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西方经济学(本)》_02任务_0014【参考答案】

时间:2024-04-30 15:02:06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 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 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 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D. 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2. 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 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D. 不动 3.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 A.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B.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无法确定 C. 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减少 D.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 4.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 A. 洛伦兹曲线 B. 菲利普斯曲线 C. 契约线 D. 工资曲线 5.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A. 30000 B. 5Q-Q2 C. 5-Q D. 30000/Q 6.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A. 正常利润 B. 超额利润 C. 贡献利润 D. 亏损 7. 供给的变动引起() A.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 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8.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 A. 总成本曲线 B. 生产函数 C. 生产可能性曲线 D. 成本函数 9. 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 A. 三条无差异曲线 B.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 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 D. 二条无差异曲线 10. 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A. 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 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 需求量的减少 D. 价格下降 11. 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大 B. 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小 C. 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大 D. 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小 12. 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 A. 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B. 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C.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D.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 13.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A.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B.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14. 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时均衡条件是( A. MR=MC B. MR=SMC=LMC C. MR=SMC=LMC=SAC D. MR=SMC=LMC=SAC=LAC 15. 需求的变动引起() A.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 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16.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的形状是()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17. 与突点的需求曲线相对应,它的边际收益曲线是( A. 垂直的 B. 水平的 C. 连续的 D. 在弯折点一分为二 18. 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 A. 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 B.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C. 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 D.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19. 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C. 可否调整产量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0.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 与横轴平行的线 D. 与横轴垂直的线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 A. 完全垄断市场 B. 垄断竞争市场 C. 寡头垄断市场 D. 完全竞争市场 E. 营销市场 2. 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 A. 菲利浦斯曲线 B. 洛伦兹曲线 C. 基尼系数 D. 国民消费曲线 E. 拉弗曲线 3. 边际技术替代率( A. 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B. 是在产出量变动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C. 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D. 是正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E. 是负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4. 需求收入弹性的种类有() A. Em>1 B. Em=1 C. Em=0 D. Em<1 E. Em<0 5. 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C.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

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E. 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A. 错误 B. 正确 2.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 A. 错误 B. 正确 3. 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则这种商品是一般的正常商品。 A. 错误 B. 正确 4. 如果企业没有超额利润,就不应该生产。 A. 错误 B. 正确 5.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6.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A. 错误 B. 正确 7. 需求量和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A. 错误 B. 正确 8.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 A. 错误 B. 正确 9. 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A. 错误 B. 正确 10.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效用:( )

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2.

边际产量:(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

收入效应:( )

A.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B.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C. 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D. 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4.

外部不经济:( )

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5.

总产量:(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6.

外部经济:( )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7.

消费者剩余:( )

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8.

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 )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9.

人物品:( )

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0.

委托代理问题:( )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风化作用一般分为哪三类04-30

华北平原包括哪几个省04-30

地势特征怎么描述04-30

初三学生数学成绩差如何提高分数04-30

初三数学成绩提高的方法技巧诀窍04-30

高三怎样短时间提高英语成绩04-30

高三如何恶补数学 怎么快速提高成绩04-30

英语作文万能结尾句子精选04-30

高三文综成绩怎样快速提高 有什么方法04-30

蛮不讲理方程是什么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