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读音为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上部是“囗”,意指城墙所包围的城市;下部是一个跪坐的人表示城中按秩序生活的居民——有人居住的城市便是“邑”。金文字形基本沿袭甲骨文。发展到秦代小篆阶段,表示“城市”的“囗”由方到圆,表示跪坐臣服的“人”也变成了“卪”,渐渐失去了其造字本义。发展到隶书和楷书阶段,表示疆域的“囗”不变,人却已讹变为“巴”了。在发展过程中,这字在秦篆阶段还分衍出偏旁“阝”来。这偏旁,在形声字里,都放在字的右边作为表意的形旁,表示和地域城镇有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以吾观之的意思04-30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文言文翻译04-30
见善则迁的整首诗04-30
拔树凿井文言文翻译04-30
芙蕖文言文翻译04-30
山一程水一程人生何处不相逢的全诗04-30
蝉古诗的意思04-30
长亭外古道边全诗04-30
读作和写作的区别04-30
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对吗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