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

时间:2024-04-30 10:36:35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来源:【电大文库】http://www.diandawenku.com/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一:

(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简答题(40分)
  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5分)
  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5分)
  
指 标单位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4525845711430674694748401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426074593553612628157619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9593310239811669413651518232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3689843202551187007388604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是该部门所有生产单位增加值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为国内生产总值。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
   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是反映生产净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并作为收入分配的起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
1.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出-∑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
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英文简称为GDP。
国内生产总值所核算的最终产品,从实物构成看包括三部分: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用于总积累的生产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体现为所有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C+V+M)之和,从价值构成看,它还体现为参加社会最终产品生产的所有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本消耗费用之和,既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1.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
      =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
2.收入法。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达为: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由于国内使用包括-部分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用公式表达为: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十总投资+净出口
答:(3) (78704/46251,1/5)×100%=100.91
182321/89404=2.03929 按X∧Y下(1/5)=0.2=1.1531×100%=115.31%
  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哪些内容?(10分)
答:中国统计年鉴(2004)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有:
(1)表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24页)
(2)表2-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32页)
(3)表3-1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65页)
(4)3-1国内生产总值(53页)
(5)3-2国内生产总值构成(54页)
(6)3-5第三产业增加值(57页)
(7)3-19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份)(71页)
(8)3-20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最终使用部份)(74页)
  4、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10分)
答:如果投入产出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它就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果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就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不受价格影响,能更直接地反映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但由于实物计量单位受制于产品质的差异,这使得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要受价格变化的影响,但它保证了投入产出核算内部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与其他核算之间采用同一种计量单位,它是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平衡关系式。
  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 =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 =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
4、第Ⅱ象限的总量=第Ⅲ象限的总量。这是投入产出表的总平衡式,即全国最初投入总计等于最终产品总计。 =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60分)
  1、已知某地区2003年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补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要求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12分)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来 源总产出17106 总消费7716减:中间消耗7550  居民消费5404增加值9556  公共消费2312 劳动者报酬5166 总投资1778 生产税净额1202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810 生产税  库存增加-32 减:补贴  贵重物品净获得 0 固定资产折旧1178  净出口62 营业盈余 2010 出口2248   减:进口2186 国内生产总值9556 国内生产总值9556 题解:
 (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9556=9556
(2)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17106-9556=7550(亿元)
(3)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9556-5166-1202-1178= 2010(亿元)
 (4)总消费=居民消费+公共消费=5404+2312=7716(亿元)
 (5)净出口=出口-进口=2248-2186=62(亿元)
(6)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净出口-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
          =9556-7716-62-(-32)-0=1810(亿元)
  (7)总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1810-32+0=1778(亿元)
  2、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8分)
  题解:
  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2+8+4+21=65(亿元)
  3、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5分)
  (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题解:
(1) 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公共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贵重物品净获得+(出口-进口)
     =5600+2510+2010+24+3 +(1200-1060)=10278(亿元)
  (2)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78=4713(亿元)
  (3)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
       =10287-5240-1480-(610-15)=2972(亿元)
  (4)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来 源总产出15000 总消费8110减:中间消耗4713  居民消费5600增加值  公共消费2510 劳动者报酬5240 总投资2037 生产税净额59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 生产税610  库存增加24 减:补贴15  贵重物品净获得3 固定资产折旧1480  净出口140 营业盈余2972 出口1200   减:进口1060 国内生产总值10287 国内生产总值10287
 4、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15分)
 
年 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000
2001
2002
2003
200454600.9
58927.4
62798.5
67442.5
75439.732499.8
37460.8
42304.9
51382.7
62875.32240.2
2204.7
2794.2
2686.2
4079.2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各年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4)计算各年度联系已给的数据和生产总值,对我国"九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
 题解:
  计算在下表中:
年 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GDP(2)(3)2000
2001
2002
2003
200454600.9
58927.4
62798.5
67442.5
75439.732499.8
37460.8
42304.9
51382.7
62875.32240.2
2204.7
2794.2
2686.2
4079.289340.9
98592.9
107897.6
121511.4
142394.2 61.12
 59.77
 58.20
 55.50
 52.9836.38
38.00
39.21
42.29
44.16  
  (一)GDP计算公式:(1)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十资本形成总额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单位:亿元);(2)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3)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二)各项分析如下:
2000年至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总量值在不断增大。
2000年至2004年,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大,但有逐年下滑的走势,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较高,比重已开始从高位上小幅回落。
2000年至2004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
 5、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10分)
中间产品(消耗)总产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中间投入第一产业20502090400第二产业7020060330500第三产业10502080200合 计1003001005001100总投入4005002001100   题解:
直接消耗系数计算方法: ,其他结果如表下: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0.050.10.1第二产业 0.1750.40.3第三产业 0.0250.10.1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二:

(第四章至第六章)
一、简答题(40分)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电大文库组成。(5分)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账户中"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之间的关系。(10分)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账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账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15分)


指 标单位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860770384729422104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36624762622293632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937.737.137.7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7.746.245.647.245.5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及其经济意义:
  答: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
  ( 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民家庭纯收入,既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又包括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恩格尔系数=
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总量指标,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可按总额和净额计算,差别仍在于固定资本消耗。国内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相加之和为国民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是,其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呈下降趋势。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稀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富强程度的标准。
  联合国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小知识说明: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收入变动百分比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4、试依据资本账户的平衡项(净贷出或净借入)与金融账户的平衡项(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说明金融账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10分)
  答: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后者解释了前者记录的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所处的位置(作用):(1)解释了各机构部门在非金融交易中形成的资金盈余之去向和奖金短缺之来源;(2)记录了金融资产、负债存量因经济交易而发生的变动量;(3)综合反映了一国资金融市场的总体状况及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状况,通过不同金融项目分类记录了各种金融活动,为从宏观上把握当期金融市场总态势,分析当期金融活动的流量和主要流向提供了资料。

二、主要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60分)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账户。(10分)
解:(1)总营业盈余=增加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680-256-(85-6)=345(亿元)
(2)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
                  =345+(38-42)=341(亿元)
(3)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341+(0-7-3-43)=288(亿元)
 该在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账户如下(单位:亿元):

(1)收入形成账户:
使  用来  源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总营业盈余256
79
345总增加值
680
合 计680合 计 680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  用来  源财产收入
原始收入总额42
341总营业盈余
财产收入 345
38合 计383合 计 383 (3)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  用来  源经常转移支出
可支配收入53
288原始收入总额
经常转移收入341
0合 计341合 计 341
2、(1)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10分)
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消费率:(核算中最终消费率=
          最终消费/支出法GDP=62364.6亿元/107514.2=58.0%)
  
  解: (1)人均消费性支出=7942.88元;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7942.882914.39800.51446.52600.85996.721097.46808.66277.75    (2)消费率=(核算中最终消费率=
          最终消费/支出法GDP=96918.1亿元/186700.9=51.9%)
3、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10分)

解: 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的原理。即89+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0=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6-455=480(亿元)
4、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
(1) 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并简要说明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10分)
  解:
  (1)居民的储蓄额=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净贷出)=居民总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
                        =185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
    =(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860+350+280)-1050=440(亿元)
(4)
     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  用来  源最终消费支出
总储蓄4950
1850可支配总收入
6800
0合 计6800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使  用来  源资本形成
净贷出(+)/净借出(-)800
1050总储蓄
1850
合 计1850合 计 1850        
     居民金融账户
使  用来  源银行存款
股票和债券
保险缴款860
350
280净贷出(+)/净借出(-)

负债(平衡项)1050

440合 计1490合 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5、已知如下机构部门的资料(单位:万元)
(1)期初资料
非金融资产 2000
现金和存款 300
证 券 400
其他金融资产 300
长期贷款 800
商业信用 600
其他负债 400
(2)期内流量资料
实物投资额 200
金融投资
其中:黄金和存款 1680
证券 160
其他金融资产 200
金融负债:
其中:长期贷款 1160
其中:负债 160
(3)重估价资料
非金融资产 220
证券 200
其他金融资产 220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解:
   使用:
    非金融资产=期初非金融资产2000+实物投资额200
              +重估价非金融资产阶级220=2420(万元)
现金和存款=期初现金300+期内黄金和存款1680=1980(万元)
证券=期初400+期内160+重估200=760(万元)
其他金融资产=期初300+期内200+重估220=720(万元)
   来源:
    长期贷款=期初800+期内1160=1960(万元)
    商业信用=期初600(万元)
    其他负债=期初400+期内160=560(万元)
    净值=资产合计5880-长期贷款1960-商业信用600
-其他负债560=2760(万元)
      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使 用来 源非金融资产
现金和存款
证券
其他金融资产2420
1980
760
720负债
长期贷款
商业信用
其他负债
净值-
1960
600
560
2760资产合计5880负债和净值 5880
6、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10分)
  解:
  (1)全部资产=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400+400)+320=4720(亿元)
(2) 一国国民财产=一国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向国外贷出<+>,向国外借入<->)=(4000+400)-360=4040(亿元)
  (3)国民资产负债总额=全部资产-净=4720-4040=680(亿元)
      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资 产负债和净值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4400
320负债
净值680
4040 合 计4720 合 计4720





期中测验(100分)

  下面是我国2000-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年份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其中:年底总人口数(万人)工 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000
2001
2002
2003
200488254.0
95727.9
103553.6
116603.2
136584.314628.2
15411.8
16117.3
17092.1
20768.144935.3
48750.0
52980.2
61274.1
72387.239047.3
42374.6
45975.2
53092.9
62815.15888.0
6375.0
7005.4
8181.3
9572.129904.6
33153.0
36074.8
38885.7
43720.65408.6
5968.3
6240.3
6715.6
7694.27316.0
7918.8
8476.7
9238.1
10098.5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解答:
   (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教材38页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的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计算方法)
各年度的计算表 单位:亿元
年 度国民生产
总值国内生产
总值第一产业
增加值第二产业
增加值第三产业
增加值2000
2001
2002
2003
200488254.0
95727.9
103935.3
116741.2
136584.3119775.2
130653.0
142035.2
161433.9
136875.914628.2
15411.8
16117.3
16928.1
20768.144935.3
48750.0
52980.2
61274.1
72387.229904.6
33153.0
36074.8
39188.0
43720.6  (2)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外净要素收入为二者之差,具体如下表:
国外净要素收入计算表 单位:亿元
年度20002001200220032004国外净要
素收入-31521-34925.1-38099.9-44692.7-291.6 计算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收入值-生产值)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人×10000=10273元/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表 单位:元
年度200020012002200320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027311093 12530 10561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1993年联合国出版的新SNA改称为国民总收入,英文缩写GNI)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总量指标,它们分别从特定角度反映整体经济活动成果,彼此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区别。
(5)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GDP是一国(或地区)地域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来看,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看,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和;从使用角度来看,它是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存货增加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②GNP是一国(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地区内)或国外(地区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之和。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利润、利息、劳务收入等要素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后的净额)之和。
   ③在经济总量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从生产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活动成果;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从收入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情况。
  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按其构成决定的,如当"国外净要素收入" 为负值时,国民生产总值将小于国内生产总值。随着本国经济不断向外拓展,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会有所增长。
  (6)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其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各年度平均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计算表 单位:%
年度平均发展速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0-20.5085348.80130.690462001110.7520.3937349.5147630.091512001109.0819.0850249.9884530.926532003108.7118.5747249.2937732.131522004113.6617.6499149.3437433.00635①1999-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
  ②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
                 =
  ③注意:在实践中计算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一般采用不变价格或可比价格计算的,以消除当年因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使得资料具有可比性。
  1999-2003期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约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约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是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果。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三:
(第七-十章)
   一、简答题(30分)
  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10分)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规定具有电大文库 (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不同主要表现为:(1)国际收支平衡表立足国内编精制;国外账户则立足于国外编制。(2)国际收支平平衡表是对当期对外交易流时的记录,并不反映对外经济存量的多少,而国账户却包括反映对外资产负债存量的账户。(3)关于分类的差别。对金融项目,国外账户以金融手段的种类作为主要分类基础,据此区分为七十类别,然后再考虑长期与短期分类。国际收支平衡表则以功能为主要分类基础,首先区分资本项目和金融账户,金融账户区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资本,其中证券投资、其他资本按资产和负债分列,然后是资产和负债的具体项目,储备资产,分金融手段反映。(4)核算目的与分析功能上的差别。
3.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人口的经济构成包含哪些内容?(10分)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人口的经济构成包含两方面:(1)按人口所从事劳动的性质,将人口区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2)按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提供者分为:雇工、雇员、自给劳动者和财产及转移收入的接受者。
8.简述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的主要内容。(10分)
  答:(1)公共服务;(2)劳动报酬;(3)固定资本消耗;(4)生产税;(5)营业盈余。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第1题】
  某国200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 目差 额贷 方借 方经常项目?424.57023.75 货物和服务-6669.75?7011.75资本和金融项目6614.257116.75?储备资产-22.590.00?净误差与遗漏 7.50?- 1、填出上表中带?处的数字。
 2、根据上题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计算该国2002年的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并简单分析该国2002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解:1、填空
  (1)国际收支总差额=22.5 (-6599.25+6614.25+7.50=22.5)
             =储备资产差额=90.00-112.50= -22.5
             (线下项目其借贷差额与国际收支总差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342.00-7023.75=-6599.25
   (3)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7116.75-502.5=6614.25
连接计算表(参考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方法.xls
  
项 目差 额
(收入-支出)贷 方
(收入)借 方
(支出)经常项目-6599.25424.57023.75 货物和服务-6669.75342.007011.75资本和金融项目6614.257116.75502.5储备资产-22.590.00112.50净误差与遗漏 (平衡项)7.507.50-  注:差额(项差)收入(贷方)>大于支出(借方)
    差额(逆差)收入(贷方)<小于支出(借方)
  2、简单分析
   该国在2002年度的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顺差,在数额上前者稍小于后者,使储备资产略有增加。该国经常项目有大额外额的逆差,说明该国在这一核算年度进口的商品远远大于出口的商品,这对一国的对外贸易来说很不利;资本和金融项目有大额的顺差,说明该国吸引了很多外贸,或者是借了很多的外债。因此,从长远来看,该国必须注意提高本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注意所吸引外资的合理利用,并且密切注意外债的规模和偿还能力。
  
【第2题】
  某国有如下资料:
(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解: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20000+(21000-16000)+128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47060+(-60)=47000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47000-12800=34200亿元
    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固定资产折旧=50000-12800=342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34200+(-30)-11000
                           =2970亿元
【第3题】
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费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
  根据以上资料:
1.计算下列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总收入
(3)国民可支配收入
(4)储蓄
(5)国外净资本流入
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
解:1.计算下列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
(2)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对国外支付产品税-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4778+(-10)-5-16=4747(亿元)
   (3)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4747+1-589=4159(亿元)
(4)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4159-3858=301(亿元)
(5)国外净资本流入=国外负债+金融资产净购买=-1632+1630= -2(亿元)
  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
货物与服务账户     单位:亿元
来  源金 额使  用金额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进口1093最终产品使用5871 最终消费3858 总资本形成889  固定资本形成905   其中:生产损耗589    净 额316=905-589  库存增加-16=889-905 出口1124总供给9646总需求9646
生产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额中间消耗3775总产出8553增加值总额4778 固定资本消耗(-)589 增加值净额418985538553
             收入形成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 额劳动报酬2583增加值总额4778生产税净额601 固定资本消耗(-)589营业盈余2133 增加值净额4189固定资本消耗(-)589营业盈余净额1005合 计4778合 计4778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 额财产收入净支出555劳动报酬2573原始总收入4747生产税净额596 固定资本消耗(-)589营业盈余总额2133 原始净收入4158 固定资本消耗(-)589 营业盈余净额1005合 计5302合 计5302   
   其中:劳动报酬=国内劳动报酬+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2583+(-10)=2573
      生产税净额=国内生产税净额-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601-5=596
      财产收入净支出=合计-原始总收入=5302-4747=555
   
               收入再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 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748原始总收入4747 固定资本消耗(-)589 固定资本消耗(-)589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4159 原始净收入4158经常转移净收入1合 计4748合 计4748 其中:经常转移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原始净收入 =4159-4158=1
      来源合计=原始总收入+经常转移净收入=4747+1=4748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 额最终消费支出
储蓄总额
 固定资本消耗(-)
 储蓄净额3858
890
589
250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可支配收入4748
589
4159合 计4748合 计4748  
    其中: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748-3858=890
   储蓄净额=储蓄总额-固定资本消耗=890-589=250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4748-589=4159
      
【第4题】储蓄总额
   已知某地区期初人口资料如下:
(1)常住人口400万人,其中暂时外出人口2.5万人。
(2)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8万人。
  并已知该地区内人口变动情况如下:
(1)常住人口中死亡3.5万人,出生7万人,新增暂时外出人口6000人,从外地返回本地2000人。
(2)在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中,死亡350人,出生1500人,离开本地区600人,新增外地暂住本地100人。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期末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和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
(1)期末常住人口=期初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增加-常住人口减少
=4000000+70000-35000=4003500(人)
   期末暂时外出人口=期初暂时外出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25000+6000-2000=29000(人)
   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初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80000+(100+1500)-(600+350)=79250(人)
(2)期末现有人口=常住人口+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末暂时外出人口
         =4003500+79250-29000=4053750(人)
(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17.5‰-8.7‰=8.8‰
      =(年人口出生数/年平均人口)-(年人口死亡数/年平均人口)
   年平均常住人口=(期初常住人口+期末常住人口)/2
               =(4000000+4003500)÷2=4001750(人)
   人口出生率=(年人口出生数/年平均人口)
               =70000÷4001750=0.01740׉=17.5‰
   人口死亡率=(年人口死亡数/年平均人口)
               =35000÷4001750=0.00875׉=8.7‰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四: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 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J·米德 B.R·斯通
C.范·克利夫 D.S·库兹涅茨
  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 电大文库
    A.固定资产数         B.存款数
    C.人口数           D.销售额
  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 A )。
    A.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          B.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C.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D.以上都对
  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D )。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游客      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
    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D )。
    A.自来水厂          B.机床厂
    C.建筑公司          D.医院
  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现行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B.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
D.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
  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D.住户整理家务
  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  B.常住单位
    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  D.经济组织
  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 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10.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 为( A )
    A.0.2   B.5 C. 120 D.无法确定
  11.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 D )。
   A.贷款   B.地下资产   C.债券   D.机器设备的租借
  12.收入初次分配是对( B )的分配。
    A.增加值 B.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经常转移收支
  13.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则该项活动属于( A )。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初次分配 D.实物转移
  14.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 B )。
    A.居民部门 B.企业部门  C.金融部门 D.政府部门
  15.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 A )估价。
    A.现行市场价格 B.固定价格 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 D.以上都可以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4分)
  1.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内容( ACDE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森林、矿藏等价值
C. 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 D. 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
    E. 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2.投入产出表第II象限的宾栏包括( ABCE )。
    A.最终消费 B.固定资产形成 C.净出口
  D.生产税净额  E.库存增加
  3.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 BCD )。
   A.缴纳个人所得税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C.耐用消费品支出
   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 E.购置房产
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 CDE )。
A.二者除了范围外,完全一致 B.前者是后者的简单汇总
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二者基本概念一致
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
  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包括( ABCE )。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经常转移
    D.资本往来 E.收益
  6.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因素有( AC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性别构成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净长安迁入率  E.人口年龄构成
  7.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 ABCDE )。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    D.库存物价指数 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 E.进出口物价指数
三、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错)理由:基本价格是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来确定的价格形式。而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仅是要素价格所确定的价格形式。(P11)
2.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饮料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对)理由:最终产品的定义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粮食用做畜牧业饮料的消耗就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中间消费,种植业的最终产品和产值。(28、32)
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Ⅱ象限。
(错)理由: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49)
4.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错)理由:居民消费支出为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支付房屋租金应计入居民服务所花费的支出,但购买住房(有保值升值因素)不是最终消费,不应计入消费支出。(81)
5.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对)理由:金融交易即是机构双方间的严格意义上讲的货币性交易,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负债的产生和消失。如现金兑债券,债券兑现金等。(104)
6.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3200亿元,则该 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 。
(错)理由:一国拥有国民资产=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部门净资产
=15000+14000+(-3200)=25800亿元(P144)
五、计算题
  1.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各行业的直接消费系数。
  
中 间 使 用总产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 计中间
投入第一产业20502090400第二产业7020060330500第三产业10502080200合 计1003001005001100总投入4005002001100
  解:
计算公式:直接消耗系数计算方法: ,其他结果如表下: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0.050.10.1第二产业 0.1750.40.3第三产业 0.0250.10.1
   2.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总产出3000亿元,中间消耗132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和等财产收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所得税4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5亿元,固定资本形成330亿元,库存增加20亿元。
  (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并计算各账户平衡项。
  (2)指出部门资本账户中资金余缺的具体数字并进行分析。
  (3)计算该非金融企业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并计算各账户平衡项。:
   货物与服务账户      单位:亿元
来  源金 额使  用金额总产出3000中间消耗1320进口0最终产品使用1680 最终消费350 总资本形成350  固定资本形成330   其中:生产损耗    净 额  库存增加20 出口0总供给3000总需求3000
                 生产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额中间消耗1320总产出3000增加值总额168030003000 (增加值总额=总产出-中间消耗3000-1320=1680)
             收入形成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 额劳动报酬800+17=817增加值总额1680生产税净额150-50=100营业盈余763 合 计1680合 计1680 (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17-100=763)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 额财产收入净支出263劳动报酬817原始总收入1884生产税净额100+450=550 固定资本消耗(-)0营业盈余总额780合 计2147合 计2147    (原始总收入=最初收入-财产收入净支出=2147-263=1884)
   其中:劳动报酬=国内劳动报酬+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800+(0)=800
      生产税净额=国内生产税净额-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100-0=100
      财产收入净支出=财产收入-财产支出=142+138-17=263
      
               收入再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 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889原始总收入1884经常转移净收入5合 计1889合 计1889 (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财产收入净支出=1889-0=1889)
   其中:经常转移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原始净收入 =5亿元
      来源合计=原始总收入+经常转移净收入=1884+5=1889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金 额来  源金 额最终消费支出
储蓄总额
 350
1539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可支配收入1889
0
1889合 计1889合 计1889   (储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1889-350=11539)
其中: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1889-350=1539
   储蓄净额=储蓄总额-固定资本消耗=1539-0=1539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1889-0=1889

       资本账户  单位: 亿元
资 产   负 债资本形成总额
资金余缺330
1214总储蓄
资本转移净额1539
5合计1544合计1544 (净贷出=国民总资本-资本形成总额=1544-330=1544)

  (2)指出部门资本账户中资金余缺的具体数字并进行分析。
   该部门的资金余缺值为正数,说明资金充足,资本形成总额不多。
  (3)计算该非金融企业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
   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1539/1889*100%=81.5%
   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330/1889*100%=17.5%

3.某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 (2)固定资产消耗530.1万元;
(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 (4)接受捐赠81.9万元我;
(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 (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
(7)年初库存32万元; (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解:(1)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
                   =814.5+(17.6-32)+0=800.1万元
  (2)资本账户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800.1 总储蓄
固定资本801.0
530.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514.5 固定资本消耗(-)530.1 库存变化-14.4 净储蓄270.9 贵重物品净获0 应收资本转移81.9 固定资产消耗(-)530.1 应付资本转移84.6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0 净贷出(+)/净借入(-)-1.8合 计
1328.4合 计
1328.4
由于企业没有最终消费,则可支配收入全部形成储蓄。即:
储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
综合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是( C )。
  A.住户和法人单位
  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2.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阶段用( B )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A. 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3.对工业部门计算总产出,通常采用( A )。
  A. 工厂法   B.产品法
  C.生产法   D.分配法
4.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 D )。
  A.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B. 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间消耗
  C.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D.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5.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主要反映( A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完全消耗系数是( C )。
  A.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B.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D.直接消耗系数与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7.以下各项中不应计入居民消费支出的是( C )。
  A.购买汽车    B.室内装饰用品
  C.购买名人字画 D.自有住房的虚拟房租支出
  8.资本转移( C )。
  A.只能是现金转移 B.只能是实物转移 
  C.既可以现金转移,也可以实物转移
  D.居民部门可以现金转移,政府部门只能实物转移
  9.投资率一般是非金融投资额与( D )之比。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是( D )。
  A.桥梁    B.运输设备
  C.种畜 D.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
11.以下几种金融手段不存在对应负债的是( A )。
A.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B.货币和存款
C.股票和其他产权 D.保险准备金
12.国民资产负债表反映全国民经济或部门( B )
A.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B.在一定时点上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C.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D.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往来收支
13.国外某企业今年7月在我国境内创立了一个子公司,那么年底我国进行常住单位数目统计时,( B )。
  A.应该包括此子公司 B.不应该包括此子公司
  C.可包括也可不包括 D.无法判断
  14.国民经济短期核算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 A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15.与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口指标是( B )。
  A.人口总数 B.常住人口  
   C.现有人口 D.出生人口数
16.拉氏物量指数是按( A )加权。
  A.基期价格    B.基期数量
  C.报告期价格 D.报告期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4分)

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主要价格形式有( ABCD )。
A.要素价格 B.基本价格
C.生产者价格 D.购买者价格
E.外汇价格
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是( CD )。
A.工厂法 B.产品法  
C.生产法   D.分配法
E.支出法
3.经常转移包括( ABC )。
A.收入税 B.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C.其他经常转移 D.营业盈余
E.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
4.生产资产划分为(ABC)。
A.固定资产 B.存货
工 C.贵重物品 D.金融资产 E.土地
5.下列资产中,属于金融资产的有( CDE )。       
A.商业信誉 B.计算机软件开发
C.保险专门准备金   D.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E.应付账款
6.国民资产负债存量核算包括( ABCE )。      
A.有形资产负债   B.金融资产负债 
C.其他资产负债    D.资产负债变动
E.期初、末资产负债表
7.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总量指标有( CDE )。
A.常住人口 B.现有人口 C.出生人口数
   D.死亡人口数 E.人口自然增加数   
  
  三、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错)前部分是对,后部分是错。农民自产自用的部分粮食,虽然没有通过市场实现,但是它们的生产过程所消耗的中间投入(电、化肥、农药等)都来自市场,它们的使用也是市场需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也应统计为生产产出、计入GDP核算之中。(17)
  2、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对)企业在生产时使用的原材料,不管是外购或自产自用的,都应计入中间消耗核算;而小型工具,凡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不论使用时间长短,都视为中间消耗。(37)
  3、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
  (对)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第Ⅱ象限的宾栏是最终产品或使用,包括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和净出口。(49)
  4、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
  (对)收入初次分配核算包括收入形成、原始收入分配和财产收入及国民收入为核算范围。其中财产收入中包括红利,即是产生于股票这种金融资产的财产收入。(20、74)
  5、原始森林和和围海造田都于生产资产。
  (对)从生产资产的概念中得知,是指不可再生资产,指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存的资产,由各年未被消费的产出累积而成,当其消耗或毁损后,可再次复制的。但原始森林和围海造田都不属于生产资产。但所支付土地改善价值,可以计入资本形成的内容。
  6、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两种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对)两种单位均为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后者是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作为国外来处理的。(7)
  四、计算题(共40分)
1、已知199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增加值44628.72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17844.76亿元,生产税净额9728.46亿元,财产收入2282.72亿元,财产收入支出6517.8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861.33亿元,经常转移收入321.8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127.9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亿元。
要求:(1)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2)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3)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储蓄。
(4)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
(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账户。(18分)
  解:
   (1)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支出
=44628.72-17844.76-9728.46+2282.72-6517.83=12820.39(亿元)
(2)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
=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 12820.39+321.8-2861.33=10280.86(亿元)
   (3)此处未涉及消费,故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储蓄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10280.86(亿元)
  (4)非金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
  =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
=10280.86+2127.99-21458.47= -9049.62(亿元)
 
(5)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账户。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 亿元
使用 来 源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总营业盈余17844.76
9728.46
17055.5总增加值
44628.72
合计44628.72合计44628.72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财产收入支出
原始总收入6517.83
12820.39总营业盈余
财产收入17055.5
2282.72 合计19338.22合计19338.22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经常转移支出
可支配总收入2861.33
10280.86原始总收入
经常转移收入12820.39
321.8合计13142.19合计13142.19
       资本账户  单位: 亿元
资产   负债资本形成总额
净贷出(-)21458.47
9049.62总储蓄
资本转移净额10280.86
2127.99合计12408.85合计12408.85 
 
 (5-2)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账户如下:
 
资金流量账户使用来源劳动者报酬支出 17844.76
生产税净额 9728.46
财产收入支出 6517.83
初次分配总收入 12820.39增加值 44628.72
财产收入 2282.72经常转移支出 2861.33
可支配收入 10280.86经常转移收入 321.8储蓄总额 10280.86资本形成总额 21458.47
净金融投资(-) -9049.6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2127.99  
另一种计算方式:
  总营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总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1)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营业盈余 + 劳动 + 生产税 + 应收财产 - 应付财产
(混合总收入) 报酬 净 额 收 入  收 入
=(44628.72-17844.76-9728.46)+17844.76+9728.46+2282.72-6517.83
=17055.5+17844.76+9728.46+2282.72-6517.83
=40393.61(亿元)
(2)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40393.61+321.8-2861.33=37854.08(亿元)
(3) 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37854.08(亿元)
说明: 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作为生产经营性单位没有消费的功能,不核算消费,其可支配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只有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才有最终消费。
(4) 净金融投资(净贷出)=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
=37854.08+2127.99-21458.47=18523.6(亿元)
(5)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账户.
  
  
         收入形成账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劳动报酬 17844.76
生产税净额 9728.46
总营业盈余 17055.5总增加值 44628.72
合计 44628.72合计 44628.72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财产收入支出 6517.83
 
原始总收入 40393.61
总营业盈余 17055.5
财产收入 2282.72
劳动报酬 17844.76
生产税净额 9728.46 合计 46911.44合计 46911.44

         收入再分配账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经常转移支出  2861.33
可支配总收入 37854.08原始总收入 40393.61
经常转移收入 321.8合计   40715.41合计   40715.41  

       资本账户 单位: 亿元    
资产   负债资本形成总额 21458.47
净贷出 18523.6 总储蓄 37854.08
资本转移净额 2127.99合计   39982.07合计   39982.07    
  
2、已知某地区2002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28000亿元;
 (2)最终消费14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11800亿元,公共消费2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5040亿元,库存增加360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200亿元;
 (4)出口2400亿元;
 (5)进口200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2800亿元;
 (7)劳动者报酬8400亿元;
 (8)生产税840亿元;
 (9)生产补贴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12分)
解:
  (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4000+5600+(2400-2000)=20000(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GDP=28000-20000=8000(亿元)
    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20000-2800-(840-140)=16500(亿元)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总产出
减:中间消耗28000
8000 总消费
  居民消费
  公共消费
总投资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增加
  贵重物品净获得
 净出口
出口
进口14000
11800
2200
5600
5040
360
200
400
2400
2000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
   减:补贴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20000
8400
840
610
140
2800
7960 国内生产总值20000 国内生产总值20000  

3.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的资料如下:该部门可支配收入为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要求:
(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
(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账户;
(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还是住户部门。(10分)
解:
(1)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980+370=1350(亿元)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45-9=36(亿元)
 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960+36-980-0=-354(亿元)
(2)
使 用  来   源1.资本形成总额 
(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 存货增加
1. 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2. 奖金余额1350
980
370
0
-3541.总储蓄
2.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1) 资本转移收入
(2) 减: 资本转移支出
960
36
45
9    合 计  996   合 计996 (3)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960/960=100%
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1350/960=140.6%
该部门的奖金余缺值为负,即从其他部门借入奖金,并且投资率超过100%,据此可以判定该部门为企业部门。
说明:计算该题需要熟悉资本形成总额等项目的计算公式,需要熟记资本账户的基本结构,同时对于各机构部门的奖金余缺状况有所了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04-30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004-30

《国际贸易》形成性考核册04-30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04-30

《地基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地基基础综合练习平时作04-30

《国际私法》形成性考核册04-30

《国际私法》形考作业204-30

《国际私法》形考作业(暂无答案)04-30

《国际私法学》形成性考核册04-30

《国际经济法》1形成性考核册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