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1-5章知识点

时间:2024-04-30 10:20:34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第一部分  重要概念

  1.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2.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3.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提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

  4.终结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其侧重在于对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出鉴定。

  5.他人评价: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他人作为主体的评价。他人是相对活动实施者而言,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或机构。

  6.自我评价:是指教育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自我,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体。

  7.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

  8.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

  第二部分  重要模式

  1.泰勒模式

  又称“行为目标模式”。

  (1)提出背景: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泰勒(R.W.Tayler)教授被邀请主持“八年研究”评价委员会的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泰勒和他的同事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以区别于早期的教育测验运动,形成了“泰勒模式”。

  (2)模式特点:

  泰勒模式就是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依据行为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实际教学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

  (3)模式优缺点:

  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不足之处是忽视对教育目标自身的评价,并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性的关注。

  2.CIPP模式

  (1)提出背景:

  美国的教育改革提高了对教育评价手段的要求,占统治地位的泰勒模式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对评价的新要求。

  (2)模式特点:

  CIPP模式是由斯塔弗尔比姆(L.D.Stufflebeam)于1966年创立。

  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ionEvaluation)这四种评价所组成。

  背景评价是对教育目标本身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提问:目标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输入评价是对用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包括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优,或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育方案的优势进行结合,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提问:什么是最可行的方案?)

  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便了解方案实施进度、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作出对方案的修正或终止。

  成果评价是对教育方案实施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3)模式优缺点:

  不仅重视最终结果评价,而且重视对目标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同时重视方案的形成性评价,是对泰勒模式的重要发展。

  由于CIPP模式所要进行的评价较多,对评价信息、经费和评价技术的要求较高,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3.目标游离模式

  迈克尔·斯克里文(MichaelScriven)于1967年提出。

  评价如果仅限于衡量教育活动的成果达到目标的程度是不全面的,而应该收集包括可能产生的相反效果在内的有关方案活动成果的全部信息,并作出价值判断。由于这种评价模式将评价活动与目标相分离,所以称为目标游离模式。

  第三部分  重要知识

  1.教育评价按目的分类

  以诊断、改进、促进提高和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评价者主要采取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搜集评价信息;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分析、表达评价意见;被评价者参与度较高。

  以鉴别、区分、奖惩等为目的的评价:多用定量评价;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受评地位。

  2.教育评价方案的内容

  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评价的内容;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附录。

  3.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步骤

  确定教育评价目的;设计评价项目;确定权重系数;确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及采集信息所需的表格,确定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确定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实施程序。

  4.被评者的障碍心理现象及其调控

  被评者的障碍心理现象:

  一是被审心理,二是应付心理,三是迎合心理,四是防卫心理。

  被评者障碍心理产生的原因:

  (1)需要心理失落(安全、自尊需要);

  (2)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

  被评价者障碍心理的调控:

  主要提高被评者对评价的认识,并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选择素质高的评价者,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主动对被评者的心理实施调控,使双方心理交流处于良好状态,使评价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5.他人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及其调控

  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知觉定势的影响(晕轮效应、情绪效应、投射效应)。

  第二、频数和次序效应(频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第三、肯定效应(评价者倾向于对人格化的对象进行肯定性评价)。

  第四、群体效应(从众效应、权威效应、关系效应)。

  误差心理的调控:

  主要是选拔高素质的评价者,并进行培训,另外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管理

  6.自我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及其调控

  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不能正确识别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二是参照别人的水平评价自己(类比对象不合适);

  三是通过自我分析评价自己(自我观察和认识水平有限)。

  误差心理的调控:

  第一,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地吸收别人对自己评价中的合理成分。

  第二,要注意把握与别人类比时的可比性,不滥比,把类比当作启发自我评价的手段。

  第三,采取全面、发展的态度,要学会把别人的评价、与别人类比和自我评价统一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力求客观。

  在坚持多学习的同时,要坚持对自己多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从而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

  7.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时间灵活、效率高;取样不受限制;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

  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

  设计比较麻烦;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另外,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可能出现估计作答或回避本质性东西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有时还要结合访谈了解深层次的信息。

  8.问卷的结构及设计要求

  问卷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正文等部分。

  问卷的设计要求:

  问卷问题的形式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2)问题数量要适度;(3)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4)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5)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6)问题排列要整齐美观,先易后难。

  9.访谈法的优缺点

  访谈法的优点:

  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较强的可控性;调查过程具有互动性。

  访谈调查法的局限:

  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效率较低,不适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调查;标准化程度低,不易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适合于个案研究,或作为问卷调查的辅助手段使用;访谈者的访谈技巧和态度等会影响调查结果。

  10.运用访谈法注意的问题

  (1)充分做好访前准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访谈计划,确定访谈中问题,并对访谈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同时要了解访谈对象各方面的特点,以保证访谈能够顺利进行。

  (2)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进行访谈。

  (3)访谈者需要由访谈对象的熟人引见。

  (4)建立一个自然融洽的访谈氛围。

  (5)访谈者要注意提问技巧。

  (6)严守保密的承诺,如果要利用录音机,事先应征求访谈对象的同意。

  (7)认真作好访谈记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十年寒窗苦读的下一句是啥子04-30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5章)04-30

艺术学概论课程的复习方法204-30

分和份的区别和用法04-30

变形记的作者是04-30

木加秦怎么读音是什么04-30

头的最后一笔是捺还是点04-30

一栋栋高楼像什么填空04-30

刘裕是刘备的后代吗04-30

不削与不屑的区别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