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形成性考核册(内蒙古)

时间:2024-04-30 10:54:06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电大文库【财政与税收】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文库【财政与税收】形考作业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公共财政
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失灵出发,来界定公共部门即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和职能的政府财政。根本思路是如何矫正市场失灵问题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局限性。
2、市场经济
是高度社会化和高度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居于支配地位,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采取的社会经济形式和资源配置形式。
3、外部性
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即他们的活动给他人造成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报酬或提供补偿。包括正外部性(正外部效应)和负正外部性(负外部效应)。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2、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因素
3、经济建设支出、债务支出、社会文教及公益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4、财政收入形式结构、财政收入部门构成、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
5、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6、收入职能、调节职能
7、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
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哪些财政现象?
答:(1)铁路、公路、桥梁、公园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2)国防、公安、司法以及国家机关。
(3)幼儿园、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都是靠财政出资建立和维持运转的。
(4)大型工矿企业均靠国家出资兴建。
(5)城市、农村居民不同程度地享受着由财政支付的各种福利和补贴。
2、目前,我们对哪些财政问题感到困惑?
答:(1)如何提高国家大型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行政事业费用连年剧增。
(3)社会保障的资金从何而来?
(4)近年来"两个比重"严重下降,面临很大风险。
3、对财政概念的认识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把握?
答:学术界有关财政的定义很多,这是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财政概念的内海和外延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表述,以下几点的认识是一致的:
(1)就现代财政而言,财政是一种国家行为。
(2)财政是一种分配范畴,财政活动是一种分配活动。
(3)财政活动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形式。
(3)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生产要素为补充,兼顾效益与公平;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5、一个国家的政府有哪些职能?
答:(1)政府的政治职能
(2)政府的经济职能
(3)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4)政府的法律职能
(5)政府的文化职能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首先,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1)外部性方面
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即他们的活动给他人造成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报酬或提供补偿。包括正外部性(正外部效应)和负正外部性(负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国防、社会管理、社会保障)
半公共产品(大学教育、交通、通讯)
私人产品(日用品)
(3)规模收益递增
(4)风险、不确定性
其次,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1)失业:财政政策、收入政策、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及培训
(2)通货膨胀:减少购买性支出或增加税收
最后,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1)两极分化(拉美现象)
(2)措施:强制性收入政策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三大职能是什么?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即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被称为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1、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3、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4、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内部之间的配置
(二)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客观上对社会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被称为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原因:
1、按劳分配并不能保证实现收入与财富的公平分配
2、市场机制的缺陷造成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内容:
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营业税、所得税)
2、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累进的个人所得税)
(三)经济稳定职能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内容: 1、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包括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
2、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电大文库【财政与税收】形考作业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A 2、C 3、A 4、B 5、C 6、A 7、B 8、D 9、B 10、B 11、B
12、B 13、B 14、A 15、B 16、A 17、D 18、A 19、C 20、B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12、错 13、对 14、错 15、对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1、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财政性、保护性、自由贸易性关税
3、《中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4、基本税率、低税率、零税率
5、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使用人
6、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
7、1.2%、12%
8、成交价格
9、荷兰
10、承受人
11、运输费用、装卸费用
12、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借款合同、股权转让书椐
13、辆、净吨位、载重吨位
14、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额
15、分级幅度
16、土地面积
17、所在地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公共产品有哪些特点?
答: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反的三大特点的各类商品和劳务。其特点是:
(1)产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产品使用的非排他性
(3)产品使用不具有可阻止性
2、对税收的内涵我们应该怎样把握?
答:关于税收概念的表述,有多种观点。但无论如何表述,应把握一些体现税收共性和基本内海的要点:
(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4)税收具有其他财政收入形式不同的特征:
3、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各指什么?
答:(1)收入效应
是指因征税后减少了纳税人直接可支配收入,进而对纳税人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如纳税人为了保持纳税后生活水平不降低更加努力工作就属于税收的收入效应。
(2)替代效应
是指由于税收政策的结构特征即对不同的收入项目、不同的投资方向、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税收待遇从而对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
4、税收与经济稳定的关系是什么?
答:(1)税收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2)税收政策的松紧会直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波动的程度。
(3)结构性税收政策也会通过产业结构,改变有效供给,从供给角度维持总供求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5、简述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
答:由简单、原始的直接税(农业社会:土地税、人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演变为以间接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再由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发展为以发达的直接税(目前的西方国家: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是对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的总体描述。

电大文库【财政与税收】形考作业三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ABCE 2、ACE 3、BCE 4、ABE 5、ADE 6、BDE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商品课税
又称商品劳务课税,是指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全部或部分货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因此,商品课税必须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与商品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2、税务管理
是税务机关按照国家税收政策、法令、制度对税收分配的全过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的一系列综合性专业活动。它是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实现税收分配目标的重要手段。
3、税务登记
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纳税人已经纳入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一项证明。
4、公共收费
作为现代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常规方式,是指公共部门就其向社会提供的某些公共服务、公共设施或特定权利,而对这些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或权利拥有者收取的费用。在西方国家,公共收费通常分为使用费(也称用户费)、证照费、特定估价费三大类别。
5、国债
国债是公债的一种,公债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债券等方式从国内或国外筹集的资金,而同有关各方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什么是行为税?其特点是什么?
答: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作为征税对象。行为税的主要特点是:(1)在征税对象的选择上范围广泛而灵活,既可以聚集财政收入,又可以用于体现国家的政策;(2)包括的税种较多,各个税种的具体课税对象差异较大,故这类税种的征收制度和办法也有很大不同;(3)大多数行为税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需要,尤其是为限制某种特定行为而开征的,税负一般较重,税源不够稳定;(4)税源零星、征收范围有限,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2、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是什么?
答:(1)避税是通过钻税法的空子以取得税收利益,其主要手段是利用税法的漏洞和税制的不完善。避税虽然不违法,但属于钻税法的空子,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而税收筹划是完全合法的,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2)避税不利于纳税人长期的资本融通。随着各国反避税力度的加大和税法的不断完善,税法漏洞一旦被堵,纳税人可能要陷入不利境地,而税收筹划有助于纳税人长远利益的考虑,使公司利益与国家的产业导向相结合,利于公司的发展。(3)避税取得的税收收益损害了国家利益,而税收筹划在取得的税收收益的同时,也使社会公众利益得到了提高。
3、公共收费有何特点?
答:在西方国家,公共收费通常分为使用费(也称用户费)、证照费、特定估价费三大类别。其特点:(1)公共收费与公共服务或公共设施的提供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直接的联系;(2)公共收费的收费标准主要是依据部分或全部弥补相应的特定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成本来确定;(3)各项公共收费的收入一般都有各自专门的用途;(4)公共收费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愿缴纳的;(5)政府运用公共收费的意图不同于对一般性税收的运用。
4、对税务工作人员违法的制裁有哪些?
答:首先,行政处分:对税务人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行政处罚有劳动教养、行政拘留、警告、罚款、没收等方式;纪律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销职务、开除留用、开除等方式。
(1)对税务人员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勾结、唆使或者协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犯有偷税、骗税等罪的,按照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处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2)对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或索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财物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3)对税务人员私分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必须责令退回,并给予行政处分。
(4)对税务人员玩忽职守,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未构成犯罪,给予行政处分;税务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给予行政处分。
 其次,刑事责任:对税务人员的犯罪也做了具体规定,如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或索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财物,构成犯罪的,按刑法中贪污贿赂罪的受贿罪处罚。
5、关于我国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路是什么?
答:现已明确的收费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的要点有四项:其一,将目前在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和提供普遍性公共服务时收取的管理费逐步取消;其二,将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系、体现市场经营性服务行为的收费,不再作为公共收费,而是转为经营性服务收费,并对经营性服务收费照章收费;其三,将政府为了筹集资金支持某些重点产业和重要事业而设立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性收费,用相应的税收来取代;其四,保留政府向社会实施特定管理或提供特殊服务所收取的必要规费,并对收费资金实行规范化的财政管理,最终纳入统一的政府财政预算。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8分)
1、试述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
答: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取得税收收益的办法也是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但其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高纳税义务转换为低纳税义务;纳税期的递延。
(1)税种差别的选择:公司的一项所得,往往回纳入不同税种地征收范围,一般来说,企业的业务范围越广,公司组织越庞大,经营决策越复杂,缴纳的税种越多、金额越大,那么税收筹划的空间就越广阔,"节税"收益的潜力也越大。
(2)税收要素:在税收各要素中,对税收筹划影响最大的是税率的形式和减免税的有关规定。如果某一税种实行的是累进税率,或者该税种的减免税优惠较多,则该税种税收筹划的空间则大。
(3)税种比较: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选择对企业税负影响较大的税种,也就是在企业税收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税种。
(4)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在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需注意两点:一是注重对优惠政策的综合衡量;二是注重投资风险对资本收益的影响。
(5)降低纳税义务:在同一经济行为有多种税收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避开"高税点"而取"低税点",以减轻纳税义务,获取税收收益。最明显例子之一是所得税边际税率的选择。
(6)边际税率的选择:税收筹划的目标都是使筹划期间内的税负最小化。一项有效的税收筹划必须着眼于整个筹划期间。纳税时间的税收筹划的方法主要是尽量推迟实现所得和提前确认扣除;纳税时机的选择是合理地安排申报所得和扣除的时间,以便尽可能地减少应纳税额;税收筹划必须考虑纳税人将适用的边际税率。
(7)纳税期的递延:也称延期纳税,允许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或延迟缴纳税款。延期纳税的途径很多:采取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享有定期减免所得税的企业,正确选择存货计价的核算方法、获利年度的确认、资本物持有期、融资的不同方式、生产经营组织结构等都可能发生纳税义务从重到轻或从轻到重的变动与转变。
2、国家预算的调节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有效利用国家预算收支的综合平衡,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促进经济发展:(1)由于国家预算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预算支出中的投资性支出又对未来的供给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国家预算根据社会供求状况,通过预算支出规模的紧缩和扩张,有效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2)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预算收支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重要保证。
  其次,通过预算收支,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趋于协调,这主要是通过国家预算支出来实现的,即通过预算支出结构的安排来调节投资结构的规模和数量,以及改变投资方向来实现。
3、我国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法的制裁包括哪些内容?
答:(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务管理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要求办税, 如未按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的;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未按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按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纳税申报规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3)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务刑事司法:我国《刑法》第五章"危害税收征管罪"规定:违反税收征管法规,以各种不同方式不履行纳税义务,破坏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属于危害税收征管罪。共12条具体罪名,分别是:偷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非法出售发票罪。前4条主要是与税款征收直接有关的犯罪,后8条主要是妨害发票管理方面的犯罪。对上述各种不同的犯罪类型,刑法规定了具体的制裁措施,如对骗取出口退税罪是这样规定的: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1)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项目繁多,收费随意性大,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负担沉重;
(2)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规模庞大,税费关系被严重扭曲;
(3)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过多过滥,扰乱了正常的分配秩序;
(4)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收入的管理失控,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并滋生腐败现象。

电大文库【财政与税收】形考作业四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4分)
1、BCD 2、CD 3、AC 4、ABD 5、BD 6、ABCD 7、ABCD 8、ABC
9、BCD 10、ABC 11、ABD 12、ABCDE 13、BD 14、BD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英国
2、清朝
3、增量预算、零基预算
4、本级政府决算、汇总的下级总决算
5、五级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国债期货交易
是指国债买卖双方在成交以后,不进行即时交割,而是按标准化国债合约中规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原期交割的国债券交易方式。由于这种交易方式在清算中并不是按交割时的行市进行交割,而是按照买卖合约成立时的国债行市进行交割,而且买卖的对象是一种远期合约而非现实的国库券,因此,它对买者而言是一种预购,对卖者而言则是一种预售。
2、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是指政府向企业、居民家庭举借国债以及为了筹集偿还国债本息所需资金向企业、居民家庭征税,从而给这些企业、居民家庭的生产经营与生活消费等方面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
3、国家预算
是国家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财政管理和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当国家财政收支要求制定年度计划而且要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审查批准时,国家财政才真正发展成为国家预算。
4、国债负担率
是指国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该指标表明每百元GDP所负担的国家债务的大小,数值较小表明国债负担较轻。
5、财政政策
是指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指导财政活动、处理各种财政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措施的总和。
五、论述题(共计47分)
1、试述跨国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10分)
答:由于各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各不相同,各国税制之间存在较多差异,这就为跨国纳税人在纳税优化选择上提供了可能。跨国纳税人在进行投资和财务决策时,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利用不同国家税制结构的差别进行税收筹划
不同国家税制结构的差别,从大的方面看,当今世界各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税制模式:第一种,以直接税为主体,这种结构以经济发达国家为多;第二种,以间接税为主,即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体,发展中国家间接税所占比重大都比较高;第三种,实行低税模式,其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被人们成为"避税港"。避税港的税负很轻,成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理想场所。除了税制结构差别外,各国在税收法规、政策方面的差异也到处可见。
(2)利用不同国家税负的差别进行税收筹划
从宏观考虑,以T/GDP为衡量指标,世界各国税收负担总水平大体可分三大类:第一类,重税负国,第二类,中等税负国,第三类,轻税负国。从微观上看,税收负担必然要分解到具体税种上,应重视两个指标:公司所得税负担率和商业课税负担率。此外,在分税制普遍实行的今天,跨国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税收分成体制的情况,也必须掌握。
(3)利用税收协定网络进行税收筹划
国家之间签订税收协定是目前协调各国税收分配关系,避免各国因税收管辖权的重叠而对同一纳税人的跨国经济活动重复征税的重要举措。因此税收协定网络也是跨国纳税人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4)利用各国对纳税义务的不同规定进行税收筹划
绝大多数国家的税法对居民与非居民纳税义务的规定是不同的,居民对居住地所在国政府要负无限纳税义务,而非居民只须负有限的纳税义务。一般说来,只实行单一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对跨国纳税人有较大的吸引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收费的适用范围有哪些?(10分)
答:一般地说,对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或设施实行有偿使用,有利于将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有机的结合起来,但对公共收费也不能滥用,只有当某项公共服务或设施符合以下三项条件时,才适合对其使用者进行收费。
(1)对某项公共服务、公共设施设置排他性装置,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合理:这种排他性装置泛指一切能排除未付费者使用、消费某项公共服务或设施的手段和措施。如果不具备这种手段和措施,公共收费就没有实际意义和作用。同时,即使在技术上可以找到排他性措施,但如果运用这种措施付出的代价相对于实际上可取得的收费收入太大,甚至得不偿失,则实际公共收费就不合理。
(2)社会公众对某项公共服务或公共设施的使用存在着相互竞争:凡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公共服务,都不宜实行公共收费。因为某项公共服务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意味着在已提供的该项公共服务规模既定的情形下,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妨碍其他人同时消费该项服务,亦即追加消费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天气预报、国防等纯公共产品就是这样。但是,对于高等教育、医疗、自来水、管道煤气等公共服务而言,在供应规模既定的前提下,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减少其他人消费这些服务的数量甚至质量,也就是这些公共服务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竞争性,如果对这种具有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实行免费供应,难免出现过度消费或者出现过度拥挤,因此实行公共收费是可行的。
(3)某项公共服务或公共设施只供应成员有限的特定群体使用,而且这种使用并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对某项公共服务(设施)实行收费的合理性,就在于该项服务产生的利益只是由一小部分社会成员享受;因此,如果不是通过收费而是运用一般性税收来资助该项服务,就会出现用众多纳税人的钱来为少数人谋利益的不公平局面。但是,当某项公共服务"只供成员有限的特定群体使用"时,并不是非实行公共收费不可。
3、财政政策的功能有哪些?(10分)
答:(1)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是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对社会成员的经济行为产生引导作用,促使其按照政府的政策意图行事。财政政策之所以具有这种导向功能,是由财政活动的内容所决定的。
(2)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其所具有的调解各社会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功能。财政政策之所以具有协调功能,其原因在于财政活动本身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物质利益关系,财政正是通过对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调节来协调社会关系的。
(3)财政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财政政策通过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和促进,实现其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内部结构等多方面的控制。财政政策的这种功能是因为财政活动深入社会经济各个层面,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使社会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符合政府政策意图的选择。
(4)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总支出水平,使社会总支出水平大体等于社会的总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财政具有的此种功能是因为财政收支活动本身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形成过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调节,来影响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状况。
4、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方式(10分)
答: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的,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使其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的基本准则及其相应的措施的总和。它是一个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有机的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方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与协调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具体地讲,各种政策组合方式的内容及其适用经济环境如下:
(1)"双紧"政策:双紧政策适用于社会经济过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过旺,商品供不应求,通货膨胀严重,经济秩序混乱的经济状况。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增收减支,形成预算盈余或减少财政赤字;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内容是收紧银根,缩小贷款规模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双紧政策实行的结果是从货币供应和社会需求形成两方面抑制社会总需求,使社会经济重新实现供求平衡,稳定经济秩序。
(2)"双松"政策:双松政策适用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商品积压,企业开工不足,投资不旺,失业率过高的经济形势。松的财政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减税增支,形成财政赤字或减少盈余;松的货币政策的内容是放松银根,扩大贷款规模,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双松政策的实施结果是刺激和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降低失业率,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平衡,启动经济,摆脱危机,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双中性政策:双中性政策适用于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正常,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基本平衡的经济状况。双中性政策的内容是财政保持基本平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其实施结果是维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保持物价稳定,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5、财政政策目标的特征是什么?(7分)
答: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在确定财政政策目标时,政府决策部门应注意财政政策目标的几个特征:(1)财政政策目标受财政政策功能的制约;(2)财政政策目标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3)财政政策目标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财政政策的目标具有多重性特征,构成一个目标体系,其体系内一般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发展、公平分配和平衡预算四大目标。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大目标又分解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三个子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三个子目标。




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04-30

《高层建筑施工》(完全)》形成性考核册04-30

《高层建筑施工》形成性考核04-30

《高层施工》形成性考核04-30

《高等数学》形成性200904-30

《高等数学》形成性考核册104-30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04-30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04-30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04-30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考核册作业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