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说明,《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目前新旧教材并行使用,学生根据自己教材情况完成相应试题。 一、旧教材试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为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提供了条件。这主要表现为大量投机资本的存在、金融全球化导致的资金流动加快、各国宏观当局的调控能力下降等等。 据统计,80年代以来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8~2%,国际贸易年均增长率为4%,而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为20%,这一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另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估计,纽约、东京和伦敦的金融市场每天约有6500亿美元的外汇交易,其中仅有18%用来支付国际贸易和投资,另外82%则用于国际金融投机。长期金融抑制造成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金融深化促使各国政府普遍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导致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套利和套汇投机。迄今世界外汇市场流动资金的75%是私人资金,在外汇市场交易额中投机与实际需求之比为50:l;一旦外汇市场发生剧烈波动,这些政府有限的外汇储备如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干预。 同时,随着金融手段现代化,特别是国际信息网络化和电子化,极大地加快了全球资金流动的速度,提高了各国金融市场间的关联性,加强了各市场间的互相依存度,也增大了国际投机活动的效率和危险程度。当前外汇交易额已上升到世界贸易额的60倍,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可主要工业国的外汇储备仅有6000-7000亿美元左右。这种国际金融市场几乎与实际经济领域即与工业和农业生产全脱离的现象,日益加大国际金融的风险性。同时,随着金融资产规模膨胀和外资不断流入,货币当局干预市场的能力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正在削弱,同时也相应增大了被危机传染的可能性。 要求:试以“中国如何防范国际收支危机传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 分析思路: 1、清楚国际收支危机传染的主要途径; 2、结合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收支危机传染的渠道、产生风险的影响和后果; 3、提出防范国际收支危机传染的主要措施; 4、重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新教材试题 材料1、来自中国银监会的资料表明,到2008年底,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62.4万亿元,是1978年的323倍,年均增长21.2%。按一级资本排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进入了全球最大15家银行的行列。 材料2、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传统上是我国经营外汇业务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银行开始日益重视国内业务的发展,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2009年上半年,国内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银行。 材料3、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速和各国对金融业管制的放松,国际大银行进一步加快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兼并收购的步伐,构建了全球化的业务网络;国际大银行境外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大,境外利润占全部利润来源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近一半甚至高达70%都来自本土之外。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金融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银行业也加快了海外扩张的速度,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如目前工商银行境外资产和业务收入占比均不足5%,本土实现的收益占整个集团收益的比重过大。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历程。 2、从理论上论述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得失。 3、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答题思路与方法: 1、进行适度的文献调研; 2、对我国银行走出去的原因可以进行学习小组讨论,亦可同面授辅导教师探讨; 3、独立思考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应该采取的战略转型任务与策略;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1872《国际经济法》_01形考任务_0011【参考答案】04-30
1872《国际经济法》_01形考任务_0010【参考答案】04-30
1872《国际经济法》_01形考任务_0009【参考答案】04-30
1872《国际经济法》_01形考任务_0008【参考答案】04-30
1872《国际经济法》_01形考任务_0007【参考答案】04-30
1872《国际经济法》_01形考任务_0006【参考答案】04-30
1872《国际经济法》_01形考任务_0005【参考答案】04-30
1872《国际经济法》_01形考任务_0004【参考答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