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
A. 抽象性
B. 严谨性
C. 客观性
D. 应用广泛性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2. 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
A. 注重问题解决
B. 注重数学应用
C. 注重解题能力
D. 注重数学交流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 )等四个纬度。
A. 数与代数
B. 统计与概率
C. 空间观念
D. 情感与态度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4. 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
A. 语言表述阶段
B. 理解结构阶段
C. 学会解题阶段
D. 符号运算阶段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5. 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 )。
A. 问题的起始状态
B. 问题空间
C. 问题的目标状态
D. 问题的中间状态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6. 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 )。
A. 导向价值
B. 甄别价值
C. 反馈价值
D. 诊断价值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7. 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 )等一些内容。
A. 数的认识
B. 运算方法
C. 简便运算
D. 理解算理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8. 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 )等两个方面。
A. 空间想象障碍
B. 性质理解障碍
C. 视觉知觉障碍
D. 空间描述障碍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9. 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 )和"评价结果" 。
A. 填补认知空隙
B. 执行方案
C. 反思修正
D. 调查资料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0. 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 )等。
A. 探究启发式
B. 尝试错误法
C. 逆推法
D. 逼近法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1.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 )阶段。
A. 映象式阶段
B. 动作式阶段
C. 符号式阶段
D. 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渡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2. 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
A. 运算规则
B. 数的概念
C. 图形分解的思路
D. 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3.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 )等这样三个特征。
A. 论述体系的归纳式
B. 以计算为主线
C. 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D. 训练体系的网络式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4. 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 )三种。
A. 计算型
B. 具体型
C. 调和型
D. 概括型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5. 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 )。
A.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
B. 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C. 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D. 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6. 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 )。
A. 操作材料
B. 辅助学具
C. 音像资料
D. 计算机技术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7. 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 )。
A. 多例比较策略
B. 生活化策略
C. 操作分类策略
D. 表象过渡策略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8. 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 )等。
A. 练习导入
B. 问题导入
C. 经验导入
D. 算理导入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19. 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
A. 水平0
B. 水平1
C. 水平2
D. 水平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20. 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 )。
A. 问题表征阶段
B. 明确条件阶段
C. 感觉阶段
D. 理解联想阶段
满分:4 得分:未判分
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十一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分析在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可以如何落实注意儿童生活经验的策略。
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规则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形成运算的技能,它还与发展儿童数学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发展儿童良好的数感。
数感代表着个人使数、数字系统和运算具有意义的观念,更准确的说,数感实际上代表着不同个体因自己的经验、学习和能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数"的良好的智力结构。良好的数感是形成数量概念和数理推理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的条件,是形成运算技能的重要保障。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可以从多方面发展儿童的数感。
1 在实际的情景中形成数的意义
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对具体物体对象的活动来逐渐认识数的,学习中,要使儿童能形成良好的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就应该将学习活动置于儿童具有生活经验的实际情境中,让他们体验,感悟,理解。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例如,他们认识"5",开始时带有物质和能量性质的,知道5个苹果,5支铅笔,5个人等,当对这些具有这种相同元素个数特征的"物体的集合"多次的感知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去关注这一类"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对"5"的意义的理解。
(2)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例如:小明有3本书,小芳有4本书,一共有几本书?这样的问题,假如学生采用"在第一加数基础上的逐一加"的方式,就支持了他们对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2 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
(1)发展数的良好位置感:数的位置感首先表现在对一个具体数在某个集合中的位置有敏锐的感觉,同时对于这个数与相邻数之间的相对大小有一个敏锐的感觉。例如学生能较快反映,65这个数在100以内的序列中大致占中间的位置,65比100的一半要大些等。
(2)对各种数的关系有敏锐的反应:例如学习8时,学生知道8是由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儿童对数之间关系的一种 敏锐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数的多种理解。
3 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
在开始学习加减法时,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应当对数和数的实际意义有所理解。例如,图示有3辆小车和4辆小车,并将他们和起来,学生在解答3+4=7后,应该能意识到,这是3个元素和4个元素的合并,结果是7个元素。
满分:20 得分:1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要测绘一个标有“3V、0.6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灯泡04-30
鸟的天堂课文主要内容60字04-30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04-30
简要描述刘姥姥的性格特点04-30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这句话对么04-30
如表记录了声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不同种类的气体中04-30
用“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写一段话04-30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已知物重270N,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