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基础中必须满足基础台阶宽高比要求的是( ) |
|
|
2.一般多层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对于砂土可认为是其最终沉降量的( ) |
|
|
3.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地基变形一般由( )控制。 |
|
|
4.基础顶面距地面最小距离是( ) |
|
|
5.在桩基承台设计中,承台的埋深不宜小于( ) |
|
|
6.根据地基土冻胀性分类,碎石土属于( ) |
|
|
7.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的地基是( ) |
|
|
8.计算地基变形时,对于框架结构应由( ) |
|
|
9.通常情况下,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时,基础宽度增加,地基承载力将( ) |
|
|
10.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若要显著减小柱下扩展基础的沉降量,较可行的措施是( ) |
|
|
11.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宽度相同时,则埋深越大,地基的承载力( ) |
|
|
12.在地基变形计算中,对于不同的结构应由不同的变形特征控制,不正确的是( ) |
|
|
13.锥形扩展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 ) |
|
|
14.单层排架结构柱基是以( )控制的 |
|
|
15.对于孔隙比大于0.85的黏性土而言,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 |
|
|
16.地基的容许变形值是由( )确定的 |
|
|
17.以下不是深基础结构形式的是( ) |
|
|
18.某桥墩基础设置在季节性冻胀土层中,地基标准冻深为1.8m,地基为弱冻胀土,考虑冻深影响,基础的最小埋深应为( ) |
|
|
19.淤泥质土地基上基础的宽度越大,则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
|
|
20.对于在中压缩性土上建建筑物,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占最终沉降量的( ) |
|
|
21.对于框架结构,地基变形一般由( )控制。 |
|
|
22.在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宽修正时,埋深d的取值一般为( ) |
|
|
23.处于同一土层条件且埋深相同的甲、乙两个相邻柱下方形扩展基础,甲基础的底面积大于乙基础的底面积。现甲、乙基础的基底平均压力均等于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则甲、乙基础的沉降量比较为( ) |
|
|
24.在设计桩基时,桩的长度主要取决于( ) |
|
|
25.设置沉降缝是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下列各项沉降缝位置设置有误的是( ) |
|
|
26.建筑物倾斜观测所用的最重要仪器是( ) |
|
|
27.计算地基变形时,砌体承重结构的变形特征是( ) |
|
|
28.基础最小埋深是( ) |
|
|
29.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
|
|
30.某墙下条形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FK=180kN/m,基础埋深d=1.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确定基础的最小底面宽度是( ) |
|
|
31.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地基由均匀的粉砂土组成,为冻胀土,场地位于城市市区,基底平均压力为130kPa,建筑物为民用住宅,采用矩形基础,基础尺寸为2m*1m,基础的最小埋深应为( ) |
|
|
32.软土的特性是( ) |
|
|
33.阶梯形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高度,不宜小于( ) |
|
|
34.一级建筑物静载荷试验时,试桩数大于50根时( ) |
|
|
35.计算基底反力时,基底的反力应取( ) |
|
|
36.对于素混凝土基础而言,材料强度越高,允许的台阶宽高比(刚性角)( ) |
|
|
37.柱下条形基础梁高宜为柱距的( ) |
|
|
38.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作深度修正时,对设有地下室的条形基础而言,基础埋深应( ) |
|
|
39.带有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采用筏形基础,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基础埋深应按下列( )方法选取。 |
|
|
4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根据( ) |
|
|
41.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应进行( ) |
|
|
42.具有地下室的筏板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要比同样条件下条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 |
|
|
43.多层和高层建筑地基变形的控制条件,以下( )项是正确的 |
|
|
44.柱下条形基础的翼板厚度不应低于( ) |
|
|
45.在冻土和土的冻胀性较大的地基上宜采用( ) |
|
|
46.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 |
|
|
47.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刚度比值越大,地基压力扩散角( ) |
|
|
48.阶梯形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 ) |
|
|
49.一级建筑物静载荷试验时,试桩数为总桩数( ) |
|
|
5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宜小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