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2章)

时间:2024-04-30 10:20:38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如下

一、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1.心理学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1)心理学对学习观产生影响。

现代的学习观中,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

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

(2)心理学对学生观产生影响。

学生观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是自我学习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的选择应该受到尊重。

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知识、技能、情感、心理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师生之间的平等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经验、改变经验,交往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成功的教育是保护个性的教育、快乐的教育。

2.心理学流派与课程、教学的发展。

(1)行为主义流派。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等。该理论强调课程设计、教学过程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识获得的速度;但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是消极被动、完全受环境制约的,把人的学习简单化、机械化,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导致课程设置、编排的僵化,教学过程缺乏人性。

(2)认知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该理论强调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认知结构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该理论重视学生认知结构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的一致性,从而把课程、教学与人的内部心理机制统一起来,增强了教育的科学性。  

(3)人本主义流派。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该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对课程编制、教学实施都有启发作用。

(4)建构主义流派。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自然传递给学生,而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建造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学习这需要个别发现复杂的信息并加以转换,才会使自己有所收获。强调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所以这一理论又被视为学生中心的教学策略。

 

二、课程与教学的文化与社会学基础

1.课程与教学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2.影响课程、教学的社会学学说

(1)结构——功能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帕森斯。该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结构及其功能,强调结构的整合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社会中每一个不同的系统,包括教育系统都具有与一个更大的系统和它的其它部分相联系的重要功能。教育就是要通过对个体进行特殊的训练,使个人能够适应社会一般公民文化,并与社会融为一体。这一理论着重寻求课程、教学体系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和谐一致,在完成社会角色分配(选择)和使学生社会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冲突理论。代表人物是韦伯、科林斯等。冲突理论主要强调教育周期性出现的动力,以及在社会中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3)互动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麦克尔.杨、米德。互动理论是对教育系统中个人行为的分析。

3.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1)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任何时期、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

(2)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教师本身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经历便会影响课程的现实表现,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

 

三、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1.哲学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1)教育目的与课程、教学。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目的具体的、现实的体现,

课程、教学便与政治理想、社会理想、以及与人性的理解有关,持不同哲学信仰的人会有不同的课程、教学目的。

(2)价值观与课程、教学。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就是学生、教师、社会对凝

结在课程与教学中的教育元素的需要、判断与取舍,持不同的哲学倾向的人有不同的课程、教学价值观。

(3)知识论与课程、教学。人们对知识的看法显在地反映在课程、教学中;有的哲学观强调永恒的定理、公理,有的重视实用性、技术性操作性的课程,有的强调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还有的认为知识是学生主观上对它的感受、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2.当代教育哲学流派的课程、教学观

(1)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美国杜威。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观强调儿童中心、以“做”为中心、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应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

(2)分析哲学。代表人物赫斯特。分析哲学课程、教学观对一些教育概念的重新界定,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这些教育问题,起到了“清思”的作用。

(3)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德国的海德格尔、法国的萨特等。存在主义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主体间自由交往的过程,教育中师生都是自由的个体和主体,只有通过师生主体间精神的交流的心灵的沟通,才能理解他人和历史,理解自己和现实,而不会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试论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30

教师评价语言的缺位及补位04-30

艺术学概论课程的复习方法104-30

末位淘汰制何以卡壳04-30

电大《高级财务会计》练习题-实务题104-30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及404-30

教育法学课程重难点分析(三)04-30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及304-30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及204-30

更新教师的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