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王禹? 杨亿 刘筠
2.黄庭坚 点铁成金
3.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4.范成大。
5.论诗绝句三十首 西厢记 诸宫调
二、单选题(每选2分,共10分)
1.C 2.B 3.A 4.D 5.B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以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例,谈谈你对柳永词"雅不避俗,俗不伤雅"的理解。
柳永注意选取传统文学语言,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使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意思确切,形象生动,成为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语言,从而形成了自己俗不伤雅,雅不避俗的风格。"误几回,天际识"舟"(《八声甘州》)出自南朝、谢?《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这就是一种雅,而"想佳人,妆楼?望"就是一种俗,且俗极了。
2.以《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庄宗为参照,你可以找出几位历史上与之经历相近的帝王,简要地介绍一下。
李存勖那么不容易打下了江山,却与皇后大肆挥霍,不久就败掉了江山。李存勖在军事上是个天才在政治上是个蠢材,在像这样的皇帝还有光绪皇帝,政治上的不成熟伴着他苦命的一生,也使他在位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悲惨遭遇达到了顶峰.从"甲午到庚子",从"百日维新"到"囚居赢台",国家同个人的命运艰难维系,他是失败的帝王第一人。宋徽宗--赵佶,画画得不错,字写得也挺好,可国家治理得怎样呢?皇帝就是皇帝,不是画家也不是书法家!只会画画写字的皇帝就是废物。南唐后主--李煜,写词能救国也行啊,救不了,光有亡国恨、剪不断的愁有什么用。后主--刘禅, 没说的,诸葛亮都扶不起。晋惠帝--司马衷,白痴皇帝,你说穷苦的劳动人民为什么不喝肉粥?!
3.简要叙述你对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也无风雨也无情"一语的理解。
"也无风雨也无情"这一句是众口流传的佳句,词人巧用双关,以"晴"谐音"情",巧妙地将自然之景和心中之情结合起来,了无痕迹。而"无"字在一句之内地重复使用,不仅音韵铿锵,更是将词人那种无牵无挂,无欲无求,冲淡平和之情充分地表露出来。虚词和动词的巧妙结合使用,有效地传达出词人内心地平静与冲淡。O
4.找出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中所用的典故,并简要说明用典的特点。
词中连用汉陈皇后、赵飞燕及唐杨贵妃几个典故,以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在表达自己志行高洁的同时,也写出了其孤危的处境和由此种处境引发的身世之感和忧愤之情。借前朝以喻今世,托古事以证今情,将历史之光折射现实,这种谈古论今,借古讽今之笔使全诗委婉曲折,惆怅缠绵。陈皇后尚可"纵买相如赋"以复宠辛,而今朝诗人的命运,却是"准拟佳期又误",比"长门事"更为凄楚。突出了作者的家国之悲,身世之恸,深化了主题。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前赤壁赋》全文,试说明"客"是如何由"愁苦"转为"开怀"的。
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对比文后附录,谈谈古人是如何巧妙通过比喻来抒发"愁思"的。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
《大学语文(2)》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窦娥冤 纪君祥
2.白扑 梧桐雨
3.前后七子 诗必盛唐
4.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5.官场显形记 老残游记
二、单选题(每选2分,共10分)
1.A 2.B 3.B 4.C 5.B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试简要评析《单刀会》中关羽这一人物形象。
《单刀会》写三国时关羽凭借智勇单刀前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的一段故事。剧作首先交代了关羽"知险而上",就彰显出了关羽的勇略;接下来,通过[双调新水令]和[驻马听]两曲的"中流抒怀",表达了关羽心中沉重的历史兴亡感,也生动地表现了关羽的博大胸怀和中流砥柱般的英雄精神;而不比不卑不亢,巧作应答的"正面交锋",更是表现了关羽无上的勇力和锡纸的谋划,一个有勇有谋的壮士大将形象呼之欲出。
2.杜丽娘为何会因游园而生"春怨"?
游玩花园本来算不了什么,而对长期遭受"幽闭"的杜丽娘来讲,私游后花园却是一种大胆的行为,使她长期被压抑的郁闷忧愁逐渐转化为反抗的因素。她身子挪出了闺房,思想上也就开始越出了礼教的限制;她脚步踏进了花园,行动上也就开始走向了叛逆的道路。在"游园"之前,杜丽娘为游园精心打扮。在"游园"过程中,先被一片绚烂的景色所吸引,可举目一望,花园中的建筑却破败不堪,可谓"断井颓垣",根本无人料理,也无人到这里来,岂不辜负了烂漫的春光?杜丽娘把自己比作没有赶上春天开放的牡丹而十分忧伤,再也没有游园的兴致了,于是心情颓丧地回到闺房。游园成了她对春光易逝,容颜空老的寻情嗟怨。
3.《柳敬亭说书》一文是如何展现柳敬亭的"善说书"的。
全文可分为五个段落,也就是说从五个方面来展现柳敬亭的"善说书":首言柳麻子的外形长相,续言柳麻子说书的行情,接着举实例说明柳麻子说书的景况,再以其他说书人的羞愧说明柳麻子之好,最后则是总结他有好行情的原因。
4.简要评析《桃花扇?却奁》中侯方域这一人物形象。
侯方域是《桃花扇》这部历史剧成功塑造的艺术典型。《却奁》写阮大铖利用杨文骢去巴结、拢络侯方域,为李香君置办妆奁,李香君识破这个阴谋,毅然脱衣掷地、拔簪却奁,显得正气凛然、势不可犯。而侯方域在她的光辉形象的映衬下就显得懦弱卑微、相形见绌。侯方域在杨文骢的曲辩下居然相信了阮大铖的清白,甚至断言"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充分显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短视。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红楼梦?刘姥姥信口开河》是如何通过刘姥姥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她已从那个单一的卑微的求助者形象,摇身一变,变成一风趣可爱、坦诚、健谈的人物。
三十九回通过贾母接见,刘姥姥编故事,宝玉寻根究底等叙说,使许多人物都在一个集体场合亮了相,写活了贾母、风姐、探春、黛玉和宝玉等十几个人物。贾母认了刘姥姥这个老亲,还热情留宿,显示了贾母惜老爱贫的亲和、人性的一面,还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贾母虔诚信佛、喜欢热闹的性格;见贾母欢喜刘姥姥,风姐也忙着留宿刘姥姥,显示了她机灵敏感的一面及趋炎附势的本性,要刘姥姥讲村上的趣事,也暴露了她喜欢作弄人整人的性格本真。探春的聪明,黛玉的爱诗,宝钗的成熟也能在这回中得到体现。刘姥姥是一个绝顶聪明的老人,一进荣国府时的窘态荡然无存,已从那个单一的卑微的求助者形象,摇身一变,变成一个风趣可爱、坦诚、健谈的人物。而最傻冒最纯真的是宝玉,面对刘姥姥的信口开河,信以为真,还寻根究底,叫焙茗去找刘姥姥故事中的那个破庙。而这些神形毕肖的人物形象都是由于刘姥姥的活动引起的,刘姥姥是这一回唯一的贯穿性人物和中心人物。
2.以周进、范进为例,谈谈科举制度是如何毁弃人才的。
《儒林外史》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第二回至第四回所描写的周进和范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
周进从小参加科举考试,考到六十多岁了,还不曾考中一个秀才。因为没有功名,又没学会谋生手段,生活十分穷困,还受人百般侮辱。所以到省城贡院去参观时,不觉悲从中来,一阵心酸,就一头撞在号板上,口吐鲜血,差点送了老命。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科举制度下封建知识分子可悲的命运和空虚的灵魂。
范进二十岁应考,考了二十多次,五十多岁了,弄得面黄肌瘦,头须花白,也不曾考中。最后一次应考,范进又冻又饿,形同乞丐。幸而遇上有相同经历的周学道主持考试,中了个相公。后来挣扎着到省城考试,考完回家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家里连早饭米也没有,被迫把一只生蛋的母鸡抱到集上去卖。接到中举的报帖,高兴万分,竟然先是"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后来灌醒过来,竟高兴得发了疯。
周进、范进的故事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是何等深。而考取后既无学问,又无人品,更说明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的悖理。
大学语文(2)》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1、消息渐阙: que
2、啮:nie
3、脊髓: jǐ sui
4、剥蚀: bō shi
5、梦魇: yǎn
6、憔悴: qiao cui
7、捱着日子: ai
8、荆棘: jīng ji
9、壅培:yōng
10、斫:zhuo
11、荇xing
12、斑斓:bān lan
13、襄理:xiāng
14、歆慕: yīn
15、憨:hān
16、????: xī sū
17、趿:tā
18、雏菊:chu
二、单选题
1.B 2.D 3.C 4.C 5.C 6.D
三、简答题
1.你如何理解郭沫若诗歌中的"天狗"?
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诗人借"天狗"来表现自我,以"天狗"吞食日月展开神奇的联想,通过对"天狗"的气魄和和力量的极度夸张,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2.你认为《爱尔克的灯光》一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通过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是由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大字引发的深思,另一是由"爱尔克的灯光"激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光明的追求,相互交织,相互呼应,把爱恨两种对立的感情叠合一起,把对亲情的不舍与怀念,对现实的诅咒与批判,融合交并抒发。
3.读《日出》片段,分别概括李石清、潘月亭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李石清则是由"不足者"努力挤上了"有余者"的地位--从小职员,经理秘书,刚刚提升为银行襄理(相当于经理助理)。作者说他有一个"讨厌而又可悯的性格"。发财的欲望像鬼魂一样附着其身,并且变成冷酷甚至残忍。他丢掉一家老小,拼了命向金钱的宝座攀登。因为偷看了潘月亭的机密文件,知道了银行的房地产已全部抵押出去了的秘密,他就以此为要挟,取得了银行襄理的位置。对于这,潘月亭自然是非常恼火的,但由于利害关系,只得暂时隐忍下来了。李石清做了襄理以后,尽心竭力地连儿子害了重病都不顾地替潘月亭奔走买公债,打听消息。预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潘月亭其实早巳知道这个消息,并且正以为自己的脚跟已经站稳,已在盘算着如何对李石清进行报复了。李石清对潘月亭,忍气吞声,谄媚逢迎,巴结他但心里又恨他;对下,他凶狠自负,鄙视他们"没有本事"。这种发财的欲望使他失去了人类的同情感。只有在夫人面前,他才吐露真情:"我要起来,我要翻过身来。我要硬得成一块石头,我要不讲一点人情。我以后不可怜人,不同情人;我只自私,我要报仇"。发财的欲望把他折磨的精神矛盾,甚至疯狂起来。
4.简析《再别康桥》的情感色彩。
诗的开头"轻轻的"乃作者事后作冷静思考后的心态:轻松、洒脱、满足,对前途充满希望,第二段开始为追忆重游康桥时的心态:面对"金柳"、"波光",作者陷入甜蜜的回忆中,直至陶醉、忘情,简直想把心也献给心爱的康桥。随之,,"寻梦?"道出了他的思考:若是真的简单的寻梦,他真的愿意放飞思绪,或者撑一支长篙,深入康河中纵情畅游,放声高歌。但他毕竟还得回到现实。感慨万千之中,忧伤、无奈在所难免。 "悄悄""沉默"既写出了环境的寂静,也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宁谧心境。至此,热情推向极致之后反而转为平静。不管怎样,终究要离开,那么,怎样离开? 就象来时:"悄悄地来",但带着憧憬、向往,"悄悄地走",遗憾中带着满足,伤感中夹着甜蜜,这种感觉是独有的,唯有自己独自慢慢去品尝。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你认为《狂人日记》的格式有何特别?而这样的格式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何关联?
《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中国传统小说中,大多是笔记体和章回体,并多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都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作品中的语言,小序是标准的文言文,正文却是标准的白话文,其白话文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又绝不亚于文言文,成功地完成了中国现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的过渡。《狂人日记》虽然从题目和体式上都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内容上都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本民族的生活、思想和意识,创造出了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狂人日记》不长,一共分成十三段。一开始就用了日、月、时辰这些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作为全篇气氛的暗示。文章从第一段的精神爽快,很快就进入了第二、三两段"阴谋"的发现。从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几口,和狼子村的佃户来告吃了"大恶人",发现了"我"将被吃的危险境地。 "吃人普遍"这个"事实"在后边屡屡出现,构成这篇小说的主要主题。他采用这种格式,一步步地表明他的创作意图: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2. 七巧为阻止长安和童世舫交往,设计了什么圈套?作为母亲的七巧,为什么要破坏女儿的婚姻?
七巧背着长安吩咐长白下帖子请童世舫来吃饭,然后当着童世舫的面说长安抽大烟,而且抽了十年了。这让他很吃惊,长安的形象被破坏了,他与长安的事也就毁了。
因为七巧自己的爱情没了,情欲也得不到满足。她自己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于是连她的女儿也别想得到。七巧这个人物是沿着"被食--自食--食人"的轨迹慢慢丰满起来的,毁自己女儿的婚姻是她"食人"魔妇的深刻体现。那么她为什么要破坏自己女儿的幸福呢?
情欲的压抑是曹七巧个体心理变异的动因,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来说,安全的需要是使其成为金钱的奴隶。同时,封建礼教与拜金主义是其心理变态的社会性因素,所以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礼教与金钱杂合而生成的"奴隶"与"怪胎"。并由此展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港沪大都市背景中心灵缺失的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下女性精神失落与心理变态的成因,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大学语文》(2)形成性考核作业(四)
一、按原作填句(每空1分,共18分)
1、稀疏地,阴郁地 惶乱的雁群 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2、缓缓的柔光里 从从容容在成熟 不再是涩苦
3、会唱歌的鸢尾花 呼吸的轻风 叮当响的
4、一片画展中的田野 寂静、充实、和谐
5、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关心粮食和蔬菜
二、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2分)
1.A 2.B 3.B 4.B 5.B 6.A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北方是悲哀的"的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色彩?
"北方是悲哀的"奠定了忧郁、悲哀、沉重的情感基调,诗人通过重彩渲染北方的暗淡、沉重、悲凉,表达的却不是嫌弃,相反是无限的钟情,深深的依恋。更重要的是,在描写战争灾难的同时,诗人始终把不屈不挠、自我牺牲、艰苦奋斗当作民族形象的主体来赞颂,他们传下的"言语"与"姿态"是"永远不会灭亡"的,因而必胜的信念坚定,对祖国山河的吟唱和对贫穷人民的热爱也是更深情,更执着。
2、"白玉苦瓜"有什么象征意义?
"白玉苦瓜"有两层象征意义,首先它晶莹光润,是艺术珍品;其次,她虽历经千百年的"日磨月蹉"依然"酣然而饱","茎须缭绕,叶掌抚抱",而且"不断向外膨胀"。虽经"皮靴踩过,马蹄踩过/重顿战车的履带踩过",但却"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这又寓意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永恒与超越。
3、简析《拣麦穗》的文章结构。
这篇散文采用的是一种复式结构,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双重主题。前一部分叙述的是村姑由拣麦穗而生的婚姻梦想及其美梦的轻易破灭;后一部分描写的是小姑娘"我"与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纯真感情和最终的失落。
4、与一般游记作品相比,《都江堰》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与一般游记作品相比,《都江堰》最突出的特色是:它不是单纯地描写游踪和自然景色,而是重在用现代的目光重新观照审视历史人物与事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结合作品,试分析陈小手之死的原因。
陈小手在当地被视为"异人",因为他是为女人接生的男医生,且有一双小手。在那种愚昧狭隘的封建价值观念下行医,陈小手的命运就埋下了潜在性的悲剧因子。在封建伦理文化中,男女之防甚为严密,授受之亲亦为忌讳,何况陈小手要在女人身上"摸来摸去"。这当然是传统礼教所无法容忍的。封建专制加上强权政治,陈小手为团长的太太接生后的被杀无疑是一种必然。
2.《都江堰》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的用意何在?结合作品试分析之。
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是为了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比如说完成的时间,都江堰要早与长城。虽然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但它却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工程制图基础》形成性考核(1)04-30
《工程制图基础》形成性考核(3)04-30
《工程制图基础》形成性考核(4)04-30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04-30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作业04-30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04-30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