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2形成性考核册

时间:2024-04-30 10:36:35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来源:【电大文库】http://www.diandawenku.com/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一:
一 简答题
1.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与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答 (1) 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
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
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2)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中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3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主要数据包括 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 国民储蓄 投资及资本形成 金融资产和负债 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 国际投资 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解答:分配法(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
*3.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解答:(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GDP=15000-10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总产出 15000
减:中间消耗 4713总消费 8110
居民消费 5600
公共消费 2510
总投资 2037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库存增加 24
贵重物品净获得 3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进口 1060劳动者报酬 5240
生产税净额 595
生产税 610
减:补贴 15
固定资产折旧 1480
营业盈余 2972国内生产总值 10287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4、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单位:亿元
年 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200054600.932499.82240.289340.961.136.4200158927.437460.82204.798592.959.838.0200262798.542304.92794.2107897.658.239.22003
200467442.5
75439.751382.7
62875.32686.2
4079.2121511.4
142394.255.5
52.9842.3
44.16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解:(1)见表
(2)各项分析如下: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本期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在不断增大。
本期间内,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在连续提高。(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本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呈小幅波动。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二: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03、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
指 标单位200020012002200320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280686077038472.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253236624762622.4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237.937.737.1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9.147.746.245.6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以其经济意义:
解答: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恩格尔系数常用于衡量居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联合国标准:该系数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二、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劳动报酬 256
生产税净额 79
总营业盈余 345总增加值 680合 计 680合 计 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来 源财产收入 42
原始收入总额 341总营业盈余 345
财产收入 38合 计 383合 计 383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经常转移支出 53
所得税 43
社会福利 7
捐 款 3

可支配总收入 288原始收入总额 341 合 计 341合 计 341
2、(1)根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2271.84 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消费率恩格尔系数
解答:(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6030(元)
(2)消费率为: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7703=78.28%
(3)恩格尔系数为: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2271.84/6030=37.7%
根据联合国标准:该系数37.7%在20%-40%为富裕。
储蓄率=(7703-6030)/7703*100%=21.72%

3、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4、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6800总储蓄 1850 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净贷出(+)/净借入(-)1050 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
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负债变化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保险 280负债 44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合计 1490合计 1490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6、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答: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4000+400+320-360=4360(亿元)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三:

一、 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答:(1)复式记账原则。(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
2.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统计(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统计(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二、 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万元)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7-3)+(3-2)+(8-7)+(3-2)=7

货物和服务账户 单位:万元
来 源使 用货物与劳务出口 10货物与劳务进口 5货物出口 7货物进口 3劳务出口 3 劳务进口 2 货物与劳务对外交易差额 -5 合计 5合计 5
2.某国有如下资料:(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所得税=47000-6000=41000(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1000-30=10970(亿元)
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2)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3)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4)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下列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国外净资本流入
解: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支出=4778+(-10+601)-(2583+5+16)=2765(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外国经常转移收入净额=2765+1=2766
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2766-3858=-1092(亿元)
国外净资本流入=对国外负债-金融资产净购买=1632-1630=2(亿元)

4.已知某地区期初人口资料如下:
(1)常住人口400万人,其中暂时外出人口2.5万人。
(2)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8万人。
并已知该地区人口变动情况如下:
(1)常住人口中死亡3.5万人,出生7万人,新增暂时外出人口6000人,从外地返回本地2000人。
(2)在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中,死亡350人,出生1500人,离开本地区600人,新增外地暂住本地100人。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期末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和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1)期末常住人口=期初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增加-常住人口减少=400+7-3.5=403.5(万人)
(2)期末暂时外出人口=期初暂时外出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2.5+0.6-0.2=2.9(万人)
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初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8+0.15+0.01-0.095=8.065(人)
期末现有人口=常住人口+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末暂时外出人口=403.5+8.065-2.9=408.6650(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加数/年平均人口数=(7+0.15-0.035-3.5)/[(400+8-2.5)+(403.5+8.065-2.9)]/2=0.8880%

电大文库【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四: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 B. R. 斯通 C. 范.克利夫 D. S.库兹涅茨
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
A.固定资产数 B. 存款数 C. 人口数 D. 销售数
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 A )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
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D. 以上都对
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D )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 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
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 B.机床厂 C. 建筑公司 D.医院
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
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D.住户整理家务
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 B.常住单位 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 D. 经济组织
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 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10. 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 A )
A. 0.2 B. 5 C. 120 D.无法确定
11.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A. 贷款 B.地下资产 C. 债券 D.机器设备的租借
12. 收入初次分配是对( A )的分配。
A.增加值 B.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经常转移收支
13. 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则该项活动属于( A )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初次分配 D.实物转移
14. 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B )
A.居民部门 B.企业部门 C.金融部门 D.政府部门
15. 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 A )估价。
A.现形市场价格 B.固定价格 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 D.以上都可以
16. 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C )。
A.借方400万美元, B.贷方400万美元
C.借方350万美元 D.贷方350万美元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内容( ACDE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森林、矿藏等价值
C.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 D.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
E.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2. 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包括( ABCE )
A.最终消费 B.固定资产形成
C.净出口 D. 生产税净额
E.库存增加
3.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 BCD )
A.缴纳个人所得税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C. 耐用消费品支出 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
E.购置房产
4.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 )。
A.二者除了范围外,完全一致
B.前者是后者的简单汇总
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二者基本概念一致
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
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包括( ABCE )
A.货币贸易 B.服务贸易
C.经常转移 D.资本往来
E.收益
6. 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原因有(AC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性别构成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净长安迁率
E.人口年龄构成
7. 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BCDE )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 B.库存物价指数
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
E.进出口物价指数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
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Ⅱ象限。×第Ⅱ象限主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而第I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4、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
5、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即交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金融性的,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和消失。所以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而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则属于其他货币性交易,即交易只有一个方面是金融性的,另一方面却是非金融性的。
6、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因为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表示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3200亿元,则国民财产=15000+3200=18200亿元。

四、计算题
1.给出某地区的投入产出简表和相应的直接消耗系数
中间使用总产出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 中间投入第一产业 20 5020 90400第二产业 7020060330 500第三产业 10 50 2080 200合计1003001005001100总投入 400 500200 1100 解:
A=
2.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总产出3000亿元,中间消耗132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5亿元,固定资本形成330亿元,库存增加20亿元。
(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帐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并计算各帐户平衡项。(2) 指出部门资本账户中资金余缺的具体数字并进行分析。(3)计算该非金融企业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 账户如下:(单位:亿元)
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中间消耗 1320总产出 3000增加值 1680 合计 3000合计 3000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000-1320=1680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劳动报酬 800
生产税净额 100
总营业盈余 780总增加值 1680合 计 1680合 计 1680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来 源财产收入 142总营业盈余 780原始收入总额 776财产收入 138合 计 918合 计 918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经常转移支出 8
捐 款 8
可支配总收入 1235初次分配总收入776
经常转移净收入467
社会缴款17
现缴所得税450 合 计 1243合 计 1243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最终消费 0

总储蓄 1235可支配总收入 1235 合 计 1235合 计 1235
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来 源资本形成总额 350总储蓄 1235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330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5 存货 20 资金余缺 890 合计 1240合计 1240
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1235/1235=100%
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350/1235=28.34%
3、某 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产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解: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84.5+(17.6-32)+0=800.1(万元)
资本账户 单位:万元
使 用来 源资本形成总额 800.1总储蓄 80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814.5固定资本消耗 530.1库存增加 -14.4净储蓄 270.9贵重物品净获得 0应收资本转移 81.9固定资本消耗 530.1应付资本转移 84.6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 0 净贷出(+)净借入(-) -1.8 合计 1328.4合计 1328.4综合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6分)
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C)。
A.住户和法人单位 B.营业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2.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阶段用(B)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结果。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3.对工业部门计算总产出,通常采用(A)。
A.工厂法 B.产品法 C.生产法 D.分配法
4.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D)。
A.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B.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消耗
C.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D.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5.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主要反映(A)。
A.产业部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完全消耗系数是(C)。
A.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B.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D.直接消耗系数与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7.以下各项中不就计入居民消费支出的是(C)。
A.购买汽车 B.室内装饰品质 C.购买名人字画
D.自有住房的虚拟房租支出
8.资本转移(C)。
A.只能是现金转移 B.只能是实物转移
C.既可以现金转移,也可能实物转移
D.居民部门可以现金转移,政府部门只能实物转移
9.投资率一般是非金融投资与(D)之比。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10.下列各项活动中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是(D)。
A.桥梁 B.运输设备 C.种畜 D.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
11.以下几种金融手段不存在对应负债的是(A)。
A.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B.货币和存款 C.股票和其他产权
D.保险准备金
12.国民资产负债表反映国民经济或部门(B)。
A.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B.在一定时点上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C.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D.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往来收支
13.国外某企业去年7月在我国境内创立了一个子公司,那么年底我国进行常住单位数目统计时,(B)。
A. 应该包括此子公司 B.不应该包括此子公司
C.可包括也可不包括 D.无法判断
14.国民经济短期核算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A)。
A. 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15.与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口指标是(B)。
A.人口总数 B.常住人口 C.现有人口 D.出生人口数
16.拉氏物量指数是按(A)加权。
A.基期价格 B.基期数量 C报告期价格 D.报告期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5个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4分)
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主要价格形式有(ABCD)。
A.要素价格 B.基本价格 C.生产者价格 D.购买者价格
E.外汇价格
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是(CD)。
A.工厂法 B.产品法 C.生产法 D.分配法 E.支出法
3.经常转移包括(ABC)。
A.收入税 B.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C.其他经常转移
D.营业盈余 E.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
4.生产资产划分为(ABC)。
A.固定资产 B.存货 C.贵重物品 D.金融资产 E.土地
5.下列资产中,属于金融资产的有(CD)。
A.商业信誉 B.计算机软件开发 C.保险专门准备金
D.货币黄金和特别权 E.应付帐款
6.国民资产负债存量核算包括(ABC)。
A.有形资产负债 B.金融资产负债 C.其他资产负债
D.资产负债变动 E.期初、期末资产负债
7.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总量指标(CDE)。
A.常住人口 B.现有人口 C.出生人口数 D.死亡人口数
E.人口自然增加数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2、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3、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第Ⅰ象限反映的,所以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该说法是正确的。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看,第Ⅱ象限的主栏与第Ⅰ象限相同,而宾栏所列示的是最终产品或使用。
4、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是直接与生产相关的要素收入流量,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营业盈余等流量。该题中的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财产收入,故属于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畴。
5、原始森林和围海造田都属于生产资产。×根据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的定义和各自所包括的内容,原始森林属于自然资产而非生产资产;围海造田是生产活动的产出结果,是对自然资产的改善属于生产资产。
6、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两种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是否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而非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四、计算题
1.已知199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增加值44628.72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17844.76亿元,生产税净额9728.46亿元,财产收入2282.72亿元,财产收入支出6517.8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861.33亿元,经常转移收入321.8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127.9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亿元。
要求:(1)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3)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储蓄;(4)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帐户。(18分)
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44628.72-17844.76-9728.46=17055.50(亿元)
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支出=17055.50+2282.72-6517.83=12820.39(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12820.39+321.8-2861.33=10280.86(亿元)
非金融企业的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10280.86(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10280.86+2127.99-21458.47=-9049.62(亿元)
非金融企业资金流量表 单位:亿元
使 用来 源增加值 44628.72劳动者报酬17844.76 生产税净额9728.46 财产收入6517.832282.2初次分配总收入 12820.39经常转移收入2861.33321.80可支配总收入 10280.86总储蓄 10280.86资本转移收入 2127.99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 净金融投资-9049.62 2.已知某地区2002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28000亿元;(2)最终消费14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11800亿元,公共消费220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56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5040亿元,库存增加360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200亿元;(4)出口2400亿元;(5)进口20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2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8400亿元;(8)生产税840亿元;(9)生产补贴140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解: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400+5600+(2400-2000)=20000(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8000-20000=800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20000-8400-2800-(840-140)=8100(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来 源总产出 28000总消费 14000减:中间消耗 8000居民消费 11800劳动者报酬 8400公共消费 2200固定资本消耗 2800总投资 5600生产税净额 700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5040营业盈余 8100库存增加 360 贵重物品净获得 200 净出口 400 出口 2400 减:进口 2000国内生产总值 20000国内生产总值 200003.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的资料如下:该部门可支配收入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形成获得减处置0,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帐户(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还是住户部门。(10分)
解: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980+370+0=1350(亿元)
资本转移净收入=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45-9=36(亿元)
总储蓄+资本转移净收入=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净获得减处置+统计误差+资金余缺
960+(45-9)=1350+0+0+资金余缺 资金余缺=354(亿元)
使 用来 源资本形成总额 1350总储蓄 960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80资本转移净额 36 存货增加 370 资本转移收入 45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0 资本转移支出 9统计误差 0 资金余缺 354 合计 996合计 996储蓄率=总储率/可支配总收入=960/960=100%
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1350/960=140.6%
总储蓄等于可支配总收入,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04-30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004-30

《国际贸易》形成性考核册04-30

《国际私法》形成性考核册04-30

《国际私法》形考作业204-30

《国际私法》形考作业(暂无答案)04-30

《国际私法学》形成性考核册04-30

《国际经济法》1形成性考核册04-30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04-30

bemadeof和bemadefrom 区别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