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

时间:2024-04-30 10:39:07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电大文库【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来源:【电大文库】http://www.diandawenku.com/
电大文库【基础写作】形考作业一:

  1.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分别予以论述。
答: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字形态的等等。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它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2.如何理解"从广义的材料概念而言,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之前,广博、深入的原始材料的搜集和积累,是形成和提炼文章思想的基础;从狭义的材料概念而言,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之中,善于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使思想得以充分表现的支柱"这样的理论观点。
答: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表述的光辉思想,是化了40年的心血,研读了1500多种书籍,做了大量的笔记,在详尽地占有了广博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在文学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的唯一途径。

3.简要说明狭义的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
答:狭义的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是材料要有典型性。要使材料具有典型性,需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材料要最有启迪效果。所选的材料,,不只是被动地或简单的完成或印证或体现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够举一反三,积极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甚至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3)材料要有可读性。材料的可读性主要指由材料的鲜活生动所产生的使读者"一见钟情"的吸引。

4.具体说明提炼文章思想的几个基本途径。
  
答:提炼文本思想有以下几条基本途径:
(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文本思想的提炼,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有关材料,如果掌握的材料残缺,会导致对事物的认识出现错误。
(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我们在提炼文本思想时,要善于由现象探寻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探寻较为深刻以至更为深刻的本质,由现实追寻历史,由结果追问原因,由表面原因追问深刻原因以至产生原因的原因。如此尽量发挥自己的思维潜力,在自己的学识积累和思辨能力范围内,穷理极义,在逐层深入的推求与追问过程中,达到对事物尽可能深刻的认识。
(3)在对多中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同样的材料,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它,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在提炼文本的思想时,应该尽可能发生多地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材料并获得多样性的结论,然后在次基础上,进行比较、选择,舍弃那些一般的、缺乏新意的认识,提炼出某种角度独特、见解新颖的认识。
电大文库【基础写作】形考作业二:

1. 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序"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命题?
答: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序"指的是文本的结构安排问题.结构安排要做到"言之有序",是由写作及接受活动中思维与表达所使用的基本工具__语言所具有的线性特征决定的.因此,结构安排必须遵循写作的交流性质所要求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艺术手法.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它包括层次与段落,过度与照应,开头与结尾.
2. 文章写作结构安排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请予以说明。
答:文章的结构安排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思维的内容应当是事物客观性质与规律的正确揭示,而不是主观随心所欲的结果。二是说思维的形式也应反映并符合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本内容表现的需要。结构安排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使文本思想的内容能够获得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结构安排得一切考虑,诸如线索与脉络、层次与段落、过度与照应、开头与结尾以及内容表现过程中的详略祝辞和形式安排的张弛快慢等等,都要服从思想内容表现得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文本结构安排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有效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
3. 文章的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选择其中的完整匀称或错综变化等基本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文章的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它包含完整匀称/周严缜密/错综变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文本结构的完整性,首先体现在文本结构安排的必要环节齐备,有头有尾有中段,首尾圆合,自成一体,没有结构残缺的现象.其次体现在结构安排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一种共同的内在统一性.最后要求各个环节之间都有恰当而巧妙的过度与照应.
文本结构安排的匀称性,是使结构安排在形式上呈现出各个环节之间和谐关系的根本保证.首先,它要求各个环节之间的比例要适量匀称,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畸大畸小的情况.其次,体现在结构安排与内容表达需要相互和谐,融为一体.

4.阅读19世纪德国作家克莱斯特的短篇小说《智利地震》,谈谈你对小说的结构安排的一些感受。
答:文本结构安排要做到有张有弛。张,指行文节奏紧张、急促,弛,指行文节奏舒缓、轻松。写作中要正确而灵活地运用张弛之法来调配节奏,安排结构,使之与人的心灵节奏的内在要求相适应,是既使文本结构显示出错综变化之美的艺术手法。少说《智利地震》写一对情侣叶罗尼莫赫锳秀斌。。。。。。(从P61倒数3行抄到P62"对教会制度之恶的痛恨
  
  
电大文库【基础写作】形考作业三:
一、 文章结构安排的几个主要环节包括哪些方面,请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予以具体阐述
答:文章结构安排的几个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层次与段落
二、过渡与照应
三、开头与结尾
层次,也称结构段/意义段.它是指文本内容各主要部分的划分和表达次序的安排.段落,就是自然段.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
层次与段落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层次安排的不可或缺性;二是层次安排的不可调换性.对段落的划分还要符合两条基本要求:单一而完整;长短要适度.

二、 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文"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命题?
答:"言之有文"指的是作者要能有效的使用语言表达思想.首先应当对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其次应当对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有自觉的认识和把握,第三还应当对书面语言表达的风格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和把握.
  "言之有文"还指写作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表现技法因其表达方式方式不同也有多种多样:如叙述的技法有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平叙法等,描写的技法有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等,说明的技法有定义法/诠释法/分类法等.议论的技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等.抒情的技法有客观法/主客化合法/主观法等等.

三、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详叙、顺序、略叙、倒叙、插叙、平叙等,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谈谈其基本的写作要求
提示: :回答这道题时,可选择"顺叙"这种方式来谈. 先说明什么是顺叙,再说明使用顺叙法应当注意的问题.(P109_110)

四、写作中描写的表现类型主要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三种,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谈谈其基本的写作要求
  提示:回答这道题时,可选择"人物描写"这种描写类型来谈.(P101_102)
电大文库【基础写作】形考作业四:

1. 要想较好地运用说明方式达到写作目的,应当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这道题时,只要照抄P104"说明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这部分的1、2、3小点就行了。

2. 议论的"三要素"是什么?简单说说议论类型中驳论方法的"单刀直入"法。
(提示:答题时,先答议论的"三要素"是什么,再说驳论方法的"单刀直入"法。)
驳论方法的"单刀直入法"实际是反证发中通常运用的"直接否定"的方法。即经过分析,显示对立观点所依据的论据、所赖一成立的论证过程,以致其论点本身是虚假的,应当否定。(接着抄P118倒数地4行"例如。。。。。。至P119地5行。)
3. 什么是"描写抒情",它与一般描写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请举例说明。
提示:所谓'描写抒情",实际是P119"抒情技法"中的"客观发"。答题时可照抄P119倒数第4行至P120。。。。。。与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段话。(可省去《哄小儿》这首诗)。

4. 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等不同的方面,对下面这篇例文进行简要分析。
答:"言之有物"是指文本的材料和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整体性的、基本意旨或倾向。《都江堰》一文通过赞美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修建者李冰,从而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抒发了对李冰的崇敬指情。情感真实。
   "言之有序"是指文章的结构,《都江堰》一文的结构有四部分,整体上显得完整匀称、周严缜密而又错综变化。
   "言之有文"是指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等。《都江堰》一文的语言准确、畅达、简洁,富有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
都 江 堰
余秋雨①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覆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想。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
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在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进退,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觉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罢。但是,再看桥的另一边,它硬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但是,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断地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离索桥东端不远的玉垒山麓,建有一座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人们在虔诚膜拜,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钟鼓钹磬,朝朝暮暮,重一声,轻一声,伴和着江涛轰鸣。
李冰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也合民众心意。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中国宗教颇多世俗气息,因此,世俗人情也会染上宗教式的光斑。一来二去,都江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桥墩。
  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安装工程估价》形成性考核作业2(暂无答案)04-30

《安装工程估价》形成性考核作业3(暂无答案)04-30

春节期间,许多家庭都要燃放鞭炮.烘托节日气氛,室外空气中04-30

喜庆日子,室外经常使用巨大的红色气球来烘托气氛。在晴04-30

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A.做饭时用的04-30

节日里,室外经常使用巨大的红色气球来烘托气氛,在晴朗的04-30

《安装工程估价》形成性考核作业1(暂无答案)04-30

2022年高考英语备考策略 怎么备考英语04-30

2022年高中数学学分设置要求04-30

高三复习数学的方法 怎么复习数学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