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来源:【电大文库】http://www.diandawenku.com/
电大文库【哲学引论】形考作业一:
一、填空
1、智慧
2、原始宗教 原始艺术
3、神学
4、经院哲学
5、美学、 宗教哲学
6、唯理论、经验论
7、西方哲学 印度哲学
8、《经》、《传》
9、老子 、 庄子 、老庄学派
10、《形而上学》、《物理学》
11、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12、中世纪
二、辨析题
1、答:哲学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最初的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它们所关注的对象是人以外的世界和自然界,因而,哲学和科学在最初具有大致相同的对象和内容;从苏格拉底之后,哲学和科学开始出现分离,但哲学和科学始终不可能彻底分离,哲学和科学相互作用而推动自身发展;哲学要以科学为基础,科学要以哲学为指导,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始于哲学的探索,哲学为科学确立理论前提,为科学阐明基本性质,并捍卫和证明科学的独立性和统一性。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1)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研究研究一般性问题;而科学研究已知的事实,某一具体问题的学问;(2)它们的特征不同.哲学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思想探索性特征,而科学具有具体性,直接性,技术性特征. (3)它们的功用不同.哲学影响人们的思想,信念等内在的东西,对思想文化具有重大作用,而科学则直接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外部世界.。
2、答:按其研究的性质,哲学可以划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1)理论哲学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研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问题,即形而上学;另一部分是对认知过程本身进行研究的哲学,即知识论.
(2)实践哲学主要是研究为一定目的所决定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那些实际问题.如伦理学,美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
3、答: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两大思潮.
(1)科学主义思潮:认为哲学想要切实得到发展,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他们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总的来看,批判,改造传统理性,树立和发扬现代性,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特征。
(2)人本主义思潮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地位.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家大都采取"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哲学立场,他们认为,哲学研究必须超出认识论的范围,超出主客观或主客观关系的范围,把对人的理解作为哲学的最高任务.这些是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特征。
三、问答题
1.答: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表现在:
(1)哲学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的原则或假定.这些原则或假定又分为两种:
一是日常生活意义上的信念.这是人的日常行为得以发生的前提和基点,对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及其程度进行哲学上的分析或审定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哲学存在价值的一个证明。
二是科学意义上的信念.对科学的前提进行逻辑上的和经验性的检验是哲学的另一项意义更为深远的使命。
(2)表现在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人们至今谈论的哲学问题仍然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所研究的那些问题,可以说近现代哲学不过是以不同方式对希腊哲学进行注解。
2.答:儒家哲学可归纳为以"仁学"为核心的伦理哲学体系。
仁学的内涵:第一,以孝释仁,这是仁学的出发点.
第二,以礼释仁,礼即周礼,克己复礼。
第三,仁这爱人,这是仁学的核心。
第四,推己及人,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
第五,君子人格,这是仁学的追求目标。
四、分析题
答:①(表明自己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②人对世界有两种基本的反映方式:常识的和哲学的.常识的特点是认同现有的东西.然而,现有的东西,很多现实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往往包含着一些难以觉察的错误和荒谬.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批判性的审视和反思,人的思想就会受这些东西的束缚,从而不能认清生活的真实本质并及时回应现实生活的挑战,人的生活就没有方向和目的,这就是"未经检验的生活".如果对这些问题加以批判性的审视和反思,人的思想就不会受这些东西的束缚,从而认清生活的真实本质并及时回应现实生活的挑战,人的生活就有方向和目的,这就是"已经检验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批判的思想武器
③(举现实生活的例子说明人的生活要有目的有方向,要善于分析比较生活,认识生活)
电大文库【哲学引论】形考作业二:
一、填空
1、自然哲学
2、气论、太极阴阳论、五行论
3、事物的内在根据
4、知识就是力量
5、逻辑界限
6、语言界限
7、是者
8、感知、直觉
9、归纳、演绎
10、直觉主义、知行合一
11、休谟、康德
12、培尔、马勒朗士、伏尔泰
二、辨析题
1答:"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在这个界限之内,语言和思想就是有逻辑的,就是能够清楚明白的,在这个界限之外,语言和思想就是没有逻辑的,就是不能够清楚明白的.
"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在"还在语言的语言界限之内,还没有超出语言的语言界限,尽管它已经超出了语言的逻辑界限(即"是"的界限),换句话说,虽然我们不知道"在"是什么,但我们却是知道"在"是存在的,而且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一点.如果理解"是"是一种逻辑经验性认识的对象的话,那么,"在"则是一种非逻辑性理解的对象,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一件事物都同时具有"是"与"在"这两种不同的属性。
"无"包含以下三种不同的内容:第一指个体事物中的空虚部分;第二指个体事物未有之前和既终之后的情况;第三指超越一切个体事物的最高本原。
2、答:理想语言学派强调,所谓语言分析实际就是逻辑分析,它们普遍认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日常语言是很不完善的,要彻底消除哲学研究的这个隐忧,就必须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建立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解决问题;
如果说理想语言学派试图通过改造语言来实现其语言批判的任务的话,日常语言学派则是希望通过"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们的日常语言"来达到"语言批判"的根本目的,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认为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是社会现实生活所赋予的,这表明日常生活本身就蕴涵着真理。
3、答:"自诚明"与"自明诚"这两种观点指的都是儒家哲学的认识论路线.《中庸》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里,所谓"诚"是指由尽性之学所得到的道德,所谓"明"是指由理之学所得到的知识."自诚明"是首先从道德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知识;"自明诚"是从知识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道德.就最后的结果来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此二者可以殊途而同归。
三、问答题
1、答:(1)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挖掘形而上学的因素,一方面又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而上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论证.如太极,太虚,天理,心.经过理学家的改造,传统儒学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2)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宋明理学强调"义理之学"直接面向经典,以儒学的义理而不是辞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义理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
(3)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借鉴吸收佛道二教的宇宙观和本体论,构建儒家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是借鉴佛道传法的"法统",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道统".
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说教吸收过来,把它作为理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论主张.
2、答:所谓经验,在直观我意义上,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按照经验论的观点,人的一切认识(知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人的感觉.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人的感觉经验的.所谓理性,在直观的意义上,主要是指人的理智通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征和一般性的能力.按照唯理论的观点,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但它同样认为,就根源和基础来看,认识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
四、分析题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举例说明.
评分标准:对原文解释正确,给5分;同意或不同意,说明理由,能自圆其说给10分,如不能自圆其说,或论述不清,或自相矛盾,酌情扣分;举例说明,给5分.
①庄子原话的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很危险的.②我不同意庄子的观点.因为庄子看到了生命的有限和知识的无穷的矛盾,但是他不了解这矛盾必须通过人类世世代代的更替才能解决,从而片面夸大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得出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徒劳无益的这个错误的结论.这实际上是取消求知.(自己展开分析)③(举人类认识或自己认识的事例说明,谈体会)
电大文库【哲学引论】形考作业三:
一、填空
1、实践哲学
2、义务、价值
3、行为
4、圣谕论、义务论
5、利己主义、功利主义
6、符合他自己利益
7、最好的结果、正确的
8、实际生活中
9、个人性、社会性
10、美、艺术
11、知识型、逻辑型、直觉型、顿悟型
二、辨析题
1、答:(1)经验论是强调人的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忽视甚至否认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来自经验;经验提供的知识具有可靠性;他们并不否认经验需借助逻辑推理才能形成"共相"或与共相相类似的一般概念或普遍原理,即并不否认数学,逻辑知识的有效性,但坚持认为推理本身不过是经验的一种结果。
(2)唯理论是强调人的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忽视甚至否认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依存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感觉经验的,主张认识的先天性;并不否认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自觉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哲学思考,运用怀疑方法来考察与认识相关的所有知识。
(3)所谓批判论是一种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对立,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对经验和理性的认识作用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认识论理论。
2、答: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属于道德理论中结果论的两种理论形式。
(1)利己主义:它相信,如果人们想要达到道德,他们就必须假定自己的行为结果能够给自己带来益处,强调利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信条,把行为的利己取向视为天经地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利己主义将引起不同主体间利益的冲突,还将在道德建议方面引起混乱。
(2)功利主义是指,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只有当且仅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而且,这种结果在任何其他以这种方式来行为的人那里表现出来也是如此.即如果我们想要达到道德,我们就应当假定自己的行为是能够为与这种行为有关的各方带来益处。
3、答:圣谕论和义务论是道德哲学非结果论的两种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都把道德看作是一种先天的,绝对的东西,即一种不受任何经验性结果影响的,与人的欲望或功利无关的,预先规定着人的行为的一般原则。
(1)圣谕论是指无论何时何地一个人只应当做那些符合上帝旨意的事,凡是符合上帝神圣命令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否则就是错误的行为。
(2)义务论与圣谕论相反,它把道德内置于人的理性观念,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出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即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纯粹由一种义务感或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
三、问答题
1、答:功利主义认为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只有当,或仅仅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
义务论把道德内置于人的理性观念,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出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即是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纯粹由一种义务感或说是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
康德对道德基本性质的理解,几乎在一切重要方面都是与功利主义尖锐对立的.从表面上看,康德的伦理学与功利主义的道德理论所达到的结论似乎是一致的,即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一种很好地判定行为善恶的根据,但他们所依据的理由却大不相同.例如,这两种理论都会同意"考试不能作弊"应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但是,怎样认定这种行为不道德性呢 于是,在这两种理论之间产生了分歧。我支持义务论的道德主张。
2、答:康德主要是对审美判断的客观性进行了论证。他以自己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为前提,提出了一种关于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的敏锐而深刻的解释,使之成为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理论之一。他把美看作不是客体的属性,而是人的意识用来整理认识内容即现象的先天的时间空间直观形式,美就是以自己的纯形式必然地使任何人都不计利害而感到愉悦的东西。由于美摆脱了利害性关系制约的精神性纯形式,因而具有普遍的必然的性质,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好恶为转移。在康德那里,美不属于对象,而只属于人的观念;它涉及的不是经验中所提供的内容,而只是纯粹观念的形式,所以,他得出结论,只要从审美判断中排除利害关系;把艺术与认识区分开来;注意到没只是凭借它的形式而使对象成为美,那么,它自然也就具备了它的客观性。
四、分析题
答:这位女士的行为是否道德,是一个道德实践问题,好的行为属于自卫,所谓自卫是指为了保护无辜而杀人.人对生命的权利这一事实暗示着,他们有使用某种必要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生命的权利,这种对生命的权利是一种强制意义上的法律权利,即是一种可以通过使用武力来保护它的权利.当一个人的生命受到攻击性威胁时,它是没有机会来请求政府和警察的帮助的.如这位女士,她要么进行自卫,要么让自己和孩子受到伤害.舍此,别无选择,人当然都有自卫的权利,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能够证明反击是正当的根据和理由必须满足四个条件.首先,动机只能是出于自卫.如果自卫被作为报复的一个借口,则这一行为就是邪恶的.其次,武力只能是受到攻击时使用,一个人是在他的生命受到现实的威胁的时候才能使用武力.再次,武力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只要还有可能求助于警察和当局,就不应当选择使用武力.最后,不能超过自卫的限度.假如侵犯者已经被击昏,你就不要把他打死.这位妻子的行为是符合这四个条件的,所以说她的行为是正当的自卫.对自己的道德正当性的判断,是建立在这样两个重要的基点上的:第一,自卫的目的必须是制止攻击;第二,死亡必须是间接的.所谓死亡必须是间接的,是指在自卫的行为中,自己作为一个非执法的私人个人所能做一切,就是实现侵犯者无行为的状态,以便他人不能继续他的攻击.一旦侵犯者不再构成对被侵犯者的实际人身威胁,则自卫行为就应当自动终止,基于这一原则的自卫,即使仍然不能避免死亡的发生,那么,这种死亡也是偶然的,因而是令人遗憾的,它与直接死亡即有计划地杀死侵犯者的行为所包括的道德含义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这位女士的行为是道德的。
电大文库【哲学引论】形考作业四:
一、填空
1、感官
2、感觉条件的反应、不受规则的约束
3、属性、心灵
4、模仿、表现、意义
5、惯例论
6、新儒学
7、伽达默尔、哈贝尔斯
8、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
9、新实在论
10、反传统、"语言的转向"、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
二、辨析题
1、答:(1)"是论"是从"是"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本体论。"是论"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也是本体论之为本体论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内容,"是论"制约着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
(2)"在论"是从"在"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本体论。"在论"也是本体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在"的角度来理解"一般存在者",就是主张"返回事物本身",直接面对事物本身,把"在者"作为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
(3)道有两种含义:一是从宇宙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说,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者.二是从宇宙万物的本性来说,道是世界万物的终级本质或者自然规律,从"无"的角度来研究存在问题,就形成了本体论中的"道论"。
2、答:决定论就其基本的倾向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所谓强决定论,就是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按照这种观点,决定论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谓弱决定论,则是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它是一些哲学家在不愿放弃实际的自由,但又无法理解完全缺乏决定如何可能做到责任的需要与愿望的统一的情况下,尝试把实际的自由和责任与决定论统一起来的一种解释.如果说,强决定论在理论形态上与宿命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话,弱决定论则在另外一个方向上表现得十分接近非决定论,但也同样不能归结为非决定论。
3、答:理想语言学派强调,所谓语言分析实际就是逻辑分析,它们普遍认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日常语言是很不完善的,要彻底消除哲学研究的这个隐忧,就必须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建立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解决问题。
如果说理想语言学派试图通过改造语言来实现其语言批判的任务的话,日常语言学派则是希望通过"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们的日常语言"来达到"语言批判"的根本目的,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认为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是社会现实生活所赋予的,这表明日常生活本身就蕴涵着真理,可见,日常语言应该受到重视,这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意见的尊重,在这个意义上,日常语言派哲学家普遍反对理想语言学派试图改造日常语言的作法。
三、问答题
1、答:礼仪之争是指来华传教士就中国教徒是否也能参加祭祖,祭孔等中国传统礼仪问题而引发的争论。1704年教皇格来孟十一世发布通谕,禁止中国教徒参加祭祖,祭孔礼仪,康熙看到这一通谕十分生气,下令不允许西洋人在中国传教。传教士回到欧洲,同时也把中国哲学也带去了。
2、答:梁漱溟创造了"意欲"这个概念,并以各民族对待"意欲"的不同态度来区分不同的文化模式,他把世界文化分为三种模式:
(1)西方文化模式:"以意欲向前的要求为其基本精神".本着这一精神,就产生了第一种生活样法,这是自我奋斗的生活态度.在这种文化模式内,西方人创造了科学和民主两大文化的"异彩"。
(2)中国文化模式:"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精神".本着这一精神,就产生了第二种生活样法,即遇到任何问题不是想通过奋斗去改造局面,而是就在这种境地上求得自我满足,这是自我调和的生活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实际上就是中国儒家所持的生活态度.(1分)
(3)印度文化模式:"以意欲反身向后的要求为其基本精神".本着这一精神,就产生了第三种生活样法,即遇到任何问题都想着从根本上取消这一问题,这是自我禁欲的生活态度。
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是三种不同质的文化,但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宏观立场来看,它们实际上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三个先后递进的历史阶段.这其中,西方文化所著力解决的是身(物质)的问题,中国文化所著力解决的是心(道德精神)的问题,印度文化所著力解决的是生命的归宿问题。
根据这一理论,梁漱溟判定,西方文化就历史发展来说是最自然的,是人类文化发展之初本来的路,而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无疑是早熟的,至于印度文化就更加早熟了。
四、分析题
答:在儒,释,道三家之中,儒学或日儒家一直被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精神气质方面,它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和日常生活,至今其巨大的影响还隐约可见.从历史上看,儒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先秦儒学,宋朝儒学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当代新儒学.当代新儒学所面临的是西风东渐,传统价值分崩离析的社会大变局,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诸先生怀着强烈而悲苦的民族危机意识和复兴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在尽力吸纳西洋哲学之精髓的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形上思辨工夫致力于传统儒学之精神价值弘扬,发掘和重建工作,其成就一时成为当代哲学的一大亮点.
一,梁漱溟主要是一位儒学的实践家,或者说是一位实践意义上的儒家.面对欧风美雨的侵袭,正是梁漱溟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借鉴西方哲学来阐释东西文化之异同,并连续"斯文"担当"道统"的文化使命感首倡儒学的复兴,其预言和思想也许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但这里所彰显的恰恰是中国儒学不竭的生命力和巨大历史责任感.
二,熊十力哲学的宗旨是希望通过揭示本心,仁体即内在即超越,即存有即活动的特性,以打通天与人,知与行,存有与道德的界限,从而引导人们依靠内在本性之自我觉悟,重建人的生命本体,确立人性的至上尊严,这一点后来被熊氏的弟子牟宗三继承和发扬,并成为当代新儒学的一大特色.
三,冯友兰作为一名留洋博士,借助了新实在论和程朱理学的说法,他想通过中西哲学的融合,接续儒学道统,重建一个使社会得以安宁的意识形态,进而结束近代以来中国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是以中国儒学的心性论和道德理想主义为归宿的,但他赋于了其更为精致理论形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四,牟宗三是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他的努力方向在于使中国儒学"哲学地"建立起来,牟宗三以《认识心之批判》《道德的理想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会道 中西,圆融古今,完成了对中国儒学的创造性重建,建立了庞大,缜密的哲学体系,即道德的形而上学体系.
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未雨绸缪的意思和造句04-30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四)04-30
《学校管理》形成性考核册04-30
《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04-30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解析04-30
英语单词怎么快速背下来 有什么方法04-30
十行俱下的故事及意思04-30
简爱每章概括及作者简介04-30
put是什么意思 用法有哪些04-3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句摘抄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