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时间:2024-04-30 11:08:43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电大文库【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绪论-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P2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P30  
3、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是指从童年期到青年初期(7~18、19 岁)的个体身心变化状况。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P79  
4、个别差异:是指在身体和稳定的心理因素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P150  
5、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P107  
6、素质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P115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P15-26  
答:现代教育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2、请说明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P35-37  
答:(1)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  
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夸美纽斯的教育贡献是: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并在自然适应性原则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作了新的探索,较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原则。  
(2)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  
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在西方被看作是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  
赫尔巴特的教育贡献是:较全面论述了教育中德、智、体各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体系比较完整,基础较为殷实,在西方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3)杜威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  
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教育贡献是: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主要观点有:  
(A)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  
(B)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  
3、请简要说明教育的经济、文化功能。P56-58,P64-66  
答:(1)教育的经济功能是:  
(A)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B)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在的经济价值;  
(C)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D)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教育的文化功能是:  
(A)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B)教育对社会文估的选择功能;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 (D)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造功能。  
4、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P73-74  
答: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现代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B)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最佳途径;(C)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D)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5、简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P85-86  
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B)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C)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D)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6、简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P104  
答: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是:  
(1)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的特点;(2)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3)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义务性的特点。  
7、简述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及精神实质。P109-110  
答:(1)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精神实质是:  
(A)一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  
(B)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C)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 (D)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育人道路。  
8、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内容及其关系。P111-114  
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是:  
(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内容。  
(2)智育:包括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三个方面内容。  
(3)体育:包括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机体素质、体质和运动能力;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三方面内容。  
(4)美育:包括审美观点;美的知识与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精神境界和文明行为习惯四个方面。  
(5)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长期培养人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概括。  
(2)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形成着受教育者的合理素质结构。我们教育工作者切不可厚此薄彼,有所偏废。  
(4)体育是各育的物质前提;智育是各育的认识基础;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渗透于各育之中,对学生的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  
9、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的任务与培养目标。P119  
答:小学阶段的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是:"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10、简述当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P122-126  
答:当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是:  
(1)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向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改革的重点;  
(3)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4)重视个性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5)加强改进道德教育,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  
11、简述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新特征。P134-136  
答:(1)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有:  
(A)青少年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 (B)青少年是一个未完成的人;  
(C)青少年是可教育的人。  
(2)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新特征是:  
(A)知识面普遍广博; (B)过早出现社会化、成人化的倾向;  
(C)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增强; (D )交往范围扩大、频率提高、能力增强。  
12、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151  
答: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五个方面。  
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儿童在智力的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与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智力整体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根据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  
(1)应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2)有针对性地施教,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智力的特点去从事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扬长避短;  
(3)不要夸大人的智力差异。  
非智力因素就是指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  
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  
(1)在一个集体中,有的学生情感高尚,有集体主义精神;有的学生自私自利,贪图享受。  
(2)有的学生意志坚强,有的学生意志薄弱。  
(3)有的学生刚毅果断,有的学生优柔寡断。  
(4)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性格外向。  
(5)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有的学生兴趣狭窄。  
(6)有的学生学习动机单一、扑素,有的学生学习动机复杂、高远。  
根据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  
(1)非智力因素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应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健康发展。  
(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应全面培养,不可偏废。
教育学作业答案2

第四-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的课程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P167
2、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P169
3、活动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P170
4、课程标准(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5、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P199
6、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P213
7、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P219
8、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228
二、简答题
1、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P170
答:学科课程的特点是:分学科设置课程,按照一定的程序分段教学。
其优点是:(1)可系统地传授文化遗产,知识涵盖量大,科学性强。
(2)教学内容逻辑性强,由浅入深,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
(3)以传统的知识为基础,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在有限的
时间内,接受更多的间接经验。
其缺点是:(1)易导致重视记忆知识,轻视技能、能力的培养。
(2)仅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
2、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教学的实质和任务是什么?P200、202-203
答:教学的实质是:
(1)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是辨证统一的;
(3)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规律。P207-212
答:教学过程应遵循的规律有: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5)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5、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P215-222
答: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6、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P230-238
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演示法;B、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
7、简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P245-246
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是:
(1)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任务,选择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
(2)有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3)要适应学生的特点;
(4)有利于视听和思考相结合。
8、简述中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涵、意义及内容。P246-248
答:学法指导的内涵是:
(1)了解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两个方面:
A、认识的发展;B、情意的发展。
(2)掌握学习方法。 (3)学会独立学习。
学法指导的意义是:
(1)提高学习质量;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法指导的内容:
(1)课内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预习、听课、复习
(2)课外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学科活动、社会调查。
9、简述教师备课的内容。P256
答: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有: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钻研教材:即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2)了解学生: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学生,要使备课工作切合学生实际,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应解决教法问题。
10、简述什么是一堂好课。P257-258
答:一堂好课的基本评价要求有:
(1)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运用自如; (4)结构紧凑; (5)教学效果好。
教育学作业答案3
第七~~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人身心发展规律,用一定社会多方面的外在要求,对受教育者思想言行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培养,以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为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的思想修养、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等活动。
3、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4、课外教育: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德育的意义。
答:学校德育具有以下意义:
(1)学校德育的社会意义
德育产生于社会需要,受一定社会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巩固、继承和发展服务。因此,德育是古往今来的任何社会所必需,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所必需。
(2)学校德育对学校自身工作的意义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进行并加强学校德育,是全面实现我国教育目的,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
(3)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成长的意义
青少年是人生观、世界观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必需。
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
答: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也可以说道德素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3)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3、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答: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3)法制教育(4)社会公德教育(5)劳动教育(6)健康心理品质教育(7)人生观教育(8)科学世界观教育(9)社会主义教育
4、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现实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
5、简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答: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1)教学 (2)班集体 (3)各项课外和校外活动
(4)团队工作 (5)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
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1)说理教育法 (2)心理咨询法 (3)榜样示范法 (4)实际锻炼法
(5)陶冶教育法 (6)自我修养法 (7)品德评价法
6、简述课外教育的作用与任务。
答:课外教育的主要作用是:
(1)课外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课外教育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3)课外教育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
(4)课外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课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配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4)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7、简述课外教育的内容。
答:课外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政治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3)劳动技能学习活动
(4)文化艺术活动 (5)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活动
8、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答: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主要有:
(1)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2)促使本班学生自觉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技能技巧的训练。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在活动中培养其艰苦朴素的思想和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和了解学生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4)组织班集体活动
(5)做好校内外的协调工作 (6)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7)作好班主作工作计划与总结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答:知行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
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以及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意向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力。
行,即思想道德行为,是人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
在德育过程中应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1)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知、情、意、行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每一个要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要素的功能。
(3)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思想品德的有效形成和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即思想品德行为的两重性)的产生。
(4)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都是不可缺少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
(5)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既要重视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具体做法是:
a、针对知、情、意、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
b、抓重点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因为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c、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或判断评价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时,都要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衡量。
d、根据知、情、意、行相互间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选择多种开端。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答: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从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来看,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中由知到行的转化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本。
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德育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判断人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晓理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
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规范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地提供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
第二,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学生懂得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激发他们这方面修养的动机和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
第三,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教育者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所进行的教育(甚至是所有的教育)产生虚假感。同时在衡量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分析他们知和行的发展状况,了解和发现他们言行之间的差距及造成的原因,并以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教育学作业答案4
第九章~~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师:教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他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他人的思想品德及身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人。狭义的教师特指学校教师,是指学校中以培养人为职业,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其智力和体力的人。
2、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所长者对其子女与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3、社区教育:是指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4、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角色。
答: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知识的传授者 (2)学习的促进者 (3)模范公民 (4)学生的管理者
(5)父母的代理人 (6)学生的朋友(7)心理治疗者(8)教育科学研究者
2、简述教师的任务。
答:教师的任务包括教师的根本任务和具体任务两方面。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教师的具体任务是:
a、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b、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c、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d、教师要展开教育科研
3、简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答:教师的权利包括以下几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根据我国的《教师法》,教师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答: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1)思想政治素养 (2)职业道德素养 (3)科学文化素养
(4)教育理论素养 (5)教育能力素养
5、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
答: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1)先导性 (2)感染性 (3)权威性
(4)针对性 (5)终身性 (6)个别性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有:
(1)全面施教 (2)民主平等 (3)以身作则
(4)爱严相济 (5)要求一致
6、社区教育的作用和特点。
答:社区教育的作用有:
(1)协调育人 (2)环境优化 (3)组织协调 (4)监督管理
社区教育的特点有:
(1)开放性 (2)广泛性 (3)多样性 (4)补偿性 (5)融合性
7、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的特点有: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2)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
(3)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 (4)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5)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6)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8、简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形式。
答: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意义是:
(1)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
(2)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
(3)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基本形式有:
(1)互相访问 (2)通讯联系 (3)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4)教育讲座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教师劳动特点的认识。
答: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劳动决不仅是上完课了事,他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其教育应尽可能渗透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身处社会之中,接受着各方面的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因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极为复杂,所以,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分析,有效地利用各种正面影响克服其负面影响,并立足学生现实,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各自具有其特殊性,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现实的教育基础。他必须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不尽相同的方法、途径,确保每位学生不断发展,使其成为具有丰满个性的社会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立足现实,不断选取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不断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在教育中,会出现事先难以预料的事,要求教师必须随机应变,化不利为有利。
创造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教师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人,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具有长远性。
教师的教育影响是伴随着学生成生的。个体的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或许时间不长,但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则可能是终生的,而教师群体的劳动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示范性。要通过示范的方式,以自己的才学、能力、品德去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贯串于教育的全过程。他必须用内化了的知识、品德、智慧去教育学生,教师应时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将自己作为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在课内、课外、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保持一致。
例如:请参考教材自行举例说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基本原则有哪些04-30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有哪些 有什么重要性04-30

高中物理怎么才能学好 学好物理的窍门04-30

高二物理选择题蒙题技巧04-30

作用力是什么 基本作用力有哪些04-30

加速度公式 都有什么公式04-30

高二学生提高生物成绩的小窍门04-30

高三生物基础差怎么提高04-30

东汉皇帝一览表 一共有多少位皇帝04-30

包衣是什么意思 来源有哪几种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