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西方经济学(本)》_02任务_0035【参考答案】

时间:2024-04-30 15:02:00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产品中,哪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负值() A. 汽车和轮胎 B. 花生油和豆油 C. 棉布和化纤布 D. 大米和面粉 2. 供给规律中可以反映在() A. 消费者不再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B. 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 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D. 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3.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 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 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 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D. 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4. 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 A. 一般准租金 B. 经济租金 C. 纯租金 D. 地租 5. 面临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其生产成本稍有下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 ) A. 降价销售 B. 产量增加 C. 利润不变 D. 利润增加 6. 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A. 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 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 需求量的减少 D. 价格下降 7. 需求的变动引起() A.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B.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 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8. 假如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分别为15元、15元和12元,企业就应当( A. 继续生产 B. 立即停产,退出市场 C. 提高价格 D. 降低价格 9.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 A. VMP=W B. MRP=W C. MP=W D. MR=W 10. 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 A. 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B. 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C.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D.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 11. 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 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 继续生产但亏损 D. 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12.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难以确定 13.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A. MR = SAC B. MR = STC C. MR = SMC D. AR=MC 14.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 价格之比 B. 数量之比 C. 边际效用之比 D. 边际成本之比 15.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 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 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16. 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A. 完全竞争市场 B. 完全垄断市场 C. 垄断竞争市场 D. 寡头垄断市场 17. 面对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垄断企业有稳价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 A. 企业受到政府的管制 B. 企业放弃利润极大化的目标 C. 企业的定价策略必须顾及对手企业的反应 D. 企业的成本结构是常数成本 18. 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 A.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 B.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交之点 C. 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 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 19. 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加农产品的税收 B. 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 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 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予补贴 20.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A. 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B. 一直趋于减少 C. 一直趋于增加 D. 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 A. P=SAFC B. P > SAVC C. P<SAVC D. P = SAVC E. P<SAFC 2. 政府对商品的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 A. 政府直接定价 B. 指导价 C. 支持价格 D. 建议价 E. 限制价格 3.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 A. SMC=SMR=SAC=SAR B. MR=LMC=SMC C. MR=AR=MC=AC D. MR=LMC=SMC=LAC=SAC E. P=LMC=LAC=SMC=SAC 4. 供给的变动引起() A. 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 B.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C. 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D. 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E. 需求同方向变动 5. 突点的需求曲线( A. 是指一个寡头垄断企业提价时,它的对手也提价;当其降低价格时,它的对手并不降价 B. 是指一个寡头垄断企业提价时,它的对手并不提价;当其降低价格时,它的对手也降价 C. 使边际收益曲线发生折断 D. 表明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 E. 表明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不变,而利润增加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A. 错误 B. 正确 2. 如果企业没有超额利润,就不应该生产。 A. 错误 B. 正确 3.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 A. 错误 B. 正确 4.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5. 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 A. 错误 B. 正确 6.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 A. 错误 B. 正确 7.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收益但不等于边际收益。 A. 错误 B. 正确 8. 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A. 错误 B. 正确 9.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A. 错误 B. 正确 10. 完全竞争市场一定比垄断更以保证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替代效应:( )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2.

非对称信息:( )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3.

供给价格弹性:( )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4.

消费者均衡:()

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5.

限制价格:( )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6.

完全竞争:( )A

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7.

边际产量:(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8.

等成本线:( )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9.

外部性:( )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10.

二级价格歧视:( )

A.

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

B. 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C. 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D. 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空气有哪些作用是什么04-30

亚硫酸钡溶于稀硝酸吗04-30

激发态原子怎么判断04-30

氯水的成分04-30

强氧化性是什么意思04-30

空气的八个特征04-30

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04-30

dna拆分后的四种碱基04-30

同系物的判断方法是什么04-30

标准状况是什么条件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