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西方经济学(本)》_06任务_0020【参考答案】

时间:2024-04-30 15:08:29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选项在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 A. 旅行支票 B. 活期存款 C. 定期存款 D. 其他支票存款 2.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 A. 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3.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 A. 平衡预算 B. 净出口 C. 国际贸易原理 D. 复式记帐原理 4.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 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 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 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5. 今年的物价指数是180,通货膨胀率为20%,去年的物价指数是( A. 144 B. 150 C. 160 D. 216 6.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7. 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 A. 边际消费倾向 B. 边际税收倾向 C. 边际进口倾向 D. 边际效率倾向 8.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 A. 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 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 提高利息率水平 D. 降低利息率水平 9. 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A.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 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0. 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A. 卖出国债 B. 提高准备金率 C. 降低再贴现率 D. 减少货币供应 11. 通货膨胀是( A.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 以上都不是 12. 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 A. 价格水平下降 B. 收入水平增加 C. 储蓄增加 D. 利率增加 13. 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 A. 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 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 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 应该为零 14.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 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 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 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 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5. 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 A. 政府投资 B. 个人所得税 C. 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 农产品支持价格 16. “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 A.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 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 D. 以上说法都对 17. 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A. 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 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C. 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D. 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18.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货币政策效果差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差 D. 无法确定 19. 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20.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 与1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 A. 短期总供给曲线 B. 长期总供给曲线 C. 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D.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2. 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是( A. 初始进口 B. 边际进口倾向 C. 国民收入 D. 边际消费倾向 E. 消费者剩余 3. 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 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 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 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 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 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4. 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命题正确的有( A. 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同方向变化的 D.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5. 以下何种情况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 A. 增加自主性支出 B. 减少自主性税收 C. 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 增加税收 E. 减少支出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没有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但发展了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 A. 错误 B. 正确 2. 乘数的大小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同方向变动。 A. 错误 B. 正确 3. 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 A. 错误 B. 正确 4. 由于进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所以净出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减函数。 A. 错误 B. 正确 5.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6. 汇率在我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国使用间接标价法。 A. 错误 B. 正确 7. 如果进口大于出口(逆差),说明漏出大于注入,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减少。 A. 错误 B. 正确 8. 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A. 错误 B. 正确 9. 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10.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通货膨胀:( )

A. 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B. 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C.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D. 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2.

财政赤字:( )

A.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 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 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 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3.

总需求:( )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4.

货币供给:( )

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5.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

总供给:( )

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7.

结构性失业:( )

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8.

平均储蓄倾向:( )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9.

消费函数:( )

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10.

摩擦性失业:( )

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04-30

乙烯的三大用途04-30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04-30

熔点最高的物质04-30

水是不是氧化物吗04-30

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条件04-30

合金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04-3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04-30

k+是什么离子04-30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物质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