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整体原理
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能。
组织作为系统,是开放的系统,要与社会进行各种交流。
管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创造整体的管理效益。
学校是开放的系统:社会向学校输入各种物质资源(各种设施、设备、场地)、财力资源(如政府的教育拨款、社会的捐助经费)、人力资源(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文化信息资源(各种知识、价值、态度、观念);学校系统通过吸收、整合社会资源,向社会输出自己的“产品”,包括合格的毕业生、各种知识与文化观念、各种教育服务等。
意味着学校一方面要广泛吸收各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办学,将各种教育力量整合为教育合力;另一方面要意识到学校不应该是象牙之塔,应该面向社会开放,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使学校成为社区文化教育中心。
(二)人本管理原理
人是构成组织的首要因素,管理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尽其责。
学校组织的人文性特点、育人特点要求其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注重人文关怀,营造一种注重“平等”、“民主”的温馨的人际氛围,加强校领导和老师间、师生间情感沟通和对话。
以学生为本开展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以教师文本开展教师管理和学校管理,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校的组织目标。
(三)权宜应变原理
管理一定要根据管理系统内、外部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校领导对不同成熟度的教师要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对成熟度高的教师,可以采取授权式领导,对成熟度低的教师,可以采取命令式领导。
二、学校管理中的PDCA
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等环节的有机结合。
(一)学校管理中的计划
学校管理的计划是一系列达到目标的步骤和办法。例如,某某小学五年发展规则、某某中学学科工作计划。
学年、学期、段、月、周计划
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每科和专项工作的计划、个人计划
在某种程度上学校计划的过程,也是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
良好的学校发展与工作计划,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方向正确,定位准确。
2、前后连贯。
3、有所创新。
4、切实可行。
案例:某小学三年发展计划
第一、整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兴三讲”(讲礼貌、讲卫生、讲纪律)和“建三园”(学校环境像花园、儿童生活的乐园、学好知识出人才的乐园),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校成为市示范学校,成为在本市有一定影响的校风好、质量高、有特色,社会满意、家长向往、学生喜爱的社会主义文明学校。
第二、着重抓好五个方面,实现三个转变。五个方面:抓好年轻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德育管理的制度化、教学研究工作(特色课堂教学)、设备建设(按省一类标准配齐配足教学设施设备)、校舍的全面改建更新。三个转变:转变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转变学校德育的管理体制,实行校长统一领导下的年级负责制;转变现有的校园环境,实现四区(教学区、活动区、运动区、生活区)分类布局。
第三、分项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后勤工作。每项都包括目标和具体措施要求。
第四、主要措施。加强行政领导班子建设和师德建设;发挥工、青、妇、队等各种组织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开拓教育基金的筹集渠道,增加收入;加强制度和档案建设,使学校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着力培养年轻骨干教师。
点评: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比较明确的,措施也是比较具体和完善的,同时也有创新的价值,值得参考。
(二)学校管理中的执行
指围绕学校计划和工作目标去组织人力,财力等资源,建立机构、规定职责、协调关系,保证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执行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为保证学校管理过程中执行的有效性:
1.要建立一个以校长为总负责人的有权威的指挥系统;
2.学校管理者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3.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级职能机构的作用,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教职工执行教育方针的自觉性和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能力,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三)学校管理中的检查
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检查不能完全依靠学校领导的单方面开展,应该在思想上取得教师的认同和配合。
检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首先,要确定检查的目的和制定检查标准。
其次,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式。
第三,检查要深入,看问题要全面。
(四)学校管理中的总结
总结主要根据学校计划和工作目标,通过检查发现成绩与缺点,总结经验与教训,对工作作出评价,不断改进工作。
总结包括专题性总结和全面性总结。
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总结,关键是在平是就要做好材料的积累工作,同时要善于发动群众来总结。
三、学校中的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在学校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在学校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学校工作责任制的推行。目标管理注重全员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学校管理者要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而且要明确上下层次和左右部门的目标,这样利于开发学校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一个中心,四个阶段,五项工作”
一个中心即围绕目标这个中心。
四个阶段即目标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考核。
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做好五项工作:
论证决策、协商分解。
定责授权,加强指导。
反馈控制、调节平衡。
测评成效,实施奖惩。
总结经验。
四、需要层次理论与学校管理
马斯洛提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具有强烈的精神需要和朴实的物质需要,因此,要尊重教师,给予其科学的评价,满足其尊重的需要;要给教师提供做出成就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要满足教师的求知欲,帮助其通过进修提升自我。此外,要注意教师需要的个体差异。
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有归属感,要对学生充满爱,尊重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信,要注意学生需求的个体差异。
五、学校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开发
学校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学校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个体的总和,包括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等,其中,教师是学校的主要人力资源。
(一)学校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教师制度改革
教师资源配置的环节包括教师发展规划、任用、流动等;配置渠道包括对校内外的公开聘任教师、考核教师等;配置机制上主要有政府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等。
1.教师资源的规划
编制教师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到两个“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是指各个环节,如招聘、评估、教育培训等都应当有内在的联系,彼此配合。
外部一致性,是指教师的发展规划应当与学校总体发展计划相配合,像学校发展规模、上级教育部门的经费支持、生源的变化情况等,都直接对近期教师的需求产生影响。
2.教师的任用及其改革
教师的任用是人力资源配置的中心环节。
教师任用应当包括新教师的招聘和在职教师的岗位聘任两个部分。
中小学的教师资格制度也日趋规范和完善,许多学校招聘新教师时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动态表现(业务能力及发展潜质等)、一专多能(多科目教师)、综合能力(教学、科研、组织、人际)。
(二)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教师培训
分为知识本位培训和能力本位培训两大类。
我国于90年代中期推出了符合本国特点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研修培训模式。
成熟的研修培训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教师培训以研究专题为纽带,围绕专题组织培训内容;二是强调培训过程中的四要素:信息、思路(多视角)、观念、能力。三是将专题研究的性质定位于行动研究。
目前较常见的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校外培训;②校本培训;③自主培训。
校本培训的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
我国教师培训要努力实现由粗放型的教师培训向精致化的教师培训转变。
教师培训精致化的基本目标是追求教师培训的高效与完美、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不仅要“有”,而且要“卓越”,培训的重要由数量转向质量。第二,不仅要增加投入,而且要提高效益。第三,不仅要开拓,而且要完善(完善传统有效的培训模式)。
六、学校经营及其特征、内容
经营是根据外界的变化来决定发展目标,其功能重在决策,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管理则是组织协调企业内部条件去实现目标,其功能是在实施过程中提高效率。
学校经营是学校组织从自己的行为特征出发,以提高学校资源效率、效益为目的,以学校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目标所实施的学校经营环境分析、经营思想确立、经营目标构建、经营方式确定、经营策略选择等一系列筹划活动。
学校经营的特征:
学校经营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共同之处是,都要依赖市场配置资源,都希望从中获得收益。不同点在于其具有公共性和多目标性。
学校经营不同于管理之处也主要在于学校经营的市场意识与机制,既满足消费者的教育需求,又利用市场的力量得到更多的办学支撑,扩大学校的供给能力,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校经营机制实际上就是学校遵循市场原理办学、面向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运行机制,也可以说是一种办学模式。
市场原理对学校经营的影响,不仅仅是经费和人力资源等的获得,而且也表现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激活学校的办学机制,使得学校的办学成本不断降低,分配制度更加高效合理,通过公平竞争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学校经营的内容:
学校经营可分为:学校产品(教育服务)的经营、学校资产经营、学校资本经营、学校特色、学校品牌开发。
学校经营主要包括学校的市场定位、学校的招生宣传、毕业生的"推销"--推荐升学与就业、学校捐款的募集、资源的配置、经营行为及办学结余的控制监督等。
七、校园经济
校园经济是以学校为主体,参与、从事或举办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
从与教育教学的关联程度来看,可以分为教育教学型校园经济和非教育教学型校园经济;从对利润的追求意向看,可以分为福利型校园经济和营利型校园经济。
我国校园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首先,必须处理好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校园经济不能妨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义务教育阶段开发校园经济应慎重与适度。
第三,不得从事风险性经营。
第四,明晰产权关系,防止国有校产流失。
第五,完善独立法人地位,使校园经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第六,准确定位,体现校园经济特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10章品德的形成04-30
新编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辅导(2)04-30
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11章教学心理04-30
新编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辅导(1)04-30
公共管理学课程案例分析104-30
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6章学习策略04-30
邓论论述分析复习材料204-30
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9章学习动机04-30
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8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