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我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词义注释方面遇到一些问题,想请教城市同行及古汉语专家教授给予解答.本地用的是语文版教材.本人发现现行“语文版”九年制教材中注释编排不合理.现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暂举几例: 1. 同一个词语,意思应该一样,可是,前一篇课文或前一段文字里该注释时不注释,到了后一篇文章或下一段文字里才注释,给学生造成错觉,好像前后两个词意思不一样.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中的“乃”不注释,在后一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乃”才注释为“竟,竟然”. 2. 某些词语可以不注释的却注释,可又不准确或很牵强.如《孙权劝学》中“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辞”,课下注释为“借口”. 3.课文中出现的某些重要词语或句子,按常理该注释的课下却没有注释.如,《桃花源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悉”,课下没有注释;《公输》“吾请无攻宋矣”一句也没有注释.《湖心亭看雪》“更定矣”一句大概是指什么时候也该给个大概的说法啊. 4. 某些词义可能有争议,教材干脆避而不注.不同教师对同一词义的理解也不一样.《古汉语字字典》上面有字义但举例甚少.而在不同的教辅资料中却有不同的注释,在网上查到的结果更是五花八门,这样会误导教师也误导学生.如《细柳营》“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中的“固”,《公输》“吾义固不杀人”中的“固”,两处都不注释,我个人把前一处注释为“必定”,后一处注释为“决,坚决”.记得多年前教材《陈涉世家》中有“固以怪之矣”和“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都注释为“本来”;而此课在现在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里,前一句注释为“自然”,后一句没有注释,但我想应该是“必定”的意思,与《细柳营》“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虏”一样.
这些词语到底如何注释,请指教,厚度知道里显示:我的财富值过低,无法操作.分数太少,请原谅.
最佳答案:
本人不是专家,是“专门乱说的家伙”.和你一起探讨.编排有错是可能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1我个人的认为是“见渔人,乃大惊”的“乃”应该是“于是”的意思.后面的不是通常的用法,所以标注.应该是个争议的地方.2我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如图所示的真空管中,质量为m,电量为e的电子从灯丝F发出,04-30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勃与杨炯、04-30
打一份书稿,甲单独打要8小时,乙单独打要10小时.甲先打104-30
贯穿河流04-30
副词是什么意思?04-30
翻译这个句子04-30
有甲、乙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圆台形容器,按图所示的方04-30
给我初唐四杰最著名的诗!04-30
细说电与火的转变与区别关系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