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很全)1

时间:2024-04-30 10:47:28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电大文库【班级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文库【班级管理】作业1

  一、简述或简答
  1、《指导》第1-2页
  2、《指导》第8页
  3、《指导》第8页
  4、《指导》第3页
  5、《指导》第13、14、15、29页
  6、《指导》第34页
  7、《指导》第36页
  8《指导》第37页
  9、《指导》第39页(自己补后半题)
  10、《指导》第52页
  二、论述
  第1题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
  (回答问题时主要围绕班主任用师爱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
如:
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彻底改变片面灌输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潜能。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内容,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班主任工作要以人为本,一是班主任要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二是在工作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的特点或实际出发,班主任工作的方法、手段、规章、措施等都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自尊、安全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就要时刻注意尊重人、理解人
关心人、激励人。
  尊重人。尊重人是一名班主任最起码的品质,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人,很难得到学生的尊重。班主任一定要解放思想,打破种种禁锢,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朋友平等对待。要把尊重自己和尊重学生、自尊和自律统一起来,任何时候,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尊重他们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想法,端正态度,平等待人,以诚相待。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接受你。
  理解人。理解是沟通思想和感情的桥梁和纽带。班主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研究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工作。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帮其所需。当今社会,学生的个性特征日益鲜明,针对这一状况,更要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性格不同,教育方式也应不同,要多看学生的长处、优点,信任学生、肯定学生,多交流、多通气,在思想的沟通中,逐渐达成共识,减少误会,增进了解和情谊,做好工作。
关心人。关心来自对学生的深厚感情。经济越发达,生活越丰富,学生对情感的需求也就越强烈,一个感情淡漠,不懂得关心人、爱护人的班主任,是很难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和鼓励,多一份关爱和责任,把握学生的冷暖与所需,生活上多关怀,学习上多引导。
激励人。激励是班主任工作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学生的价值的肯定。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压抑学生的个性就等于扼杀创造力。在协调师生、生生关系上,体现以人为本,强化他们的相互包容意识,在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中,形成思想碰撞、能力互补、知识增值。要求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和多样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以激励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多一点以人为本,多一点爱,我们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东风里,一定生机盎然,春意无限。
  第2题 《指导》第9页
  第3题 《指导》第59页
  第4题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回答问题时要抓住后进生的主要成因、主要表现特点、主要教育转化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如:
"后进生"在教育词典中的定义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了解后进生的成因和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下面谈谈后进生教育的做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2、家庭教育的失误。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捧他(她)们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首先,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为了升学,因此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时间长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之便沦为差生;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价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或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差生的产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不知道"瓜儿为什么苦后方甜",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加上,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
  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1、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少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同学甚至对道德、法纪愚味无知,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给级下流的乐趣观。
  2、心理健康不全。 这此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 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各种资料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3、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来,鸭蛋滚下来",从中可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师爱洒向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注意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
  学生天生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的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去年,我班有一个无心向学的"差生",为了做好他的转化工作,我对这位学生的恶作剧作为进行"冷"处理,课后与他谈论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在适当的时候渗透做人的道理。有一次,我和他谈话,谈到中国足球失利,球员真差劲,怎么也跑不起来,最大原因是懒,训练不认真。他很认同,并且说他对不起劲办事表示反感,如果是他去踢,一定比他们好。我说不见得,你也不比他们勤啊。一句话点着他要害处,"我会比他们勤奋",交流就此结束。第二天,果然不见他迟到了,学习也渐渐有了起色。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已,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以行导之
  在感化"差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要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例如:你叫学生不能随地乱掉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几次拾起地上的纸屑放回垃圾桶的行为。你要学生不要迟到,你应该在教室门口等学生进来。
  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差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差生"最终能够形成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5、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6、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生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7、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8、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有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不久以后,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第5题 《指导》第43页
三、技能训练
  第1题
(1) 后进生的了解与引导
  【用个案分析的形式回答,采用什么方法(学生手册的记录、现实观察、家访、前任老师的反馈等)了解学生,采取什么教育转化措施(通过谈话、表扬激励、激发兴趣、家校合力教育等),取得哪些成效】
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应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实践证明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好学生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应本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便能从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育和管理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新学年我刚接受一个新班,从学生手册我了解到王明同学学习成绩不好、表现欠佳;现实观察王明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自卑心理严重且引起逆反心理;家访得知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态度粗暴,缺乏好的教育方法;不久科任向我反映,王明上课极不严肃随便说话,老师刚说了上半句话,他的"下半句"话就出笼了,常常引得全班的哄堂大笑,严重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上课经常走神开小差。有一天同学向我报告,他把一个同学打得口鼻流血,嘴巴肿得老高,违纪行为屡屡出现。
  听到这些情况我没有立即动怒,而是冷静分析了这孩子的心理。
于是我利用了一个恰当的机会,悄悄地将他请进了我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歪着脖子,低着头,一副准备挨训的架势。看到他这个样子后,我微笑地说,"今天请你来,主要想和你聊聊天。"他这才轻松地坐下,和我讲了许多,关于他的家庭,他的过去,他学习上自卑的原因。当我问他对班集体、对新的老师感觉如何时,他非常认真地回答:"很喜欢!"他告诉我,他本来很想好好表现,只是实在管下住自己。于是,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他这段时间的表现。在充分肯定他成绩的同时,给他指出了许多不足,并向他提出若干条希望。后来,他的表现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从那一次谈心后,他真的表现好过一段时间,可是像他这样的孩子,一两次谈话,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找他谈心,及时指出他的问题,同时对他取得的哪怕一点小小的进步进行表扬,鼓励,逐步培养他良好的自信心。
  有一次我在学生评语中这样评价他:"你是个顽皮而又聪明的男孩,由于你的顽皮,常常惹老师们非常生气,可是,你也有不少闪光的,例如,在家里你经常主动做家务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受到父母的称赞,同时,你也是个非常了不起挑战男子汉!你正直、坚定、勇敢,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别人不具备的优点你都具备了,那么别人都有的优点,我想你也能够具有,你说对吗?"看到我的这样的评语,他悄悄地约我谈了一次话,他问我:"教师我真的有这么好码?"我说:"是的。"他红着脸,手一个劲地摸着脑袋。我继续鼓励他:"你要相信你自己,每个人身上有很多的未曾得到开发的潜能,一旦开发并得以充分利用,你将会前途无量!"他两眼直盯盯地注视我,眼里闪动关激动的泪花......,渐渐地,我发现他真的变了,变得越来越充满自信了。在情感投资的同时,我还不断给他创造施展特长的机会。例如,他动手能力强,我安排他做班级里的劳动委员。他干得更起劲了。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也赶了上来。
  这个孩子的转变,让我从教育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自卑、逆反心理,恰当地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那么,我们的学生都会变得"乖"起来。

(2) 了解学生的方案
(了解学生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意义、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安排,抓住这5个方面来写,要具体切合实际)
如: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2班
了解学生的方案
  一、意义
  实践证明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好学生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应本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便能从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育和管理。了解、研究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对付"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是为了抓学生的"把柄"或求得班上"平安无事"。 因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到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研究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二、目的
  1.通过经常、及时、全面了解班级整体情况,更好地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育和管理;
  2. 通过经常、及时、全面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指导、教育, 实现教育目的。
  三、内容
  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
  (1)班级整体情况
  ①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总人数、男女学生比例;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来源情况;学生家庭住址、家长职业、文化程度;学生家庭结构;学生在家庭的排行和地位;独生子女比例;家庭的物质条件、住房条件、平均生活费用,等等。
  ②班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包括:少先队的组织与活动状况;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优秀、中等和后进的人数比例;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表现的层次情况,不同层次的特点;学业方面的学习风气、优势和弱点、各科成绩、平均成绩;身体素质方面的健康、有无慢性疾病、残疾等情况,近视眼发病率和其他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紧张、焦虑、忧郁、狂躁、恐惧、消沉、敌对等心理障碍情况,等等。
  ③班级集体发展的状况。包括:学生对班级目标的确认并为之达成的努力状况,学生干部队伍的状况,学生自己管理班级的状况;班级中人际关系状况,自然群体及其对班级影响的情况,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2)学生个人的情况
  ①学生个人的一般情况。包括学生个人成长经历,如有无与成长密切相关、 继续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作息和生活习惯;在家里的劳动习惯;餐饮状况和习惯,零用钱及其用途,等等。
  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如喜欢看哪类书刊、影视节目,喜欢参加什么活动,课余喜欢干什么;气质类型状况,如趋向何种性格类型等等。
  ③学生发展的资料卡。包括:思想品德情况,如对国家大事的兴趣和认识,对劳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的热心程度,对人的态度(尊重、礼貌、诚实等),在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等;各科学习情况,如哪门学科最感兴趣或最感头痛,学习时间安排有效性,学习的方法与习惯,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等;健康状况如身体发育,包括体形、心跳血压、肺活量、用脑卫生等内脏机能情况和性发育情况、体质和健康水平,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习惯,个人卫生情况等。
  ④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包括:在家里最听谁的话,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是什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方法,孩子对家长的关心和对家庭教育的态度,学生与近邻及亲戚的关系情况,最尊重的教师及尊重的原因,学生最喜欢参加的学习和班级活动及其原因,学生最要好的朋友及友谊建立的基础,学生愿意对谁诉说秘密,崇敬哪些人及其原因,社会上的朋友及其结交的方式
  四、方法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参考学生个别谈话的技巧,与学生约谈。主要步骤如下:
  1. 接纳学生情绪;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其观点或述说他的故事
  2. 运用专注、倾听、引导、澄清、同情心等辅导技巧,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使学生产生信任。
  3. 协助学生情绪抒解,澄清问题,确定问题所在。
  4. 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分析利弊,选择可行方法。
  5. 鼓励学生尝试实行。
  6. 共同检讨实行成效,决定进一步解决方法。
  7. 对于有成效的方法予以鼓励增强,失败的地方予以情绪支持并检讨改变。
  (三)问卷法。
  (四)自传:自传是个人生活的记录,撰写时通常会促使个人探索自我,而且不仅要了解表面文字的叙述,更要了解隐藏于背后的态度。由自传可以了解学生下列资料:
1.个人成长史:含个人健康史,求学过程,主要兴趣,专长,个人优点,缺点,未来生涯发展,交友情形,人生观等。
2.家庭状况:含当事人与父母,兄弟姐妹及重要亲友的相处情形,家庭社经状况,家庭对当事人的影响如父母的管教态度等。
3.目前生活状况:如课业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等。
  (五)测验法:借助标准化的各种测验在辅导老师协助下了解学生人格、性向、兴趣、心理健康之倾向。
  (六)社会计量法:每位同学发给两张白纸,一张写下五位他最喜欢亲近的同学;另一张写下他最不喜欢的同学加以统计分析可了解班上同学的人际状况。
  (七)多看他一眼:每天早上到校、每节上课前、下午放学前,仔细端详看过每个学生,从其眼神、脸上表情,可知学生的情形;需特别关心的学生,亦可借此观察其言行。
  (八)给老师的悄悄话:透过周记、家庭联络簿、便条及信箱,建立师生沟通管道,传达学生内心的话。做此活动的先决条件,老师须让学生信任,并答应为学生保守秘密。
  (九)设感谢专拦或信箱:教室里专设一感谢栏或感谢信箱,让学生表达对他人的谢意,教师借此了解每位学生的生活及言行。此专栏有两种做法(1)开放式:不限制谁写,只要有互助合作事件发生,学生就可以写。(2)半开放式:老师可规定,全班在一周内每人至少写出一件感谢的事,达到扬善于公堂及教育学生心存感谢的教育意义。
  (十)快乐心声:每位学生专设一本记事本,或以周记代替,就一天或一周内自己的快乐事记录内容表达自己的心声。反之,亦可设“不快乐时间”或“烦恼时间”,让学生写出心中的困扰及烦恼事。
  (十一)个别谈话时间:此个别谈话是指学生主动找老师。老师将某些时段开放给学生,如早自习、午休空档,纯以解决学生烦恼事,或解答课业问题为主。对谈话内容老师切实保密,师生也有此默契,久而久之,学生敢将心事告诉老师,老师亦是最好的辅导者。
  (十二)每天说一句话:此法可用于内向害羞的同学,透过逐步养成原理,引导学生每天由短句开始,报告出来或讲给老师听,渐渐增加语句长度。当学生有所进度时,都应给予鼓励及肯定。
  (十三)调查学生的喜好及优缺点:将学生的兴趣、嗜好、最喜欢、最讨厌的朋友及事物等都了若指掌后,要辅导学生就容易多了。此调查表可用“接句完成测验”或老师自己设计。
5、时间安排
  全面了解学生是伴随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但在不同的时间段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初步安排:
  第一周:重点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
  第一、二周:重点了解"班级学生的发展情况"。
  第一至三周:重点了解"班级集体发展的状况"。
  第一至三周:重点了解"学生个人的一般情况"。
  第二至五周:重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三至六周:重点了解"学生发展情况"。
  第二至五周:重点了解"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
  第二周后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第四周后重点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调整教育方法直到学期结束。
                    
                    2008年9月1日
  
  第2题
【班级建设工作总结主要内容有:基本情况、主要班级工作(重点写)、不足、努力方向,围绕这4个方面来写】
  如: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五(2)班
班级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全班47名学生,男生占半数以上,而其中大多数男生很调皮,在某些课上纪律较差。有几个男生不仅自己不爱学习,还要影响好学的学生。有几个男生喜欢课间、午间结伴躲到学校某幢楼的角落里玩卡片,时常因贪玩而拖拉作业。有几个男生甚至于在双休日趁家长不在家而结伴上街进游戏厅玩游戏,针对学生现状,最初我在寒假里就初步制定了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开学后我又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指示精神修订了我班的工作计划。
  二、主要班级工作:
  (一)以"班级八荣八耻"为班级的奋斗目标
  加强对本班学生的管理,在班级的一切活动中贯穿"班级八荣八耻"教育,促使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结合"班级八荣八耻"我还设计了两份表格,施行了两项措施。一项是学生行为规范统计表,每周一次统计并公布每个学生的行为规范得分情况,满分为100分,一周5天,每天20分,设附加分10分,主要奖励乐于助人、各项竞赛中的获奖者。另一项是违规通知,我设计了一张违规通知单(学生戏称它为"违章驾驶通知单" ),样表如下:
  违规通知单
   同学:你违反了班级八荣八耻的第 条,请尽快改正,特发此单。
   五(2)班班级委员会
   年 月 日
  每当有学生出现违规行为时,我班班级委员会会给他(她)开出
一张违规通知单,并把单子贴到教室前的信息栏内以示警告,直至他们改正错误后才取下单子。
  (二)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集体能否形成,形成之后能否巩固,与班级组织机构是否健全,与班干部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有极大的关系。本学期,我班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提名和竞选的方式改选了部分班干部,组建起了一支较为得力的新的班干部队伍,队伍组建后,我分别从教育、训练、指导、协调、评价几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培训,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得以提高。除此之外,我根据学生的特长在班中组建了两支特色小队,一支是班级环境布置小队,这些孩子专门负责出黑板报和布置学习园地;一支是葫芦丝小队,我班有8名学生参加了学校器乐小组的培训,这支小队专门负责为主题队会和班级其他活动提供文艺节目。这样做既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又能使学生的技艺和能力得到提高,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本学期我班连续两次得到了黑板报流动红旗,多次得到卫生流动红旗,三名学生设计的科技小报在学校举行的小报制作竞赛中得奖,班级环境布置获得三等奖。
  (三)充分发挥晨会课的教育功能
  晨会课每天都有,它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它。记得以前上晨会课,我主要采取的方式是说教、批评、表扬,对他们说一大堆的道理。结果时间一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反感。为此,我就在晨会课上讲起了故事,当然这些故事是我精选出来的,每讲完一个故事我就让学生谈感受,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总结,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确学习的目的,了解一些学习的方法,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到目前为止我给学生讲的故事有:"史记故事连播"、"母亲节的由来"、"蜜蜂酿蜜的启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
  (四)充分发挥黑板报、学习园地、信息栏等的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我觉得黑板报、学习园地、信息栏等不能只为了美化班级环境而布置,更不能只为了应付检查而出,而应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宣传作用。就拿我班第一期黑板报来说吧,内容安排如下:1.绿化宣传标语;2.《给妈妈的一封信》获奖名单;3.古诗《春雨》;4.听,它们在说......(1.饮水机说:"孩子们,为了你们的健康请把我擦干净吧!" 2.书本说:"淘气包,别再转我了,再转我要晕过去啦!" 3.草坪说:"孩子们,别再踩我了,再踩我就成秃子啦!" )5.安全谣(上下楼梯的安全和文明骑车)。第一部分安排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要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第二部分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要再接再励今后写出更好的作文;第三部分安排的目的是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第四部分安排的目的是因为对于孩子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一味地严厉批评效果不佳,想换种方式教育他们,比如前段时间我发现有些男孩喜欢转书,不仅下课转,而且有时还在课上转;第五部分安排的目的是提醒学生上下楼和骑车要注意安全。黑板报出好后,我又及时叫学生去看、读上面的所有内容。
  学习园地中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一块为每月的班级单项新星名单,一块为班级所获的荣誉称号或学生在竞赛中得奖的获奖证书,一块是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如书法作品、学生习作、绘画作品等。教室门口的宣传板中张贴班级之星介绍。
  其实,这一个学期来,我作为班主任做了很多事,因为我班一些学生太淘气了,我经常一大早及中午时分进班级守着看着这些淘气包,另外经常通过家校路路通、电话联系、面谈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随时与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状况,共商教育之计。虽然时常觉得很累,但我不会后悔,因为我发觉大多数学生正在发生着改变,他们正在向着"光明健康"之路前行。
  三、不足: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绝大部分同学达到预期目标,但还有个别学生有时还会出现不良现象的反复,学习怕困难,动手能力不强的现象。
四、努力方向:
  今后还要继续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努力!
2009年1月

  四、案例分析
  第1题
  (评析时抓住"师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犯错,不能用简单粗暴或溺爱的做法对待孩子的犯错,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分析利害,还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督促改正不重犯。"来分析)
  如:
  苏霍姆林斯基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在犯错和改正错误中长大的,犯错误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家长、老师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老师不要急于处罚孩子,而要帮孩子找到犯错误的原因,分析利害,同时还要理解此时孩子的心理,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督促改正不重犯。
  首先,要弄明白孩子为何会犯错。如孩子因缺乏生活经验而犯错,师长不仅不能责罚,还要指导孩子如何去做,并传授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因为好奇好动,犯了一些错,如孩子想闹钟滴答响的原因而拆坏了闹钟等,这时父母就不能轻率处理,而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正确的探索。
  其次,要懂得孩子犯错后的心理。无论是因为什么而犯错,孩子在犯错后,尤其是第一次犯错后,一般都具有恐惧和后悔的心理。这时的父母切忌不要再加重孩子的恐惧感,在询问孩子的情况时一定要冷静,使孩子从父母的言语中感到自己的错误在父母的心里已引起了重视和关注。抓住孩子的后悔心理,促使孩子加深对错误的认识,激发孩子改正错误行为。
  在孩子犯了错时,师长该怎么办呢?
  师长要像对待生病的孩子那样,去热情的关照、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去改正错误,切不可冷淡,因为冷淡会使孩子感到很孤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改正错误。
  师长切忌:
  1、溺爱或粗暴的做法。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犯错误是难免的,长大后会改正的。其实,对孩子护短,是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偏爱,护短只能越护越短。也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犯错误,不管三七二十一痛打一顿。这些都不能有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2、主观地规定几条,命令孩子照着做,这样把孩子摆在被动的地位,效果往往很差,还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父母要与孩子共同研究改正错误的办法,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自觉改正错误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多一点宽容与尊重,少一点苛求与刻板;多一点温暖与关心,少一点训骂与争吵
  
  第2题
  (1)法律关系主体:黄家屯学校、龙门镇小学和小男孩
  (2)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第十九条,依据《义务教育法》的第五十七条学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改正这一行为,否则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3)围绕下面两点来论述,自由发挥。1)、教师要学法、懂法,依法执教;2)、批评教育处分学生要依法行事,不能超越法律,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3题
  (分析主张"师道尊严"学生因害怕而服从,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的服从是因"敬"和"亲"心悦诚服地来接受的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再分析如何使学生对班主任"敬"和"亲",班主任起码具备:1、有爱心,2、有个人魅力,3、工作尽职尽责。)
  如:
  过去师生关系主张的"师道尊严",师道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令人畏,叫人不敢违。学生对我们的服从更多是因为害怕,而不是心甘情愿的。这种对班主任威信的片面理解,直接导致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对立和疏远,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尊重、民主、平等。
  班主任威信在不否定班主任"权力威信"的同时,更要重视"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让学生不再是因为"畏",而是因为"敬"和"亲",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地来接受的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树立起这种更新、更全面意义上的威信呢?
  一、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积极与学生搞好情感交流。这是班主任树立自己威信的前提,学生的发展需要爱,爱的行为,爱的感受,会在他们幼小的心里长出美的花蕾。可以说,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也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像父母一样无私地、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走进学生心灵里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在他们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个人魅力。这是班主任树立自己威信的关键。首先,班主任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班主任应做到尊重学生,善解人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出必信,令出必行;公正公平,不偏心;讲究民主,不专横。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爱戴和拥护,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稳固的威信。其次,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艺术魅力。班主任首先是人民教师,教好书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班主任只有教好书,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马卡连柯说:"假若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会站在你的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多么亲切,你说的话多么动听,但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因此,班主任更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深钻教材教法,精心备课,积极探索教改,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自己的教学独具特色,深受学生欢迎。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再次,班主任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使自己多才多艺,不断增强自己的才艺魅力。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已不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正人君子"式的班主任,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多才多艺,有着广泛兴趣爱好的班主任。因为这样的班主任可带动他们开展多种体育、文艺活动,活跃班内气氛,调解由于课堂学习而造成的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多才多艺的班主任能象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在他们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
  三、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用好班主任的权力。这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保障。古人云:"有威则可威,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出于成长中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特点,班主任在树立自己"情感威信"和"能力威信"以取"信"于学生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力威信",使学生心有所惧,不敢不服从。这种权力威信来自于班主任对自己权力的正确应用。那么,班主任该如何用好自己的权力呢?
  1.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好班级活动,作好安排和指挥,在对学生的支配中树立班主任的威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就象买一部新车,买一部新车,只有勤加驾驭,才能尽快摸清车子的脾性,使自己与车达到一种磨合,找到驾车的感觉,才能随心所欲地驾车。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班主任只有积极组织好班上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地支配与控制,才能使他们迅速适应并习惯于对自己的服从。在这种服从中,班主任的威信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2.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严抓制度的落实,在对学生言行的约束中树立班主任的威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参与制定班规班纪,使学生形成纪律意识,增强纪律观念。规章制度形成后,重在检查落实。班委会干部和专职值日的工作重点就在于协助班主任检查落实常规,并将检查结果做好记录,以便依规赏罚。班级的管理要真正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纠。在具体工作中要体现宽严结合、严慈相济、罚教并重的原则,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在抓制度落实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班主任稳固的威信。
  总之,作为班主任,只要能全面理解、努力树立并正确应用好班主任的威信,就一定能搞好自己的班务工作,带出一个又一个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班集体,教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电大天堂【班级管理】作业2
  一、简述或简答
  1、《教程》第7页《指导》第67页
  2、《指导》第64页
  3、《教程》第8页电大文库指导》第80-81页
  5、《指导》第91、94、98、105、101页
  6、《指导》第104页
  7、《指导》第112页
  8《指导》第113、114、115页
  二、论述
  第1题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教育法》上享有的权利如下: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佟丽华在其《未成年人法学》一书中,提出了中小学生人在学校里应该享有的权利:
1、受教育权。 2、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3、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 4、肖像权
  5、名誉权。 6、隐私权。
  7、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 8、独立财产权。
  9、生活获得照顾权。 10、民事活动代理权。
  11、休息娱乐权。 12、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
  13、拒绝乱收费的权利。 14、拒绝不合理劳动权。
  15、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 16、荣誉权。
  17、著作权。 18、平等对待权。
  怎样更好地保障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解决措施
  (一)加强对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思想认识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受损,大多数问题、隐患存在的原因,在于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对很明显的疏漏视而不见,所以,提高人们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具体措施如下:
1.、增强校方的责任感
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管理责任自然转移到学校身上,家长不可能再对孩子在校的种种行为时刻监护,因此学校是学生安全的保护者。而今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在很多人看来,学校有推卸责任之嫌,这使很多家长对校方的责任感提出质疑,大大降低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因此,教育部应定期对校领导及老师进行培训教育,责令校方制定一系列制度,将学生的安全保护落实到人,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该措施应该以教育部的最后考评决定对校方的奖惩,以学校一年内发生事故为标准,评出"家长最放心学校"和"家长最担心学校"以舆论方式给校方 施加压力,增强校方责任感。
2.、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
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一切责任应由校方承担,自己再无任何责任,这显然是错误的。《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如果学生之间发生侵权纠纷,校方无过错的情况下,肇事学生的家长是诉讼对象,对孩子的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家教良好的孩子比家长不负责任的孩子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在校期间处在相对安全状态。因此,校方与家长应定时沟通,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由校方向家长阐明责任的分担,提请家长注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且就以往案例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孩子安全的重视程度。同时,校园暴力事件主要因为学生素质偏低,一些学生的心理扭曲,这在独生子女、单亲儿童、不睦家庭中的孩子较为多见,所以加强对孩子的关爱教育至关重要。
3、提高在校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除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外,在校期间校方应通过讲座、宣传教育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充分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另外,专门开设自护课堂,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自护能力训练,并进行模拟练习。同时开设校长信箱,对老师私拆信件、辱骂殴打等侵权行为进行举报。
4、增强政府的重视程度,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国家应向各级政府下达行政命令,将保护在校中小学生的任务落到实处。政府可组织部分下岗工人、转业军人进行培训。然后分配到各学校专门负责学生的权益保护工作,由政府支付工资,可减轻学校负担,避免老师责任过重压力过大、教学质量下降。另外,政府可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呼吁捐款,为在校中小学生的权益保护工程建立储备基金,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促使人们的有效监督,为工作提供切实保障和坚强后盾.
(二)增强对中小学校的资金投入
1、.增加对中小学校的财政拨款
2、通过各种社会渠道募集资金
通过财政拨款和社会募集资金增加对中小学校的资金投入,建设安全校园,消除隐患,保障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长期健康发展。
(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行教育体制改革
1、实行学校用品标准化制度
2、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3、强制推行保险制度,建立中小学生伤害事故赔偿互助金
4、建立中小学生伤害事故仲裁制度
5、推行教育体制改革
(四)建立独立的校园保障法
有效保护在校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的、快乐的生活、学习空间,不管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还是对于家庭的幸福以及祖国的未来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2题
  (围绕"教师、校长、教育工会、教育行政部门、全社会都来学法、懂法、履行职责 关心教育、关心教师,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来论述)
  如:
  随着教育战线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维护广大中小学教师合法权利的问题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只有维护好教师权益,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恢复社会对教师应有的尊重,也才能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一、教师要学法、懂法、清析自己权利与义务,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作为教师要摒弃法律、法规与我无关的错误观思想,而要认真地、深入地学习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依法执教,维护学校的荣誉和利益,预防和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最终保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各位校长要加强法律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办事,努力建立民主、和谐的校园,使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各级教育工会组织要敢于履行职责,努力维护学校及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中、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中。维护教师权益,关键是要将对教师的法律政策落实到实处。国家相继制定了《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了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在教育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同时,国家还出台了许多政策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如《教师法》第四条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然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是靠一条规定就能做到的,关键是要落到实处。
  五、要加大教师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关心教师,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
  只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书育人,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关心教师,教师的合法权利一定能够保障。

  第3题
  (主要抓住几个方面来论述:1、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与民族的整体素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2、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3、互联网的现状及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如: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网络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成年人作为使用网络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然而网络带来的糟粕和精华并存的局面对心智尚幼的未成年人形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对未成年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存在潜在的威胁。网络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庞杂、良莠不齐,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就会使他们头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2.互联网使许多未成年人沉溺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因此荒废学业。与现实社会不同,未成年人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未成年人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以一个不断改变了包装的新形象去聊天、交友和参与网络游戏等,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受别人的关注,随意发表言论,又不受任何法律法规的约束,并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未成年人宁可整日整夜沉溺于虚幻的网络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但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轻者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下滑,重者荒废学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了危害。当前,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二是黄色垃圾对未成年人的毒害,据有关专家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未成年人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进一步寻找类似的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未成年人中, 90%的人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地处农村乡镇的学校,营业性网吧充斥着大街小巷,文化主管部门对营业性网吧的管理滞后,同时中小生的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识水平相对比较低,网上什么是对是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虚拟的世界,什么是现实的生活;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他们都知之甚少,不少家长又常年在外打工,节假日缺乏有效的监管,所以部份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节制上网;热衷于网上聊天、BBS论坛,网上交友;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暴露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存在诸多的空白点,所以深入了解和把握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全面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对策,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对我们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第4题 参考《指导》第4242、249页

  三、技能训练
  第1题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a班级基本情况分析,b工作重点,c目的要求,d主要措施,e办公行事历(第1周??第20周)】
  如: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五(4)班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48名学生,其中有9名同学学习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有6名同学聪明伶俐,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有20多名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成绩良好。有11名同学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差。
  二、工作重点
  1 、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
  2 、做好班级常规工作。
  3 、抓好卫生工作。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 配合任课老师抓学业,与家长保持良好的联系。
  6、 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健全的人格。
  三、目的要求
  1、使小干部队伍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的骨干力量,开展班的工作;
  2、做好班级常规工作,使学生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天。
  3、卫生工作不放松,一人一岗,使学生有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4、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自觉预习、自觉复习、认真听课、认真作业。
  5、通过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四、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班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向学生进行教育。
  五、时间安排
  3月: 1.寒假工作总结、评优。
      2.安全、愉快地参加实践活动。
      3.主题班会--安全校园。
  4月: 1.一次爱国主义知识竞赛。
2.主题班会--我有我风采。
  5月: 1."做可爱少年"作品征集比赛。
2.科技周活动。
3.主题班会--学科学,爱科学。
  6月: 1.冬锻炼。
2."六一"儿童节活动。
3.主题班会--保护环境。
  7月: 1.学期小结。
     2.期末考试动员。
                    
                    2009年2月
  
  第2题
  【班主任工作总结要求:围绕开学的班主任计划来写,包括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不足的地方,努力的方向。】
如: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2)班
班主任工作总结
  为了搞好本班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素质,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已故伟人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在学校,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本学期,我结合学校的班风量化评比,经常利用班会课和品德课,教育学生怎样遵守课堂纪律。平时上课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在班定下班规,要求学生执行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条例和班风量化标准,并实行班干部分工负责,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里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能做好,还有三几个纪律观念薄弱者经常要老师教育才做好一阵儿,以后还要加强教育。
(2)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即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美、语言美、心灵美。强化要求学生执行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衣着整洁,佩戴好红领巾,不赤脚、不穿拖鞋上学,由班干部督促检查,结合评比制度,促使学生自觉自悟,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在语言行动上,同学们懂得讲文明礼貌,无论在校内、校外,他们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地叫声"老师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拾到东西交公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从他们的行动已经可以看到: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已经发出美的明芽。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习惯。现在,在教育报刊上,经常提到"要改革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等字眼,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欣赏课文某个片段。放幻灯投影,要求学生看图回答有关问题。分四人小组自读自议课文,画出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用游戏形式巩固生字,用表演形式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也培养了口头表达和扮演角色的能力。
二、 培训班干部
要搞好一个班的工作,就得有一支能干的干部队伍,本学期开始就改选了班干部,并给他们分工负责,明确自己所做的工作。还经常教他们怎样做好工作和了解在工作中有哪些困难,教育班干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要做好,管理他人才能服众。如了解到某个班干部在某项工作上有困难,老师就协助他解决,定期召开班干会议,对工作做得好的干部表扬鼓励,对做得不够好的干部提出建议,教育他要注意改进,真正做个好干部。经过几个月的培训,班干部不但工作大胆,还做得很有条理,在班同学中威信也高。
三、 做好家访工作
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特别是那些顽皮的同学更要家长共同管教。以前有六、七个同学在校外经常损坏别人的东西,在校内也时常与同学争吵,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现在改变很大,基本能遵守学校的学生规范了。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绝大部分同学达到预期目标,但还有个别学生有时还会出现不良现象的反复,学习怕困难,动手的能力不强的现象。
今后还要继续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努力!

  第3题 参考《指导》 p121
  第4题
  【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 活动准备: 活动方法: 课时: 策划人: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二、进入正题(分几个层次展开); 三、结语】
  如:
"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主 题: "感谢有你"
  活动目的:为了搞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当现代好公民"暨深化"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使这项活动深入人心,让学生真正从中受到教育,我班开展"感恩"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活动准备:分配任务,收集资料,培训主持人。
活动方法:师生、生生至今的互动方式
课时:1课时
策 划 人:班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班长):
感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字眼,也许我们都不曾理解过感恩的真正含义,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存在着无限恩情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回报。
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主持人:活动开始
二、进入正题
  1.诗朗诵
  主持人:听一听同学的心声,感受她心中的恩诗朗诵《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
  主持人: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
3、小型辩论赛
  主持人:下面进行小型辩论赛
正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质上。
反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物质上大于精神上
  4、辩论赛小结
  主持人: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珍惜自己的至亲,父母的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动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无闻,却沁人心脾。男生合唱《丁香花》。歌曲表演《感恩的心》一句简简单单的感谢却包含了无尽的感动,学会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
5、班主任讲话
  主持人:现在请班主任讲话
  班主任:在这次"感谢有你"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想靠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他们的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非常精彩,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实的感动。我突然感觉,这些曾经在我眼里长不大的孩子竟会如此独立,如此懂事,他们都是些善良纯洁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诚挚的感恩的心,他们是想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于感恩的感受抒发出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也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或许我们平时都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必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所以这样体验感恩的活动是我们学生和老师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空间一个舞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次的活动也在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热潮,这说明感恩教育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真正地试着敞开心扉感恩这个美丽的世界了。
三、结束语
  主持人:班会到此结束。请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当现代好公民"吧。

  四、案例分析
  第1题
  【围绕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去做,联系实际来论述】
  如:
  关爱理解学生,信任尊重学生
  我觉得要当个好班主任,必须做到关爱、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所在。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对学生平等的关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才能用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一、平等对待学生
  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班主任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班主任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热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如:"你不可救药了!""你是天生的笨蛋!""你还有什么希望!"等等,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些训斥性的语言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是应该坚决杜绝的。过分宠爱会导致学生优越感太强,容易目中无人,遇到挫折时不易适应。过分冷落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所以,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这是班主任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尊重尊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班级管理中我从来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偏爱那个学生。我在班里从没有说过"学习差的同学""学习好的同学"这样的字眼,而是说"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学习暂时领先的同学"。对学习困难生我帮助他们找原因、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二、信任学生
  学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对象。怎样看待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将直接涉及到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化和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关键。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除了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庄外,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激励和引导。要破除"以班主任为中心"的观念,扭转班主任包揽一切的做法,增强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使班级每一个成员都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班级管理,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创设学生个性特长充分施展的条件,给学生造成实际锻炼的机会。这些观念和做法都以班主任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
  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班主任应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理、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其实,现在的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出色,班主任管得太宽、太多不仅压抑了学生的能力,削弱了学生的责任心,有时也会因此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特别是当学生进入"反叛期"以后,大包大揽式的爱,最终很可能导致恨与害。作为班主任,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多教学生一些生活和做人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同时也应该大胆地信任学生,给他们为自己做事、做主的机会。班级里的很多事情,我都大胆地交给班干部和学生去做,结果他们都做得很好。
  三、理解学生
  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心,与学生尽可能多的心灵上的沟通,就会使他们有不愿同父母家人讲的话愿意同我讲,家庭遇有矛盾和分歧的事喜欢对我谈,想不通的问题愿意从我这儿找答案。我们班已形成了这样的班风,我们班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能主动找我谈心,有些时候有的同学看我很忙,但有事想说,就很有礼貌地在我桌上放一个条子,或在周记中写一句话告诉我:"老师,有时间您能不能和我谈谈"等等,这样的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欣慰,增强了自豪感。现在,我们班基本上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和睦关系,形成了团结、和谐的气氛。
  四、尊重学生
  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十几年的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班主任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班主任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体验所谓"尊严"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气候突变,当我们感受寒冷或炎热时,是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或搬去一台电扇,洒上一盆凉水帮助降温。当我们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学生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的尊严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教师的爱是无边的大海,是宽阔大地;他任孩子们徜徉,为孩子们无私地奉献,给那幼稚的心灵送去温暖。我将用我全部爱去点燃红烛的事业!德高才能为师,德高才能育人。我们只有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用爱心的钥匙打开所有心结的大门。
   
   
   第2题
  (1)使用《成长册》体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使用成长册的好处
  一、通过学生对《成长册》的认真填写,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己学习、生活、成长的周围环境,使学生受到美化环境的教育。第一部分成长环境篇填写时,激起了学生对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更新的认识及强烈的热爱。有的同学说,原来我们的学校这样的美丽,我真为它骄傲。有的同学说,望着我最喜欢的全家福照片,心中总有无比的幸福感,爸爸妈妈是那么爱我,我是那么依恋这个幸福的家,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爸爸妈妈为我骄傲。还有的同学在搜集美丽的社区图片时,广泛查找资料,亲自动手进行剪贴,有条件的取景进行拍照,以自己的审美眼光欣赏着养育他的土地。这些情景将永留学生的记忆中。更有些学生从图片中发现了社区还不够尽善尽美的地方,有的发现楼低矮了些,有的发现绿树少了些,有的觉得应多些鲜花才会更美。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改变家乡旧貌的愿望。
  二、《成长册》使学生间加强了友谊。如在成长过程篇中,劳动技能的填写,有一个同学是郊区转来的,有些同学瞧不起他,可是他会给植物浇水、除草、捉虫等劳动,引起同学的兴趣,他主动教会同学们这些劳动,同学们兴趣盎然,很羡慕他,他与同学们成了好朋友,班级同学也主动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班级有一位"学武之人",并在比赛中获奖,在交流时,引起了同学的好奇,在同学的要求下,他愿意把学到的一技之长如数教给同学,受到了同学的欢迎。这些都融洽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人人团结,互相友爱,增进了了解与信任。
三、家长对《成长册》普遍重视,《成长册》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其中有孩子的闪光之笔,也有成长道路上的小坎坷,更记录着孩子的进步与努力。家长在孩子的不断发展中,品尝孩子长大与进步的喜悦。如,一位家长看了孩子的《成长册》后,就了解了孩子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家长在孩子不足的方面有针对性的给予关心和教育,使学生得到提高。每位家长都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但苦于不能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尤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成长册》的出现解决了家长的这一需要,使家长如获至宝,通过《成长册》中的记录,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有效进行教育。
四、《成长册》促进了学生成长。通过填写《成长册》使学生关心自身的成长过程,并能针对自身的不足、弱点进行改进。《成长册》也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帮助自己发现不足,发现目标,努力赶超别人,激发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同时,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分析,想出改进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自己能变弱为强。如有一位学生,作业磨蹭,很少的作业总是写很长时间,在填写这一项时,他发现班级只有两位这样的学生,他很难为情,下决心努力改掉毛病,后来我发现,他在做作业时确实快了许多,就让他把"O"涂掉,在"按时完成作业一栏"给了他一面红旗,他感受到了自强带给他的喜悦。又比如在"爱集体、夺红旗"这项实验中,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涂红旗,同学们热情很高,在汇报时,都为自己多得几面红旗而高兴。同学们在涂涂画画中受到了爱集体的深刻教育,使学生明白了一朵鲜花打扮不出春天,一碗水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的道理。
又如,在讲节俭这项实验中,这一页画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蘑菇,蘑菇的下面写着每一项的具体要求,同学们做到哪一项,就采到了哪个蘑菇,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项活动深受学生喜欢。同学们很想把自己当成小白兔,采摘更多的蘑菇,在这种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受到了教育。当我让同学们汇报你"摘"了多少朵蘑姑时,突然发现有一位同学一朵也没有采到,于是我让同学们给他帮助,大家的发言是积极的,在大家的帮助下,使他认识到,挑食、比穿和浪费粮食是一种不良行为,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所以他也得到了一朵小蘑菇,他非常高兴。我想,这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吧!


电大天堂【班级管理】作业3
一、简述或简答
1、《指导》第194、192、196页
2、《指导》第199、200、203页
3、《指导》第178、179页
4、《指导》第291页
5、《指导》第297页
6、《指导》第213、212页
7、电大文库第216、217页
8、未成年人思想困惑的表现、原因、对策
【围绕未成年人思想困惑的主要表现、找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有效教育的对策和方法来论述】
如: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达3.67亿,信息经济时代对心智尚幼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部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胸无大志、精神空虚、沉迷网络、缺乏信仰、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缺乏责任感、感情贫乏脆弱,自制力偏激等现象令人担忧。盲目追星、机械模仿、大鬓角、红头发成为部分未成年人的追求。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存在的原因
  出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
  1.家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弊端
  其一,过份溺爱孩子,导致养成不良习惯。由于大多数未成年人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看成"小皇帝",成为家庭的中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事事顺从,样样包办。造成部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盲目依赖心理,以至养成自私、任性、娇惯、懒惰等不良习气。心理承受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
  其二,教育方法不当,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严而无方,片面强调学习成绩,盲目选购学习资料,不惜重金花钱请家教,只看重考试分数,忽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艺术修养无暇顾及,既不利于孩子个性特长的发挥,也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其三,错误的人才观,误导孩子盲目脱离实际(客观)。人才是多样分层次的,即人才既有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的,为国家建设在科研机构作出重大贡献的或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发挥才能做出成绩的都是人才,他们与天才、奇才、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层次上的区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但是大多数父母不这样认为,他们偏见地只有科学家、歌唱家、知识分子是人才。认为只有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大学才是通向成才之路。从观念上、情感上不承认各行各业人才,尤其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为普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忽视了人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其四,恶劣的家庭环境,迫使孩子误入歧途。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的影响乃至成人成才至关重要。当今社会,诸多方面因素构成恶劣的家庭环境也比比皆是:有的父母离异,子女失去母爱缺乏家庭温暖;有的父母为了生存外出打工或经商,子女生活无人照料,学习无人督促,孩子的管教无人问津;有的父母染有不良嗜好:赌博、酗酒、涉足红灯区;有的实施家庭暴力──"棍棒交加法"、"皮鞭教育学"。这种环境的子女何以成才,这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学校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误区
  重智轻德现象普遍。由于中、高考指挥棒的指向,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应试教育的后果是越来越严重地脱离经济社会和生活实际,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只顾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丢了一大片,多数人成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重课堂轻实践。大多数学校重视课堂教学,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德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往往被削弱,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差,高分低能现象严重。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中小学教育目前的现状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对学生智力、发明创造开发得不到应有重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会考试,但综合素质差。
  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发展。如今大多数学校用一种教育模式,千人一面,万人一孔。忽视了个性差异,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个人潜能得不到展示,许多学生被培养成为扭曲型人才。
  3.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土壤,在对外开放加之社会转型期社会上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生活的渗透、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腐朽落后和有害信息乘虚传播,假冒伪劣及欺诈活动成为公害。武打片、言情小说、爱情歌曲成了青少年精神生活的主旋律。许多青少年胸无大志、盲目追星、机械模仿、大鬓角、红头发成为部分青少年的追求。
  面对众多的问题,务必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积极寻找出路和对策。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思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关键在观念、内容、形式方法上突破,实施"三个三"工程──树立三种观念、突出三个重点、坚持"三主"(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建设。
  1.树立三种观念
  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阵地,为了培养好"四有"新人,务必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而人才和教育质量关键是政治可靠、专业过硬、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完全适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然而,新形势传统的德育工作缺乏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德育工作将赋予全新的内涵,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
  2.突出三个重点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但应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宣部教育部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需要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并决定把每年9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教育民族精神月",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从增强爱国情感入手,不断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二是要大力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教育学生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根据"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三是要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既涉及到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殃及到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对学生从小就要进行诚信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3.坚持"三主"(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建设
  一是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构建中小学德育课堂体系,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求做到三个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学校德育工作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要切实抓好学生课外活动主阵地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和社团组织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怡情益志、寓教于乐,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是抓好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利用法定的传统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儿童乐园、少年宫、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从家庭、社会、学校角度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今为人父母者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这有来自教育这根"指挥棒"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教育中成才观的偏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取决于父母。父母的个人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准和成效。家庭教育需要言传,犹重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举动,将变成子女为人处世的样版。所以他们能不能以身作则,言行如一,正直重义,看问题冷静客观,待人接物进退有据,对孩子都是最直接的陶冶与感化,比如如何看待金钱的作用?在逆境中如何看待得失?如果家长没有一颗平常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懂得把家庭教育的方向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要求融为一体,就很难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社会。
  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都要讲德与才兼备。面对如此人才需求,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家庭,就不能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匡正自己的成才观念。家庭是未成年人品德养成的摇篮,为人父母者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就能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通向德智体全面发展。
  2.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若干意见》专有一章讲"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这是非常必要又重要的举措。无论是"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古训,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格言,都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新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时代,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领域管理滞后于发展,也许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对此,我们不必过多地去责怪这种滞后,积极的应是及时了解滞后之处,采取有效的管理之策。总结近年来各地的经验与教训,信息传播的有效管理在于建立和完善疏堵并举的管理机制。
  未成年人钟情网络,喜好收发短信,而网络、短信又是有利有弊,当然不能采取简单禁止的办法,首要的是兴利除弊的疏导。例如:有的学校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有的学校推出"网络视频课堂"公益性项目,供师生免费浏览。有的学校在学生中建计算机兴趣小组,开展网页设计赛、动画制作赛、电脑编程赛、网络游戏赛。这些疏导措施,都值得推广,它既满足了未成年人浓厚了上网乐趣,又可以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营造绿色网上空间。多年来,应该说社会各界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如文化市场的扫黄打非长期坚持不懈,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的规范和管理不断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都有了法的依据,这些都是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有益之举。
  3.矫正学校教育指挥棒的指向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无不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叫得响,可是一至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根源就在高考、中考的录取线,是取决于考试的成绩,分数是硬指标,而思想品德没有进入考核指标,首位也就成了缺位。升学考试如同教育指挥棒,指挥棒指向的是学习成绩,各级学校又是以升学率的高低定优劣,教育怎能不注重学习成绩而偏废其他?
  尽管人们已经发现"指挥棒"指向的这一弊端,教育体制改革也提出了"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然而只要"指挥棒"的指向依旧,素质教育就很难贯彻落实。为此,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要加大教育体制的力度,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性的指标,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
  4.构建和谐的育人机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心灵的工作,它必须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在教育的目标上分层次,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一,教育内容序列化。就小学生而言,主要是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对他们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进行综合的培养和严格训练,使他们具有诚实正直、谦虚勇敢、惜时守信、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初中阶段,进行遵纪守法、文明进取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在高中时期,系统进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德"(个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理想前途教育,初步学会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观察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形式多样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靠传统的政治说教,而应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寓教于乐,陶冶情操的目的。在小学,以少先队为中心,开展"手拉手",争创"五好少年"活动;在中学,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团校和业余党校为阵地,做好学生的推优和组织发展工作。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第三,教育网络一体化。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未成年人的一个有机整体,必须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基地;家庭是社会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是孩子赖以生存、活动、生活的这空间。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净化人的灵魂的工程,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它需要全党、全国的共同参与、支持,需要家庭、社会的通力支持配合,需要人们用热情和爱心去呵护。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9、《指导》第314页
  
  二、论述
  第1题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主要内容、方法和途径、活动安排,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写】
如: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坚持原则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学校计划,我班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为主题,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全体同学的心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积极开通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五、活动安排
  学生活动安排:
  九月下旬开展心理活动课;
  十月的心理健康宣传月组织"我的快乐与烦恼"主题队会;
  十一月开展"爱自己"演讲比赛;
  十二月出好一期专题板报和手抄报;
  每周五利用电视节目播放自勉小故事一则。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注意的问题 --《指导》第301页
  
  第2题
  促进型班主任主要人格特征--(一个促进型班主任,总是从"好的","积极的"方面去理解人性,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愿望,有能力学好、变好,包括改正自身所犯的错误。)《教程》第204页
当好促进型班主任的工作策略从"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进行论述
  
  第3题
  【从培养和谐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的人格、自信心等);培养和谐的班级氛围;搭建和谐互动的家校教育平台;建立社区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和谐教育来论述】
  如:
  和谐班级,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更离不开班级上的每一位和谐的学生,因而和谐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也是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某一时期的和谐,也是整个学习阶段的和谐;不仅是教与学的和谐,也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不仅是校内各种教育的和谐,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和谐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
作为教师要实现和谐教育应该着眼于人。"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一、让学生沐浴在爱阳光下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建设管理中,班主任、任课老师的角色不仅是教育者、管理者、更是引路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享受到和谐融洽的幸福。
1、以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
农村中小学许多学生因家庭困难或离异、学习成绩差等因素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觉得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连走路都是低着头,针对这种现象,我在班级开设了"掌声送给别人,也送给自己"的活动,掌声一种用来赞美别人,一种用来赞美自己。哪怕是课堂上一个精彩的发言、板报上一项完美的创意、运动场上一场成功的比赛、生活中一次默默的奉献,都会赢大家来发自内心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别人的长处不再是压力,而是变成了用来欣赏的风景;为自己鼓掌,自己不再是成功的陪称,而是成为自信的主角。同时在班上我还设立了一张桌子叫"幸福的桌子",表现最好的同学可以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学期下来,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令大家羡慕的幸福人。还有,每个月都有一个学生互评活动,通过互评更多的去发现、挖掘别人的优点,然后这个互评表再回到各人手中,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同学看到别人对自己优点的评价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用语言无法描摹的。这些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在肯定别人的过程中也肯定着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以尊重塑造学生的人格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侮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份量的一种刺激,保护它、发展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润滑剂,任何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教者,我们要尽力地呵护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渴望。在班级上,发扬民主、广纳民意、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每年期末我们班都要搞一个活动:评选本学期最感动班级的人物。上次我们班一个成绩不好的同学当选上了,同学们为他题写了这样的感言辞:"看到你在教室里埋头攻读的身影,大家说你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看到你在跑道上摔倒了,又继续爬起来,大家说你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你承包了教室最高处的卫生清理工作,大家说你是一个热爱集体的人。虽然你成绩不太棒,但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认真生活着的人的楷模。"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这种无言的人格感化胜过"刻意"的教育,其中所蕴涵的道德营养会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灵魂深处,激励全班学生求真向善臻美。
3、以理性引导学生的个性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说过:"个性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源泉,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孩子是不可想象的。"作为教者要善于引导,提倡个性化的发展。从学生进班的第一天起,我就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罗丹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者,我们要用细心、耐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他们记录在册。在这份成长档案里包括这样的内容:"人生计划书",使学生在入校的第一天便形成了对个人成长强烈的责任意识;"个体评价表",引导学生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的个性,班主任、认课老师的批语表达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欣赏、建议和指导;"成长阶段性评价",有自己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用来帮助学生不断检视自己的学习、生活。这份档案袋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足迹,看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在认清自己、扬长避短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这样的班级中,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老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爱,更让学生享受到了爱,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爱,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
二、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培养和谐的班级氛围
作为教者要十分重视并善于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此间,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间也进行着情感交流,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大家其乐融融。
1、召开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我经常借助于主题班会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上,如:开学动员教育、纪律教育、诚信教育、公德教育、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涉及方方面面。在召开的形式上也力求多样化,如心理专家专题讲座、记录片介绍、学生跟家长共同参与班会等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有审美体验,又有情感教育,这些主题班会的召开大大升华了学生的内心,更加觉得这个班集体的温暖友爱。
2、开展心理教育。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在写作上如此,精神上也是一样的需要源头活水,这些精神可以支撑着学生情感的大厦,鼓励他们跨过人生的坎坷。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讲座或演讲活动,这些活动像清风涤荡着学生的心田,也像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房。如听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洪战辉的演讲,有些同学在日志中所写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唯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有关安金鹏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感知到了学生感动的心灵。同时史铁生、霍金、张海迪、贝多芬等也走进了我们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都给我们学生的心灵注入了一腔活水。在这样的活动感悟中,学生更是觉得生命的不易,知道了既要珍视自己,也要珍视他人,整个班级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平时谁有了困难众人齐帮忙,班上的事大家争着做,每天早上都有人悄悄的把教室打扫干净,在这样的班级中大家感受到了不是亲情甚似亲情的温暖。
3、开展合作活动
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分享。如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彼此互相尊重、信任,从而建立了和谐关系。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彼此地认识、赏识对方,彼此取长补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篮球比赛、合作跑比赛、拔河比赛等实践活动,讲究的就是彼此间的协调,不协调的集体肯定是不打自垮的。合作活动让师生缩短了距离,让好多同学改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在这个可爱的班级中不断的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三、使家长成为教育合作伙伴,搭建和谐互动的家校教育平台
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谐教育关注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园生活,必须扩展到学生成长背景中更广阔的领域。如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是班主任老师一直思考的重要课题。
倡导亲子关系的融洽。亲子关系是世间的第一人际关系,良好亲子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今年年的母亲节,在班内开展了"深深父母恩,殷殷儿女情"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其中的内容之一就是布置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几乎每位同学信的开头都是这样写的:"妈妈,我从没给您写过信,我把这封信当作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来完成。但当我完成这项作业的时候,我是多么感谢老师给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让我把十几年来对您羞于出口的爱意和感谢表达出来。"五十多封饱含着儿女深情的信件从学校发出,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敞开心扉的沟通给父母送上了第一份节日的惊喜和欣慰。同学们的心动立即转化成行动,"给母亲一束鲜花"、"送给妈妈的护手霜"、"为父母做一顿晚饭。"所有的家长都在这一天感受到来自儿女的温情。
谋求育人理念的认同。老师注重以家长会、家访、开办家长专题讲座等各种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进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赢得了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通过不同的交流渠道,老师所倡导的"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学生活"的育人内容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多一份了解、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警觉、多一份沟通"的家校配合要求家长们更是耳熟能详。 家长注重发挥在精神引领、人格塑造、心理疏导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
  四、建立社区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和谐教育
  学校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抓学生和谐教育的机制,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关工委",将学生的和谐教育延伸到社会和家庭中,提高学生对和谐教育的认识,使学生和谐教育形成学校、社会、家长齐抓、常抓共管的局面。.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一个和谐的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构建这种和谐的班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4题 参考《指导》p29
  
  第5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对策主要有哪些来进行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如何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广泛深入、卓有成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民族国家的国家观念、主权观念、安全观念、地域观念等产生了巨大冲击,使以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意识以及民族精神文化意识为基础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一些师生对要不要进行和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出现了种种疑惑。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是否还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否已经过时,是否要提出培养世界公民,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已经成为萦绕在人们头脑中的时代性课题。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1、树立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新的国家安全观
   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加强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首要的是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新的国家主权观、祖国和民族利益安全观。第一,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国家主权和利益,不能把国家主权、利益静态化,教条地固守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和利益观。第二,国家主权和利益不仅体现在政权巩固和领土完整、军事安全等方面,而且体现在国家的经济安全包括科技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等方面,其中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2、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中民族性教育的内容
  在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化严重冲击中国的民族文化,淡化了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必须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中民族性教育的内容。
  3、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应对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化严重冲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动摇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挑战,必须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多样化面前增强选择能力和民族自身文化的特色;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增强自主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发展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国际经验也告诉我们,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已不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复兴的政治问题,也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保障。
  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是对学生思想觉悟的一个底线要求,也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首先要抓住的基础一环。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

  第6题
  【根据有关教师成长理论,班主任工作反思的种类及作用来分析】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还指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华师大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还指出:"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班主任想在自己的教育园地里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那 班主任工作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因为 班主任工作反思必然将"教育"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育效能的过程。 班主任工作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使自己尽快地在班主任工作中立足。
班主任工作反思按发生的过程可分为: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实践后反思;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学习性、批判性反思。下面就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实践后反思进行分析。
  实践前反思注重对以前的或现存的经验的反思,它具有审视、怀疑、批判、否定、超越、创新的作用,这种反思能使教育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实践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因为尽管班主任预备好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育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育,确保教育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育高质高效地进行;
  实践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结合各方面的教育信息反馈,对自己前面的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分析判断在教育中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教育形式,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这种反思能使教育经验理论化。
  综上所述,努力做个反思性班主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7题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a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b在评价对象上,由过分关注结果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c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
  d在评价结果上,强调结果的反馈,被评价者的认同和改进;
  e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全面综合考核;
  f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g在评价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以仍为本。
  学生操行评定的意义--《指导》第209页

  第8题 《指导》 第321、323、324页
  三、技能训练
  
  第1题
  【围绕分析早恋的成因,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分析】
  如:
  早恋问题的看法及疏导
  随着社会的进步,青少年早恋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新问题。
  早恋的因素
  1 、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 进人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他们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逐渐地,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形成一对一交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
  2 、青春期教育的缺乏。 青春期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如何......青少年缺乏这些知识,又无行为规范训练,客观条件往往也造成与异性交往的阻力,缺乏与异性朋友建立纯真友谊的条件。
  3 、青少年独立意识的作用。 他们对成人世界盲目向往和追求,以为能恋爱就代表自己的成熟,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4 、学校中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班干部因工作上接触的机会多,被双方的工作能力和性格所吸引;有些同学的学习压力大,为了寻求刺激;有些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把精力转移到对异性的追求上,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校园里一些同学公开早恋的诱惑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5 、家庭因素。 中学生早恋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缺乏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使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对孩子所看的书籍、影视录像等不加限制;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不加以指导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6 、社会因素。 中学生接触的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淫秽录像以及黄色网站的影响。
  家长在了解到孩子的早恋情况以后,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要加强对孩子的指导。做到沉着审慎,不急躁训斥;能够正视早恋,以冷静的心态分析孩子早恋的原因;要以平等、真诚、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多尊重、关心、理解孩子。如果家长产生了恼怒、发火、气愤等心理状态,千万不要把它发泄在孩子身上。应多了解一些青春期教育的知识,以提高认识,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解决学生早恋问题应从心理、思想入手,首先要做好预防和疏导。
  师长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师长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 爱、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恋的预防针。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师长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要对孩子进行热情的帮助,可以告诉孩子: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英俊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成为"恋爱",因为你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如果因为早恋而荒废学业、前途也非常可惜的。
  (2)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师长不能用讥讽、责 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更不能冲向学校、对方家中,或向邻 里诉苦,弄得满城风雨。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运用"冷处理"的办法。因为当孩子产生恋爱情感时,随着憧憬和激动也会为伤感、社会环境压力、甚至性欲的纠缠而苦恼,师长不但要洞察孩子这种内心情感,而且还要从旁加以引导,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并给孩子以热情、严肃的忠告。要教孩子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孩子讲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力责任,使孩子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要告诉孩子初、高中生谈恋爱最后"终成眷属"的还不到3%,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早恋对中学生学业有影响,如果因谈恋爱影响到不能继续求学深造,即使两人结婚了,生活也必将充满坎坷与矛盾冲突,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对孩子早恋问题,师长的教育要和风细雨,又要有一定严肃态度,不能埋怨、责备,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困惑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3)师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校内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校外的旅游、交友、公益劳动等既可锻炼身体,又可益智、养性。同时,鼓励孩子根据个人兴趣,发展个人爱好,如进行集邮、读世界名著、练习写作投稿,使课余的时间充满情趣,充满快乐,也许,"早恋"的情感会适当减弱和转移。 对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笔者想多说几句。因为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儿童营养供给充分,加之社会环境有形无形的"性"刺激,儿童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这也导致了现在中学生谈恋爱年龄普遍提前,甚至有报道说小学高年级中也出现了谈恋爱现象。对此,师长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不能视中小学生早恋低龄化和早恋者数量激增如洪水猛兽,同时也不能如有些文章所说的"自然教育",任其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师长应学习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特别是青春期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提高素养。平时要对孩子多留意观察,多和孩子谈心,预防青少年早恋的发生。
  (4 )优化家庭环境。 家长在对青少年早恋现象的教育、引导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一方面要控制自己在子女面前某些过分亲昵的行为,以及有意无意之中对男女问题的津津乐道;另一方面,要利用家庭教育在伦理道德、家庭责任、社会义务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让子女从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家庭义务、家庭责任中,认识到人在生理、心理、思想成熟之前,由于早恋而有可能带来的困惑、不适应和艰难,从而使青少年心目中的盲目幼稚的异性憧憬加入现实成份,从而使他们逐步地成熟起来,早恋现象也就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自觉地得到遏止。对于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学生,家长应更多地关爱孩子,使孩子感受到家庭是最温暖的地方,是自己避风的港湾,以减少孩子从异性那里得到关爱的机会。
  早恋现象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家庭因素,更离不开心理、思想因素。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培养建设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要我们对学生以诚相待,为学生设身处地地着想,用爱心去感化,发挥群体力量,学生早恋问题是能妥善处理好的。
  
  第2题 参阅《指导》p216 操行评语注意问题
  评语(1)比评语(2)写得好。评语(2)的评价面宽,写得具体,针对性强,写出学生个性,且语言亲切自然,极具鼓励性,极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评语应达到的作用。评语(1)显得空洞,没有把学生的具体表现(个性)写出来,因此,评语起不到给学生写评语所要起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
  第1题
  (1)法律关系主体:学校和学生
  (2)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第二十七条,依据《义务教育法》的第五十七条学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改正这一行为,否则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3)围绕下面两点来论述,自由发挥。1)教师要学法、懂法,依法执教;2)批评教育处分学生要依法行事,不能超越法律,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2题
  班主任不能对学生进行罚款。
  (1)法律关系主体:班主任和学生
  (2)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第二十九条,依据《义务教育法》的第五十七条学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改正这一行为,否则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3)围绕下面两点来论述,自由发挥。1)教师要学法、懂法,依法执教;2)批评教育处分学生要依法行事,不能超越法律,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3题
  教育学生过程中的"细心父母原则",他要求教师用审慎的或细心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爱心去做事,细心苛护学生,才能准确无误的发现学生的细微的变化所导致的内心变化,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引导教育学生。
  总之,只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
  
  第4题
  非正式群体的主要特点--《指导》第199页
  【围绕"摸底分类(积极型群体、无害型群体、消极型群体、破坏(有害)型群体),管理教育(利用积极型群体,引导无害型群体,改造消极型群体、破坏(有害)型群体),目标导向"来分析】
  如:
  非正式群体教育策略分析
  应当认识到学生中大量存在非正式群体不但是客观的,也是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的,它与班级正式群体一起构成了班级丰富多彩的班风、班貌和班级文化,是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正视这一客观事实,不要过分限制那些无损于正式群体,正常发展起来的非正式群体,更不要把它看作是影响教学和班级团结的"小团伙"而予以压制,甚至强行拆散。这样不能信服学生,且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对抗情绪,形成更强大的内聚力和教师对抗。为此教师应注意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
一、调查研究掌握非正式群体的情况
要摸清和掌握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班、校集体成员在相互接触和交往中,逐渐形成非正式群体现象为普遍,其特点是:既与个人的兴趣爱好相联系,又反映组织成员的集体利益和要求,虽然没有成文规定,但其作用往往大于明文规则,因而具有很强的内聚力。非正式群体也有领导者的,处于核心地位,一般拥有影响、劝说或迫使别人接受自己主张的能力,并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和拥戴。因此,首先要摸清和掌握各非正式群体的感情基础及观点、兴趣、爱好、习惯等的一致性,然后进行分类。班、校中的非正式群体,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积极型群体。它的存在,有利于班级目标的实现、教学工作的开展和班级管理,主要由班级中德智体诸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组成,是一种积极的因素。(2)无害型群体。大都以地域或亲属情感为纽带形成的"同乡会"、"亲戚会"、"同学会"等,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构成影响和损害。(3)消极型群体。大多由后进生组成,对班、校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有干扰作用。(4)破坏(有害)型群体。其成员与班、校集体在感情上处于对立状态。他们人数虽少,但往往与社会上的一些小团伙有牵连,如打架斗殴等,因而破坏性极大。
  二、要切实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教育,
  在摸清班、校非正式群体数目、成因、背景及核心人物、人员结构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正确引导,进行有效地管理:首先,要重视其存在。既不大惊小怪,也不可掉以轻心;其次,要采取策略区别对待对积极型群体应大力支持,积极为其创造有力条件,充分发挥其影响作用,使其成为实现班、校目标的积极力量。对有害型、消极型群体,一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多谈心、家访,争取家长配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以心换心;晓之以理,明其利害,尽量降低和消除其消极影响。二是对劣迹严重、经常故意闹事,又屡教不改的群体及成员,应取得学校保卫人员和公安部门的配合,实行跟踪"防泛"监控,并以法制的震慑促其转化;再次,要做好"领袖人物"的工作。在尊重其人格的基础上,发挥其"特长",利用其较高的"威望"和号召力去影响群体成员,这样大可趋利避害,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正效应,以保证班级、学校工作和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三、架设桥梁共同进步
  在各非正式群体间必然产生交叉,教师可充分利用这种交叉,在各群体间架设桥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曾带过一个班级,学生中成绩优秀者都较为喜欢乒乓球,成绩较差者都较为喜欢篮球,其中有几位成绩优秀者很喜欢篮球。对于这些同学,可使其成为"桥梁",使两群体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帮助消极群体促其转化
在各群体中,有一类群体对班级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消极型群体。对于这类群体教师要加强教育和帮助,要调整他们的活动倾向和交往规范,与班集体保持一致,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他们该表消极的群体目标,引导建立一个既满足个体心理需求,又能被班集体接受的新目标,注意纠正他们不健康的兴趣,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对个体身心发展有利的方向上来。对于个别难以教育的消极型群体,教师也不可心软,根据其成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分化其群体。
五、目标导向增强正式群体的凝聚力
没有主干的树,树杈就多,没有主导目标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就多。一个班级的班风正、学风好、目标导向明确、凝聚力强,班级内的非正式群体就少,或者说非正式群体就易被正式群体所同化。反之,一个松散的班级,更易滋生非正式群体,尤其是那些消极型群体。
教师应掌握班级的倾向,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发挥正式群体的巨大力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把非正式群体吸引到班级主道上来。学生是活跃分子,正式群体不能吸引他,非正式群体就会吸引他。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班级的吸引力,是解决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办法。
  

P24《班级管理》课程
见 习
活 动 记 录

  时 间:4月10日 星期五
  内 容:
  上午,观摩了三堂公开课,分别是语文、数学、音乐
  下午,和各科教研组组长分别对这三堂课进行评课交流
  晚饭前,和班主任针对语文这课进行评课,并结合今后要上课的要求,作为一个范本给我们讲解语文课的结构和年级区别
收 获:今天的经历,可谓是收获颇丰,这三堂课在我们的眼中真是三堂完美的课,语文课的激情和华丽的评价,数学课的理性和智慧,音乐课的柔美和互动,都给我们这些实习生也好好上了一课,蕴含在教学中的先进理念和丝丝相扣的教学环节,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也是十分需要的,并结合下午老师的评课,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觉得受益匪浅。


P25《班级管理》课程
专题讨论
  讨论主题:1、怎样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爱学数学?
       2、怎样提高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讨论时间:2009年4月17日
  讨论内容记录:
  1、怎样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爱学数学?
  庄利波: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应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马洪艳: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戚晓莉: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
  张红: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徐淑杰: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庄利波: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2、怎样提高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庄利波: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的差距,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相同。低年级主要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抓起,应该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要重视学生口算的训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学生的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自然就会提高。
  马洪艳: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因此,教师要经常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且让训练的与本节课内容有机结合。如果学生有一些口算方法,计算起来就更为方便了。而且,这可集中他们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教师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有一定帮助。口算方法都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尤其重要的是利用运算规律、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行口算。
  戚晓莉: 随着年龄的升高,口算的内容就不仅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得先观察数据、符号,分析是否具有简算的特点,如果有就得采用简便的方法计算,没有的还要考虑数据的处理,千万不能只有题目要求简算才会简算,而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真正发挥口算的作用
  张红: 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也就是说,要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徐淑杰: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可以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主持人小结:
  

P26《班级管理》课程
教学实践活动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活动时间:2009-4-20
  活动情况记录:
  本次活动推荐班主任代表刘老师和张老师作专题发言
  刘老师发言的题目:《如何搞好班级管理》
  刘老师认为:
  学科教学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班主任工作则是重在孩子的品德、行为、意识、心理素质和与人协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而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体现在工作细致、管理规范、榜样示范、民主平等等方面。
一、工作细致
他说班主任的工作纷繁复杂,稍微一不小心就会疏漏一个细小环节,而这样细微的环节也许恰恰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说使班级形成不良舆论从而影响到班风班纪等。举例来说明
  二、管理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使班级的管理更规范,我觉得首先应该制定有利于班级管理的班规,并且能严格地按照班规进行班级管理;另外,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把班级事务交给班级来管理,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班级的小主人,这样有助于学生自觉性的形成和培养热爱集体的精神。举例来说明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是一种很形象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比空洞的、抽象的说教效果更好。孩子心理特点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善于模仿,可塑性大,而榜样示范中这种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活生生的榜样,能给孩子极大的影响,在进行班级工作中不妨多用榜样示范的方法,鼓励孩子们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举例来说明
  四、民主平等
  不要认为我们的学生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其实在他们的内心都有一杆称衡量的周围的事物,他们也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更渴望能在一个平等的、民主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教师要把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这样孩子更乐于和你交心;班级中的事务争取要让人人都参与,最起码人人要知晓。举例来说明
  班主任工作要做好必须要 "三心"贯穿工作的始终,那就是爱心、耐心和诚心。
  
  张老师交流的题目:《如何转变后进生工作》
  张老师认为:爱心,是转变后进生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期望和信任是转变后进生工作基础,增加后进生信心,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一、 充满爱心,赢得信任
  爱心,是转变后进生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只有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感受到老师在思想、学习、身体乃至生活等方面的关怀,老师才能逐步树立威信并最终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样,师生之间才有可能交流思想,沟通心灵。举例来说明
  二、 保持期望,增强自信心。
  后进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导致对自己失去了希望,懒得去做任何努力。老师不仅要细心呵护他们的自信,还要始终对他们保持期望,表示信任,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这样,随着期望的一次次实现,后进生的自信心会自然而然地逐步增强。举例来说明
三、 不断激励,巩固上进心。
对一个后进生来讲,也许得到一次难得的表扬就是转变的开始,他们会因此产生上进心。激发上进心固然不易,但是要维持、巩固上进心更难。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倍加关注,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适地地不断激励,帮助他们逐渐改变在同学中的不良形象。"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只要方法得当,并能坚持,后进生的上进心定会逐步巩固。举例来说明
四、 讲究批评艺术,保护自尊心。
批评教育对后进生要慎而又慎,处理不当,极易损伤本已不堪一击的自尊心,引起逆反心理,导致旧"病"复发。师生的努力就前功尽弃。批评教育对后进生要做到:一要客观,要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二要带有感情,让他们感到老师的批评是善意的;三要注意场合、分寸,切忌在公开场合"撕面皮"、"翻老帐",说过头话。举例来说明
  主持人小结:



















  孩子犯错常见的情况有:
  对孩子无意识犯的错误,比如打闹玩耍中不当心损害财物、误伤伙伴等,只要家长让闯祸的孩子看看后果、承认就足以使他们吸取教训,以后很少犯此类错误了。
  对无知好奇导致错误,比如想弄清新鲜事物的新奇之处,而不顾一切将其损坏等。从本质上说,这类不属于错误,但会造成一定损失,这就需要家长帮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利害关系。如果损失较小,不妨鼓励孩子多犯这类"错误"。比如拆卸旧钟表、旧玩具,组装他想象中的新物件等,这会促使孩子动脑又动手,从长远看,利大于弊,得大于失。如果进行严厉批评,孩子不仅不能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觉得自己人无能,自暴自弃。
  对待孩子为趋利避害而犯的错误,比如说谎向家长要钱、模仿家长在作业上签字、偷改分数等。此类问题虽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家长,家长应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是不是过重看重分数,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错误。过高要求的后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孩子尽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满意的回报时,便会犯上述错误。如果是这样,家长先作自我批评,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引导孩子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对于犯道德品质方面错误的孩子,家长的做法是不歧视,不训斥、不痛打,要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一起回忆以前的好行为,使孩子消除逆反心理,树立自信。孩子犯道德品质的错误有一半原因在家长。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事情很少过问。有的父母自己不爱学习,不以身作则,在孩子做功课时,自己则玩麻将、玩游戏机、看电视等。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教育法》上享有的权利如下: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佟丽华在其《未成年人法学》一书中,提出了中小学生人在学校里应该享有的权利。
1、受教育权。根据宪法与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有依法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权要求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有权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学生上课。如有的学校对违纪学生处以停课一周的处罚,实际上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未成年人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其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应该受到保护。如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校校舍倒塌对学生造成伤害,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对学生造成伤害等等,侵害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3、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发生在学校的侵害该类权利的行为有:老师禁止学生上学、进教室、罚站等,放学后禁止学生回家,下课后禁止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强迫订阅某种刊物、不允许自由订阅等。
4、肖像权。肖像权是指任何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权利人的肖像。学校在使用或对外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作为赢利性目的使用时,如果照片是以特定的未成年人形象为主题的,比如照片只有一个或几个未成年人,学校必须征得未成年人或其监护人同意。特别是在进行有关违反校纪校规的宣传中,最好不要出现未成年人的真实照片。
5、名誉权。名誉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未成年人年龄虽小同样享有名誉权,学校或教师不得对其人格进行侮辱或诽谤。如有的教师上课时用言语侮辱学生,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都是对学生名誉权的侵害。
6、隐私权。未成年人的私人通信、考试分数排名等,只要是他(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都可以成为其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
7、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期间,其财产应该得到学校的管理和保护,当学校没有尽到保护职责致使其财产受到侵害时,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8、独立财产权。应该明确的是,财产不被没收是未成年人对财产享有独立所有权的基本内容,学校无权没收其财产。有的教师在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或玩弄其他物品时,采取了没收的做法,实际上侵害了学生对财产所拥有的所有权。
9、生活获得照顾权。如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午餐,其卫生和营养应该得到保障,学生生病时应该得到及时救治,学生在穿衣、吃饭等方面应该得到指导等。
10、民事活动代理权。尤其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来说,由于其一切民事行为都需要监护人代为执行,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不能独立完成的民事活动,未成年人应该有要求学校代理的权利。但即使是购买食品、学习用品等行为,如果未成年人没有提出要求学校代理,学校也无权代理。
11、休息娱乐权。作为未成年人最大幸福的休息娱乐,应该成为其在学校的主要权利之一。学校应该考虑到他们的休息、娱乐,允许他们创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12、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校园环境作了明确的规定,学校有义务采取措施,使校园环境达到相关标准,以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13、拒绝乱收费的权利。学校向学生收取不应该收取的费用,就意味着学校侵犯了学生特别是家长的财产权,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
14、拒绝不合理劳动权。学校有权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劳动,但如果学校要求学生从事赢利性劳动或过重的体力劳动,学生有权拒绝。另外,学生犯了错误后罚其劳动,也属于不合理劳动,学生有权拒绝。
15、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有些学校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一些庆典活动等,要求中小学生参加演出,属于不合理校内外活动,学生有权拒绝。
16、荣誉权。未成年人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种荣誉,如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等,学校不得阻碍未成年人获得该荣誉,也不得随意给予撤销或剥夺。
17、著作权。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作品,应依法享有著作权。
18、平等对待权。未成年人在学校里有权得到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的对待,有权不受歧视。其中包括在入学和升学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在校学习和生活方面享有平等权,受到公正评价的权利等。)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享有的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者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教师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教师享有的六项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简言之就是教育教学权,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人们常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就形象的说明了教师的这项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非法剥夺教师这项法定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这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权利。它主要是在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具备的条件及环境,进行的科研活动。因为国家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需要科技人才,需要普及科技成果。没有科学研究是不行的。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具体的一项权利。尤其是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生理、心理、智力都还处于成长期,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因材施教,这样就自然的形成教师管理、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权利,对于学生来说,要尊重教师,聆听他们的教诲,以实现教与学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严格依法行使此项权利而不能超越这个权限,更不能滥用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这是教师享有的一项维持自身及家庭生存与发展不可剥夺的物质权益,是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劳动权利、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报酬权、休息权的具体化。
  (5)、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是我国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享有民主管理权。比如教师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有监督、批评和建议权等民主权利。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教师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学习,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的一项权利。
  2、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应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的义务作出明确规定。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作为公民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承担者,在教育教学中,有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的义务,为此就要首先模范遵守宪法、法律,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带动、教育学生。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从宏观上讲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从微观上讲要履行聘用合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教师必须严格履行一项义务。教师与学校签订的聘用合同,是双方在自愿、平等及意思表示真实的基础上签订的,它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减少不必要的纠纷的发生,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人格,不能侮辱、歧视学生。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至于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与贯彻教育方针是一致。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生的成长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为年龄小,生理、心理还未成熟,其可塑性大,对社会了解不够全面,很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教师要制止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成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保持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了民事法律、违约或由于民法所规定应当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一般要求行为人赔偿因自己的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如教师损坏学生的财物;体罚学生后,被体罚学生因救治花费的医疗费;侮辱学生人格,情节轻微等民事违法行为。依照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应该承担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法律责任。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请看下面教师承担行政责任的案例:2003年,某小学二年级(1)班班主任,代课教师马某,因该班学生刘某未完成其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故意用炉钩子将该学生面部烫伤三处,还经常对本班违纪的学生扇耳光、罚做卫生、随意停课,且经学校领导多次找他谈心、做思想工作,他仍然我行我素。马某体罚学生的恶劣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事件发生后,学校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经调查取证、查证属实后,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和《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作出将马某开除工职的行政处分决定。本案中的马某,其行为同时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其行为还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以及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作为教师,享有法定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履行法定的义务,马某遭受的行政处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3)、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刑事责任的特点:第一,产生刑事责任的原因在于行为人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只有行为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构成犯罪,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第二,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罪行法定;第三,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一种惩罚性法律责任。请看下面某教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例:小学教师以补课为名猥亵、强奸多名学生。

中小学生早恋的思考
一、早恋心理
"早恋",为什么会在现在的中学甚至小学高年级中比较普遍呢?这是个令家长、学校、老师头痛的老话题。虽然是老生常谈,然而,如果从多角度、较全面地探求中学生"早恋"的原因,有利于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1、好奇心引起"早恋"
  有的中小学生看见别人特别是周围的同学谈恋爱,自己感到好奇,就也想试一试。有时,老师和父母们越是用极端的方式对待他们,反而会越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生理发育渐趋成熟,必然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和爱慕。因此,预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2、自控能力较差
  有的中学生虽也受到了"爱神不欢迎中学生"的教育,认识到了"早恋"的害处,并在理智上也想与异性正常交往,但又往往对异性有某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结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个女学生这样说:"经过了两次的分手体验,我就告诉自已:如果再有男孩子追求,就用适当的方法只跟他成为一般的朋友。问题是,当又有男孩子追自己时,我就又有点动心了。"
  3、电视剧的影响
  一位中学生说:"看了很多影片中的恋爱故事,我们自然觉得恋爱是一种新潮、流行的玩意,渐渐地被大家所认同。"的确,现在的电视剧里,经常出现拥抱、接吻的镜头,还伴有"等你说爱我"、"我爱你"等等恋爱中人的话语。这些成年人看了、听了无所谓的画面、动作一旦映入孩子们的脑海里,就往往使他们想入非非,并有强烈的模仿的欲望,陷入"早恋"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4、虚荣心作祟
  有的学生谈恋爱并非是出于对对方产生了好感,而只是因为虚荣心作怪。那些人看见同班同学都是成双成对,自己也很希望像他们那样亲亲热热。他们学着大人那样接吻、拥抱,以拥有异性朋友而骄傲,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成功,来提高"身价",甚至还成为"吹牛"的资本。尤其有的女生,还希望有男朋友在身边保护她,陪她聊天,让别人羡慕,从而满足于虚幻的自豪。
  5、为了排解忧愁烦恼
  也有的中学生找朋友只是为了找个倾诉的对象,好排解心中的忧愁和烦恼。他们觉得在自己很不开心时,有个男(女)朋友帮忙解脱,并安慰和鼓励一下,便很舒服。殊不知,这往往是饮鸠止渴,带来更多的烦恼。当然也不排除这部分人中确实存在纯洁的友谊。他们交往只是为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6、青春期的"症状"
  也有的中学生说不出什么原因,无缘无故地就爱上了对方。正如诗人歌德说的"哪个少女不怀春"?有一个初二的学生这样写道:"最初,我认识她的时候,我就对她一见钟情。从此以后,每天都想她,睡觉也在想她,做梦也都遇见她。直到现在,我都想她。"据他讲,虽然他和她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但他从来没有跟她有什么交谈,更不敢向她说心里话了。每次撞见的时候,双方都没有什么话好讲,都好尴尬地走自己的路。有时候,他看见她同其他同学谈话,他都想知道她讲什么,想知道她对他有什么看法,她在想什么
  7、想保持友谊但把握不好分寸
  其实,有些中学生还是想与异性保持友谊关系的,特别是因"恋爱"伤害过别人或者受伤害的中学生,更希望理性地处理好别人"追求"自己的问题。只是把握不好度,又再度陷入"游戏"之中。一位女初中生说:"说真的,自己明明是想和追求自己的男孩交个朋友,但是又不说。就是想那个人一直追求自己,对自己很好,即使伤害了他,也不会恨我。我就是希望他从此不会喜欢第二个女孩。虽然这样说,但是自己看到较靓的男孩时,还是想和他交个朋友,更想他做自己的男朋友。我也清楚,现实中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完美的男孩子,只有自己在做梦。"
  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什么是爱情、恋爱双方应该注意什么、恋爱双方应负什么义务和责任等问题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谈恋爱了,他们好冲动、易移情,又自制力较差,所以在恋爱时极易做出"越轨"的事情来,而一旦"越轨",对女学生来说,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所以中学生,特别是女中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自尊、自重、自爱不要轻抛感情,也不要轻易动情,同时也不要过于相信别人的感情,过分相信感情就有可能被感情所欺骗。 可以说,无论从自然年龄,还是生理、心理年龄来看,爱情,都不属于中学生这个年龄。但是,爱情已在中学时代发生。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使教师和家长感到棘手的问题,关于早恋产生的原因,多数人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的。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中学生自己讨论的好,因为他们有感情体验,所以他们也最有发言权了
  二、早恋预防措施
  1、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早恋常常带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羞涩感,一般不会向人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是自己的好友和父母也是如此。但即使再秘密总会有所表现,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首先他们的精神面貌会发生变化。有人说,初恋是神秘的使者,它能调动人的内在力量。初恋的女生特别害羞,即使是平素沉默寡言的男生,也会变得兴高采烈起来。其次是衣着、语言、行为的变化,只要细心,就会发现线索。
  2、正确引导,不要声张,更不能搞得满城风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纯洁的感情。要晓以利弊,动之以情,引导学生解脱,或通过有趣的活动,巧妙地引导学生渡过爱河。作为学生自己,要想办法使自己解脱,不要陷得太深。学生在恋爱时,痛苦烦恼都是正常现象,关键要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内的心理压力。所谓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关心点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同时,学会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这种感情,要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让这种感情任意滋长和蔓延,更不能让这各感情轻易流露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情绪就会逐渐稳定下来。
  3、理解。要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角逮生所产生的需要。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去看待他们所产生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歌德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因此,不要轻易地把一切涉及到性的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更不要将其看作比任何其它道德问题都不可饶恕的问题。某个学生早恋了,或者向某个同学表示了爱恋之情,这实在与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等一样,并无特别值得教师、家长更加深恶痛绝之处。教师和家长应该懂得,并且也应该使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和家长是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要向学生指点什么情感和需要是可以理解和允许的;什么是可以或应该提倡的;什么是错误和必须反对的。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热点或难言之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和心愿内化为他们自身的需要。
  4、尊重。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隐私。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情爱方面的种种问题,切忌不问情由一味指责;也不能动辄训斥谩骂,吓唬威胁。对这类问题一般不宜当从点名批评。由于心理活动是一个人心灵最深沉、最神秘的一角,遇上矛盾往往斗争激烈,有的一瞬间的思想变化会影响终生。在这种情况下,自尊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平衡力量。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真诚地尊重学生,启发和保护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重,不搞"扩大化"和"屈打成招"。不任意挑明朦胧的感情。对于学生个人生活中不宜公开或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个人隐私,即使得知了也不外泄和传播。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需要,也是取得学生信赖,有利于引导和教育的重要条件。
  5、指导。指导工作的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所处的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过类似的问题、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除除困扰和恢复常态。指导者的态度必须真诚。因为只有真诚,才能使自己的心理世界与学生的心理世界进行双向交流。在具体的指导策略上,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跳"出来。如上所述,既然早恋无异干饮鸩止渴,那么,就应该使学生学会用理智战胜情感,主动"跳"出恋爱的漩涡。为此,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因为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理想,就会有崇高的生活目标,就会受它的鼓舞而不断进取;而强烈的事业心,同样是使人不致沉湎于安逸思淫和追求性刺激和重要心理支柱。要做到这一点,可要求学生经常以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境界对照自己,也可能通过抄写一些伟人、名人的警句,或自编的精辟之句来鞭策自己。二是"冻"起来。这是指要求双方在理智的情况下谈明态度,把早恋的情感冷冻,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种快刀斩"情丝"的方法,可称为"急速冷冻";还有一种是"慢速冷冻",即通过逐步降温的方法进行"冷冻"。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就是这样做的。她在对某早恋女生进行教育后,提出要求:一是允许通信,保持感情,但内容必须是健康的,要鼓励对方努力学习、思想进步;二是通信次数不宜过频。这位女生严格执行任老师的要求,并主动告诉老师自己与对方往来的情况,请老师帮助。任小艾认为,学生也是人,不可能没有"情"只是这个情来得"早"了一些。作为班主任,要引导男女双方将感情先冷冻起来,不在中学阶段发展,同时,提倡男女间正常交往,珍惜纯真友好的感情。实践证明,任小艾的做法是成功的。如有的学生在毕业后,告诉任小艾说:"那时凭一时的好感和好奇,被对方的某一点迷住,便不顾一切地好上了。后来,觉得对方和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并不是理想中的意中人,就分手了。"三是"隔"开来。为了达到"隔"开来的目的,要使学生尽量避免单独接触,注意和其它同学多交往。为此,可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自己喜爱的文体、科技活动,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同学友谊来冲谈业已"浓缩"起来的恋爱关系。
  6、宽容。发现有性失误或性偏差的学生,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应该看到,少女正在学"走路",因而难免不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跤。尽管他们由于一时没能控制自己的生理、心理冲动而犯了错误,但其动机往往具有"孩子气",且其错误行为往往与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和自控能力缺乏有关,这与成年人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对他们错误的处理,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当然,宽容不是说可以原谅学生的一切错误。当他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利益。违反了社会道德准则时,则不能姑息养奸,应严加管教。
  7、适度。在对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疏导时,还需注意适度。所谓适度,即把握好教育分寸,适可而止。比如,在追究学生错误事实时,要留有余地。只要能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即可,不要过于追究具体细节,以免造成学生隐私的侵害和自尊的挫伤。基于同样的考虑,对学生的早恋问题,要尽可能为其保密。
  8、采取措施,主动预防。苏霍姆林斯基说:"重要的是早在青年小伙子对姑娘产生爱慕之情以前,就应该教育这些未来的男人正确对待姑娘的美,也就是把这种美作为人的美来赞赏,对这种美充满尊重的感情,而姑娘也应该从多方面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的兴趣、志向和情感的境界更高、更美、更富有创造性。"这就提示我们为了防止学生早恋,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为此,教师和家长应主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异性,要自尊、自重、自爱;要给学生作生活底蕴的启蒙和人生责任的启示,使之懂得两性关系上应有的道德标准,在心灵深处用道德力量驾驭自己的感情。这样,不仅可防止和减少早恋问题的产生,即使出现早恋也不至于就发展为"越轨行为"
  在具体的预防措施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主题团队日活动,出黑板报,组织主题讨论、演讲比赛,作"伦理性谈话"以及集体和个别咨询等形式,教育学生懂得:中学生为什么不宜谈恋爱?如何明辨和对待来自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什么是男女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如何培养抗拒诱惑和自我控制能力?怎样消除性烦恼走出早恋这块"沼泽地"?等等。总之,正像俗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说的那样,采取措施主动预防,把工作做在前面,就可以避免被动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中学生已经恋爱了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感情是圣洁的,是年轻人纯真性格的体现。在这个前提下,让中学生学会驾驭感情的本领,而不做感情的奴仆。于是,中学生就会在理智的指引下找到摆脱爱恋之情的办法。走出这朦胧的世界,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以后的路还长着哩!
  三、早恋案例
  山西省16岁的中学生张晓红早恋的痛苦之情跃然纸上:我也是一名早恋的学生,早恋给了我什么呢?仅有痛苦的回忆和难愈的精神创伤。接着,她叙述了自己早恋的经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班的小A。真是投缘,我们俩在一起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可是没几天,放暑假了,我见不着他,一种难以名状的情升在心头。我觉得自己爱上他了,整个一个假期,我像丢了魂似的。终于慢慢地熬过了假期,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很快就恋上了,我为他献出了自己的初吻。可是自从和他好上后,我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团糟了。因为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他也高考落榜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有一种犯罪感。我是一个坏女孩,是我害了他,我不该这样做,真不该。我想这种痛苦,这种内疚将伴随我一辈子......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这时候谈恋爱,势必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思念朋友、写情书、赴约会,因而也就不能专心志致地学习,不能有效地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以至坐失了立志和求知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像这位女生由恋爱影响双方的学习,产生了痛苦的情绪,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过早恋爱往往还会引起变态心理。整天处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怕同学讥笑,怕家长发现,怕老师批评。因而不得不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起来,时刻防备别人拆了自己的信件,防备别人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这就必然导致精神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律过快,神经衰弱。不但身心受到损失,还会形成脱离集体的心理倾向




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监督与监察》形成性考核册春04-30

《监督学》形成性作业04-30

《监督学》形成性作业一04-30

《监督学》形成性作业二04-30

《监督学》形成性作业四04-30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04-30

学好英语的方法 小窍门有哪些04-30

烧杯中盛有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增加04-30

《监督与监察》形成性考核04-30

《监督与监察》形成性考核册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