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

时间:2024-04-30 10:54:07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货币银行学作业1
一、解释下列词汇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广义的外汇是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狭义的外汇则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因此也称为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因此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征信: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作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跨国的借贷活动,即债务人和债权人不是同一个国家的居民。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收益资本化:是指对于有收益的事物,可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计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错)
2.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指不仅用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使货币成为计算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惟一现实标准。 (对)
3.货币具有降低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的作用。 (对)
4.在对货币层次的划分上,世界各国大体相同而且长期稳定。 (错)
5.虚金本位制是指本国货币虽然仍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而是流通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国家的外汇,然后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这样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货币制度。
( 对 )
6.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对 )
7.牙买加体系是一种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 对 )
8.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则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 ( 对 )
9.国际借贷说从商品市场的角度研究货币的长期汇率水平的决定。(错)
lO.贴水表示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 错 )
11.在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的风险和收益是相匹配的。 ( 对 )
12.从本质上说,社会诚信系统就是信用调查系统。 (错 )
13.商业信用的工具是银行承兑汇票。 ( 错 )
14.银行信用既可以货币形态提供.也可以商品形态提供。 (错 )
15.赊销是消费信用的独有形式。 ( 错 )
16.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终将取代商业信用。(错)
17.从本质上看,支票实际上是一种即期汇票。 (错)
18.利率有多种分类法,比如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以期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错)
19.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违约风险相同,但期限不同的证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即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 ( 对 )
20.利率市场化并非指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是指政府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遵循价值规律,确定利率水平。 ( 错 )
三、单项选择题
1.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量指标中的货币增长率指标反映了( C )的状况。
A.货币存量 B.货币流量
C.货币增量 D.货币总量
2.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和存款货币的乘积就是( B )。
A.货币存量 B.货币流量
C.货币增量 D.货币总量
3.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D )。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4.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 D )。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
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A )。
A.货币形式 B.纸币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6.货币在( A )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缴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商品价值
7.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C )。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8、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 C )的特点。
A.国际金本位制 B.牙买加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国际金块本位制
9、牙买加体系的特点是( C )。
A.保持固定汇率 B.国际收支可自动调节
C.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D.国际储备货币单一化
10、市场人民币存量通过现金归行进入的是( C )
A.发行库 B.国库 C.业务库 D.金库
11、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 B )。
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制
B.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C.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盯住汇率制
D.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弹性汇率制
12、在汇率制度改革中,目前我国实现了( D )。
A.资本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B.经常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C.资本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D.经常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13、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C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14、在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问普遍存在"三角债"现象,从本质上讲它属于( A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15、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信用仍然是最重要的融资形式。以下对银行信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 B.银行信用不可以由商业信用转化而来
C.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D.银行在银行信用活动中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
四、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A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现金
2、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 BCD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其它存款
3、关于狭义货币的正确表述是( AD )。
A.包括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 B.包括现钞和准货币
C.包括银行活期存款和准货币要性就越小
D.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
E.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就越多
4、贵金属不能自由输出输入存在于( DE )条件下。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E.金块本位制
5、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AB )。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E.无法满足各国对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
6、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ACE )。
A.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
B.人民币主币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
C.人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
D.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发行
E.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7、若其他条件不变,一国货币贬值将引起该国( BC )。
A.进口增加 B.出口增加 C.进口减少 D.出口减少 E.国内物价水平降低
8、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具有以下性质( ACE )。
A.汇率制度是以信用货币本位为基础 B.可以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C.以浮动汇率制为主导 D.以固定汇率制为主导
E.无法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9、高利贷信用的特点是( ACE )。
A.具有较高的利率
B.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
D.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E.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10、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信用形式可以分为( AB )。
A.债务信用 B.股权信用
C.直接信用 D.间接信用
E.银行信用
11、以下对现代信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BD )。
A.现代信用活动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B.信用关系成为观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C.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并不经常匹配
D.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E.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独立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
12、下列属于社会征信系统子系统的有( ABCDE )。
A.信用档案系统 B.信用调查系统
C.信用评估系统 D.信用查询系统 E.失信公示系统。
13、以下对商业票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BCE )。
A.商业票据是一种所有权凭据 B.商业票据可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
C.商业票据的流通转让有一定的范围 D.商业票据只可以转让一次
E.商业票据又称商业货币,它包括在广义的信用货币范畴之内
14、银行信用的特点是( ABE )
A.银行信用可以达到巨大规模 B.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C.银行是作为债权人的身份出现的 D.银行是作为债务人的身份出现的
E.银行信用具有相对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贷款人的需求
15、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表现为( ABCE )。
A.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
B.银行信用推动商业信用的完善
C.两者相互促进
D.银行信用大大超过商业信用,可以取代商业信用
E.在一定条件下,商业信用可以转化为银行信用
五、分析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逻辑的角度看,货币是源于商品的,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没有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就不可能有货币,因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货币主要是媒介商品交换的,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所以说,货币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从简单价值形态到扩大价值形态再到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价值形态发展演变的过程,其结果是推导出货币。所以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根本上说,货币起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成于价值形式的发展。
2、为什么要划分货币供给层次?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
  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
  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但具体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
  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3、现行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
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贵金属非货币化;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4、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
汇率的决定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也不同。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汇率是由其含金量的大小决定的,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外汇汇率的波动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下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送点之间上下波动。
在信用货币流通制度初期,各国参照过去金币含金量规定纸币的法定含金量,汇率主要是由纸币法定含金量的对比决定的。1944年国际货币制度采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在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情况下,各国货币根据与美元所规定含金量的比例确定汇率,中央银行负有稳定汇率的责任;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主要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因此,当前凡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就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状况、中央银行的干预、市场预期等,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能引起汇率的变动。随着金融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推进,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变得日益复杂,于是许多经济学家又从其他角度来解释汇率的决定。例如货币分析法认为导致货币市场失衡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金融资产说则认为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我国学者提出的换汇成本说主要把考虑贸易品的价格对比作为决定汇率及其变动的因素,我国一直依据出口换汇成本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重要依据。
正确理解和看待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历史背景与条件约束。教材上分了四个阶段来描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口换汇成本。1994年以后至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制度框架:银行结售汇制度与银行周转头寸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制度;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
考虑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特殊国情及其变化。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绩效是显著的。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了稳定,即使在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坚持不贬值,不仅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好评,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首先是促进了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发挥了汇率对外贸的调节功能。其次,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10年来,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升,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威信,还降低了进出口交易的成本。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币汇率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因为现实中实行的是无条件地售汇和有条件的购汇。同时,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打击了企业创汇的积极性,扭曲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表现出虚假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第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一方面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应持有的外汇头寸限额,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设立外汇交易室直接进入市场从事外汇买卖。当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结售汇业务过程中出现超过限额的头寸后,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抛补。这使得外汇指定银行仅成为中央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柜台,而不是真正的市场交易主体。同时中央银行被动地服从市场吞吐外汇和人民币,这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初衷相悖,一定程度的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第三,现行结售汇制造成了国内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分割,迫使企业只关注国内的结售汇价,而无需理睬国际市场汇价的变动。从而削弱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和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动性。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这一命题显得格外重要和充满魅力。
5、何谓利率市场化?结合我国利率改革的进展情况论述其必要性。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能真实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利率体制改革刻不容缓。要充分发挥出利率对经济的作用,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重要内容。我国已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思路,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稳步推进。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既是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也是对世界的承诺,更是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本质要求。

货币银行学作业2
一、解释下列词汇
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的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是指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货币经营业: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一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
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
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是由经纪人、证券商组成的会员制组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管理性金融机构即金融监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错)
2、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对)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对)
4、商业银行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区别在于它是惟一能接受和创造活期存款的金融中介组织。(对)
5、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错)
6、商业银行投资的证券都是股权证券。(错)
7、香港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保险业和证券业为中心。(错)
8、无组织的民间借贷在台湾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
9、银行的特殊风险是指银行的公信风险和竞争风险。(错)
10、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中间业务的银行。(错)
11、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经营体体制属于混业经营模式。(错)
12、负债管理理论盛行时期,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得到扩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对)
13、金融市场是指股票和债权买卖的场所。(错)
1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资金融通的两种基本方式,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商品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将占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的作用将越来越小。(错)
15、金融市场有多种分类方法。把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就是按交易的标的物所作的划分。(错)
16、证券包销是证券直接发行中一种非常的重要方式。(错)
17、证券行市是指证券买卖本身,亦即证券买卖双方从买卖达成到完成交割的全过程。(错)
18、在资本市场上,证券发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企业;一个是金融机构。(错)
19、在资本市场上,企业既是最大的资金供给者,也是最大的资金需求者。(对)
20、债权是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错)
三、单项选择题
1、利息是( B )的价格。
A.货币资本 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 D.银行资本
2、收益资本化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土地的价格,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C )
A.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越低,其价格越高;
B.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越高,其价格越低;
C.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均利率越高,土地的价格越低;
D.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均利率越低,土地的价格越低。
3、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
A.基准利率 B.差别利率 C.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
4、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B )。
A.融通资金 B.支付结算功能 C.降低交易成本 D.风险转移与管理
5、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属于( A )。
A.管理性金融机构 B.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
C.政策性金融机构 D.管理性金融机构兼政策性金融机构
6、在商业银行总分行制的外部组织形式中,( D )是指总部负责管理下属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自身并不经营具体的银行对外业务。
A.总行制 B.单一制 C.连锁制 D.管理处制
7、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 C ),且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表外业务 D.经营业务
8、银行在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约定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利率,银行将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的业务被称做(
B )。
A.回购协议 B.信贷承诺 C.票据发行便利 D.单一银行贷款
9、下列金融工具中属于间接融资工具的是( A )。
A.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公司债券 C.股票 D.政府债券
10、短期金融市场又称为( B )。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
11、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 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 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 B )。
A.5% B.10% C.2.56% D.5.12%
12、货币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 A )。
A.调剂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 B.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条件
C.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D.有利于企业重组
13、货币市场各子市场的利率具有互相制约的作用,其中对回购协议市场利率影响最大的是( C )。
A.国库券市场 B.票据市场 C.同业拆借市场 D.CD市场
14、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 D )协议。
A.担保贷款 B.信用贷款 C.抵押贷款 D.质押贷款
15、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锒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贴现 B.再贴现 C.转贴现 D.承兑
四、多项选择题
1、在利率体系中( BC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
A.基准利率 B.官方利率 C.公定利率 D.国债利率 E.固定利率
2.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呈现三种情况:( ACE )。
A.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B.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C.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
D.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E.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3、在下面各种因素中,能够对利息率水平产生决定或影响作用的有:( BCDE )。
A.最高利润水平 B.平均利润率水平
C.物价水平 D.借贷资本的供求 E.国际利率水平
4、在利率的风险结构这一定义中,风险是指:( ACD )。
A.违约风险 B.交易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税收风险 E.税收风险
5、对于债券利率的风险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AD )。
A.债券违约风险越高,利率越高 B.债券违约风险越高,利率越低
C.债券流动性越好,利率越高 D.债券流动性越好,利率越低
E.税收对债券利率高低没有影响
6、金融机构的功能可以基本描述为( ACDE )。
A.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B.提供政策性信贷
C.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D.改善信息不对称 E.风险转移和管理
7、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以各种形式吸收的外部资金,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高的风险。因而,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 BCD )原则。
A.分散性 B.安全性 C.流动性 D.盈利性 E.时效性
8、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大陆的金融机构体系已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以( ABCE
)作为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
A.银监会 B.证监会 C.保监会 D.财政部 E.中国人民银行
9、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其特点可概括为( ABE )。
A."发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存款货币银行'' D."监管的银行 E."银行的银行"
10、在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中,承诺性业务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下列所列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承诺性业务的是( ACE )。
A.回购协议 B.债券承销 C.信贷承诺 D.承兑业务
E.票据发行便利
11、根据保险的基本业务划分,保险公司主要有( ACD )。
A.人寿保险公司 B.商业性保险公司
C.财产保险公司 D-再保险公司 E.政策性保险公司
12、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 AE )。
A.现货市场 B.货币市场
c.长期存贷市场 D.证券市场 E.期货市场
13、下列没有偿还期的金融工具是( AC )。
A.永久性债券 B.银行定期存款 C.股票 D.CD单 E.商业票据
14、下列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有( AD )。
A.股票价格指数期货 B.银行承兑汇票
C.短期政府债券 D.货币互换 E.开放式基金
15、从交易对象的角度看,货币市场主要由(BCDE )等子市场组成。
A.基金 B.同业拆借 C.商业票据 D.国库券 E.回购协议
五、分析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
共性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也需要具备普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金融工具)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
  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特殊的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其经营内容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②特殊的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③特殊的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金融机构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一系列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会爆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
2、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1)盈利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2)流动性。遵循流动性原则是由银行这种特殊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
(3)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安全性是银行资产正常运营的必要保障。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3、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律和特点,使得金融市场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有效动员和筹集资金。(2)合理配置和引导资金。(3)灵活调度和转化资金。(4)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5)实施宏观调控。
4、如何区分票据贴现与票据承兑?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对于贴现银行来说,就是收购没有到期的票据。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都较短,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而且可以办理贴现的票据也仅限于已经承兑的并且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票据承兑是指汇票的付款人承诺负担票据债务的行为。承兑为汇票所独有。汇票的发票人和付款人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发票人签发汇票,并不等于付款人就一定付款,持票人为确定汇票到期时能得到付款,在汇票到期前向付款人进行承兑提示。如果付款人签字承兑,那么他就对汇票的到期付款承担责任,否则持票人有权对其提起诉讼。
5、简述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内容。
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是分析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生命周期以及上市公司本身的状况对证券市场和特定股票行市的影响。
①宏观经济周期性运行:宏观经济周期一般经历萧条,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证券市场的证券价格的变动大体上与经济周期相一致,但在时间上并不完全相同。
②宏观经济政策:A、货币政策的调整会直接、迅速地影响证券市场,如增加货务供应量,利率的调整以及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等,都会引起证券行市的变动。B、财政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具有持久但较为缓慢的影响。如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政府购买水平,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税率的提高等会影响证券价格上扬。C、汇率政策的调整从结构上影响证券市场价格。
③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可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由于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和收益状况不同,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产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就会有较大的差异。
公司本身的状况:⑴公司基本背景分析;⑵公司会计数据分析;⑶公司财务分析,上市公司本身的状况会影响公司股票价格。

货币银行学作业3
一、解释下列词汇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既包括国际投资,也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套汇:是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相继经历了贸易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个发展阶段。
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超额准备金:准备金中法律规定的部分,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即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批购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二、判断能力正确与错误
1.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全部国际贸易的系统记录。 ( 错 )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属于调节性交易。 ( 对 )
3.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 ( 错 )
4.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未必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事,国际收支逆差也未必在任何时候都是坏事。 (错)
5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簿记原理,因此,判断国际收支到底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调节性交易的平衡状况。 ( 错)
6.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结构问题,这在任何国家都不例外。 ( 对 )
7.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向另一个国家,简言之,即资本流出。 ( 错)
8.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长,并日益脱离实质经济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特征。( 对 )
9.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体化效应是指"一人带头,大家跟风"的现象。 ( 错 )
10.套汇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的行为。 ( 错)
l1.欧洲货币市场即专门经营欧洲货币的市场。 ( 错 )
12..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利,对新兴市场国家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 错 )
13."流通中的货币"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负债项目。 ( 对 )
14.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以多元化中央银行最为流行。 ( 错 )
15.虽然从形式上看,剑桥方程式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没有太大区别,但在理论尤其是分析方法上,剑桥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研究都有重要发展。 ( 对 )
16.在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诸多因素中,财政收支状况以及企业和个人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是核心因素。 ( 错 )
17.我国居民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 对 )
18.主张货币供给量是内生变量的人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受货币政策的支配。 ( 错 )
19.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同商业银行叮贷资金量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 错 )
20.通货--存款比率的变化方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就越大。 ( 错 )
三、单项选择题
1、场内交易遵循的竞价原则是( D )。
A.时间优先 B.时间优先、价格优先 C.价格优先 D.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2、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时只付一部分价款,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经纪人从中收取利息的交易方式是( D )。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信用交易
3、有效资产组合是指( C )。
A.以最低的风险取得最高收入 B.取得与风险相适应的收益
C.相同风险下应取得最高收益 D.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4、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反映为( A )。
A.借方增加 B.贷方增加 C.借贷减少 D.贷方减少
5、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目我创汇能力的国际收支差额是( A )。
A.贸易差额 B.经常项目差额 C.国际收支总差额 D.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6、( D )是国际外汇市场上最重要的汇率,是所有外汇交易汇率的计算基础。
A.期权汇率 B.期货汇率 C.远期汇率 D.即期汇率
7、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贸易一体化 B.生产一体化 C.金融全球化 D.货币一体化
8、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有( C )。
A.流通中的货币 B.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
C.政府债券 D.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9、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 B )。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迫使企业增加贷款 D.迫使企业增加存款
10、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 C )。
A.恒久收入的作用 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C.利率的作用 D.汇率的作用
1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 )。
A.恒久收入的影响 B.人力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汇率的主导作用
12、在市场经济中,下列属于外生变量的是( C )。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13、商业银行的提现率与存款扩张倍数之间是( B )变化的关系。
A.同方向 B.反方向 C.同比例 D.不相关
14、居民和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 B )。
A.准备--存款比率 B.通货--存款比率 C.法定准备率 D.超额准备率
15、以货币供应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是 ( B )。
A.投资乘数 B.货币乘数 C.存款扩张倍数 D.贷款扩张倍数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属于资本市场特点的是( ABCE )。
A.金融工具期限长 B.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
C.资金借贷量大 D.流动性强 E.交易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
2、有利于提高发行者知名度的发行方式是( BD )。
A.私募发行 B.间接发行 C.发起设立 D.公募发行 E.直接发行
3、下列属于证券市场上的技术指标的有( )。
A.相对强弱指标 B.随机指标 C.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D.心理线
E.乖离率
4、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ABDE )。
A.经济运行周期 B.宏观经济政策 C.证券过去的价格形态
D.产业生命周期
E.上市公司的业绩
5、下列属于我国居民的有( BCDE )。
A.美国使馆的外交人员 B.某一日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C.在法国使馆工作的中国雇员 D.国家希望工程基金会
E.在北京大学留学三年的英国留学生
6、下列各项中应该记人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 ( BD )。
A.货物的进口 B.服务输出
C.支付给外国的工资 D.接收的外国政府无偿援助
E.私人汇出的侨汇
7、国际资本流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BDE )。
A.对汇率的冲击 B.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C.全球经济一体化 D.对国际收支的冲击 E.对经济主权的冲击
8、国际外汇市场上客户参与外汇买卖的动机有( BCE )。
A.投资性 B.交易性 C.保值性 D.盈利性 E.投机性
9、衡量贸易一体化的主要指标有( ABCE )。
A.关税水平 B.非关税壁垒的数量
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国际直接投资额
E.加人国际性或区域性贸易组织的情况
10、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ACD )。
A.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B.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C.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
D.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E.加深了金融虚拟化程度
11、金融国际化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CE )。
A.金融风险的增加 B.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
C.削弱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D.增强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E.加快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
12、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体现在( ABCD )。
A.代理国库 B.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C.为政府筹集资金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集中存款准备金
13、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 ABCE )。
A.再贴现 B.再贷款
C.购买有价证券 D.办理信托租赁 E.收购黄金外汇
14、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 CDE )。
A.投资动机 B.消费动机 C.交易动机 D.预防动机 E.投机动机
15、马克思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的变化规律体现在( AD )。
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C.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与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价格总额同比例
五、分析思考题
1、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是不是好事?为什么?
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不是好事。因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顺差也会对其经济产生不良影响。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的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冲击外汇市场,造成汇率波动,而汇率的波动又强化了外汇投机,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国际收支的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积累大量国际储备的同时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其贸易伙伴国相应地就是国际收支赤字国,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磨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2、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国内经济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是贸易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金融机构全球化:包括本国金融机构的准出和外国金融机构的准入两方面的含义。
  2、金融业务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调度资金。放松资本流动的限制和外汇管制;在全球范围内调度资金,经营各种业务。开放国际银团贷款,允许国外银行发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
 
3、金融市场全球化: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相互连接,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各国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工具日趋国际化;各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率的差距日益缩小;
4、金融监管全球化:金融监管与协调国际化。如"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
(二)金融全球化作用与影响表现在:
1、金融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能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效应。
积极作用主要有:
① 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② 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
③ 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消极作用主要有:
① 金融风险的增加。
② 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③ 加快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加了国际金融化系的脆弱性。
2、金融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影响的差异。
金融全球化对所有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但是这种利弊影响是不对称的,它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
它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发达国家是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金融霸权成为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而金融全球化成为发达国家实现金融霸权的载体。
它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用得当会加速其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该过程失控,则可能对其金融体系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使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
它对欠发达国家的影响:金融全球化一方面欠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造成这些国家许多现代经济部门被外资所控制,容易变成发达国家的组装工厂。使他们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基本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
3、何谓流动性陷阱?你认为我国目前存在流动性陷阱吗?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己降至一无可再降的低点后,无人再愿意持有公债或债券,每人都只愿持有货币,货币需求会变为无限大。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无力再加控制。"
利率降至r*后,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该直线部分即为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表明当利率降至r*时,货币需求的弹性为无限大,在这一点上,央行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应量,都会被巨大的货币需求所吞没,因而对物价和投资不产生任何影响。之所以会有我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是和我国前几年的连续降息联系在一起的。显然,"流动性陷阱"以利率的市场化为发生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货币供给增加,趋于无穷大的投机性需求阻碍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情况下才会发生。我国目前的主要利率仍然为管理层所直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加与利率的下降之间没能直接、必然的内在联系。货币供给增加,利率未必下降;货币供给不增加,利率仍有可能下降。因此"流动性陷阱"这个概念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情况。
4、我国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为什么?
货币供给是内生还是外生,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央银行能不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调控货币的供应量,政府能不能有效地干预经济。其实,我们很难简单的下结论,说货币供应是一个内生变量或者外生变量。应该说,货币供给既具有内生性,同时具有外生性。基础货币由央行投放,货币乘数受央行宏观调控,说明货币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货币政策所左右,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但是,货币供应量还会受到经济体系中其他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投资、收入、储蓄、消费这些经济因素使中央银行难以绝对控制货币供给。因此,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性质。
5、我国目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吗?为什么?
我国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根据经济学原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经济增长,另一部分来自于通货膨胀的预期。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发展中,不仅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且面临着工资上涨的压力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这三种压力将产生同一个结果:通货膨胀。所以,第一部分的压力本来就存在,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另外虽然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不高,但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仍然存在,正是这两方面因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附:中国现在的国情是,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左右,也就是说,每100元人民币,到明年就只能当97元使用了。顺便说一句,也是因为如此,所以现在存活期根本就是贬值,根本不能达到保值的目的,因此银行出了很多理财产品,像通知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都是可以起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的,而且风险几乎为零,可以考虑的

货币银行学作业4
一、解释下列词汇
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还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
金融压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 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金融相关比率:即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利润是成本推进型通货嘭张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 )
2.从整体上看.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而通货紧缩则正好相反,对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 错 )
3.我国迄今为止一直实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 (错 )
4.一般认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兼顾三个标准,即中间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 错 )
5.我国有关金融法规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利率、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 错 )
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 对 )
7.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类的货币政策工具。 ( 错 )
8.行动时滞在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中属于外部时滞。 ( 错 )
9.在总量极不平衡的条件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 错 )
10.金融监管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安全性、公共性和可测性。 ( 错 )
11.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法定进行监管的体制称之为分业监管体制。 ( 对 )
12.我国已经明确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 对 )
13.由于经济货币化是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相对应的范畴,故经济货币化同经济商品化和货币作用力成反比关系。 ( 错 )
1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 对 )
15.二元金融体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指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高。( 错 )
16.新型化、电子化、多样化和持续化是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 对 )
17.当代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错 )
18.形成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 错 )
19.金融相关比率是指各类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比率。( 错 )
20.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提出者是麦金农和戈德史密斯。(错 )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 A )。
A.基础货币 B.存款货币 C.市场利率 D.物价变动率
2、金融机构流动性资产对总资产的比重是( C )。
A.安全性比率 B.盈利性比率 C.流动性比率 D.杠杆比率
3、在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D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提高房地产贷款首付率 D.中央银行买进证券
4、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的是( A )。
A.市场利率 B.法定准备金率 C.基础货币 D.超额准备金率
5、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A ) 。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6、金融监管的最基本出发点是( B )。
A.维护国家利益 B.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C.维护金融机构利益 D.控制金融机构经营规模
7、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比率,即流动性资产平均余额与流动性负债平均余额之比不得低于( C )。
A.1 5% B.20% C.25% D.30%
8、金融市场监管中公开原则的含义包括价格形成公开和( B )。
A.市场利率公开 B.市场信息公开 C.市场纪律公开 D.检查结果公开
9、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 B )发育不全。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外汇市场 D.黄金市场
10、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 B )。
A.外生性 B.内生性 C.可控性 D.可测性
11、"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 D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12、下面因素中不是导致金融结构发生变动的主要因素的是( D )。
A.制度因素 B.金融创新的影响 C.技术进步 D.金融风险
13、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指的是( C )。
A.金融构成比率 B.金融工具比率 C.分层比率 D.金融中介比率
14、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调控力度可以自由掌握的工具是( C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告
15、一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通常都是从( A )开始。
A、市场准入 B、市场竞争 C、市场运作 D、市场退出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可能使货币乘数发生变化。( DE )
A.流通中现金增加 B.居民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变化
C.商业银行变动超额准备金 D.通货一-存款比率改变
E.准备--存款比率改变
2、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在方式有( BC )。
A.流通中现金 B.库存现金
C.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 D.同业账户上的存款
E.国际机构账户上的存款
3、下列属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是( BCDE )。
A.央行购买办公用楼 B.央行购买外汇、黄金
C.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D.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E.央行购买金融债券
4、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有( BC )。
A.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B.基础货币的提供
C.存款货币的创造 D.货币乘数的扩大 E.再贴现率的提高
5、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利率机制 B.央行的干预和调控 C.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D.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E.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6、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ABE )。
A.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生活费用指数 D.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E.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7、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原因可以归结为( AC )。
A.工资推进 B.价格推进 C.利润推进 D.结构调整 E.生产效率
8、从本质特征看,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以归结为( BCDE )。
A.有效需求过大 B.有效需求不足 C.金融体系效率低下
D.供给能力相对过剩 E.结构问题
9、货币均衡的基本标志是( AD )。
A.商品市场上物价稳定 B.商品市场上供给稳定
c.商品市场上需求稳定 D.金融市场上利率稳定 E.金融市场上价格稳定
10、下列各项中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 BD )。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E.税率
11、选取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主要标准是( ACD )。
A.可测性 B.波动性 C.可控性 D.相关性 E.被动性
12、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ABE )。
A.消费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窗口指导 D.道义劝告 E.优惠利率
13、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协议草案,其三大要素是( BCE )。
A.增加盈利 B.资本充足率
C.监管部门的监管检查 D.事后救援 E.市场纪律
14、下列属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的有( ABCDE )。
A.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B.依法监管原则
C."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D.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E.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15、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深化首先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DE )。
A.政府提高货币化程度 B.政府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
C.政府推行全方位金融改革
D.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干预和管制
E.政府允许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
五、分析思考题
1、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或兼备三个基本要求:①可测性,指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②可控性,指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③相关性,指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2、何谓货币政策时滞?它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理论上内部时滞可分为两个阶段: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如果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影响较快地有所表现,那么货币当局就可以根据期初的预测值来考察政策生效的状况,并对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考察

货币政策效应时,还必须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此外,非金融部门微观主体的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也有抵消作用,其他外来因素、体制因素、政治因素等也对货币政策效应有一定的影响,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的操作过程中应予以统一考虑。
3、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由于经济货币化的差别既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职能发挥状况的优劣,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社会产品均成为商品,其价值均通过货币来表现与衡量,商品和劳务均以货币为尺度进行分配,货币的作用范围大,渗透力、推动力和调节功能强;反则反之。因此,经济货币化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以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占主导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中,各种产品成为商品需要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去衡量各自的价值,表现为不同的价格,以便顺利地进入流通;商品流通需要以货币为媒介才能打破实物交换在时间、空间和对象上的限制,从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场;所有商品和劳务都在市场上用货币进行购买,可以扩大价格的覆盖面和作用场,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生产和流通的引导、促进及调节作用;货币作用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强化,使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货币形式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或宏观调节。因此,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一般可以作四种组合:财政、货币"双松";财政、货币"双紧";"紧"货币、"松"财政;"紧"财政、"松"货币。"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紧"财政,使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直接减少;"松"货币,使公众能够以较多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资金,并使因增税而导致的收入减少得到补偿,其结果是调整了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投资结构。"松"财政,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紧"货币,使企业和公众的借贷数额减少和借贷成本增加,其结果是企业投资和居民的一般性投资减少。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见效快,但长期调整还要靠财政政策。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在经济萧条后期,为刺激生产和投资,启动闲置的生产能力,一般实行"双松"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经济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一般采取"双紧"政策。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
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均衡。

附:结合我国实际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和同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两大政策在我国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合,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这种平衡不仅要求在总量上实现供求平衡,而且要求在结构上也达到供求平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量和结构的平衡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二者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一般说来,货币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在总量平衡方面,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在结构协调上,二者需要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才能实现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不单纯是指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多快或产值增长有多高,更重要的是指社会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因此,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成功与否也应以此为标准,不能片面地以速度或产值的高低来衡量两大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三,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科学地搭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进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的客观要求,也是一项高超的调节艺术。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哪一种组合方式,取决于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透彻分析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1998年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解决总量问题的政策搭配典范。2003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变为适度从紧;2004年底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随机调整。
第四,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5、如何概括现代经济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述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二)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2)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金融发展的条件也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
(三)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四条途径实现的:(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
(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2)因金融业经营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
(五)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高级财务会计》形成性考核作业1、2、3、4答04-30

《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作业1-4 ()04-30

《高级时事英语》形考04-30

《高级职业英语》形成性考核写作参考作文04-30

《高级英语写作》形成性考核册04-30

《高级财务会计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04-30

《高级财务会计》3》形成性考核册作业04-30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04-30

《高层建筑施工》(完全)》形成性考核册04-30

《高层建筑施工》形成性考核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