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

时间:2024-04-30 11:11:49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
社会保障学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2.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3.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根据国家或各级政府立法,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的企业或社区和国家等共同出资,以便在劳动者及其家庭因遭受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导致收减少、中断或丧失而陷入贫困时,能够使其达到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4.社区服务是指针对一个特定区域的服务,以社会公益活动为主体造福其特定区域。
二、填空题
1.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2.《济贫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4. 社会救助 5.国家财政拨款 国家对军人的一种褒扬和经济补偿 6.社会保险型 德国
三、单选题:1 D,C,D,A,D,B,A,D,B,C.
四、多选题:1ACD,ABCD,ABCD,BCD,ABCD,ABC,ACDE,ABCD,BE,ADE
五、简答题
1.总目标: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分目标:第一,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第二,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第三,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答:早期的社会保障活动可以作出如下评价:
(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
(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 (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从上述分析可见,从慈善事业时代发展到济贫制度确立与发展的时代,社会保障经过数千年的孕育,确实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慈善事业时代只能算是社会保障的起源,而济贫制度的确立亦只不过是社会保障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发展的一个过渡,它们均因非制度性和非权利性,只能算是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
3、答:理由在于:一是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
二是由雇员、雇主共同公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三是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罚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4、答:福利国家模式及其所推行政策的主要特征有:(1)实行收入所得再分配,用累进税的办法使社会财富不集中于少数人手里。(2)实行充分就业,使人人能有机会就业,消灭各种导致事业的因素。(3)实行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4)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实行,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律监督体系。(5)个人不缴纳或低标准缴纳社会保障费,福利开支基本上由政府和企业负担。(6)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标准也比较高。
六、论述题:
(一)答: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其伦理基础是人道主义和公平价值理念,包括面向低收入阶层的各种社会救助项目、面向劳动者的各种社会保险项目、面向全体国民的各种社会福利以及各项具有互助互济、分散风险性质的保障措施,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而且实践着缩小社会不公平和维护社会公平等多方面的功能,直接体现了对弱者的重视与照顾以及人文关怀的精神,直接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甚至解放了人类自身,是人由家庭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最终必然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2)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一方面,社会保障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人的安全感与对未来的信心,从而不仅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能够帮助遭遇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恢复正常生活并重新投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还不仅直接提高着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维系着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推动着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任何社会保障项目的建立,都是受益者福利的直接提升,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则带来社会福利的普遍提升。因此,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与否,与其国民福利水平的高低通常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4)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它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构成部分,既需要其他政策体系等为之配套(如医疗保险离不开医疗卫生事业的配套,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配合),也可以为其他政策体系的实施提供配套。
(5)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
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需要众多的专业人士的参与,从而是能够容纳众多劳动力的新兴部门。因此,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既直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这一意义应当得到重视。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对社会保障的依赖以及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决定了中国不仅需要尽快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完整的体系,而且需要新型的、独成体系的社会保障理论的指导。"
大部分同学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展开的不够,回答不全面。
(二)答:三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劳动者;社会救济的对象通常是指那些没有固定收入,或失去生活来源或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老、弱、病、残、孤儿、鳏、寡、孤、独者;社会福利的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中包括对鳏寡孤独、盲聋哑残、精神病人以及其他需要帮助和保护的公民提供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
(2)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
社会保险强调受保的劳动者个人缴纳部分保险费,并以此作为其享受待遇的前提条件,其体现的是部分义务对应全部权利的关系;社会救助却不需要受保障者履行缴费义务,实现的是受益者单方面的权利;在社会福利中,各种福利设施是部分免费,部分实行低收费,福利生产则需要受益者付出劳动代价,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减免税待遇。
(3)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待遇与军人保障的待遇一样,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较高的;而社会救助的水平则是最低的,社会福利往往只能照顾受益者本人,目的是减轻受益者的家庭负担。从发展趋势来看,部分福利服务项目将达到高水平,但这种高水平将需要受益者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4)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保险必须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的,从而必须由政府统一管理并按统一标准加以实施,以统一、强制性为基本特征;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虽然也要由政府统一管理,但更多的是采取官民结合的方式加以实施。
(5)保障的目标和手段不同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保障最低生活,其采用的是"选择性"的"须经家庭经济调查"的手段;社会保险的目标是保障基本生活,其采用的是"投入--返还"式的"与就业关联"的手段;社会福利的目标则是提高生活质量,其采用的是"普遍性"的"按人头发放"的手段。
社会保障学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为了保证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
3.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基金。
4. 养老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达到一定条件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资助、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险系统。
二、填空题:1,社会稳定法和社会调节法 2.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 ,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 3.薪资比例制,均一制
4. 社会保障基金 5.《老年、残疾和遗嘱保险法》 6. 政府 ,社会统筹 ,个人帐户
三、单选题:1C,A,B,C,A,B,C,A,B,C
四、多选题:1BDE , ABCD , ABCDE , ABCD , ACD , ABCDE , ABCE , ACD , CD,BE
五、简答题:
1答: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两种:一是内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固有的价值;二是外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社会目标来说所具有的工具价值。(1)内在价值 第一,法律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公平与正义,通过法律的规定可以使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更为公平合理。 第二,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一种确定性。
(2)外在价值 第一,法律对权利义务能够起到资源配置作用,只有通过法制化,才能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明晰化。 第二,只有通过法制化,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运作。
2答:一是确保基金的完整与安全,杜绝基金被侵蚀;二是确保基金能够满足给付的需求,避免发生支付的危机;三是防止基金贬值,实现基金保值;四是保持高效率,堵塞浪费。确保基金安全与完整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最基本的目标。
3答:从总体上考察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影响其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是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同样,养老保险制度也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①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
②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影响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③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影响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定。④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4答:部分积累式,亦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阶梯式。该模式根据分阶段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征收费率,目标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平衡。其特点:费率具有弹性,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
其优点:既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能有一定得资金积累;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段时间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
六、论述题:
(一) 答:1保障功能,养老保险弥补了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的收入丧失和家庭保障的持续弱化,它通过定时、定额的向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险金,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2稳定功能,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实现"老有所养",不仅解除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也极大的减轻了家庭成员的生活压力,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显得更加团结和谐。
3公平功能,养老保险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初次分配的不平等,可以通过养老保险这条收入再分配渠道来缓解。不同收入甚至收入差别很大的劳动者,年老退休后,所能领取到的养老保险金额度的差别会相对小得多。而各国养老保险实际上都存在代际抚养的事实,养老保险通过调节两代人的抚养、收入分配关系,亦实现了相对的社会公平。另外,许多国家实行养老金弹性制,即根据收入水平的变化与物价上涨程度来调整养老金待遇,确保退休劳动者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所有这些,均充分地体现了养老保险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
4发展功能,养老保险具有发展功能,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养老保险通过发放养老保险金,保障了劳动者老年时的基本生活,维持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是社会文明的发展;二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养老保险基金作为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险基金,是资本市场上最活跃、最强劲的力量之一,其投资周期长、活动空间大,其投资方向、运营方式对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均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只要养老保险的投资方向正确、养老保险的运营模式恰当,养老保险不但不是社会的负担,反而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5文化功能,养老保险制度的文化功能就在于其中既能宣扬中华民族"尊重老人"
的传统美德,又能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由于不需要单纯依靠家庭成员的照顾一样能过上基本生活,老年人的独立性大大增强,有助于老年人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过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而且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日益健全,家庭在养老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也会变化,如子女尽孝的方式、判断孝子的标准与过去相比都会有所不同,而且还会影响人们在生育问题上的看法。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又会塑造新的老龄社会文化、生育文化和孝文化。
(二)答:尽管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制度亦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从而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促进使其不断走向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有:①人口老龄化,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条件下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营与发展将不再是老年人的事情,而是必然进一步转化成整个社会的事情,这必然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②家庭保障功能减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家庭的人口结构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家庭或核心家庭已经取代传统的大家庭格局,家庭的老年生活保障功能也在持续弱化;③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地区差距过大,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很低,而且伴有全国地区之间发展严重失衡的现象;④养老金保值增值难,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大量的基金并没有充分的运营起来。当然,也要认识到,这也是一个技术难度大的问题。
改革建议:①目标设定;作为旨在提高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能力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也应是通过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实施管理和获得尽可能充足的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对劳动者老年生活的保障,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就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安排上,要注意:第一,合理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架构;第二,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目标;第三,合理选择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机制。②政策建议;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相关措施的实施和配合:第一,理顺管理体制;第二,加强制度的有效性;第三,划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第四,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
社会保障学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 医疗保险。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 社区医疗保险。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
3.失业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职业,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职工提供资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并通过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手段帮助其实现再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
4.工伤保险。又叫职业伤害保险。指职工因生产或工作发生受伤、残疾、职业病或死亡,本人及其家属丧失收入来源,生活无保障时,从社会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填空题:
1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 2 后付制, 预付制 3 《失业保险条例》 4 就业保障 , 消极的事后救助 , 积极的就业促进 5 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范围 , 受保人的范围 6 工伤预防
三、单选题:1B,D,A,C,A,A,B,D,B,C
四、多选题:1ADE,ABCD,ACD,ABCD,ABCD,BCDE,ABCD,BD,ABCE,ABCD
五、简答题:
1答: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医疗保险的支付环节将医疗保险的提供者与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连接起来,成为二者直接发生经济关系的纽带。这一特点使医疗费用的支付与享受医疗服务相分离,使医患之间的经济关系退到次要地位,解除了双方尤其是患者对费用的担忧。在医疗保险制度下,原来的医生与病人双方关系变成了医疗服务提供者、患者和保险机构(第三方)之间的三角关系。在新的关系结构中,医生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关系没有改变,变的只是费用支付关系,即由保险机构为病人支付医疗费用。
第二,医疗保险机构与定点(约定)医疗单位的费用支付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为了便于管理,一般医疗保险机构都会为参保人选定一家或几家医院,作为患者就医的医疗单位,被选定的医院叫做定点医院或约定医院。医疗保险机构与定点医院必须签订合同,确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医保双方的这种法律关系,保证了医疗费用补偿的可靠性。
第三,医疗费用的补偿是有限补偿。医疗保险收取的保险费是有限的,因此,保障的范围和标准也是有限的,而且一般都规定参保人就医也要自付一部分医疗费用,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疗保险机构必须通过合同,在费用补偿上限制医院提供过度的服务。
2答:失业保险的目标可从打的社会经济层面和失业者个人层面分别来看。从失业者层面来讲,失业保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非自愿失业者提供物质帮助,使他们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得以维持,从而为他们再就业提供了缓冲期,使他们有时间寻找新的工作。从社会经济层面来讲,失业保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保障尽可能多的失业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来维持社会安定、缩小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保护劳动力资源,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以实现供需平衡,稳定经济的目标。
3答:主要问题:第一,失业率不断升高,导致失业保险支出越来越大。 第二,失业保险入不敷出,支付压力称重。第三,高水平事业保险助长不良风气,影响经济健康增长。
改革趋势:第一,限制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第二,加强失业保险的管理和运营。第三,突出就业向导。
4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工商保险制度应当与工商预防、工商健康有机结合,工伤保险制度也由此从被动补偿的消极阶段走向预防、补偿与康复相结合的几级阶段。在这三大环节中,工伤预防的任务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来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伤事故及其危害后果;工伤保险是在工伤事故发生后,保障受伤害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地医治,同时对其受到的经济损失给以补偿;工伤康复则是通过医疗手段的延伸促使受伤害职工的身体康复,并通过相应的职业再培训来帮助其恢复职业能力,促使其重新从事相应的工作。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缓和乃至使工伤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良性循环体系。
六、论述题:
(一)答: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医疗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1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 2医疗保险因涉及面广而更具复杂性 3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4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来是实现的 5医疗风险的发生率高,且费用难以控制
(二) 答:由于工伤事故的普遍性及其危害性,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无论对劳动者个人还是对国家和企业都有着极
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劳动者来说,实施工伤保险不仅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保障了劳动者本人或其遗属因工伤遇到生活困难时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受工伤的劳动者或其遗属陷入贫困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因此,工伤保险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是社会对劳动者所作出的社会贡献的肯定。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工伤保险通过对遭遇工伤事件的劳动者或其遗属提供相应的收入与生活保障,实现了防止少数人陷入贫困和减少劳动争议的社会目标,对企业的正常生产也起到了保证作用。而工伤保险所具有的互助互济、分散风险的功能,对于企业与雇主尤其是财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无疑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安全机制。同时,工伤保险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因为事故预防的费率机制和管理措施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将对促进用人单位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发生、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工伤保险制度还是应对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建立健全工伤保险制度也是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商场的重要条件。
社会保障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保障其生存权。
2、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法定最低收入水平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救助形式。
3、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拱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非法定员工福利:是指企业自主建立的,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雇员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
二、填空题: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灾害救助 ,对特殊对象的救助 2 申请 ,接受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3 公共福利 ,特殊社会福利 4 社会化、多元化 5 税收政策 6 住房公积金计划
三、单选题:1B,A,A,C,D,B,C,C,C,B
四、多选题:1ACDE,ABCD,BCD,ABD,AC,ABDE,ABC,ABD,BCDE,ADE
五、简答题:
1答:最低生活保障的根本目标就是克服现实中贫困,帮助社会成员达到基本的生活水平。
最低生活保障应遵循的原则有:生存权保障原则、普遍性原则、"保底"原则、法制化原则。
2答:慈善事业在实践中表现的基本特色有:①慈爱之心是慈善事业道德的基础;②贫富差别是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③社会捐献是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④民营机构是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⑤捐献者的意愿是慈善事业的实施基础;⑥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是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
3答:中国传统福利模式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
第一,制度结构的板块状,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原则相背离。
第二,工资分配与福利分配相混淆,导致政府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角色错位。
第三,实施范围的身份限制,表明了制度安排的非公平性。
第四,资金严重短缺,福利方面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第五,职业福利严重异化。
综上可见,中国的传统福利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若不从根本上加以改造,必然损害经济改革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必然阻碍着中国的企业现代化、市场化。
4答: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第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是政府强制实施的、统一的养老金计划,管理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统一安排,政府机构进行管理。企业年金计划在大多数国家一般由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建立,并自主选择管理和运作方式。
第二,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是公共产品,而企业年金属于私人产品。因此,政府对企业年金一般不直接承担责任。政府对企业年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立法、税收政策和监管三个方面。
第三,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一般采取现收现付制,通过代际赡养来提供养老保障;而企业年金则大多采用积累制,实行个人保障。
第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机构管理和营运,保值增值的手段通常是银行储蓄和购买国债,同时也可以投向证券市场,但确保安全性为第一原则;而企业年金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如各种金融机构来运作,投资手段更多样化,更重视基金的投资收益性。
第五,基本养老保险注重公平原则,收入再分配的色彩突出;而企业年金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是具有激励机制的福利手段。
六、论述题:
(一)答:社会救助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是缓解贫困问题。即及时地对处于最低生活标准之下的贫困群体实施救助,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为了切断"因病致贫"的恶性链条,必须尽快使他们能够接受救助治疗,恢复健康;创造或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和子女教育程度,防止其陷入文化贫穷。第二,社会救助可以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社会救助子都作为一种财富的再分配制度,对社会的收入差距具有一定得调节作用。第三,社会救助可以作为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社会稳定乃是一共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条件,社会稳定首先表现为各种社会关系的稳定和和谐,这种稳定和和谐应该是以社会收入的分配公平和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保证为条件。
(二)答:两者的区别:(1)性质不同。社会福利属于社会政策范畴,由国家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并由公共机构或社会团体举办,从而是政府主导的公共事务;而职业福利却属于企业或社会团体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完全是举办机构的内部事务。(2)目标不同。社会福利的最终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并不断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而职业福利的最终目标则是参与市场竞争并促使利润最大化。因此,社会福利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公众的满意度和社会效益,职业福利的评价指标则是成本核算和工作效率,并确保其为举办机构的最大利益服务。(3)调节机制不同。社会福利的发展必须借助政府干预和公共资源的分配,并服从于社会需要;职业福利则只能遵守市场规则,是举办者对内部资源的一种调配,其投入产出必须遵循成本核算原则,并服从于市场竞争规律。(4)系统性能不同。社会福利是一个开放的、稳定的系统,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而职业福利则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只面向举办机构的员工,是否继续保持与发展取决于举办者的效益状况和利益需要,从而处于非稳定状态。(5)内容不同。社会福利通过提供社会服务的方式满足社会成员对福利的需求,它包括一定的现金津贴等;职业福利则包括休假、疗养、免费工作餐、旅游等多种方式。因此,社会福利重在满足大众化的需求,职业福利则可以考虑员工的个别需求。(6)此外,无论在资金来源、实施规模、实施方式还是在福利水平、功能作用等方面,社会福利与职业福利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印度半岛在哪个板块上04-30

独立主格结构的八种基本句型是什么04-30

(1)如图1是一种门锁把手的示意图,O点是把手的转轴,请画出04-30

(1)如图1杠杆,请分别画出动F1的力臂L1和阻力F2(2)火车在车04-30

用倒叙的写法写一篇人的作文500字以上04-30

公共厕所自动冲洗用的水箱里有一圆柱形浮筒P,出水管口04-30

放寒假了,小英要去西安看奶奶.当她坐在617次列车上的时04-30

小明家住农村,家中厕所离房子有一段距离.他在物理课上了04-30

朝花夕拾第一章好词好句摘抄04-30

铝镁氢氧化钠原电池,镁条表面有极少数气泡产生,原因是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