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D)。
A.计划B.组织 C.领导D.控制
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罗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 D )的重要性。
A.组织 B.预测 C.预防D.计划
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 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的角色。
A.发言人 B.组织联络者 C.领导者 D.精神领袖
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C)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 D.管理技能
(二)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A.科学技术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增强责任感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
A.乔治·梅奥 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
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提出来的。
A.马克斯·韦伯 B.亨利·法约尔 C.乔治·梅奥 D.弗雷德里克·泰罗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
A.复杂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单纯人
7.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C)。
A.社会经济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C.社会技术系统D.社会生产组织
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D )。
A.厂容厂貌B.职工风貌 C.企业制度D.企业精神
(三)
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B)。
A.决策B.预测 C.管理D.领导
2.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 )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所有管理者
3.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C)性质。
A.超前性B.普遍性 C.创新性D.灵活性
4.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D)。
A.年度计划B.管理者的意愿 C.指导性计划D.战略计划
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
A.更长 .更短C.适中D.不确定
6.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A)的关系。
A.整体与局部 B.纵向与横向C.综合与专业D.普遍与特殊
7.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C)。
A.政策B.程序C.策略 D.规则
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B)。
A.产品预测 B.市场预测C.财务预测 D.技术预测
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A)。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C.短期预测D.年度预测
10.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D)。
A.年度预测B.短期预测C.中期预测 D.长期预测
(四)
一、单项选择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
A.泰罗B.梅奥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原则。
A.现实性B.权变性C.关键性D.协调性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A)原则。
A.现实性B.可行性 C.程序性D.权变性
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 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
A.适当利润B.满意利润C.最大利润 D.理想利润
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B)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
A.企业目标B.主要目标C.次要目标D.并行目标
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
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C)。
A.E·C·施勒B.R·利克特C.D·麦格雷戈D.罗宾斯
9.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以内。
A.2个B.5个 C.10个D.15个
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
A.层次性B.多重性 C.变动性D.重合性
11.(B)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80年代初
12.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
A.科学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权变管理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五)
1.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B)。
A.决策B.预测C.计划D.组织
2.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的(A)特征。
A.纲领性B.长远性C.指导性D.客观性
3.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D)。
A.竞争战略B.公司战略C.业务战略D.职能战略
4.战略管理是组织(B)最重要的职责。
A.创始人B.高层管理者C.全体管理者D.股东大会
5.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 )。
A.竞争战略分析 B.SWOT分析 C.BCG矩阵分析 D.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6.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C)。
A.竞争战略B.组织目标C.公司层战略D.组织内部资源
7.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D)。
A.一体化发展战略B.多元化发展战略C.稳定型发展战略D.密集型发展战略
(六)
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A)。
A.战略性决策B.战术性决策C.业务性决策D.程序化决策
2.决策的第一步是(D)。
A.拟定备选方案B.确定决策原则C.确定决策目标D.识别问题
3.决策的前提是(A)。
A.识别问题B.拟定备选方案C.确定决策目标D.确定决策原则
4.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 A)。
A.盈亏平衡点法B.哥顿法C.决策树法D.莱普勒斯法
5.(C)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A.德尔菲法B.哥顿法C.头脑风暴法 D.莱普勒斯法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C)。
A.25台B.100台C.125台D.12.5台
7.某产品有三个生产方案,其成本状况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5000,单位变动成本为100;乙方案固定成本为12000,单位变动成本为60;丙方案固定成本为3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30。若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量为(D)。
A.150B.300C.500D.700
8.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D)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B.130C.60D.30
9.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C)。
附表:经营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状况表
经营安全率S>30%25%--30%15%--25%10%--15%<10%经营安全状况安全较安全不太好要警惕危险A.安全B.较安全C.不太好D.要警惕
10.某企业在下年度有甲、乙、丙三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畅销、较好、一般和滞销四种状态,每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市场状态
概率
方案畅销较好一般滞销0.40.20.30.1甲11080500乙90604020丙70503010那么,用决策树法选出的最优方案是(A )方案。
A.甲B.乙C.丙D.甲和乙
11.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市场状态
损益值
方案畅销一般滞销甲654540乙80500丙12040-40 那么,用冒险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C)。
A.甲B.乙 C.丙D.甲和乙
12.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市场状态
损益值
方案畅销一般滞销甲654540乙80500丙12040-40则,用折衷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C)。(设:最大值系数为0.7)
A.甲B.乙 C.丙D.甲和丙
13.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市场状态
损益值
方案畅销一般滞销甲654540乙80500丙12040-40 则,用后悔值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 B)。
A.甲 B.乙C.丙 D.甲和丙
(七)
1.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 A)相匹配。
A.组织目标 B.管理理念C.组织结构 D.战略计划
2. 矩阵式组织属于( B)组织结构。
A.机械式 B.有机式 C.直线式 D.平行式
3.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A )原则。
A.责权利对等 B.分工与协作C.分级管理 D.弹性结构
4. 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 D)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5.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 )。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八)
1.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A )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D.经济效益
2.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 D )。
A.中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普通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3.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 B )获取信息。
A. 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管部门
4.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D )。
A. 上级考评 B. 群众考评 C.专家考评 D. 自我考评
5.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B )。
A. 有计划的提升 B. 职务轮换 C.委以助手职务 D. 临时提升
(九)
1.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C )。
A.两者的权力都源自职位 B.领导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C.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D.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自身
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 (D)
A.法定权利 B.奖惩权力 C.组织权力 D.自身影响力
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C )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1-1型 B.9-1型 C.1-9型 D.5-5型
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A)。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高工作-低关系
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D )。
A.不为法 B.糊涂法 C.缓冲法 D.转移法
(十)
1.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 A )。
A.挫折 B.紧张 C.防范 D.焦虑
2.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C)。
A.60%--70% B.70%--80% C.80%--90% D.90%以上
3.( A)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A.需要层次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公平理论
4.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效价因素
5."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D )理论的观点。
A.需要层次 B.双因素 C.公平 D.成就需要
6.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C )。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正强化
7.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 C )。
A.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B.高层次的管理人员C.一般专业人员 D.一般操作人员
8.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 A )。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C.惩罚 D.自然消退
(十一)
1.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D )。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C.将工作布置下去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2.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 B )具有润滑剂的作用。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 C.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 D.都不具有
3.( C )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A.口头沟通 B.非语言沟通C.书面沟通 D.电子媒介沟通
4.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 A )。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5.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 C )原因造成的。
A.情绪 B.信息操控C.选择性知觉 D.非语言提示
6.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 B )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不相同而导致的。
A.组织中个体自以为是的态度 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C.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 D.组织中个体利己动机的存在
7.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 A )。
A.建设性冲突 B.破坏性冲突C.日常冲突 D.利益性冲突
8.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D )
A.建立联络小组 B.强制解决C.协调解决 D.解决问题
(十二)
1.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决策
2.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B )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3.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 A)。
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反馈控制 D.全面控制
4.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 D)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A.内容 B.范围 C.对象 D.环节
5.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 A)。
A.历史标准 B.计划标准 C.最高标准 D.年度标准
6.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 B )。
A.价值标准 B.实物标准 C.收益标准 D.成本标准
7.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 C )要求。
A.目的性 B.多元性 C.可检验性 D.协调一致性
8.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应具有( A )。
A.全局观念 B.与计划协调一致C.建立客观标准 D.切合管理人员特点
(十三)
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B )。
A.各级管理者 B.员工的行为C.人事部门 D.主管人员
2.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B )。
A.培训 B.直接监督或巡查 C.股票期权 D.人事调整
.人事调整的目的是( C )
A.企业效率最大化 B.企业利润最大化C.保证工作或任务的完成 D.节约成本
4.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该掌握( C )。
A.成本收益分析法 B.供应链管理方法 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预算控制
5.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 B)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
A.质量管理 B.降低成本 C.采购控制 D.产品控制 6.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 D)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
A.历史成本法 B.计划法 C.定量法 D.定额法
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 C)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A.技术能力 B.服务能力 C.协同能力 D.供应能力
8.( D )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
A.部门预算 B.收入预算 C.刚性预算 D.总预算
9.(B )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A.流动性 B.运营能力 C.损益 D.成本
10.( D )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A.销售利润率 B.产品合格率 C.固定资产折旧率 D.投资收益率
第2-多项选择
(一)
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ABC)。
A.管理具有二重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时效性
2.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BD )。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
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
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3.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ACD )。
A.人际关系角色B.组织角色 C.信息角色D.决策角色
4.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BCD)。
A.信息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概念技能
5.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ABCD)
A.技术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C.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6.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ABCD )等。
A.人力资源 B.物力资源 C.财力资源 D.技术资源
(二)
1.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BCD)。
A.塞缪尔·纽曼 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3.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ABD )。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4.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ACD )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 B.传统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质文化
5.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 ABCD)是其主要内容。
A.系统思考 B.改变心智模式 C.超越自我 D.建立共同愿景
6.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BCD )。
A.产品设计 B.产品质量C.厂容厂貌 D.员工服饰
(三)
1.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BD )。
A.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B.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
C.计划工作是一成不变的D.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
2.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CD )。
A.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 B.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
C.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立目标 D.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
3.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ACD )。
A.销售费用预算 B.零基预算C.广告预算 D.成本预算
4.规划是指组织为实现它的(BCD )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A.发展 B.目标C.策略 D.政策
5.任何组织的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 BCD)。
A.高学历者的比例 B.高利润 C.提高市场占有率 D.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6.以下选项中,(ABCD )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
A.收益 B.成本C.期限 D.风险
7.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BD )。
A.确定组织的目标 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D.确定指标的权重
8.通常,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有:(ABCD )等。
A.预测时间长短 B.预测方法C.人员的知识技能 D.信息的准确度
(四)
1.组织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组织目标具有如下性质:(ABD)。
A.多重性 B.层次性C.单一性 D.变动性
2.目标是组织制订计划的基础,确定合理的组织目标必需遵守正确的原则,它们是:(ABCD)。
A.现实性原则 B.定量化原则C.权变原则 D.协调性原则
3.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CD)。
A.主要目标 B.综合目标C.并行目标 D.次要目标
4.目标分解过程中应注意(ABCD )。
A.目标体系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B.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目标分解
C.要突出重点目标 D.目标分解后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5.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ABD )。
A.自我评定 B.领导评审C.小组考核 D.群众评议
6.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ABCD )。
A.管理效率提高了 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 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五)
1. 组织的战略远景包括以下内容:(BC )。
A.经营目标 B.经营理念C.企业宗旨 D.企业资源
2. 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CD )。
A.语言晦涩 B.表述过长C.狭窄D.空泛
3. 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BCD )。
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4. 战略管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概括起来就是:(ABCD )。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C.战略实施 D.战略控制
5.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ABC )。
A.经营目标集中B.管理简单方便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6.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AB )。
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C.多维一体化战略 D.多元一体化战略
7.目前,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CD )。
A.关联多元化B.同心多元化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六)
1. 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将其分为(BCD )。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C.战略性决策 D.战术性决策
2. 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 )。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C.战术性决策 D.日常管理决策
3.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D )。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 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C.群体决策效率高 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4.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ABD )。
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C.盈亏平衡点法 D.哥顿法
5.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CD)A.预测 B.决策C.函询 D.反馈
(七)
1.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AB )。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C.集权式组织 D.分权式组织
2.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ABD )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
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ABCD )等。
A.战略 B.技术C.环境 D.组织规模
4.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ABC )。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B.分工非常细密C.注重专业化管理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5.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BCD )。
A.特殊性变革 B.适应性变革C.创新性变革 D.激进性变革
(八)
1.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BCD )。
A.有职位的人 B.有知识的人 C.有能力的人 D.对组织忠诚的人
2.合理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BCD )。
A.因事择人 B.人事动态平衡 C.量才使用 D.程序化、规范化
3.管理人员的内部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 ABCD )。
A.调动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B.吸收外部人才 C.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 D.被聘者可以迅速展开工作
4.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 CD )。
A.心理素质考评 B.业务能力考评 C.达标绩效评价 D.管理绩效评价
(九)
1. 领导活动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活动过程,这些因素有:( ABCD )。
A.领导者 B.作用对象 C.被领导者 D.客观环境
2.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AB )。
A.关怀维度 B.定规维度 C.员工导向 D.生产导向
3.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 BCD )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员工素质 B.职位权力C.任务结构 D.上下级关系
4.领导干部大致有"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帅才"的是(AC )。
A.思想型领导 B.智囊型领导 C.组织型领导 D.实干型领导
5. 目标路径理论提出了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下属因素。下属因素主要是指:(ACD )。
A.控制点 B.工作群体C.经验 D.知觉能力
6.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 ABCD)。
A.转移法 B.不为法C.换位法 D.糊涂法
(十)
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BC )。
A.紧张不安的措施 B.积极进取的措施C.消极防范的措施 D.寻求激励的措施
2.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 BCD )。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3.在双因素理论中,( ABC )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BCD )等激励需要。
A.安全的需要 B.权力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5.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ABCD )。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C.惩罚 D.自然消退
6.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可以按三个方面来划分:( ABC )。
A.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B.稳定性C.可控性 D.激励程度
7. 工作丰富化试图使工作具有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下列方法使工作丰富起来( ABD )。
A.鼓励下属人员参与管理,鼓励人们之间相互交往
B.放心大胆地任用下属,以增强其责任感
C.在其能力范围内,最大量的增加其同类工作的数量
D.采取措施以确保下属能够看到自己为工作和组织所作的贡献
(十一)
1.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ABCD )。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 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
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码 D.信息反馈
2.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 CD )。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3.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ABCD )。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4.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有( ABCD )。
组织中个体自以为是的态度 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C.组织中个体假设相似的存在 D.组织中个体利己动机的存在
5. 管理冲突一般包括(ABD )等步骤。
A.诊断冲突 B.分析冲突C.支持冲突 D.干预冲突
(十二)
1.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ACD )。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行业主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2.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AB )等类型。
A.全面控制 B.局部控制C.官僚控制 D.文化控制
3.控制系统是指由(ABC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 B.控制客体C.控制信息 D.控制措施
4.下列选项,(ACD )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制标准类型。
A.销售额 B.耗电量 C.成本总额 D.工资总额
5. 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 ABC )等方面的要求。
A.及时性 B.可靠性 C.经济适用性 D.灵活性
6. 为了保证对组织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者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D )。
A.目标明确原则 B.控制关键点原则C.刚性原则 D.及时性、经济性原则
(十三)
1.人员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D )。
A.明确任务及偏差的责任人 B.为岗位或任务配备合适的人员
C.合理安排薪酬 D.调动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 BCD )等问题展开。
A.利润 B.质量 C.成本 D.采购
3.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BD )。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可变成本
4.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ACD )。
A.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 B.采购预算和成本预算
C.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D.总预算和部门预算
5.零基预算的程序包括( ABCD
)。
A.建立预算目标体系 B.逐项审查预算
.编制预算 D.排定各项目、各部门的优先顺序
6.从组织层次上来看,绩效可以划分为( ABC )。
A.员工个人绩效 B.部门绩效 C.全面绩效 D.董事会绩效
第3判断正误
(一)
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
2.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
3.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
4.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5.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
6.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
7.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8.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 √)
(二)
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
2.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
3.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
4.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 √)
5.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
6.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
(三)
1.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
2.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 )
3.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 )
4.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
5.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
6.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
(四)
1.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 )
2.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来,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 )
3.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
4.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组织,还认为企业应当担负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职工、经营者和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也是一个包含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开放系统,应把这些系统要素的共同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 )
5.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 )
6.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
7.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
8.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
9.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
10.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中长期目标。(× )
(五)
1.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
2. 通常,组织的宗旨都是空泛而笼统的。(× )
3.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 )
4.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目标为控制标准。(√ )
5. 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
(六)
1.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 )1.×;
2.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 )2.×;
3.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3.√;
4. 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4. ×;
5.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5.√。
(七)
1.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 )
2.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 √)
3.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
4.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 )
(八)
1.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
2.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
3.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 )
4.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 √ )
5.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6.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
(九)
1.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而是靠内部动机激励。(√ )
2.高层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 )
3.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
4.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
5.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
(十)
1.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 )
2.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极力作用。( √ )
3.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 )
4.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
5.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 )
6.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据美国一家公司估计,生产率的提高有20%得益于工人提出的建议,其余80%来自技术的进步,但是,管理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20%上。 √
(十一)
1.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
2.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 )
3.口头沟通虽然其比较精准,但是耗时较多,同样时间内所表达的信息远远不能与书面沟通相比。(× )
4.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
5.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
6.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 )
7. 情绪异常影响人们的有效沟通,使信息的传递严重受阻。所以,当管理者情绪波动比较大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停止沟通。但是,由于管理者是沟通的主体,因此如果沟通的对象情绪不稳定,则不需要停止沟通。(× )
8. 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
(十二)
1.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
2.控制工作只是上级主管人员或主要是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 )
3.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
4.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
5.控制的目的必须是对控制客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 )
6.成本标准和收益标准都属于实物标准。(× )
7.统计师和会计师喜欢用复杂的表格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喜欢用数据或图表形式。控制工作必须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 )
(十三)
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工作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 )
2.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
3.培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机构的选择。( × )
4.质量不仅仅是指服务质量,还包括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服务和写作的质量等。( × )
5.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不同环节发现的有关信息要尽可能在组织内部共享,以利于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
6.在作业系统的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越高,作业系统的效率越高。( × )
7.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
8.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资源条件、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 )
9.在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当中,会受到文化、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质与俄和影响。√
第 三4 简答题
*1.什么是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2.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1)社会环境。 (2)政治环境。 (3)经济环境。 (4)科学技术环境。
(5)文化教育环境。 (6)自然地理环境。
3.组织的外部环境具有怎样的特征?
(1)复杂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它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2)交叉性,构成组织环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 (3)变动性,组织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 4.组织与外部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A.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 C.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5.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1)计划。 (2)决策。 (3)组织。 (4)人事。 (5)领导。 (6)激励。 *
6.科学管理有哪些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创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确定各种科学管理原理、方法的基础。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根据这些基本出发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原理: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7.为什么称法约尔为经营管理之父?
享利?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1916年,法约尔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该书成为一般管理理论的最早的全面论述。法约尔由此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8.霍桑实验指的是什么事情?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1932),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对于"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生产效率影响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该实验导致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
9.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包含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10.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约法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这五种职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不同。
*11.何谓企业文化?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 12.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 (3)系统管理学派。 (4)决策理论学派。 (5)管理科学学派。 (6)权变理论学派。 *
13.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14.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15.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2)目标具有多重性。(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16.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 (2)关键性原则。 (3)定量化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权变原则。
17.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的自我控制。 (3)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1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目标建立。这目标管理实施的第一阶段,主要指企业的目标制定、分解过程。这一阶段是保证目标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在目标设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
第二,目标要保证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确保目标考核的准确性。
第三,目标期限要适中。 第四,目标数量要适中。
(2)目标分解。是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企业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企业的目标,并且在完成这一目标中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目标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体系的逻辑要严密,纵横成网络,体现出由上到下越来越具体的特点。
第二,目标要突出重点,与企业总目标无关的其他工作不必列入各级分目标。
第三,要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目标分解,尽可能把目标分解工作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第四,目标分解完毕,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3)目标控制。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民主管理,同时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目标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职工自我控制的能力必须将领导的充分信任与完善的自检制度相结合。
第二,建立目标控制中心,结合企业均衡生产的特点保证企业生产的动态平衡。
第三,保证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目标做出必要的修正。
第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企业在目标责任明确的前提下形成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
(4)目标评定与考核。通过评议,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奖优罚劣,及时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以此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
目标评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进行自我评定。 第二,上级评定要全面、公正。 第三,目标评定与人事管理相结合。 第四,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目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19.如何评价目标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制度的优点:
(1)目标管理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标准很难统一。(4)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20.预测的作用有哪些?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
(1)为企业计划和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2)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3)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策略。
(4)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21.预测的类型是怎么样划分的?
(1)按预测范围的不同分为:宏观经济预测和微观经济预测。
(2)按预测内容的不同分为:市场预测;技术预测;收入预测或经营绩效预测;经济形势预测。
(3)按预测性质的不同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4)按预测时间长短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22.选择预测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注意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2)要注意预测的经济性。(3)要考虑收集资料的难易程度。(4)对准确度的要求。
23.决策具有哪些特征?
(1)超前性。 (2)目标性。 (3)选择性。 (4)可行性。 (5)过程性。 (6)科学性。
24.决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决策根据其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可分为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决策,需要采用不同的决策方法。为了正确进行决策,必须对决策进行科学分类。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划分,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的可靠程度分类,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三种。
25.决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满意原则。 (2)层级原则。 (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4)整体效用的原则。
26.决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决策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个组织管理工作成效大小,首先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决策正确,可以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决策失误,则一切工作都会徒劳无功,甚至会给组织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2)决策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贯穿于组织各个管理职能之中,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每个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决策。无论是计划、组织职能还是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其实现过程都需要做出决策的。
27.组织有哪些作用?
组织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组织是帮助人类社会超越自身个体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
(2)组织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3)组织是连接企业领导与职工、企业与环境的桥梁。
28.企业一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企业一般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
(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
(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29.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
30.如何处理分工协作与精干高效的关系?
企业在设置管理组织结构时,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既要保持组织精干又要使组织高效,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即分工要符合精干的原则;
(2)要注意发挥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的作用;
(3)要加强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31.如何理解统一指挥与权力制衡的组织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是指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1)正确处理直线经理与职能经理的关系。。
(2)在同一层次的领导班子中,必须明确主辅关系,副职必须服从正职,正副职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3)一级管一级。即"指挥链"的原则。 (4)企业高层领导,一定要保证行政指挥权的统一。
32.在进行组织设计或调整时,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 一般来讲,企业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规模的大小。 (2)公司产品种类。 (3)公司经营单位的数量、区域分布和产品的市场范围。公 (4)公司发展战略。
33.企业组织工作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3)分工协作及精干高效原则。(4)管理幅度原则。
(5)统一指挥和权力制衡原则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34.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1)在因素分析阶段,要充分分析制约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因素。
(2)在职能分解与设计阶段,应主要进行以下工作:基本职能设计、关键职能设计、职能分解、横向协调设计。
(3)在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阶段,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高层权责关系的形式;企业各部门、岗位的权责划分。
(4)在组织运行保障设计阶段,主要做以下工作:管理规范设计。设计企业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方式方法等;人员配备与训练设计。
(5)在反馈与修正阶段,要通过组织的运行,及时接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以检验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持组织的弹性。
35.试比较M型和H型组织结构的异同。
M型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事业部制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按地区或按市场划分的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分权结构。
H型组织结构是实行公司分权的一种形式。H型结构中的事业部门由独立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替代,公司总部持有子公司或分公司中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总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承担有限责任。
相同点:事业部和子公司都是独立经营的。
不同点:
(1)子公司是独立法人,事业部不是独立法人;
(2)M型结构公司总部对事业部进行战略协调,H型结构则注重风险和人事控制,缺乏战略协调。
36.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种:
(1)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素质和能力。在主管人员与其下属的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些。
(2)工作本身的性质。有些工作的本身就要求领导和下属人员经常直接联系,而有些工作则不一样。因此,凡是要求相互直接联系的工作越多,管理幅度就应越小。
(3)工作的类别。如果管理者管理的工作都是相同或相类似的话,其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一些;否则,其管理幅度就应小一些。
(4)管理者和下属人员的倾向性。如果管理者倾向于对下属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而下属也要求领导进行严格要求的话,管理幅度就应小些;否则,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一些。
(5)组织沟通的状况。组织沟通渠道畅通,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控制技术比较有效,考核制度比较健全,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一些。
(6)组织环境和组织自身的变化速度。如果环境和组织自身都比较稳定,则管理幅度就可以大些;反之,管理幅度就应小些。
37.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有哪些?
(1)决策的数量。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做出的决策数目越多,则分权的程度越高;反之,则集权程度越高。
(2)决策的范围。组织中较低层次决策的范围越广,涉及的职能越多,则分权程度越高。
(3)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做出的决策越重要,影响面越大,则分权程度越高;反之,则集权程度越高。
(4)决策的审核。组织中较低层次做出的决策,上级要求审核的程度越低,分权程度越高;反之,分权程度越低。
38.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1)决策的代价。 一般来说,从经济标准和其它无形标准来衡量的代价越高的决策,越不适宜交给下层决策者。重大决策也不宜授权。
(2)政策的一致性。如果希望保持政策的一致性,那么集权程度就高些;反之,那么分权的程度就高些。
(3)组织的规模。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越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集权程度就应高些。
(4)组织的成长方式。如果组织是靠组织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来的,则集权程度较高;若组织是由并购或联合发展起来的,则分权程度较高。
(5)管理哲学。主管人员的个性和他们的管理哲学,对组织的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影响较大。
(6)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如果管理人员数量充足、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管理能力强,则可较多的分权,反之,趋向集权。
(7)控制技术与手段。如果控制技术与手段比较完善,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和绩效控制能力强,则可较多的分权。
39.授权的原则有哪些?
(1)因事设人,视能授权。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
(2)明确责任。授权时,必须向被授权人明确所授事项的任务目标及权责范围。
(3)不越级授权。越级授权必然导致中层领导的被动,不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要适度授权。授权过少,往往下属的权力过小,积极性受到挫折,达不到授权的效果;授权过度,等于放弃权力,造成工作杂乱无章,甚至失去控制。
40.试述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直线职能制又称为U型结构。
它是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特征的组织结构。它的基本特征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每个部门或系统均由企业最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所以这一结构又叫"功能型垂直结构"。
U 型结构的优点是,由于是垂直领导,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想,投资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同时这种结构还有利于产供销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调,这一点对于纵向一体化的产品相关度很高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U型结构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其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即高层领导者陷于日常经营活动,过多地涉入原本应是中层管理者的范围,疏于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同时,由于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越来越困难,形成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
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
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事业部制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按地区或按市场划分的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分权结构。事业部是总公司控制下的利润中心,下设自己的职能部门,如生产、销售、开发、财务等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M型结构的优点在于: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
(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M型组织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上层与事业部内部都要设置职能机构,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体利益,各事业部之间协调难度增大,等等。
41.人员配备的任务是什么?
(1)物色合适的人选。 (2)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 (3)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42.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什么?
(1)经济效益原则。 (2)任人唯贤原则。 (3)因事择人原则。 (4)量才使用原则。 (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43.管理人员的需要量怎么确定?
管理人员需要量的多少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组织规模。 (2)业务的复杂程度。 (3)管理部门的数目。 (4)管理人员的储备需要。
44.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是什么?
(1)较高的政治素质。 (2)良好的道德品质。 (3)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4)良好的决策能力。 (5)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6)富于创新精神。 (7)健康的身体素质。
45.管理人员培训的作用是什么?
(1)通过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用科学方法对管理者进行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2)通过培训可以增强组织的运作效率。通过针对性地对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增强其管理水平,提高其协调配合能力,保证组织的高效、有序的运转。
(3)通过培训可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竞争的决定因素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人才,并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是任何组织增强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培训也是进行管理人员储备的重要方式。通过培训管理人员,可以增加潜在的管理者,增强组织的发展后劲。
46.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是什么?
(1)业务培训 (2)管理理论培训。 (3)管理能力培训。 (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47.企业选聘高级主管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援渠道?为什么?
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
(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因为:
(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
(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具有同等能力的同事提升而自己未果时,就可能产生不满情绪,懈怠工作,不服管理,甚至拆台。从外部选聘可能使这些竞争者得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有利于缓和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48.领导的实质是什么?
领导是由领导者向下属施加影响的行为,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影响力有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构成。
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随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通常法定权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和奖惩权。
自身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身的威信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与强制性的法定权不同,自身影响力不具有法定性质,而是由领导者个人的品质、道德、学识、才能等方面的修养在被领导者心目中形成的形象与地位决定的。它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修养,无法由组织"赋予"。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等。
49.组织赋予领导者哪些法定的权力?
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们包括:
(1)决策权: (2) 组织权: (3)指挥权: (4)人事权: (5)奖惩权:领导者根据下属的功过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的权力。
50.管理系统理论是怎样对领导方式进行分类的?
管理系统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以下类型:
(1) 专权命令式。 (2)温和命令式 (3) 协商式。 (4)参与式。
51.对领导者个人素质有哪些要求?
(1)政治素质: (2)知识素质: (3)能力素质: (4)身体素质:
52.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正确处理、调适人际关系,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经营目标调适法。 (2)制度规则调适法。 (3)心理冲突调适法。 (4)正确利用隐性组织的润滑作用。 (5)随机处事技巧法。 53.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表现在:
(1)知人善用的艺术。 (2) 量才适用的艺术。 (3) 用人不疑的艺术
54.影响企业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1)职工空间距离的远近。 (2)职工彼此交往的频率。 (3)职工观念态度的相似性。 (4)职工彼此需要的互补性。
55.简述激励过程。
激励的过程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动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56.简述激励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5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它们都是哪些需要?
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为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如食物、水、衣着、住所和睡眠。
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这是有关人类避免危险的需要
第三层次是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当生理及安全得到相当的满足,友爱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便占据主要地位。
第四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们一旦满足了他们的归属需要,他们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第五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58.简述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赫茨伯格围绕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通过采用"关键事件法",即要求被访者回答"什么原因使你愿意干你的工作"和"什么原因使你不愿意干你的工作"两个问题来研究人的需要。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存在着两类因素,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就是指包括组织的政策、管理、监督系统、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和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激励因素就是指包括成就、赏识、艰巨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成长、晋升、责任感等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因素。
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激励因素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59.简述精神激励的主要方法。
(1)目标激励法。 (2)环境激励法。 (3)领导行为激励法。 (4)榜样典型激励法。 (5)奖励惩罚激励法。
60.现代管理中控制的作用。
(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 (2)控制是及时改正缺点、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 (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61.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必须具备的条件。
(1)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2)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 (3)适当的授权。 (4)层层控制,各司其职。
62.控制系统的特点。
(1)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2)控制系统具有自身的目的性。 (3)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反馈功能。
63.对组织进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 (2)重点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64.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 (2)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 (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4)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 (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65.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
控制是一种管理实践活动过程。要控制就要有标准,离开可比较的标准,就无法实施控制。因此,控制过程的首要步骤就是拟定控制标准。通常,选择对整个计划意义重大的关键指标,对其制定适宜的评价数值作为控制标准。
制定合理可行的控制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目的性。 (2)多元性。 (3)可检验性。 (4)可行性。 (5)利益目标一致性。 那么,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统计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统计标准。 (2)工业工程法,相应的标准称为工程标准。 (3)经验估计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经验标准。
66.企业质量控制的内容。
企业单位的质量控制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生产合格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控制应达到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产品达到质量标准;二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一方面,某些工作是直接面对顾客的,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合二为一,工作过程,也就是向顾客提供服务产品的过程。另一方面,工作过程是加工制造产品的过程,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工作质量也就是在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只有提高了工作质量才能提高产品质量。
67.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不仅是指企业产品的性能,还包括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服务和协作的质量等。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了动态的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市场调查、研究开发、新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检验、仓储管理、途中运输、销售安装、维修掉换等的整个过程。
68.预算具有哪些特点?
(1)计划性。 (2)预测性。 (3)控制性。 69.预算的种类有多少?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有如下几种:
(1)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
按预算控制的力度,可以将预算区分为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
刚性预算,指在执行进程中没有变动余地或者变动余地很小的预算。
弹性预算,指预算指标留有一定的调整余地,有关的当事人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灵活执行预算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要求。
(2)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是对组织活动未来的货币收入进行的预算。
支出预算,是对组织活动未来支出进行的预算。
(3)总预算与部门预算。
总预算,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收入或者支出项目总额的预算。
部门预算,是指各部门在保证总预算的前提下,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安排的预算。
70.零基预算法是由谁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是什么?
"零基预算法"是由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彼德?菲尔于1970年提出来的。
零基预算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都视为是从零开始的,重新编制预算。预算人员以一切从头开始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需要,安排各项活动及各个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
71.按照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按照零基预算方法编制一项活动的预算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组织的目标是什么,预算要达到的目标又是什么?
(2)这项活动有没有必要,不开展行不行?如果必须开展,开展这项活动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3)开展这项活动的可选方案有哪些,目前执行的方案是不是最好的?
(4)这项活动需要多少资金,资金获取途径有哪些,按目前的方案使用是否合理?
72.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具有哪些优缺点?
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的优点是预算编制依据科学,按照具体情况考虑预算大小,有利于资金分配和节约支出;缺点是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大,费用较高。
73.什么是成本控制?其本质是什么?
所谓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控制本质上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目标,各个部门在明确成本责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提高管理者成本意识、提高成本效率的管理工作。表面上看,成本控制的直接的对象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开支,其实,其主要对象是管理过程中的"人"。因此,成本控制的关键是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者",即通过成本控制者履行自身的成本控制职责,严格执行企业的成本计划。
74.简要说明成本控制的实施过程。
一般来说,成本控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 (2)根据企业的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 (3)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4)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75.试将产品质量控制与工作质量控制相比较,哪一个更重要?为什么?
企业单位的质量控制包括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两方面。
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生产合格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质量控制应达到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产品达到质量标准;二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这两个要求相辅相成: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是产品为市场所接受的必要条件,而只有在低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条件下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才具有竞争力。
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工作质量的好坏,通过企业内各单位、各部门以及每一位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反映出来。
在实际工作中,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为,一方面,某些工作是直接面对顾客的,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合二为一,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向顾客提供服务产品的过程。另一方面,工作过程是加工制造产品的过程,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工作质量也就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只有提高了工作质量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毕竟是一种事后工作,而对产品质量的事前控制必须通过控制工作质量来实现。因此,在现代质量管理中,工作质量控制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企业越来越将质量控制的重心放在工作过程上。
76.企业在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质量不仅是指企业产品的性能,还包括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等。它强调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企业对质量的控制,应当强调动态的过程控制,将重心落在和生产制造相互关联的所有环节,而不仅仅是产成品的最终检验。
企业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二是全过程质量管理。
77.协调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解决冲突,促进协作。 (3)提高组织效率。
78.协调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2)效率原则。 (3)责任明确原则 (4)加强沟通原则。
79.简述冲突的二重性理论。
在传统意义上,冲突对组织是不利的,必须加以克服。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对冲突的认识有所变化,即组织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接纳它。此外,还发现冲突有时能给组织带来好处。直到今天,这种观点发展成为冲突的二重性理论。
今天的冲突理论认为,冲突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没有冲突的组织将表现得呆滞,对环境变化适应慢和缺乏创新精神,因而绩效也不是最好的;而存在一定水平的冲突,可以促进组织变革,使组织充满活力,因而绩效水平可以大大提高。基于这种认识,管理者的任务不再是防止和消除冲突,而是管理好冲突,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80.冲突对组织发展的益处。
(1)冲突可以使对抗双方采取适当方式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避免由于长期压抑而可能发生极端状态;
(2)冲突可以使组织内一些平时不被重视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使管理者及早发现并加以解决;
(3)冲突可以促进新思想、好建议的产生,从而促进组织变革;
(4)组织间的冲突,可以增加组织的内聚力,使组织内部成员更团结并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5)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同生存。譬如,现今世界上发生的大公司之间的购并案,就是为了战胜他们共同的对手而进行的联手。
81.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
通常,解决组织冲突的对策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回避。 (2)强制解决。 (3)妥协。 (4)树立更高目标。 (5)合作。
82.怎样理解信息沟通的含义?
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要从以下几点来理解信息沟通:
(1)信息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没有被传递到接受者那里,信息沟通就没有发生。 (2)成功的信息沟通,不仅需要信息被传递,还要被理解。 (3)信息沟通的主体是人,即信息沟通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4)由于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沟通相互关联、交错,所以管理者把各种信息沟通过程看成是一个整体,即管理信息系统。 83.为什么说人际沟通是最主要的沟通?
沟通是发生在双方之间的行为。广义地说,这里的"双方"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也就是说,沟通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之间、"机"与"机"之间。从管理学角度讲,在这三种类型的信息沟通中最有意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即人际沟通。 这是因为人际沟通有其独特之处:
(1)人际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或文字形式进行的。
(2)在人际沟通中,不光是信息的交流,中间还夹杂了情感、思想、态度的交流,所以沟通双方的心理、态度、知识及价值观都对沟通结果有重要影响。
(3)由于受沟通双方心理、态度、知识等的影响,在人际沟通中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沟通障碍,如一些人为讨好上级而"专挑好听的说"、爱激动的人经常说一些情绪化的言辞等,管理者必须重视这一点;
(4)人际沟通也是沟通中最重要的,它可以使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心情愉快、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协调一致,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84.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1)信息发送者的技能、态度、知识和价值观。
(2)接受者的技能、态度、知识和价值观。 (3)沟通通道的选择。 此外,沟通通道的长短也可能会造成信息失真。
(4)外部噪声。整个沟通过程都在受着"噪声"的影响。
85.信息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1)沟通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沟通障碍。 (2)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沟通效果。 (3)态度和兴趣障碍。 (4)情绪障碍。 (5)信息过滤。
86.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2)善于运用反馈。 (3)学会积极倾听。
(4)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沟通的效果。
87.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A.各生产要素的协调。 B.企业与股东关系的协调。 C.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A.组织与消费者关系的协调。 B.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协调。 C.企业与新闻界关系的协调。 D.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88.在组织中为什么会产生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具有哪些特点?
组织中的信息沟通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大类。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如组织内的文件传达、定期召开的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汇报以及组织间的公函来往等。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由于非正式沟通不必受原则、规定的限制,因此它在组织内通常比正式沟通还要重要和普遍。
非正式沟通产生的原因:
非正式沟通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通过非正式沟通,常常可以满足人们某方面的需要。例如,朋友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常常意味着相互的关心和友谊的增进;有些人乐以探听有关报酬变动、职位升迁的消息,是出于对安全的需要等。此外,组织中非正式关系和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也促进了组织成员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
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1)沟通形式多样,弹性大,速度快;(2)一些来自非正式沟通的信息,经常能使决策者更全面、准确地认识问题,提高决策的合理性;(3)通过非正式沟通,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改善成员的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改进组织绩效。
非正式沟通的缺点:(1)非正式沟通经常是在非常广的范围和非常多的个体之间发生,由于人们的技能、知识、态度的差异,所传信息常常失真和歪曲;(2)难以控制,一些不实的小道消息经过散布,会造成很坏的影响,破坏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非正式沟通在组织中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无法消除的。非正式沟通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管理者应了解它并学会利用它,发挥它在组织沟通中的积极的作用。
第5--案例分析
案 例 一: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用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的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UPS的工业工程师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美中运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司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计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袋,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晋级制动,把变速器推倒1挡上,为送货完毕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后,他们回到卡车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问题:
1.本文主要体现了什么管理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科学管理思想。是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
2.这一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中心问题是提高劳
动生产效率,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管理
3.这一管理理论主要有哪些内容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与选择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4.你如何评价这一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科学管理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科学管理方法逐步代替了单凭经验的方法,并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对以后的管理理论发展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案例二:学习型组织问题
去年底,分析化验公司的经理们又汇聚在一堂,制定年底的重要决策。首席行政总监简祜强照例没有参加他们的讨论。会后,他问大家:"今年,我们打算去哪里呢?""罗马,"他们回答。"罗马不错,"简祜强挺高兴今年"学习假期"能如期进行。
这家吉隆坡的环保服务公司每年都要关门九天,让全体员工(共28人)公费集体出游。他们度假时拍的照片贴满了会议室。这边是他们身穿夏装,在泰国摆的各种姿势;那边是冬装裹身,在瑞士挤成一团;另一面墙上还有背景各异的许多合影,例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中国的紫禁城和美国的国会大厦。除度假支付的费用外,公司关门还造成了一笔不少的营业收入损失。这算是一种管理办法吗?对简祜强而言,这是唯一的办法。他认为,公司必须留出时间和财力用于学习,费用大约占工资总额的10%到20%。观光能激发人们讨论和思考一国一城的兴衰变化。例如,员工们可以思考,文化上同样富足的威尼斯为何与佛罗伦萨相反,其古老的结构并没有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简祜强说:"度假时的学习效果更好。"
学习对分析化验公司促进不少。在过去六年中,它已将业务从生产棕榈油之类的试验性产品转为处理和回收工业废料。这种转变就来自于他们清醒的认识到哪些是马来西亚的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简祜强说道:"拥有富有知识的工作人员,可使公司更快、更平稳的改变和实施计划。"在当今管理界,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最为流行而又最受人误解的概念。面对这个智力是主要经济资源的时代,比竞争对手学得快被视为最根本上的竞争能力。所有的组织理论都要求经理人去学习,并且将新的理论和方法付诸实施。如今,企业日益关注的是学习和变革之间的关系。要想学习富有成效,企业必须有能力、有意愿进行变革。
问题:
1.学习型组织是由谁提出来的?
是美国麻理省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提出
2.建立学习型组织所进行的五项修炼技能是什么?
1)系统思考;(2)超越自我;(3)改变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
3.通过案例你认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的最根本要点是什么?
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生产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化合价口诀 化学知识点顺口溜大全04-30
如图所示,传送皮带的水平部分AB是绷紧的.当皮带不动时,滑04-30
向量叉乘如何计算 如向量a=(1,2,3),b=(4,5,6) a叉乘b04-30
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能的来源很多,应用非常广泛……(1)04-30
一个长方体,高增加两米厘就变成一个正方体,体积加了56立04-30
如图1所示,一弹簧振子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B、C间距04-30
河蚌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04-30
请在下列数据后面补上合适的单位.一名同学的高度是16.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