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

时间:2024-04-30 10:39:04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广府、古越 3、四 4、茶楼
5、 客家 6、西晋 7、福佬 8、五指山区、骆越9、西瓯、骆越
10、四月初八

二、选择题
1、B 2、A 3、C 4、A 5、 B 6、D 7、A 8、D 9、 B 10、B

三、简答题
  1、岭南的三大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什么特点?
  岭南在历史的发展和交融中,逐渐形成为三大民系。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民族中的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它们有着不同的方言和习俗。其形成有着历史的原因。广府民系的形成。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它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历史上中原人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时发卒50万戍五岭;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落珠江三角洲;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逃,大批将士及庶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他们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还有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所操语言为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这是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一种方言。客家民系的形成。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一部分是黄河流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他们先后经过三次大搬迁,才到粤、闽、赣山区的三角地带落籍。客家人开始是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不与土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后来与当地的土著畲族部落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福佬民系的形成。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
  三大民系的特点。广府民系的特点: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指群体心态和性格特征,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福老民系的特点: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着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2、岭南民俗形成奇异特色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1)岭南民俗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①与中原文化的撞击: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汉人的古风遗韵,也有百越古族的特别禀赋。②与外国文化的撞击:岭南地处南疆,历史上比中原开发迟,又有漫长的海岸线,最先接受海外民俗的影响,各种风俗中略带点洋味。(2)岭南民俗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这是由岭南特殊的人文结构和地缘决定的。中原移民多是逃难而来,他们对故土不多依恋,有的很快与土著民族打成一片,有的围屋聚居,构成新的民系,加上水上生活的特殊要求,使广东地方的人群结构异于他乡,除汉族三大民系之外,还有水上居民和七个少数民族,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人们轻快活泼的性格;富于开拓、冒险的岭南先民,创造了许多浪漫故事和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业绩。 (3)岭南民俗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
四、理解题
  1、你对岭南哪位"名人"最有兴趣?请简述其生平及贡献。
  六祖生平贡献
  其人:东方圣人 惠能(公元638年-713年),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中国禅宗创始人,在世界思想界享有崇高地位,与孔子、老子并称"东方三大圣人",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其事:五祖密传 惠能少年家贫,以卖柴为生。青年时赴湖北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得五祖密传衣钵后,为避对手加害,隐遁于广东四会、怀集等地达15年。后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剃发受戒,此后在曲江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讲经说法37年。公元713年,六祖在新州故居国恩寺圆寂,世寿76岁。六祖真身(肉身)及衣钵此后迁回宝林寺,供奉至今。
  其思:佛在我心 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仅是佛教禅宗最有名的偈语,也是一首堪称千古绝唱的禅意诗。
  惠能遇二僧辩论风吹幡动,一曰风动,一曰幡动,惠能则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这被毛泽东称作"彻底的唯心主义论,突出了主观能动性,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大跃进"。
  惠能主张"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和"暗不自暗,以明故暗,以明变暗,来去相因"的宗旨,将佛教中国化、平民化,创立了中国特色的佛学教派。
  惠能门人法海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成为后世流传的《六祖法宝坛经》,这也是佛教史上惟一出自中国的经书。
  2、根据自己所属的民系,讲本民系的方言特点,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要求:举五个例子说明。
  我所属为客家民系,方言为客家方言。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同的地方很多,但无论在词汇还是词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如客家话中,以第一人称代词"我"为例,语音分为" ngē "(岳哀切音)和" ngǎi "(岳唉切音)两大种类,其各具特色,一时难以表述清楚。下面仅以带共性的词汇谈谈客家方词汇中的一些特点。
  1、单音词比普通话多
  如:被(被子)、地(坟墓)、禾(稻子)、衫(衣服)、岽(山顶)、屋(房子)、坳(山窝)。
  2、词义比普通话广
  眼:客家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称"眼"。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墙上的孔等都叫"眼"。
  屎:客家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还指其它排泄物,如鼻屎、耳屎、脑屎(脑髓)等等。
  讨:客家方言中,"讨"除了向人"乞讨"、"要"的意思外,还有"娶"(讨老婆)、"被"(讨人喜欢)等意思。
  跌: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意思外,还有"往下掉"(跌落)、"遗失"(跌了钱)的意思等等。
  3、有丰富的同义词
  客家方言中,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同义词,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如:
  买:除了用"买"表示购买的意思外,还根据购买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其他的说法。称盐(买盐)、籴米(买米)、剪布(买布)、检豆腐(买豆腐)等
  收:除了用"收"表示收获作物外,不同的作物又有不同的说法。扒花生(收花生)、拔萝卜(收萝卜)、割油菜(收油菜)、打黄麻(收黄麻)等
  4、多有词头词尾
  客家话多有词头词尾,使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充满乡土气息。
  ①词头"阿"、"老"
  "阿"用在对亲属长辈或年长者的称呼上,如:阿公(祖父)、阿婆(祖母)、阿爸(父亲)、阿叔(叔父)、阿姐(姐姐)、阿哥(哥哥)
  "老"除了可用于称人外,还用于一些称物的词。例如:老公(丈夫)、老婆(妻子)、老弟(弟弟)、老妹(妹妹)
  ②词尾"头""公""牯""?"
  "头"多用于无生物名词或时间词后面,也用于动物和人。如:"头",石头、墙头、钵头、肩头、灶头、下昼头(下午)、夜晡头(晚上)、鸡公头(公鸡)等。
  "公""牯""?" 多用于表示动物的性别,偶用于人。"公""牯"表示雄性,"?"表示雌性。"公"用于家禽类,"牯"主要用于四脚动物;"?"则用于一切动物。如:鸡公、鸡?、牛牯、牛?、鸭公、鸭?、狗牯、狗?等。
  5、保存较多的古汉语词汇
  一些只在书面词语中出现的古语词,客家话中却是常用词。例如:客家话称黑色"乌",乌为古语词;称脸为"面",面为古语词;称稻子为"禾",禾为古语词;称早上为"朝"、白天为"昼"、朝昼都为古语词等。
  6、颇具地方特色的特殊词语
  别具一格的陆河客家方言中有一部分独特的词语,颇能体现地方特色。
  (一)音质亢壮,声调有力。常带"啊""喂"等音尾。
  (二)借代用语多,古代语言颇重。如:下雨说成"落水"、进屋"落屋",同一个"落"字,则表示不同意思。"他""他们"称为"其",将"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称为"食朝"、"食昼"、"食夜";将"站"起来说成"企"起来等。
  (三)本地俗话形象奇特。如称"母亲"为"亚嬷"(me)与当地叫牛声同音,点心(稀饭)、花边(钱币)、做好事(办喜事)、有好事(怀孕)、响雷公(打雷)等等。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2
一、填空题
1、 谷精
2、 海珠石传说
3、 惠能
4、 色空
5、 尊重舅舅
6、 新兴县集成镇
7、 浴佛
8、 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9、 舆地胜记
10、诗谜峒溪题

二、选择题
1、 C2、 B3、 D4、 A5、 B6、 A 7、 C 8、 D 9、 C 10、A

  三、简答题
1、在潮汕地区,猜谜有一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一规程。
答: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是击鼓报猜,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一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猜射者先报谜笺编号,作者主鼓一声,再报谜面与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2、在广东,对刘三姐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对他的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风物圈?
答:民间对他的称谓都是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云南河口、屏边一带有刘三妹传说)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3、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答: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或在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
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外一种情调: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
4、客家山歌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其有什么艺术特点?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就客家山歌的内容和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是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对象,有时可以单独一人随口哼几句 来调剂枯燥的心情。 二是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 歌的最主要部分。 三是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态度先向对方唱一首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互相以山歌调闹讥讽对方,如无反 应,可知她(他)是一个老实可欺或不会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以放任起来了。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1、感情浓烈、想象丰富。2、形象鲜明、意境清新。3、抒情叙事、浑然一体。4、感物即事、自然流畅。
  四、论述题
1、"五羊神话"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反映了岭南文化的那些特质?
公元前9世纪,周朝的楚国在如今的广州建造了一个城邑,名叫楚庭。有一年,楚庭因连年灾害,田地荒芜,农业失收,百姓饥荒。有一天,南海的天空出现五朵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红橙黄绿紫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只仙羊,仙羊口衔一棵一茎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这座城市。仙人把稻穗赠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祝愿这里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从此,广州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也开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称。
  "五羊神话"具有拓殖神话的开放基因,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古代拓殖者的"探索、冒险、开拓";现代拓殖者:广东华侨撒遍了全世界。这些历史积淀的文化基因铸造广东人的性格:实干精明、奋发追求、勇于开拓。因此,深刻反映了岭南文化的那些特质: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2、简述六祖学佛的故事。
答:六祖是农家子弟,23岁那一年,六祖要离别新兴,到湖北东禅寺学佛。当时惠能的舅父不准他离开母亲出家,提出如执意要离家,须把外祖母家门的一块大石拜得裂开,惠能很虔诚,对着石头拜了七七四十九天,巨石真的劈成了两半。
起初五祖不肯收留他,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所言正合五祖心意于是把他留下,并让他在碓房舂米破柴。八个月后,五祖遴选嗣法人,命各弟子各作一偈。惠能作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偈令大家很惊讶,没想到一个在碓房干活的人竟能作这样的偈。
五祖心中暗喜,但怕别人害他,却假装说:"亦未见本性。"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碓房,问惠能:"米熟也未?"惠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这些话都是双关语,体现惠能与五祖心息相通。然后五祖又用杖击三下。就离开了。
当夜三更时,惠能往五祖住处,五祖秘受禅法,传以衣钵给惠能,并嘱咐说:"农为争端,止汝勿传。"令其迅速南逃。
  16年后,适逢高僧印宗法师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开讲"涅?经",惠能混在众僧中听讲,当时风吹幡动,众僧引颈而望,便发生了一风动一还是"幡动"的辩论。毫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高论,博得印宗的赏识。惠能因此出示衣钵,削发剃渡,正式被拜为禅宗六祖。
五、发挥题
  介绍家乡最有特色的一种习俗。
  惠东人的过年习俗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从一进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四处赴圩办年货,户户动手打黄元米?、煎油?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晚餐较为丰盛,饭后祭灶,送"灶神",是日谓之"偷心日",客家人多在此日"动土",无须请先生看风水朝向以及选时辰,一如冬至日。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去祖堂敬祖,表示逢年过节不忘祖宗恩德。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饭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动手,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正厅或餐厅烧炭炉或火盆,要烧最大的树兜,叫做喂年猪,寄寓来年养大肥猪,五谷丰登。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正月初一午夜零时,人们争先恐后焚香鸣炮,迎接新年,是谓"抢春",认为起得越早这年的福气越好。户主燃放开门炮,向"吉利"方向而行,谓之"出行"。清晨穿新衣,先拜祖宗,后拜尊长,道"恭贺新禧"。男人带小男孩提篮备茶酒鱼肉祭社公、龙神;小孩邀集众人一同把牛赶进山去,且一路燃放鞭炮相送,是谓"送春牛"。午餐吃素,谓吃了一年康康健健,意在免灾保健康。是日,大人小孩整天玩乐,但不得出家门,尤忌小孩坐在别人家门槛上,妇女在晒坪或自家院坪上打毛线,纳鞋底、鞋垫、休闲聊天。男人打牌或玩"数豆子",小孩喜欢燃放鞭炮等,整个村坊显得十分热闹。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新年初见互道"恭喜发财",各家由一名大人带小孩去给长辈拜年,旧时小辈给长辈下跪,长辈给小孩发红包压岁,并说些吉利祝愿的话,压岁钱多少各依血脉亲疏、交情厚薄而异,多少都有打发。宗教信众多于此日上山敬神礼佛。一般家庭从初二开始备"九龙盘",内盛腊鸭、猪肝、香肠等小吃,另加花生、瓜子、果碟待客,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内亲来访多有吃酒娘蛋吃满碗等厚待。此时节,乡间各地文娱活动丰富,请大戏(在宗祠祖堂的戏台演出)、唱采茶、打龙灯、狮子灯、鲤鱼灯、打狮等,从初二开始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夜,达到高潮后散灯。


《岭南民间文化》作业答案(三)
一、填空题
1、18、中西合璧 2、十三行、三元楼 3、明代、清代
4、烹法 5、纳茶 、洒茶 6、中原包饺子的习惯
7、干栏式建筑 8、直头屋 9、骑楼
10、四点金、下山虎 11、番禺沙湾、吴川梅? 12、秋色工艺品、出秋色
二、选择题
AACDB BCABD

  三、简答题
1、简述广州菜或潮州菜或客家菜的特点。(选取一种菜简述)
答: 客家菜的特点
   客家菜(又称东江菜)发祥地为粤北东江、兴梅地区,在广东境内操北方方言的地方都属客家菜肴文化区。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区大都是远离海洋的内陆,与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相似,故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多高热量高蛋白菜肴为特点。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与野味为主,不是"无海鲜不成宴",而是"无肉不成宴",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突出主料而不太注重配料,讲求原汁原味。继承北方菜肴的烹调方法,以炖、烧、?、煲为主,沙锅菜最为见长。客家菜的口味,异于广州菜和潮州菜,不求清淡而求浓郁、酥香。
  2、简述骑楼建筑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骑楼建筑的平面特点和立面造型特征:传统骑楼建筑平面的基本特点是面宽小、进深大。平面首层前部为人行道,一般深3-4米,后部为商店,二层以上为住宅,住宅前部突出于商店,跨越人行道上部。在立面造型上,广州骑楼的总体风格可用中西合璧来概括,一般分为三部分:廊部、楼部、楼顶。廊部以梁柱式为多,也有少数为券柱式。梁柱式由横梁和柱式组成,带明显中西合璧的痕迹。
  作用:1、骑楼是指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就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2、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在两广、福建、海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3、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3、简述潮汕的"四点金"和"下山虎"。
   潮汕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下山虎 俗称"厝尘"。平面布局为三合院形式。硬山顶正座之间,明间为大厅,次间为大房。厅前天井两侧各有小房(俗称"伸手")连接大房。小房之一常作厨房。小房下方以墙相连,正中开门。整座格局前低后高,因此得名,也称爬师。这种形式多为平民人家所建。
  四点金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形式。进门为门厅,两侧各有一"下房"。院中为天井,天井左右有厢厅。天井上方为大厅,大厅两侧各有一"大房"。大房与下房和厢厅之间各有小房,称"格仔"。天井四周屋檐下有回廊。有的四点金横向扩大规模,大厅和门厅两侧各建两房或三房,称为"五间过"、"七间过"。有的纵向扩大规模,称为"三座落"也称"三厅串"、"八厅相向"。也有更为灵活的组合,称"四厅相向"、"三壁连"、"四马拖车"等,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四点金形式为经济较富裕的人家所用。
4、客家民居与潮汕民居有什么不同?
答:客家民居的基本形式是围龙屋,又称"土围子",在我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客家人所创建的一种聚居形式,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南迁而来的民众,由于地理条件较差,生活艰苦,再加来自当地土著人的威胁,他们只有依靠集体才能求得生存,这就使他们不得不保持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房屋建筑也就一直保持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独特建筑形式--土围子。潮汕人住平原,特色民居为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四、论述题
  1、从文化层面看,潮州工夫茶体现了怎样的民俗、民风和人文精神?
  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为著称。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
   潮州功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功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儒雅人家的功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功夫茶乃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功夫茶,如近代诗人丘逢甲从日本回国后,在潮州生活时作《潮州春思》诗六首,其中一首记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觜,来试潮山处女泉。"
   潮州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据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功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志之烹制法。"功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一般以12件为常见,如12件皆为精品,则称"十二宝",如其中有 8件为精品,或4件为精品,则称"八宝"或"四宝"
   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功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求"小浅齐老",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浅,犹如半只乒乓球,色白如玉,杯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潮州功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
  啜而尽。功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2、试论客家围龙屋的文化底蕴。
  故俗话说:"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客家围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奇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的五大民居建筑。客家粤东的围龙屋就是典型代表.
  民居建筑要抵抗外力的作用而"生存",那就需要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在客家聚居地之粤东梅州,最典型的民居建筑是围龙屋。透析客家围龙屋的空间构成,我们发现它强烈地表达了周易哲学的文化理念。
  围龙屋是在客家民居"殿堂式"的基础上改进的。"殿堂式"民居又称"五凤楼"或"府第式"。其房基成阶梯型,顶瓦呈层叠式,一般为五叠,远望如五鸟展翅,故称五凤楼。其形亦类似府邸殿堂。"五凤楼" 一般多是"二进二横",大的有"三进三横(或四横)",俗称"三堂出水""十厅九井"〔十厅九井(天井)或称九井十八厅〕。院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对称设两厢(横厅)或四厢,还有花厅、书房,讲究的还有练武厅,房间约一、二百间,大门口有半月形池塘,整个院子用围墙围起,外设总大门。院内或门口有水井。院后和两侧向外的墙一般不开窗户,有的只用小石窗,以作望和射击之用。总大门关起来仍似一座城堡。一般可供几十人至几百人居住。如广东梅县松口的"源远楼"(又名花园楼)、南口的"南华又庐"和大埔县黄塘乡的"光禄第"等,就是这种屋式。
  围龙屋是在殿堂式民居的后面加建半月形围墙式房(隔成十几、二十几间或更多),把正堂围起来,称"围龙"。围龙须衔接正堂左右最外边的横屋;围龙与正堂后墙之间的闲空地称"花头茔",可栽花木。如屋不够住时,可在左右再建横屋,屋后再围一条围龙。有些四代、五代同堂的已加了三、四条围龙。"围龙屋"外形象城堡一样,它是用高大的围墙将主体住宅包围起来的建筑。院内布局"三堂四廊""十厅九井",横向是四排住房和过厅,错落有致。一排排成半圆形的房屋形成"围龙",最外面的围墙筑得很高,房屋的窗子很小,显得森严壁垒。从低处往上看,围屋层层叠叠象盘起的龙一样。围龙屋前面敞开(有的前面加围墙)后面封闭。围龙屋前有来水(门前开半月形池塘)后有靠山,以祖堂为中心、其它用房围绕厅堂对称布置。围龙屋详细布局结构如下。龙厅:围龙屋之中心一间,正对祖龛龙神龛者为龙厅,其厅公众使用,放祭礼用具、锣鼓、天井板等公物。化胎:龙厅以下、祖堂以上,露天建筑,填其地为斜坡形,意谓地势至此变化而有胎息,常以卵石砌成,为种植花木和晾晒衣物之处。上堂:其中设木龛以奉历代祖先神主,故通称祖堂,岁时具三牲以祀祖;中堂:较上下堂宽广,为全围红白喜事宴客之处;下堂:前为大门,为公共出入之地。天阶:上堂中堂及下堂之间有天井之处,上不覆瓦,以利采光通风,还有门廊、骑马廊、石廊、伸手廊为公众来往通道。正堂间:上中下三堂相连房屋为长辈住房;横屋间:住房或厨房,为子侄辈住房;围龙间:大都为厨房,少数用作住房。禾坪:大门之外,于此打晒稻谷;池塘:禾坪外挖成半月形深水塘,可养鱼,饮畜洗濯,围龙屋如有火灾用此池水扑灭;风围:围龙后面山坡广植竹木,以挡"风煞"叫"风围"。此外,以龙厅为起点向后延伸到"围龙背"最高点,种一棵大乔木,叫"龙神树"。现存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围龙屋是李府祖屋 ,已有200多年历史。它地处梅城江南闹市区中。这座围龙屋占地5亩多,格调美观实用。围龙屋盛于明清直至民国年间仍有建造,梅州各县都有,尤其是梅县侨乡更普遍。以其宽敞、庞大而著称的,如程江乡的"济济楼"就曾驻过近一个团的军队。还有保存圣牌的围龙屋"景星围"。梅县南口镇塘肚村的"景星围",至今祖屋前厅横梁上还挂着一块红底黄字的圣旨牌,上书"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893年1月24日)奉旨旌表节孝,职员潘缵尧妻温氏立"。清帝圣旨牌历经一个多世纪仍完好无损。围龙屋是梅州客家民居的独特建筑,其外形象城堡,整个围屋靠山坡而建,前低后高层层叠叠宛如盘起的巨龙,十分雄伟壮观。中外建筑界专家称赞它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的一个代表。
   围龙屋是周易哲学的生活体现。客家民居讲究堪舆风水,围龙屋是周易哲学的生活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客家人对周易传统文化的实际运用与实践。客家围龙屋按照《易经》的太极八卦图,演示着混沌--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宇宙生化过程,象征着所居家族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围龙屋符合天圆地方之理。围龙屋就是天圆地方的体现。从形廓来看,客家围龙屋由圆和方构成,外围圆、内里方,象征天圆地方;龙厅建筑在上、化胎建筑在下,象征天在上、地在下。
  围龙屋的选址的"龙、穴、砂"很讲究阴阳与五行。龙:围龙屋选址,讲求的是龙的生旺,千里来龙,从祖山以下,蜿蜒而来,开穴起帐,入首处尤其讲究五行生旺。按照山峰形状,拟称其形,灵物异兽,各得其宜。背后又要丰隆高大,乐山高耸。穴:阳居结穴求阳和,通常都是大穴场,出阴接阳,讲究背山面水,通风敞气,面向平川,而从大环境看,又是山水环绕,藏风聚气之所。砂:讲的是环绕穴场的山脉,左右对称,尊卑依序,求其和;又要吉方有高大、秀丽山峰,求其贵;山管人丁,按五行的原理,分出五种形状的山峰,各有象征,尤以文笔、官贵为尚。
  围龙屋内布局"三堂四廊"符合"三才四象"。围龙屋内,纵向是上中下三堂,横向是四排住房和过厅,"三堂四廊"错落有致。
  太极与祖堂。围龙屋的核心是祖堂,这里是围龙屋的太极(点)。祖堂上建有陈设祖公牌位的神龛,有的写"某某堂",有的写"天地君亲师"等牌匾,象征天地祖先神灵之所在,时时要对其进行祭祀和焚香礼拜。
  太极生阴阳,围龙屋里有以日月运行为基础的阴阳学说的体现,那就是"化胎"的建筑。化胎是一空旷的斜坡建筑,建在龙厅下、祖堂上,砌成前低后高的斜坡形,名曰"化胎",这就是天地阴阳交接融汇之处所。
  围龙屋有以五星运行为基础的"五行"理论的体现,那就是龙神--"五行石"的设置。在祖堂后面、"化胎"坡下设有"龙神"之位,放置象征五行的五块不同形状的石头,"五行石"象征东方青龙、西方白龙、南方火龙、北方黑龙、中央黄龙,这里也是人们经常祭拜的所在。
   围龙屋与八卦、六十四卦。围绕着祠堂,一排排的围龙,模仿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的卦爻,一条条巷道是卦爻之间的空隙。围龙屋最多的为八条龙,每条龙为八间屋,"八八六十四"。八卦、六十四卦和它的卦爻,在太极八卦图中表示的是阴阳交会后产生的万事万物--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于是居住在围龙屋的族人就会兴旺发达。
   围龙屋是天人合一的体现。 围龙屋的平面布局大部分采取中轴对称,追求人工与天然的统一,将建筑融入环境、以环境衬建筑。如门前建有长方形的禾坪、禾坪前开挖了半月形的池塘、正堂与围龙之间的"花头茔"、围龙屋后面的"风围"与"龙神树"等等,这样,一处处建筑与山水花木相组合,铺砌就诗情画意的建筑画面,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理性色彩与天人合一的理念。
  围龙屋的方位布局与三元紫白、九星择吉。 "三元紫白"的讲究在围龙屋里无所不在。客家围龙屋的每一个构造,每一个部位,每一块石头、砖块,每一根木头,每一个单位,包括长、宽、高、厚薄和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都要符合"三元紫白"的要求;而且在丈、尺之外,还要加上出头的"寸白",以合"生"合"旺"。建筑所用的鲁班尺有阴阳两制,每一尺寸分都代表一定的吉凶意义,例如阳尺有"财、病、离、义、官、劫、害、本"等字,每字下面又有四个分项,各表吉凶。
  综上,围龙屋隐含着客家的四大文化精神: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承传;其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客家人经历长期的漂泊并时刻面临和解决种种困境与挑战不断的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开拓的精神、勤劳朴实的品格。拥有同宗、同乡、同一文化内相互合作以及坚不可摧的团体主义精神。围龙屋作为一种传统客家民居,体现了客家人对周易文化的实践与运用,表述了客家人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诉说着客家人与远古文明那割不断的血缘。
五、发挥题
  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一项广东民间的传统娱乐形式。
吉降元宵舞龙
  经过数代传承,吉隆舞龙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其整体组成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最为核心的是舞龙队,由男青年组成。龙共19节,加上龙珠,共由20个男青年舞动。其次是扮景队,由十一、二岁的男女小孩组成。扮景的道具主要有当年的属相,花篮、花车、花船、花轿、路牌、掌扇以及象征的"马、虎、鹿"等。女孩子梳妆打扮,担花篮、坐花车、花船、花轿、举路牌、掌扇;男孩子穿白衫、戴眼镜、骑象征的"马、虎、鹿"等。扮景主要是增加闹元宵民俗活动的观赏性。最后还少不了要有狮鼓队来助兴。主要由麒麟狮和唢呐、大钗、大铜锣、大鼓组成,以增强节日喜庆、热闹的气氛。
  "在表演形式上,吉隆舞龙比较不重视'舞',也不讲求舞的技巧,更多只注重驱邪、纳吉等民俗鲜明的寓意。"起龙后就游街穿巷,到最后穿龙架、化龙,都是为了欢乐吉祥。
  吉隆镇元宵节舞龙与广东许多地方不同,就是它有一整套流传数百年而且有独特、鲜明的民俗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有固定的时间。元宵节下午5时左右,就要将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如各村把龙摆在祖辈定下来的起龙处(多在山上,因为传说龙闪现在山上),龙眼用红布遮住;准备香、纸宝、水果在龙头前面的地上。扮景队在旁边排列,狮鼓队现场表演等。二、有请龙神、开光、起龙,舞龙、穿龙架、化龙等固定的程序。起龙的时候,由当地受尊重且家庭人丁兴旺的老者请龙神。点三炷香,拜龙,念一大串祈福祷语。祈祷完,把香插在龙头前面的地上,烧纸宝。然后大喊:龙神请到,开光!随即揭开蒙龙眼的红布。这时,鞭炮齐鸣,龙飞快奔出。在这期间,舞龙要先敬神灵、祖先,然后才走街过巷,参拜各家各户。十六晚参拜完后,就要进行"穿龙架"。龙舞到村中一块空旷平整的地方,先进行表演。然后把龙按"一"字形摆好,龙头、龙尾在龙珠指引下同时穿过龙身,从第3节穿起,一直穿完第17节。整个过程不会相碰或打结,这既是一种技巧,也寓意从头到尾,圆圆满满。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化龙",将龙送到寺庙边或河边,把龙盘好,龙头向上,点火烧化,送龙上天。三、宗教色彩明显,寓意丰富。舞龙本身就是祈求平安;请龙神,敬神灵、敬祖先、化龙等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和客家人的传统文化;其间老百姓还会凑热闹"钻龙身"、"拔龙须",其中都具有深刻的寓意。
  就舞龙的次序来说,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面大锣鸣锣,接着是当年属相,路牌、掌扇及其他扮景,然后是龙队、狮鼓队,按预定的路线,走街过巷。龙所到之处,家家都要燃鞭炮接龙,有的还在自家门前摆香案、上果品接龙。整个晚上锣鼓喧天,鞭炮动地,人山人海,到处是欢乐的海洋。

《岭南民间文化》作业答案(四)
一、填空题
1、顺德 2、自梳、串隆闺 3、嫁婢
4、20世纪初 5、芳村 6、祝融 7、行为禁忌
8、南海神诞 9、星辰 10、妈祖
二、选择题
BCCDA CCABD
三、简答题
1、简述西江的龙母信仰(参考书本186--199)、雷州的雷神信仰(参考书本199--205)各有什么特点?
2、简述"不落家"风俗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答:(1)"不落家"是指妇女婚后不到夫家长住,也不与丈夫过夫妻生活。这种妇女,名曰已婚,实则仍为独身,俗称"不落家"。
(2)不落家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有的女子,因决心要过独身生活,虽瞒着父母已秘密自梳,但终因拗不过父母的逼迫而出嫁,所以只好采取婚后"不落家"的办法来应付父母。蓄意不落家的妇女,临嫁时秘密请知己的大嫂大姐们传授洞房花烛之夜的应付办法,并请金兰姐妹特制一套防卫衣服,衣服制成上下相连,夹口处缝得特别牢固。让新郎无法扯开。新娘还自带一把剪刀作自卫,不让新郎贴近其身。如新郎以暴力相逼,即厉声呼救,以金兰姐妹扮演的大妗,闻声后便集体前往救护,帮助新娘解脱。在夫家住至三日,"回门"后就不再返回夫家了。
3、龙母的神性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龙母原是一个氏族的领袖,后来人们把她奉为水神,这是因为自然神龙的居所为水,而西江流域的水患又需要一个保护神,龙母这位宗族神自然也就变成了水抻,其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她的孝子五龙子来实现的。从她本身来说,一可解水旱之患,二能预测风云,平伏波涛,解覆溺之患;而五龙子,本身就是龙形,其行云作雨,兴风作浪的本领,都在龙母之上,只要龙母一声令下,群龙便可以为所欲为。
4、举例说说民间信仰与迷信的区别是什么?(参考书本167--170)
四、论述题
1、试述岭南水神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答:岭南的水神比中原的丰富。根据古籍的记载,中原原始水神的说法基本上都是由兽而变为鱼龙(蛇)的,传说中的龙王、共工、应龙、夔、无支邪等都是属于水神,它们的前身不是鱼就是兽,没有别的。岭南水神的来源与中原原始的说法差不多,也多是与鱼龙(蛇)有关。但因岭南地区开发比较晚,中原水神的原始形态的流入有一个过程,而本地面临的水患比中原地带还要频繁,急需这方面的权威出来治理,龙母、天后、洪圣等本地的水神便应运而生。同时随着中原文化的浸入。北帝南来也化为水神,火神祝融也变为水神。武将马援也得兼任水神之职,这一切也许是当时的应急措施,但他们却能扎下根来,说明水乡确实需要众多的水神,才能分工负责各方水域的工作。就象人间社会一样。这一点也正好反映了广东人讲求实际,善于变通的人文心态。
从水神的演变来看,可以看出,不管是人上天还是神下地,也不管是从星辰变为神,还是从动物变为神,都必须先向原始水神的形态靠拢,如天神祝融乘两龙,北斗七宿化龟蛇等,这是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但这古老的文化思想要在岭南扎下根基。必须经过当地民众的选择和改造,祝融、北帝二神都与一个屠夫相关,变成了民间传说的洪圣大王,能使"海不扬波"。才能香火鼎盛。
2、试述你所知道的民间神秘游戏及对其的认识。(参考书本205--211)
五、活动题
写一篇参观游记(参考)
游九龙峰有感
九龙峰位于惠东县平山街道东14公里处。主峰海拔563米,挺拔如笔尖,又称"尖笔峰"。山中古木参天,树荫蔽日,幽谷溪流,泉清水碧,以秀、清、逸、媚、幽见长。该峰为莲花山脉山水风貌的精华,加之庙亭错落其间,更显迷人景色。古往今来,众多游客到此驻足观光,烧香问卦,寻幽探胜,流连忘返。主要名胜古迹有祖庙、文昌宫、志荫亭、下棋亭、龙通寺等。2000年被惠东县政府正式规划为旅游区,2003年被市政府确定为二级旅游功能区和二级保护区。
为一睹其庐山真面目,记者日前随同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前往九龙峰进行采访。
云蒸霞蔚,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泉水铮铮,如同置身蓬莱仙境。九龙峰因其婀娜秀丽的自然风光,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气势恢弘、工艺精湛的古代建筑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吸引着无数香客游人。
谭公传说伏龙驯虎呼风唤雨
相传有九条龙飞到惠东境内的山脊盘踞,人们称这九条龙形状的山脊为"九龙峰"。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龙峰虽不比罗浮山高大雄伟,九龙汇聚的山腰之间却建有一座名扬海外的谭公祖庙。谭公祖庙建于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距今已有575年的历史,从那时起,九龙峰就因谭公而闻名。
传说600多年前,童年谭公常在此放牧,后得道成仙。他法术无边,能"伏龙驯虎"、"呼风唤雨",为群众造福,受人敬仰。后人为纪念他而建造庙亭。寺庙群坐落于莲花山脉西段海拔563米的九龙峰半山腰,该处有龙峰祖庙、得道亭、文昌宫、观音庙、文武庙、志荫亭、石戏台等7座古建筑,是以道教为主,儒、释、道合璧的宗教场所,是惠东县规模最大的古寺庙群落。
九龙峰祖庙管委会主任胡炳和说,谭公是一个传奇人物,在惠东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神话故事,如"火烧脚骨"、"篓草千担"、"翻肚洗缸"、"稔叶变鱼"、"杯茶扑火"等。这些传说引起后人对谭公的无限崇拜。现在九龙峰祖庙大门的对联 "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便是这种崇拜心理的真实写照。
繁茂抱子树200年树龄生机盎然
车直接把我们带到九龙峰山脚下。群山连绵不绝,一浪一浪恰似一片绿色的海洋,中间被一条灰白色阶梯隔开。沿着阶梯往上走,不一会儿就到了九龙峰风景区的大门。门楣由琉璃瓦镶成,"九龙峰"3个大字苍劲有力,虽历经风雨其风韵却赫赫在目。
走进大门,就到了九龙峰的风景区,这里供奉着各地神仙的文昌宫,存留着古代诗画的文武宫,还有从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流下来的龙潭水。九龙峰以谭公祖庙为中心,有近10座大小庙亭,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去年修建完工的登山道,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登山游览。胡炳和告诉记者,九龙峰登山道总共有3188级台阶,直达九龙峰峰顶,途中设有4个凉亭1个长廊,以方便游客休息。
不仅久住城市的游人到此顿觉进入绿色幽静的世界,就是世居农村的人亦十分乐意在这样的胜境中憩息。林荫路旁、文武宫对面,有一棵200多年树龄的榄树,高约20米,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传说情侣合抱树干可生儿子,故称"抱子树"。抱子树的四周都是树,但没有一棵比它高、比它茂盛。传说,这棵树是床头婆婆的化身,古时候没有小孩的人家,就山长水远地来到九龙峰,为它烧香,然后抱一下树干,再跪地三拜,就必定能怀上儿子。
龙峰祖庙由谭公"得道亭"扩建而成
沿着阶梯往上,我们来到了香火鼎盛的龙峰祖庙,这是正宗的谭公祖庙,为纪念民间传奇人物 "谭德"而建。据《归善县志》记载,谭公,真名谭德,归善县红花园人(今惠东县大岭镇大布村)。有人近年从一本流传数百年的签书上查明,谭公生于元代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传说他3岁时,父母俱丧,随外婆到麦田村牧牛,后经太上老君点化,七八岁时已能呼风唤雨、伏龙驯虎。神通广大的他,13岁时在九龙峰下仙逝,此后还经常显灵,为百姓救苦解难。后人为了纪念他,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在九龙峰下谭公得道成仙处建成"得道亭"。此后陆续建成诸寺庙。
祖庙门两旁各有一座塔形香炉,门中间对出几米有一鼎炉,供烧香使用。每到传统节日,会有比平时多好几倍的善男信女来这里烧香祭拜谭公,求得一家老小的平安。香炉前面有一个观景台,站台远眺,阵阵清风拂面,带来花儿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耳畔还会萦绕着欢快的鸟叫声,浓浓的春意让人沉醉。
九龙峰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莲花山脉山水风貌之精华,加之庙亭坐落其间,景色更显迷人。有关谭公的传说,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英语阅读题型怎么抓重点 从什么入手少丢分04-30

2022年高考英语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04-30

2022年高考英语作文万能套用句子04-30

高三物理怎么提高成绩 需要注意什么04-30

高考化学冲刺复习建议 怎么学习比较好04-30

高三化学基础差有哪些补救方法 怎么提高04-30

高中化学学习技巧 有哪些有用的学习方法04-30

高考化学的解题方法 有什么答题技巧04-30

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方法 高效答题技巧整理04-30

高三生物提分最快的方法 有哪些技巧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