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 ) A. 收支相抵点 B. 亏损点 C. 停止营业点 D. 获取超额利润点 2. 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 A. 供给增加 B. 供给减少 C. 供给量增加 D. 供给量减少 3. 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 ) A. 会计成本 B. 隐成本 C. 机会成本 D. 边际成本 4. 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难以确定 5. 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 A. 0 B. 负值 C. 非弹性 D. 弹性大小不一定 6.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 A. 正常利润 B. 超额利润 C. 贡献利润 D. 亏损 7. 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A. 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 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 需求量的减少 D. 价格下降 8. 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时均衡条件是( ) A. MR=MC B. MR=SMC=LMC C. MR=SMC=LMC=SAC D. MR=SMC=LMC=SAC=LAC 9.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 ) A. 总成本曲线 B. 生产函数 C. 生产可能性曲线 D. 成本函数 10.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 ) A. 总利润减少 B. 总利润增加 C. 对利润无影响 D. 使单位利润减少 11. 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 ) A. 一般准租金 B. 经济租金 C. 纯租金 D. 地租 12.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 ) A. 不平均,平均 B. 平均,不平均 C. 不平均,不平均 D. 平均,平均 13. 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 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 继续生产但亏损 D. 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14. 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A. 黑市交易 B. 大量积压 C. 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 A和C 15. 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 ) A. 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 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 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 数学表达式为MU=△TU/△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 16. 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 ) A. 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B.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 C. 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D. 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17. 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 ) A. 无差异曲线 B. 消费可能线 C. 收入消费曲线 D. 生产扩展路线 18. 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 A. 垄断竞争 B. 完全竞争 C. 完全竞争 D. 完全垄断 19. 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 A. 300 B. 100 C. 200 D. 500 20. 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 A. 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 因供给曲线发生了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C. 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 D. 因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动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为三种情况( ) A. 成本不变的长期供给曲线 B. 成本递减的长期供给曲线 C. 成本先上升而后下降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D. 成本递增的长期供给曲线 E. 以上说法都对 2. 短期成本分为( ) A. 短期平均成本 B. 短期机会成本 C. 短期总成本 D. 短期边际成本 E. 短期生产成本 3. 总成本分为( ) A. 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固定成本 D. 变动成本 E. 平均变动成本 4.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 ) A. 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B. 扩大固定资本的存量 C. 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 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E. 以上说法都对 5.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 A.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 B.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E.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 A. 错误 B. 正确 2. 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A. 错误 B. 正确 3. 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A. 错误 B. 正确 4.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 错误 B. 正确 5. 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倾斜。 A. 错误 B. 正确 6. 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A. 错误 B. 正确 7. 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8.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9.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 A. 错误 B. 正确 10. 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长期成本:( )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2.供给:( ) 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3.需求收入弹性:( )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4.供给规律:( ) 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5.公共物品:( ) 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6.完全垄断:( ) 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7.外部性:( )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8.经济租金:( ) A. 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B. 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C.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D.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9.利润:(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0.收入效应:( )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1807《西方经济学(本)》_06任务_0008【参考答案】04-30
1807《西方经济学(本)》_06任务_0009【参考答案】04-30
1807《西方经济学(本)》_06任务_0022【参考答案】04-30
1807《西方经济学(本)》_06任务_0023【参考答案】04-30
1807《西方经济学(本)》_06任务_0024【参考答案】04-30
1807《西方经济学(本)》_06任务_0025【参考答案】04-30
1807《西方经济学(本)》_06任务_0026【参考答案】04-30
1807《西方经济学(本)》_06任务_0007【参考答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