喜悦兴奋之情,实在无以言表。
1990年8月初,我到武汉出差,顺道去看了看中天老弟。他1975年离开莫索湾,算起来已整整15个年头没有见面了。在我的想象中,一个已在国内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且颇有些名气的大学副教授,理应有个明窗净几、宽敞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料跨进武大南三区他住的教工宿舍,我便大跌眼镜,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徒四壁,唯书而已。”
我爬上二楼,从迎面敞开的大门内,一眼就看到易中天只穿着一条短裤,一件背心,正趴在一个旧竹床上奋笔挥毫。大概是我的身躯挡住了光线,他这才抬起头来,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忙收拾纸笔叫道:“是哪股风把你老兄吹来了?你先坐,我去烧水泡茶。”
我见一个大竹床横在厅中后,行动已经不便,顺势就坐在了竹床上。环顾四周,只见水泥地面上已经坑坑洼洼,天花板和墙面上的石灰早已斑驳,然而给我印象极深的是,除迎着大门和厨房一面墙外,其他三面的墙边,都放的是书架。这些书架也很奇特,无窗羌门,上顶着天花板,下立在地面上,像图书馆的书架一样敞开着。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类书籍。粗略看了看,古今中外的名著,诸子百家应有尽有。特别是美学、人文、历史、宗教、法律书籍格外显眼。随手抽出两本,明显留有阅读过的痕迹。有很多书都磨出阅读多次后的毛边来,绝不是现今的某些款爷们为点缀气氛的摆设。
15年不见,中天显得清瘦而黑,人也好像矮了许多。我开玩笑说:“真是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这么热的天,你还写得下去么?”
“这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旦动笔,欲罢不能!我规定自己每天一定要写4000字以上,如果无应酬,每天7000字没有问题。”
我和他走进厨房,在那用红砖水泥砌成的灶台上,油盐酱醋瓶和碗筷都堆成一片,连个碗柜也没看见。也不知道他从哪个罐罐里抓出半碗绿豆和米在水池上冲洗。
“老兄远道而来,搞的是突然袭击,没有什么好招待,咱们煮点绿豆稀饭,就几样剩菜,喝两盅,如何?”
两杯酒下肚,谈及在新疆的往事及分手后众兄弟们的去向,不免感叹唏嘘。我又问及他的近况,中天说:“苏轼词云,'常恨此身非我有',我现在即深为此苦恼。我爱人李华在《湖北劳动人事》杂志当编辑,每天早出晚归,家务和小女贝贝都要由我'主管'。系里行政事务繁多,教学科研亦不敢懈怠,各处又常来约稿,却之不恭,案头积稿盈尺,唯恨无分身之术耳。不瞒老兄,这几年来,我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唯有与书稿相伴尔。不过,倒是欢迎你们便中来家小酌。”
现在想来,1990年前后的易中天,正如启功前辈的调侃诗:“中学生,副教授。名虽扬,实不够。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中天正处在这样的矛盾中。当时中天的办法是“生产自救”。一个教书匠只好“挥笔动墨”,他陆陆续续写成的《帝国的惆怅》《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与女人》《品人录》《读城记》等,大约都是这十几年的“产品”。特别是近年来的一部《品三国》,使他名满天下。各类媒体把易中天炒得沸沸扬扬。但又有谁知道易中天这前几十年是如何走过来的呢?这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而对于年近六旬的易中天,又岂是十年寒窗?
1990年一别,转瞬又是十五六年,这期间,我们断断续续有些电、信来往。互道一声平安,但各人忙着各人的事,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特别是这两年已经无法取得联系。我知道,他是太忙了! 前几天,我在中天网上见到他的一段话:“退休后,住到别的地方去,到厦门大学是见不到我的……书房里,哪怕是这书房不大,但四周放着自己喜欢的书,很温馨闲适,我可以睡到自然醒,起来以后喝自己喜欢的荼,写一点东西,我估计这是我们这类人最愿意的生活。”
如果真能这样,我们也许还有小酌之日。(节选自朱牧生《我所认识的易中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易中天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他从小就接受 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
B.易中天在武大时生活可谓“家徒四壁”,十分贫穷:大竹床只能放在厅中,厅中水泥地面坑坑洼 洼,天花板和墙面上的石灰早已斑驳。
C.易中天作为武汉大学的副教授,他的兴趣十分广泛,古今中外、诸子百家均有涉猎,特别是对 美学、人文、历史、宗教、法律等方面意兴更浓。
D.本文主要是写易中天酷爱读书、酷爱写作的精神品质。青年时代的易中天把读书当做自己的 精神食粮,步人中年的易中天则把写作当作自己的人生要务。
E.易中天颇有中国古代文人的某些特点:不嗜名与利,坐爱诗酒茶。但他为人却有点不太地道: 老朋友多年不见,他却只用“绿豆稀饭”来招待。
2.本文为什么要从著名主持人杨澜采访易中天落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结尾写道:“如果真能这样,我们也许还有小酌之日。”请问:其中的“这样”具体指代的是什 么?你对这个结尾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易中天在谈及自己近况时引用了苏轼的诗句“常恨此身非我有”,请概括说明易中天这样说的原因;根据你对易中天的了解,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BE
2.①受到著名主持人杨澜的采访,说明易中天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这样写能够引起读者阅读本文而急于了解易中天其人的强烈兴趣;
②通过主持人杨澜采访易中天的一问一答来直接揭示本文所写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特征:酷爱读书;
③这样写用笔极为简省,而又能如上所述,可谓一箭双雕。(意思对即可)
3.“这样”是指易中天还是原来的易中天:并没有飞黄腾达,还是酷爱读书和写作,还是喜爱温馨闲适、喜爱品茶小酌。这个结尾既是对易中天以往人格的肯定和赞美,也是对易中天成为名人之后人格的一种期待。(意思对即可)
4.易中天在谈及自己近况时引用苏轼的词句“常恨此身非我有”,意思是说:遗憾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事务和社会应酬,常常使得自己身不由己,无法抽身去做自己本性喜欢的事。①从全文看,易中天既是个酷爱读书、酷爱写作的人,又是个喜爱温馨闲适、喜爱品茶小酌的人;②文本之外有关易中天的评价,诸如其做学问、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均可。(意思对即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11?佛山)小芳到顺德长鹿农庄游玩,她乘坐过山车在环形04-30
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800字04-30
(2012?顺德区模拟)根据下列图片所提供信息,有关的说法中04-30
为什么不举手800字作文04-30
一篇800字的赞美祖国的文章04-30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作文800字左右04-30
小雪的爸爸从南京回宜兴,乘从合肥发车经南京到杭州的G704-30
判断并改正1:1:2=1/2,所以1:2就是50%2:百分数都可以化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