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5章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时间:2024-04-30 10:20:35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一、简述程序化知识的获得过程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1.陈述性阶段。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获得。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等。在这一阶段,学生知道并能够陈述了某些概念与规则,但在使用这些概念和规则时他先要有意识地再现出陈述性知识后再表现为行为。在完成某一活动时,学生要再现每一个产生式,一步一步地进行各步骤的操作。

  2.程序化阶段。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

  3.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这时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了很大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

  二、简述程序性知识的划分及其学习过程的特点。

  程序性知识可以划分为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二者的学习过程有不同的特点。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一种结构。在实际生活中,各种物体、字母、图形、声音等都可以是模式。而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

  模式识别与陈述性知识的运用不同。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概括化是指对同类刺激模式中的不同个体做出相同的反应。而分化与概括化相反,它是指对不同类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的过程。概括化需要在同类刺激中抽取出共同的特征。分化需要找出的是两个以上刺激间的差异。

  正例和反例的运用在模式识别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前者促进概括化,后者促进分化。通常情况下,一项模式识别的学习过程要依赖于概括化和分化的反复进行,才能最后达到判断的迅速准确。

  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它与模式识别过程密不可分,模式识别是完成动作步骤的前提条件,即只有首先能对需要执行某一动作步骤的情境条件的模式做出准确判别,动作步骤的执行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根据安德森的理论,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而这一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

  程序化是指将动作步骤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转换成程序性知识表征的过程,程序化之后执行某个动作不再需要提取陈述性知识。这一过程分两步来实现:第一步,建立规则和步骤的命题表征。第二步,将动作步骤的陈述性命题表征转化为程序性产生式表征,并在执行动作步骤的过程中逐渐脱离陈述性命题的检索、提取和监控。

  程序合成是指把若干个产生式合成一个产生式,把简单的产生式合成复杂的产生式。它要求两个有关联的产生式同时进入工作记忆,并且一个产生式的行为项是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项。此时保留前一个产生式的条件项,将两个条件项的动作项按顺序合并为一个复杂的动作项,并通过大量练习使之成为一个巩固的技能组块。程序合成一方面减少了产生式数量,因而缩短了激活时间,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工作记忆的负担,使复杂动作步骤更为流畅。

  三、论述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由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因此,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也会适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还需要以下的条件:

  1.提供例证

  正例和反例的提供是学习模式识别的必要条件,没有对大量合适的正、反例的分析和比较,概括化和分化的过程就无法完成,也就很难达到对同类和不同类刺激模式的准确判别和区分。而模式识别如果无法完成,动作步骤也不可能被正确运用到该用的问题情境中来。

  2.练习和反馈

  无论是模式识别还是动作步骤,无论是程序化还是程序组合,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馈。练习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练习,程序性知识就不可能成其为程序性知识,没有练习,程序性知识只能永远以陈述性规则的命题及命题网络表征和贮存在人脑中,既无法实现程序化,更无法达到自动化地熟练运用。

  从促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来看,提供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的内容:不同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中,练习时所需问题的类型不同。学习模式识别程序时要给学生提供练习分类的问题,促进概括化要提供包含正例的问题,促进分化要提供包含反例的问题。而在学习动作步骤程序时,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这一动作步骤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的问题,先让学生练习简单的问题,再让他们练习需要先行知识的复杂问题。

  (2)练习的速度: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要慢一些,这时的问题要精,具有典型性,以后练习速度逐步加快。

  (3)练习时间的分配:一般来讲,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在学习初期,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太长,但两次练习的间隔也不宜太长。

  (4)练习的形式:应该尽可能多样化,包括问题形式的多样化与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活动。

  (5)与练习一样,反馈也应因不同的程序性知识而不同。比如,对于模式识别练习,在反馈时,要注意讲清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哪些地方是错误的。对于动作步骤学习,在反馈时,促进程序化的重点在于正确性,促进程序组合的重点在于速度。

  四、什么是动作技能?它分为哪几类?由哪些成分构成?

  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动作技能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动作技能中有动作的成分,但动作并不就是运动技能。只有人们运用一组动作去完成某一项具体任务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时,这种活动能力才能称为动作技能。个体越是能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身体动作完成任务,其动作技能水平就越高。

  按照不同的标准,动作技能有不同的分类。

  从动作是否连贯的维度,可将动作技能分为连续的动作技能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连续的动作技能往往对动作的连贯性、敏捷性要求较高,如舞蹈、球类运动、体操等。不连续的动作技能往往对动作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如手枪慢射等。

  从动作过程中外部情境是否有变化的维度,可将动作技能分为开放性技能和封闭性技能。开放性技能较多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须根据外部情境中的信息,不断调整操作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开汽车等。封闭性技能较少受外部情境控制,如举重等。因而,开放性技能的完成对人的环境信息识别能力、判断和适应能力、调节能力要求更高。

  从反馈条件的维度,还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内循环技能和外循环技能。内循环技能是一种自我调节的运动技能,对动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反馈往往来自个体内部。而外循环技能常常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反馈影响。

  动作技能一般包括三个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和认知能力。

  1.从难易程度的角度来分,动作有三种类型: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技巧动作。从上述三种类型动作之间的关系来看,基本—基础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反射动作组成的。而技巧动作又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基础动作组合成成的,是一个个基本—基础动作组。

  2.体能主要包括耐力、力量、韧性、敏捷性等。体能是运动技能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完成动作技能的前提和保障。每一动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相应体能的支持,离开体能,动作任务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动作技能就会大打折扣。

  3.动作任务的完成,必须有认知过程的参与。因而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是动作技能的重要构成成分。

  五、简述费茨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观点

  费茨等将动作技能分成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

  1.认知阶段,也称知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和目标期望。认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学习者忙于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技能的局部动作,因而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动作忙乱,呆板而不协调,出现很多多余动作,不能察觉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

  2.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传授者将整套动作分成若干分解动作,都学习做初步尝试,逐个学习。即把组成新运动技能的动作构成的整体逐一分解,并试图发现它们是如何构成的,最后尝试性地完成所学新技能中的各个动作。在这个时期,学习者的注意只能集中于个别动作上,不能统观全局和控制动作的细节。

  3.联系定位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并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联系定位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技能的局部动作被综合成更大的单位,最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动作技能整体。练习者视觉控制作用逐渐减弱,而肌肉感觉的自控作用逐步提高,动作间的相互干扰减少,紧张程度有所减弱,多余动作趋于消失。

  4.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一长串的动作步骤程序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似乎是自动流出来的,无需特殊地注意和纠正,技能逐步由脑的低级中枢控制。这时,练习者的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已经消失,练习者就能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动作,能够自动地完成一个接一个的动作,几乎不需要有意识控制。熟练操作就是动作技能进入自动化阶段的特征。

  总之,动作技能的学习需要从领会动作要点和掌握局部动作开始,到建立动作连锁,最后达到自动化。

  六、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

  熟练操作的主要特征是:

  (1)意义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随着技能的形成,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整个技能或技能中的大多数动作逐渐成为一个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人们在完成一种技能时,只关心怎样使技能服从于当前任务的需要,而不关心个别动作的进行。由于动作系统的自动化,扩大了人脑加工动作信息的容量,完成动作的紧张程度得到缓和。

  (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随着练习的增多,学习者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细微差别,能运用细微的线索,使动作日趋完善。技能相当熟练时,人能根据微弱的线索进行动作。这时熟练者头脑里已储存了与特有的一系列线索有关的信息,当某一线索出现之后,就能进行一系列的反应。

  (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在技能形成中,反馈对技能动作的学习和完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动作技能中,反馈可分成外反馈与内反馈两种。在技能形成的初期,内反馈与外反馈都很重要,但来自外界的视觉反馈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人们根据动作反应后所看到的结果,对反应进行调整中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能熟悉了,他们就能够摆脱视觉的控制而熟练地进行。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许多技能,既需要连续性的统一协调,又需同时性的统一协调,从而构成一个协调化的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表现出同样操作水平的人,其熟练程度可能不同,检验谁是最熟练的操作者的最好方法是看谁在条件变化时能保持正常的操作水平。紧急情形的突然出现可能使不熟练者手足无措,但能使熟练者的技能发挥至巅峰。

  2.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运动技能通常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为目标,并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作业期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其次,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期望。一般说来,有明确的期望和目标的学习较无明确期望、目标模糊的学习有效。

  3.示范与讲解。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导向功能,能引导学生做出规范性的动作。研究表明,指导者的示范与讲解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在具体作法上要注意的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示范、讲解与让学生说出示范动作相结合。

  (2)教师在示范时,要把各个步骤充分展开加以示范,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动作的结构与特点,更好地观察、理解与模仿。

  (3)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初期,示范动作的速度要降低,防止因信息量过多而导致学习不能进行。

  (4)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

  (5)动作技能的学习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基础。

  4.练习与反馈。

  动作技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但练习不是单纯或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时,学习者必须调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多种认知成分的积极参与。

  首先,要采用多种练习方法。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地练习法。即在实习基地学生依据所学的知识从事实际操作,以形成动作技能的办法。

  (2)程序训练法。即运用程序教学原理,把学生的动作技能划分为若干阶段,要求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不断给予强化与矫正,以提高动作效率的方法。

  (3)动作—时间分析法。即测量每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排除无效动作,减少不必要的动作环节,取得最佳活动效率的方法。这也是工效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4)心理练习法与身体练习相结合。

  (5)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其次,要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

  第三,提供恰当的反馈。通过反馈,学生才能辨别动作的正误,知晓自己动作是否达到要求。反馈可分为内部的与外部的,及时的与延迟的。采用何种反馈,应根据任务的性质、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而定。

  七、什么是智力技能?它与动作技能的关系如何?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

  智力技能的本质特征就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按照其内容和概括化程度,可将智力技能分为两种:一般智力技能和特殊智力技能。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

  (1)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是属于实际操作活动的范畴,其活动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是可以被观察的,可以被感知的。而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智力技能只能在大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内潜地进行,只能通过难以觉察的映像的变化来判断其存在,具有隐藏性。

  (2)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因而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

  (3)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第三,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2.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联系

  一方面,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比如,写作这种智力技能就是在书写等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八、简述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及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把智力活动本身外部化,以物质或物质化形式向学生提示动作本身,这时学生还没有亲自行动,只是理解这种动作的逻辑和实现这种动作的可能性。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即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进行学习。此阶段的关键,一是展开,二是概括。展开即把智力活动分为若干小的单元;概括指学生在初步掌握展开的外部操作的直观水平上,形成关于智力活动的较为概括的表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科学基础知识能利用的物质活动是有限的,因此物质化活动就成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它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变形,能使学生通过外部物质化活动来进行智力活动,并保存了形成新智力活动的那种自然心理程序。而且图表、模型、图片、示意图等能再现出实物的本质特性和关系,利用这些物件来进行外部活动,还能对它们进行比较、测量、移动和改变等,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良好支柱,因此,这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来说极其重要。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实在的活动,是智力技能内化的第二步。此时智力活动已经摆脱了实物或实物的替代物,而代之以外部言语为支持物。它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特殊阶段,是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智力活动转化的开始,是智力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它要求对言语机制进行很大的改造。即在出声言语时是眼、口、耳、脑同时协同活动,现在仅是眼、脑同时活动,因而这种言语形式要求学生重新学习和掌握。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的活动的形成,是活动向智力水平转化的开始。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智力活动简化、自动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压缩和自动化,似乎脱离意识的范畴,脱离自我观察的范围,无论在言语机制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机制上,外部言语是与他人进行交际的手段,是指向别人的。而内部言语则完全失去了这些功能,是“为自己所用的言语”,是为固定智力过程的个别因素与调节智力过程的进行而服务的,在结构上,常常被简缩得不合语法结构,主要是带有谓语的性质,不再是扩展的与合乎语法的了。

  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

  培养智力技能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形成条件化知识

  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样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二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产生式知识必须经过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变成一种心智技能。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言语活动有利于避免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寻找新的更佳思路,能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使注意集中于问题的突出方面或关键的因素,促使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更高。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

  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

  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智力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要使练习取得最佳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十年寒窗苦读的下一句是啥子04-30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5章)04-30

艺术学概论课程的复习方法204-30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9章)04-30

艺术学概论课程的复习方法504-30

艺术学概论课程的复习方法404-30

分和份的区别和用法04-30

变形记的作者是04-30

木加秦怎么读音是什么04-30

头的最后一笔是捺还是点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