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稳中有变,风格大变”的新高考题,不少地理教师都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和空前的挑战。如何备考2022年高考?欢迎阅读2022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建议。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稳中求变,稳定为主,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通过优选考试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学科思维品质,实现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的作用。高考地理试卷卷面图文并貌,试卷排版简洁明快,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题型,考察必备知识,突出基础性和关键知识如:自然地理:地球运动、水、大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文地理:人口与文化、城市、人类活动等的考查。
一、 2022届地理高考命题的趋势特征
(一)围绕中心问题,小切入,深推进,链式追问,逻辑演绎。这样的试题问题窄而深,入题门槛高,总体难度较大,思维迂回,答题要讲求内在逻辑,重在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由重区域地理的考查向重地理区域考查转变,关注区域认知与人地协调观,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与规律探究、解决地理区域问题的综合思维与探究能力。
二、2022届地理高考备考建议
在近年的地理高考评卷及我市2022届高三摸底考试及联考评卷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整体状况如下: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整合能力欠缺,区域空间比较模糊,空间思维能力较差,材料阅读不够仔细,获取信息能力较差,答题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述能力较差。基于此,在2022届备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突出主干
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高考地理考试说明对2012-2017年的高考试题进行盘点,试题涉及94个考点,66个高频考点,其中地球地图11个考点(5个高频考点),自然地理29个考点(19个高频考点),人文地理30个考点(24个高频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20个考点(15个高频考点),知识点并不多,为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备考中应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紧扣教材,突出强调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落实,引导学生梳理主干知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绘制思维导图,增强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点击查看:2022高考地理复习重点及备考建议
(二)强化思维,提升能力
面对高考,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知识、思维和方法”三个层面。备考中须在夯实知识的基础上,将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方法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体验与领悟,因此,课堂教学要完全摒弃满堂灌的“教”,把课堂时间与学习探讨的机会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与教导别人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以及提升思维与能力。
近年的课标卷高考地理试题,多以地理区域为载体,围绕“人地关系”主题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备考中,应依据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充分挖掘探究性内容,以“微专题”的形式导入课堂教学,并突出思维过程的设计,引导学生掌握地理规律与原理,提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本质,探索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链条,让学生在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激发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准训练,决胜高考
要决胜高考,备考就要强化实战训练,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根据复习进度优化高考试题资源进行专题式组题,以纲带题,以题带书,梳理主干、重构知识体系;以题带法,回归原理与规律,优化学生的地理思维,达至精准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审题能力是高考应试能力的前提,知识迁移及问题分析推理能力是突破解题的基础,表述能力是高考答题快而准的关键。高考试题对能力的考查是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备考中应引导学生从学科思想方法角度审视试题的意蕴,回归课程标准把握试题的起点与落点,依据地理考试大纲的13项能力要点把握考点深度,并引导学生归纳答题时阐释能力的层次级别,在训练中精准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地理能力的培养与学科素养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等待,因此把备考复习的课堂要归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试题创设的情境,明了试题设问的逻辑链,完善学科知识网络与思维网络,才能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提升机会,才是最有效的备考方法。
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及复习备考建议
一、高考试题解析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解题思路】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原理是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一要占地广,二是太阳能资源要丰富,对比选项中我国四地区,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如同一座雕像决定了一切,没有了你会使更多的原野悲伤。――博尔赫斯
另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就是到达那些陌生之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它们,然后离开。――埃里克・克莱普顿
【解题思路】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会降低地表温度,也不会提高作物产量,故A、D错误;飞机电子导航是靠全球定位系统,不会受到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干扰,故B错误;用太阳能光电站能反射聚集太阳能,并产生蒸汽,会误伤途径飞鸟,C正确。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0C全年日P<1D冬至日P>1
【解题思路】该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度量和三角函数的关系计算。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也就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余切值。该地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P=ctan66°34′>0 ,故A错误;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P=ctan90°=0,故B错误;因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3°8′,小于90°,经计算全年日P不是都<1,故C错误;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8′,P=ctan43°8′>1,故D正确。
【命题立意】1~3题以太阳能光热电站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建站资源条件、影响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
【解题思路】分析图2不难看出,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主要沿着1000米等高线分布,地形起伏和缓,相对施工难度小。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D正确。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解题思路】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修路的目的是要带动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这条线距离吐鲁番和鄯善县过远,因地形起伏大也不方便与吐鲁番联系。故B正确。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解题思路】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绿洲分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人口和城镇分布受其制约很大。故B正确。
【命题立意】4~6题考查铁路选线的原则和区位因素,及交通线路变化对城镇建设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题思路】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③植株密度改变,故选A。由图标资料图中的总生物量在增加,植被的时空分布没有体现出改变;随着氮沉降,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在增加,所以植株密度会加大。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解题思路】对比表格中的数值变化特征,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地下生物量,故选答案D。与2009年相比,植株数量灌木植物数量不变,草本植物有增加趋势;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地上生物量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对比,都有增有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一个人在世上的人生轨迹很少会改变,更不会突然改变。你人生的道路是什么样子,从一开始就已经是清清楚楚的了。――科马克・麦卡锡
我所惧怕的从来都是人们内心的欲念,而不是来自于命运或自然界的威胁。――吉本芭娜娜
【解题思路】对比生物量的数据,地上和地下的草本植物都呈增加趋势,故越来越繁茂。而地上和地下的灌木植物累加起来,呈缓慢增长或负增长状态,故越来越萎缩。故选D。
【命题立意】7~9题以实验模拟数据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关系”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数据的能力,要理解好地理要素间的关联性。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解题思路】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分析题意可知,移民人数除以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可以计算出各时段总人口的数量。计算可知A图符合题意。
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解题思路】结合第10题的A图,不难得出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1950―1970年。故选C。
【命题立意】10~11题要求考生要运用“移民人数与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分析人口增长特点和人口数量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风沙活动)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以高原风沙灾害为主题展开考查,涉及到沙源分布、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风沙对交通的危害、如何防治等多方面的内容。第(1)问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要注意根据材料归纳,“冬春季盛行西风……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可反分析出错那湖中河口三角洲的泥沙;第(2)问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主要分析其自然原因,可从气候、植被、地形、风向等角度分析;第(3)问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要注意从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损毁机车和通信、信号设备,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回答;第(4)问风沙防治措施要综合防治,应从阻沙和固沙两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河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7,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我们总受语言的欺骗,因为言语强加给我们的逻辑,往往比生活实存的还要多,而我们身上最宝贵的,正是尚不确定的东西。――安德烈・纪德
这年头,什么都能原谅,就是说真话不能原谅。――卡洛斯・鲁依斯・萨丰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工业区位选址的评价等地理知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运用所学区位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1)问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要注意结合题干材料“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靠近红海和波斯湾等作答;第(2)问旨在结合具体的工业区,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答题既要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如气候干旱),也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如缺劳动力),挖掘出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第(3)问为开放性题目,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只有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设计旅游活动的把握。
【解题思路】考生要搜集旅游信息,结合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确定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要明确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确保旅程的安全,防范措施要到位。
【参考答案】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地震灾害产生机制的把握。
【解题思路】该题要求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考生要认真审题,结合题干信息作答,抓住“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震区出现多次降雨”等关键词。
【参考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44(10分)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10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水土流失带来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的把握。
【解题思路】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该题要求考生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作为水土流失的一种,切沟加大了土壤侵蚀量,对坡耕地的危害很大。防治可借鉴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路,多种措施并用,如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
【参考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二、2022复习备考建议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突出基础知识复习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更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立足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和养成,以教材为线索,加强主干知识梳理,课程标准中没有的知识,坚决予以删除。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全国新课标I文综卷符合国家考核纲要,体现了高考项目组总体设计思路。在高三备考中,依照课程标准复习地理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但如何抓基础呢,有很多老师的做法就是讲基础,基础重要,就讲一遍,基础很重要,就再讲一遍,总是认为讲的遍数越多,基础抓的就越牢固,其实这种做法效率是极低的。复习中教师要尽量少讲,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要讲学生的疑惑点、讲教材中的难点、讲高考中的重点,而这些只有让学生看了、思考了、做了、说了,教师才能知道到底哪里是学生的难点、哪里是学生的疑惑点、哪里确实是学生需要老师讲的。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陌生对我来说不是熟悉的反面,而是信赖的反面。不熟悉的不一定陌生,但熟知的却可能是陌生的。――赫塔・米勒
2.着力培养读图能力,训练做题严密思维
各种类型的地图是地理语言的重要构成,高考地理试题是“有图考图,无图也考图”,高考地理试题的解题往往就是“从图中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题答题”的过程。图表分析是历年文综试题的一大特色,我们可根据历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各类图形分类剖析、解读,逐渐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读图技巧和读图析图能力。高考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重在考查利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不是讲出来的,是训练出来的。所以平时复习强调学生尽可能多的做题,尽可能多的感受各种题型,训练学生使用地理术语答题,而不是用自己的话答题,加强学生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从而真正提高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思维过程的严谨性,减少由于文字表述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备考中引导学生做题要时时处处找依据,做题的每一步,每一个选项、每一个要点的取舍都要有依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04-30
2022年高考化学必考基础知识04-30
高中重要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04-30
高中难配平的复杂化学方程式04-30
《背影》一文中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的主要目的分析正确04-30
高一下学期如何提高历史成绩04-30
三个电阻串联,R1=3欧,R2=6欧,R3=2欧,电路的总电流I=1004-30
2022年高三地理一轮备考策略04-30
钙原子基态光谱项以及由基态向第一激发态跃迁时光谱项04-30
2022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最新预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