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6章学习策略

时间:2024-04-30 10:20:32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学习策略的基本涵义包括:

  1.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都属于学习策略范畴。

  2.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又有水平、层次之别。

  3.学习策略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也是会不会学习的标志。

  4.学习策略可以通过教学来发展。虽然学习策略一般由学习者自己制定和使用,但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可以形成和改善的。

  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学习策略分成如下四类:

  1.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可将学习策略分为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

  2.根据学习进程,可将学习策略分为选择性注意策略和编码策略。

  3.根据学习策略的运用范围,可分为一般学习策略和学科学习策略。

  4.根据学习策略的涵盖成分,可将学习策略分为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自我监控策略和自学策略

  二、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的关系。

  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加工过程中,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

  学习策略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控制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便有效地储存和提取信息。就学习策略的本质而言,由于学习策略是一种策略性知识,它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包括信息加工流程所有环节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注意、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编码等。其中,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是对信息进行的直接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等属于认知策略;而对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则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视与指导着个体认知过程的进行,属于自我监控策略。由此可知,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

  学习策略参与信息加工,主要是指其中的认知策略(主要是指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的选择、识记与组织)直接参与信息加工过程,并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主要是指自我监控策略对个体认知过程的监视、管理和指导。

  三、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学习者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2)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它对自己学习的价值;(3)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行为。(4)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业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如果学习者具备了这四个条件,不仅会在学习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某种策略,而且会表现出某种个性品质及人格特征。

  四、简述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

  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自我评价与监控、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意志控制)及策略结果的监控。

  自我评价与监控是循环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在该环节中,学习者要根据自己先前的表现和结果,判断自己学习的效能。换句话说,学习者要能够评价自己在某一项学习任务上的现有能力与水平。

  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是循环模式的第二个环节。它包括学习者分析任务、设置目标、计划和改进学习策略。当学习者开始学习一个陌生的主题时,通常缺乏将任务分解的能力,并且总是不能为自己设置特定的目标或形成某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时,教师就应该教学生如何去分析学习任务、如何设置有效目标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策略。

  循环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策略执行与监控。它指学生试图在结构化的情境中使用某种策略,或在使用该策略的过程中监控其精确性。这个环节受以往所使用的策略性质、教师或同学的反馈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

  策略结果的监控是循环模式的最后环节。它是指学习者对自己使用的每种学习策略的结果所进行的监控、反思与修正,以决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当学习者刚刚开始监控新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时,常常不能确定哪一种策略与哪种结果相联系。但是,通过一定的实际练习,学习者就会精致自我监控,最终了解和掌握学习策略与结果的关系。可见,学会对策略结果进行监控是保证自我调节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五、论述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作用。

  作为知识的获得者,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教师密切相关。在传统班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同时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规范、调整着课堂学习的模式与步调,但在倡导学习策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如下三方面作用:

  1.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

  2.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展示自己使用的过程监控表格;对策略进行选择,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评价。

  3.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教师的支持会对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六、什么是认知策略,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七、简述集中注意策略、获取与编码策略、贮存和组织策略及再认和回忆策略。

  集中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会与掌握将注意指向或集中在所需要的信息上的方法、技巧或规则。它指向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觉意向,实行自我控制,促进有意义学习。

  集中注意策略主要包括突出知觉的选择策略和重复策略两个子策略

  获取与编码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选择性注意,获得新的信息并根据新信息的特征和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的学习策略。该策略的实质就是学习者通过对外界信息(学习材料)进行充分地感知、思考、体验,赋予学习材料以一定意义,使之条理化、有序化、意义化,并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联系。

  获取与编码策略包括理解策略、复述策略、联想策略、语义和表象策略四种策略。

  贮存和组织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新信息时,将学习材料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结构模式的学习策略。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并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层次加工,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扩展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

  贮存和组织策略包括叙事、网络、聚类、概括四种策略。

  再认和回忆策略学习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对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选择、探索、假设和推断,从而提取所需内容所形成的策略。

  再认和回忆策略包括分类回忆、利用背景线索提取、推断等。

  八、什么是元认知?学生元认知发展有何特点?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就其实质来看,元认知应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它包括三方面内容:(1)关于人的知识。(2)关于任务的知识。(3)关于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是个体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对于这些体验,学生可能完全意识到并能够表达出来,也可能是模糊不清而不易表达出来。这些体验可长可短,可简可繁,可能发生在认知活动展开期间的任何时刻。

  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监控,并相应地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标。在学习活动的展开期间,元认知监控表现为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并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和自觉的调节和控制。

  元认知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使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元认知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着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从他控到自控。在儿童还没有判别是非和控制自身的能力时(即元认知还未发展之前),他们的学习活动通常是在教师、家长等他人的直接指导、要求和监督下进行的。一旦离开了成人的指导和安排,他们往往束手无策。随着关于活动规律、实践对象以及自身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知识的不断丰富,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身实践活动做出独立判断、决定和行为经验的日益增多,儿童积极主动调整和控制实践活动的能力便开始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此时,外界的指导和监督由主导作用变为辅助作用。

  3.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儿童的元认知发展经历了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的进程。最初,儿童没有监控学习活动的经历与经验,往往是无意识或不自觉的自我监控,当这种不自觉的监控获得了成效时,它就会受到强化,进而促使了再次的监控和体验,这样儿童就会从不自觉的监控就会逐渐转化为自觉的监控。随着自觉监控的经常运用和完善,元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变得娴熟,最终达到自动化水平。

  4.从局部到整体。儿童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观察与监控,只是针对学习活动中的某一环节、某一侧面或某一学科内容进行的。随着儿童在这些领域的成功及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增加,他们的自我观察、自我监控才不断从某一环节扩展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并迁移到不同的学科内容上。

  九、简述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来讲,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具有如下三方面作用:

  1.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境有哪些变量,并意识和体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情况。

  2.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并且明了这些学习方法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意识和体验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根据学习变量间的关系与它们的变化情况,自觉地选择、安排、使用和调整学习方法;知道自己拥有的各种学习方法的作用、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并且能选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可以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激活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任务变化,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效果,客观地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并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十、如何培养元认知策略?

  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获得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的获得;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三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研究表明,后两种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重要作用。但无论是结合学科的培养还是专门的训练都离不开以下五条具体途径和三种具体方法。

  1.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五方面的意识性:①学生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②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③使用策略的意识性;④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⑤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

  2.丰富学生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研究表明,学生元认知水平与其拥有的元认知知识有极大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的体验,并不断提高这些体验的精确性,以提高元认知水平。

  3.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为了使元认知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习过程的特点,按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元认知指导。

  4.给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反馈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的反馈环境,不但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而且还要使他们愿意接受别人的评价。在这样一个环境的基础上,教师应逐步地引导学生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培养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真正学会元认知学习。

  5.注重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和认知活动的调控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非智力因素中的努力程度、动机激发、个人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的调控。最终使学生能把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控有机的结合起来。

  元认知训练的方法即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三种。

  自我提问法就是在元认知训练中,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自我训练问题单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三个部分。

  相互提问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成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的自我提问单,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单相互提问并做出回答。

  知识传授法主要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于学习中生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十一、什么是学习策略教学?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的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而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

  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过程性原则

  所谓过程性原则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同教师所呈现的学习策略加以比较,有意识地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

  2.训练性原则

  所谓训练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必须事先设计好训练内容,根据训练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助于策略学习的示范和足够的练习。

  3.分解性原则

  分解性原则是学习策略教学的关键性原则。具体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为了明确指点和解释某种策略的意义、功能、使用条件和使用程序,必须把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整思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总结出每一个阶段中的最有效学习策略并最终帮助学生把所有的有效策略加以概括和总结。

  4.一体性原则

  一体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教学必须与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并且能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特点和个别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

  5.迁移性原则

  在学习策略教学中,必须“为迁移而教”,做到条件化、熟练化。教师在教学习策略的同时,要向学生指明学习策略的使用条件,要注意不能把条件限制得过死,要考虑策略性知识在尽可能广泛的条件中的运用;要给学生提供一般策略在学科中运用的实例,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一般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之中去,进而达到灵活熟练地迁移。

  6.效能感原则

  学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一份努力、一份收获,还要有信心学好学习策略,树立学习策略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要促进学生使用学习策略,会让学生感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

  十二、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

  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格斯等人的表面深层成就法,另一种是琼斯等人的构架法。

  表面深层成就法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学习材料、采用不同学习策略的教学形式,它具体包括表面法、深层法和成就法三个部分。

  (1)表面法是教师领导学生订立目标,计划学习事件并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的方法。这种教学对学生进行的是复述策略训练。

  (2)深层法首先引导学生拥有大量相关方面内容的知识并在概念水平上进行概括,其次引导学生弄清应该完成什么和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完成,使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一种愉悦享受。

  (3)成就法是教师对获得高分、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或赞扬的一种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它既对学生进行表面的复述策略训练,又对学生进行深层语义加工策略的训练,它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得最有效学习策略的一种教学方法。

  构架法是指在没有教师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成就教学目标的方法。它包括支持、调整和移去支持三个方面。

  (1)支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进行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各种学习策略学习的模式,并列举出每一模式的各种例子,让学生根据模式样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2)调整是指教师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策略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和特点,来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

  (3)移去支持是指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知识与能力状态时,移去原有的对学生的支持,

  学习策略教学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科渗透式教学,另一种是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

  学科渗透式教学就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这种途径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使用于某类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在第一种教学情境学习。

  与学科渗透式教学相比,专门训练这种教学过程较独立,具有完整性,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策略本身,而不被大量的学科知识所淹没。一般来说,较为一般的、适用范围较广泛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在第二种教学情境中学习。

  教师在进行专门训练时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具体的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形式,都需要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解决问题、尝试监控、教师指导等一般途径来实现。

  解决问题是学习策略教学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它是指利用已经习得的概念、命题和规划,做出一定的组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算法和启发法两种。

  尝试监控是学习策略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人们在尝试错误过程中,不但对错误本身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容易认识自我,从而形成相对应的对策。语言监控对自己的监控技巧形成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监控水平较低,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直接影响自我指导的言语活动,即他们不善于把自己的思维用言语准确、操作性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言语指导和监控训练。

  教师指导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控、学习方法的选用到监控技巧的形成,无一不需要教师细心地指导和育化。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的经验有效地选择策略,他们对教师告诉的学习策略有很大的依赖性。

  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

  1.策略教学计划的制定。

  (1)通读大纲教材,把握知识体系。

  (2)根据学习策略的内部联系,合理分配策略教学任务。

  (3)针对训练重点,搜集迁移资料。

  (4)逐级细化,落实到每一节课。

  2.将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1)教师要真正弄懂策略。

  (2)将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中。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不削与不屑的区别04-30

悬念和伏笔的区别04-30

亮的偏旁叫什么头04-30

含糊其辞与含糊其词的区别04-30

瓜果后面填什么词04-30

的是几声04-30

南唐后主李煜代表作04-30

朝庭和朝廷哪个对04-30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改为反问句04-30

坐镇和坐阵的区别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