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甲
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也。其冬,予客过池,而属予记之。
君之治堂,易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辟而即之,则旧圃之胜,凉台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君于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
夫接于人无穷,而使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可以拘者,时也;其应无方,而不可以易者,理也。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然之理而循之,则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得于己,故谓之德。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然及其已得矣,则无思也;已化矣,则亦岂止于政哉!
今君来为是邦,施用素学,以修其政,既得以休其暇日,乃自以为不足,而思之于此。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故予为之书。
(选自曾巩《思政堂记》,有删节)
乙
(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吕公着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选自《宋史·曾巩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属予记之 属:请托 B.辟而即之 即:走近
C.其应五方 方:方法 D.安石声誉未振 振:(引起)震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少与王安石游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C.施用素学,以修其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乃自以为不足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①段文字简洁,内容丰富:点明了“思政堂”的由来、位置,并交代了写作的缘由。着意突出“思于此”三字,为后文议论铺垫。
B.甲文中第②段首句从“治此堂”说开去,末句的“则”字总结概括“思政堂”的本心,文意由“治堂”写到“治民”,题旨随之得以揭示。行文多神采颇耐读。
C.甲文中第③段归结于“思”与“行”的联系,笔触仍照应第一段的“思之于此”。争端虽纯然说理却不觉空泛,隐含着对王君“治堂”、“治民”的又一次肯定。
D.乙文中曾巩认为王安石虽然敢作敢为,但是难于改过:吕公着认为曾巩为人行义不如治理政事,治理政事不如做文章:因此两人不被朝廷重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
(2) 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
?
最佳答案:
1.C
2.B
3.D
4.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断对两处给1分。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表示可断可不断,不在评分之列)
5.(1) 所谓政事,难道仅仅停留在管理公文、督促税赋、判决诉讼而已吗?
(2) 虽然当今的官吏不能够完全实行他的志愿,但是能追随王君如此勤勉的足迹去走,那么,池州的百姓难道会有不受到他的恩泽的人吗?
1.
分 析:
方:常规、准则。解释实词要依据语境、词性,例如:“博学而无方”中“方”的意思是“方法,办法”。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分 析:
B.与:介词,相当于“和”“跟”“同”。A.则:连词,表承接,就便,那么/连词,表转折,然而,反倒 C.以: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结果,以致 D.乃:连词,表承接,于是,就(注意固定结构“既……乃……”)/连词,表他转,至于。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分 析:
不被重用的是指“曾巩”,乙文中没有陈述“王安石”是否被重用。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分 析:
本题考查断句。应当先诵读整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为文章 上下驰骋 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 斟酌司马迁、韩愈 一时工作文词者 鲜能过也”。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分 析:
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1)治文书、断诉讼、岂……乎?(2)得以、行其志、迹、蒙。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
【参考译文】
[甲]
太原王君为池州知州的第二年,整修了他的朝北的后堂,命名为“思政堂”。意思说他在朝南的堂上处理政事,而在这里思考政事。这一年冬天,我路过池州作客,他要我为“思政堂”写一篇记。
王君整修此堂,更换了那些旧腐坏断的地方,修整加固以后,就不被寒暑侵逼。打开堂门就近看去,可那旧园盛景,凉台清池,都在眼前;平整的畦行,低矮的栏杆,培植的佳花美木,都在左右。王君于是退处堂中,日思夜想,不忘政事,王君治理民政多么勤力呀!
那使人应接不暇又容易迷惑的是“事”,变化无常而不可拘守的是“时”,应用没有定例但又不可更改的是“理”。知道“时”的变化而跟着它去变,见到必然之“理”而按照它去做,那么事情虽然没有穷尽也容易应付,虽然使人迷惑也容易治理。所以,如果你所给予的是顺着人们的意愿的,就一定是人们所安适的;如果你所给予的是违背人们的意愿的,就一定是人们所厌恶的。这样做的,没有不是开始于思考,然后自己有所得。自己有所得,所以叫做“德”。端正自己然后去管理百姓,所以叫做“政”。所谓政事,难道仅仅停留在管理公文、督促赋税、判决诉讼而已吗?然而等他一旦有所得,就没有什么可以思考的了;思想已经达到了化境,又何止于政事呢?
现今王君来这个地区任职,施用他平素的学识,来整治州里的政事,既能够得到公余休息,又认为自己还有不足之处,而在此深思。虽然当今的官吏不能够完全实行他的志愿,但是能追随王君如此勤勉的足迹去走,那么,池州的百姓难道会有不受到他的恩泽的人吗?所以我为他写了这篇记。
[乙]
曾巩的文章涉猎广泛,写到后来更加精妙,本源于《六经》,参考了司马迁和韩愈的文法,当时擅长文词的人,很少有超过他的。他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他引见给欧阳修,到王安石得行其志,就对他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曾经问他:“王安石这个人你看怎么样?”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学和行义,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又不及扬雄。”宋神宗说:“王安石对富贵是看得轻的,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的,指他敢作敢为,而难于改正错误罢了。”宋神宗听后觉得他的话很对。吕公着曾经告诉宋神宗,认为曾巩的为人行义不如治理政事,治理政事不如做文章,因此不被重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mmB、150mmC、200mmD04-30
高一物理,由x=V0t+1/2at^2变形求a(加速度),公式为?04-30
求1减X的差分之一减去1减X的立方的差分之三X趋向于1时04-30
工程材料的题,谁给做做啊救急!1已知某岩石的密度为2.604-30
一个容器装满水总质量为65克,将30克的沙子投入容器中,04-30
“knowledge”造句有哪些?04-30
据各地报纸报导,在一些建筑工地的食堂里,常发生将工业用04-30
第一次做校园110的作文60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