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
1、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可以称为专语语言学。
2、 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身的性质和特点。
3、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要素,是一定形式和一定内容的同意体。
4、 语言的二层性: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则从上到下分出若干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集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
5、 社会现象: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
二、 填空
1、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2、 历史比较
3、 左、直观思维
4、 意义、形式
5、 约定俗成
6、 任意性、线条性
7、 音位、序列、语素、词、句子
8、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9、 组合、聚合
三、 判断正误
1、√2、×3、×4、×5、√6√、7、√8、√9、×10、√
四、 问答题
1、 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语言是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是组成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言是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归结起来就是。语言是全民性的,是全民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
2、 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社会现象可以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基础,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语言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语言的语音形式和语法结构也是没有阶级性的。当然,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
3、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可以用"约定俗成"四个字来说明。任意性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后,它对于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绝不能随意更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4、 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答:语言是社会现象,所谓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把社会中的个人结成群体的纽带,是人与人互相联系的桥梁,进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与动物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人类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
5、 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组合关系就是语言符号的单位互相组合为一个更大单位的规则。聚合关系就是在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以他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它的位置。
6、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象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互相间存在着规律性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即结构的二层性。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是架权语言系统运转的"纲",抓住了这条"纲",我们也就能把握住语言系统的结构脉络。
第三章 语音
一、 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素只有一个发言动作,发音动作改变了,发言器官的形状改变了,就发生了不同的音素。
2. 元音:所有的发音体都是声带,发音的方法都是让肺部呼出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素""卷舌之音"
3. 辅音:是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音,福音的发音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
4.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成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5. 发音部位:辅音的发音部位指的是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发音部位的发音器官的协同配合构成。
二、 填空
1. 发音、传递、感知
2. 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3. 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
4. 主动
5. 元音、辅音、辅音
6. 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是否圆唇
三、 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B 6.B 7.C 8.C 9.D 10.A 11.D 12.A 13.B
四、 分析题
1. 根据发音的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国际音标标出来.书P60
(1) 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a
(2)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
(3)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
(4)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
(5)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y
(6)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R
2. 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书P67
(1)[k] 舌面唇音、清、不送气
(2)[x] 舌面后音、擦音、清音
(3) [b] 双唇、塞音、浊音(强)
(4) [ts']舌尖音、塞擦音、清音送气
3. 说明下面各组因素的区别特征.书P67
(1) 前不送 后送气
(2) 前清 后浊擦音
(3) 不送气 送气
(4) 前圆唇 后不圆唇
4、(1)uO man ta ?aη xuO t?1uη man yaη kuag
(2)?in ?i t?i tsuei k`Ou ai ta ζаn
五、 问答题
1、 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答:声音四要素指的是音高,音量、音长和音质。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频率。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说说话时的声音高一些(妇女150-300赫兹,儿童200-300赫兹)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的声音低一些(60-200赫兹)。
2、 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字的音高变化的对比可以用来区别意义。例如汉语的声调不同,音高变化形式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
3、 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答:对立原则:不同的因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区别于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例如英语存在[_in]这样一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p][t][b][d]等音素填充替换,可以得到不同的词的不同语音形式.说明[p][t][b][d]能够区别意义.处于 对立关系中,应定为不同的音位.互补:是指几个不同的因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
4、 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因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
答:ban中的a在n前发[?],da中的'a'零韵尾发[A],guang中的'a'在[η]之前,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地方不会出现内其他元音[A]和[a],其他的也是如此,这几个元音素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把它归入同一个/a/,让它成为/a/ 的三个条件变体,归并为同一个音位。
第四章
一、 概念解释
1、 词类:在一种语言里,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成一类。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关联系的,每个位置上困难出现的词要到有关的聚合里去选择。这种聚合就是词类。
2、 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
3、 语法形式: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在一定的语法意义,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等几种。
4、 复合词:完全由词根与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词是复合词。
5、 语法范畴:与词的形态辩护有密切的关系,是由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概括成类,因而称为"范畴"。
二、 填空
1、 语言规则
2、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3、 陈述句
4、 实词、虚词
5、 句法、词法
6、 词根、词缀、词尾、词根、词缀、词尾
7、 词尾
8、 构成、变词
9、 复合词、派生词、派生构词法和附加法
10、 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
11、 直接组成部分
12、 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 孤立语
13、 词形变化 词形变化
三、 单项选择
1、 B2、B3、C4、D5、B6、C7、C8、B9、D10、B11、D12、D13、C14、C15、A16、C17、B18、B19、B20、A
四、 分析题
1、 列表分析下列语素
例词词根词 缀词尾
前缀中缀后缀
裙子裙√子
盖儿盖√儿
现代化现代√化
dislike like dis
unhappinesses happy un ness es
2、(1)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
1_11___________________1主谓
1_11_11________________1述宾
1___11______________1偏正
1_______11____1偏正
1___11____1主谓
(2) 非常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英雄
1__________________11___1偏正
1_______11______________1述宾
1____11____11_____11____偏正、联合
3、(1)强调猎狗(2)强调狗咬死了猎人
(1) 支持(他的)是工人
(2) (他)支持的是工人
4、中肯-偏正 自卫-主位 表态---述宾 金黄--偏正
5、(1) has:动词表示的是
(3) gives语法范畴,语法意义
五、 问答题
1、 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缀,词尾,并简要说明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答: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词尾它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次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词缀不同于词尾,从位置看,词缀可以加在词前中后,词尾只能附加在词的词尾,不困难出现在其他位置上,从功能上看,词缀可以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固定在词的结构之中,所以是构成词语素词尾知识改变词的形式,所以是变词语素。
2、 形态变化有哪几种情况?说明
答:(1)、附加词尾:如英语名词加上s 表示复述,动词加上ing表示进行体音素,变为men
(2)、内部屈折:如英语中man男人表示单数,表示复数时改变内部音素,变为men
(3)异根:如英语中we是主格,us是宾格,he是主格him是宾格
3、举例说明什么是级,以及级的构成方式?
答:从语素到句子的各类语法单位构成一个像阶梯般的层级系统,上一级单位由下一级单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语素-词-词组-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词是造句时能够运用的最小单位。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跨段的词不能组成词组,如"英语专业的新同学都学过英语"就构成句.
4、"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
答:"红太阳"是由"红"和"太阳"组成的偏正结构词,指明的是红的太阳,回答的问题是"怎样的太阳"。组成主谓结构的"太阳红""红太阳"就不再是修饰"太阳"而是说明"太阳"具有"红"的属性,回答的问题也就相应变成了"他器乐怎么样?"这都是由于偏正结构与主谓结构给这两个词增加的语法意义。
第五章~第九章
一、 填空题
1、 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2、 理性意义、范围大小、色彩褒贬和搭配功能
3、 绝对
4、 语法规则、语义条件
5、 时间和空间
6、 表意、表音和音意
7、 汉藏、印欧语系
8、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替换和词义的演变
二、 判断正误
1、×2、×3、√4、√5、√6、×7、×8、×9、×10、√11、×12、√13、×14、√
三、 单项选择题
1、 C2、D3、B4、D5、D6、A7、A8、B9、A10、B11、D12、C13、D14、A15、C16、C17、C18、C19、A20、C
四、综合分析题
1、A、批评 词义范围较批判 有批判、评价的意义
B、侧重内容不同 发挥-价值-作用 发扬-作风-具体-抽象
C、词的褒贬不同 所适用的语体,语境不同
D、词的感情色彩差异 成果:褒义 ;结果:中性;后果 :贬义
2、答: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转移C、词义的缩小D、词义的缩小E、词义的转移
五、问答题
1、 基本词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基本词有三个特点:(1)全民常用性(2)稳固性(3)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一个民族的人民日常都在使用的,不容易起变化,但在语言的发展中也有被逐渐替换的,如"脚"在古代是"足","眼"在古代是"足",所以尽管词汇中的新旧交替,新陈代谢在经常进行,但词汇的核心,构词的材料是非常稳固的,这就保证了交际的连续进行。
2、 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表现形式?简要说明这些表现形式的内涵。
答: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1)具有一般性,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中可看得更清楚(2)具有模糊性,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3)全民性,语言实质上是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词义里面往往保留全社团认可的普遍的东西,而舍掉了某个社会分支或个人对词义的特殊的个别的看法。
3、 举例说明什么是拼音文字、音位文字、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既表达意又表音的文字,如"姐、姑、姨"可以判定这些字和女性有关。汉字就属于意音文字。
拼音文字是只表音的文字,也可以称为"纯洁音文字",如英语
音位文字: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好些形态变化的形式是用音位来表示的,为了记录这些形态变化,需要有小于音节的字母,所以印欧语言的书写系统一般都是拼音文字系统。
4、 语言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特点?
答:语言发展有不平衡性和渐变性的特点。
不平衡性在语言系统内表现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不同,词汇部分的具体成员的更始变化最快,组成词语的最小成员(词根语素),它们的更始是很慢的。语音变化比较缓慢,语言中属于规则或模式化的部分变化也比较慢,这就显示了不平衡性。语言只能渐变而不能突变,这是由于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它制约了语言必须不断有所变动,否则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也制约了语言不能突变,否则不能为交际各方共同理解。都是由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需要的交际工具所决定的。
5、 哪些因素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
答:有两种因素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是外部因素,二是内部因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而语言如何变则决定于语言系统中各个因素的相互影响。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发展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语言也必须变化,与社会交际需要相适应,这样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因此,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动力,一种语言构成它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各自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同意的整体。语言要素的变化又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6、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词汇的发展主要包括:
(1) 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
(2) 词语的替换
(3) 词义的演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阅读与写作基础(1)》形成性考核册204-30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作业04-30
《阅读与写作基础(1)》形成性考核册04-30
高一数学不会怎么办04-30
《阅读与写作(1)》形成性考核册04-30
《阅读与写作(1)》第1次形考作业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