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的阅读——案例分析的前提条件
阅读是整个案例分析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对行政案例内容的阅读质量和把握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其他环节的学习与分析。行政案例的具体阅读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而自行选择,但清楚明白地掌握事件的前因后果,发现可供探究的问题,这是案例阅读问题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注意以下三层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1、行政案例阅读方式与案例类型之间的关系
行政案例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因此,行政案例类型不同,决定其阅读的方式和所需反系技巧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案例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辨认与确定案例是属于哪一类型。比如,一个主要涉及一些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型行政案例,对这种案例的阅读目标较为明确,阅读的方式也是简单明快,主要是找出案例的问题跟哪一条或哪些行政法规有关,然后对照法规做出解答。比如,对于评述型行政案例,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上比较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人而异。这类案例没有—个客观的、统一的结论和建议,学习者完全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做出“独到”的解释,因此,评述型案例更多的是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专业所长来进行。再如,原理应用型行政案例,要求学习者运用政治学、行政学中某一理论或方法来进行分析,因此这类案例阅读要求先通读全文,迅速领会其中的大体意思,然后对号入座,运用学过的理论来分析。另如,问题对策型行政案例是所有行政案例类型中最为复杂、综合性最强的一种。阅读这种案例应头脑清醒,思维集中,耐心看上几遍,慢慢发现案例中隐藏的问题进而找到分析解决的对策。
2.行政案例的阅读步骤
—般来说,行政案例的阅读步骤依次是:
首先,对整个案例进行浏览式的粗读,把握其概貌。粗读的诀窍是:先看前头或结尾,其中往往交代了案例的背景概括及主要人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机会。了解了背景知识后,应迅速浏览正文中余下的部分,注意案例的小标题和每段话的头几句。如果案例后面附上图表,还应快速翻阅所附图表,先注意是些什么类型的图表。
其次,精读案例而究其细节。粗读完案例后,对案例类型、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就要从头到尾再仔细读一遍或两到三遍。精读案例时要注意两点:
(1)边精读边做—些眉批和夹注,点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发现、心得与体会,包括与下一步分析相关的概念;
(2)要把案例中的事实陈述和观点推导区分开来,哪些段落和话语是纯属对事实的描述,哪个段落的哪句话是最关键的,属于观点或结论,读者要心中有数。
3.案例阅读的目的与时间安排我们知道,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提高行政效率,要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获取更大的行政产出。行政案例阅读与分析的道理亦然。阅读案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和懂得案例的内容和所提供的情况,而且要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做到这点。
二、案例分析的准备
行政案例的个人阅读结束后紧接着的一个环节是做好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
行政案例的个人分析与准备。应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
第—,行政案例分析的切入角度
案例分析应侧重从两个基本角度出发:—是当事者的角度,二是决策者的角度。所谓当事者的角度,是指案例分析虽属“代理式学习”,但不能站在局外旁观者的角度,“纯客观”的学究式地去分析与讨论,而必须进入角色,站在案例中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与思考,设身处地去体验其中的情景,这样才能有真实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从决策者的角度切入来分析行政案例,这主要是对综合性案例,特别是决策型行政案例而言的。这种案例情节复杂,问题较多,要求分析者做出自己的决策。显然,此时仅从当事者角度切入来分析已经不够,还必须把自己设想成问题中的决策者,通盘考虑,综合分析,最后做出一个特定决策或宏观决策。
第二,行政案例分析的基本技巧
正如案例的阅读要讲究方式方法—样,案例的个人分析也要注重—些基本的技巧,这将有助于提高自己案例分析的质量。简而言之,这种技巧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在仔细阅读案例的基础上,要对所指定的案例做出自己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各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选优,做出自己的决策建议。第二方面的技巧,是要把自己准备好的决策和建议,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有条理的口述方式表述出来。没有这方面的技巧,就很难反映你的分析质量和水平。
第三,行政案例分析思路
1、案例分析与讨论应该围绕案例主题和材料展开。案例分析与讨论必须围绕案例展开,以案例所提供的事实材料作为分析与研究的主要事实依据,围绕由案例思考题所展示的案例主题展开。切忌滔滔不绝、离题万里,也要避免主观臆断、脱离案例事实。这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组织动员与辅导工作,也是其课堂讨论主持人角色的基本职责。对于学生而言,首要的是要作好课余准备工作。
2、要善于从以事论事上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
学生在对案例材料的具体分析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要善于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有普遍性意义的东西。事实上,案例思考题一般正是遵循事实判断——因果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理论抽象与普遍分析这样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设计的。因此,案例分析的基本分析思路一般也是按照描述——说明(解释)——预测——建模这样的分析逻辑展开的。由于教学案例分析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单一案例一般不能作为理论构建的充分依据,教学案例讨论与分析的第四步往往是采取要求分析案例事件的经验启示与失败教训这类类推式抽象形式。不过,也有些案例设计的思考题更加强调案例分析的对策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到第三步就告结束,通常是以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这类思考题结束。
3、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要提倡争鸣,不强求思路与结论的统一
教学案例分析不同于科研案例研究方法,其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多角度分析能力,而不是探寻惟一正确的答案。因此,开放性是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使得分析思路与结论的多元性成为案例教学过程的自然结果。除此之外,强调公共行政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不能强求思路与结论的统一,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行政事件的复杂性与价值多元性。公共行政事件往往涉及价值判断,而且价值多元,甚至相互冲突。比如,公共行政过程中,民主参与与科学效率理性都是公共行政领域的基本价值,然而,对于不同价值主体,甚至对于同一价值主体而言,这些价值之间并不是一致的,甚至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如此,则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学生在讨论与分析过程中必然会得出不同的分析思路与结论。行政价值的多元性与主体价值观的多元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共行政案例分析过程中观点、思路与结论的差异性,而不是一致性。
(2)案例分析角度与方法的多样性。公共行政事件一般具有多种分析视角,比如,对于一次行政改革事件,决策视角、执行视角、信息视角、监控视角,或者是行政发展趋势、动力与阻力、改革内容,或者是制度、心理行为,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分析视角。另一方面,公共行政又是一种综合应用性很强的问题取向型学科,在学科的发展历史中,已经产生或者正在产生着种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无论是视角的选取,还是分析方法的辨用,这些方面的多样性,使得公共行政案例的分析过程也只能是百家争鸣,而不可能强求统一。
(3)信息的片面性。典型案例是真实发生过的公共行政事件的客观记叙。但是,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这种记叙并不是对所描述事件全盘照搬式或照相式的反映,而是案例采编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加以整理和取舍后的产物。也就是说,案例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在技术上是完整而不是全面的,不是、也不可能是对故事原形所包含信息的全部记录。即使是对于关键性的信息,甚至在编写过程中,也可能有所疏忽。在这种情形下,这种技术上的原因使得案例材料所记叙的故事与故事原形之间往往存在着种种程度的不一致。这种信息上的技术处理甚至是缺陷,就为案例的分析提供了出现不同分析思路与结论的可能。比如,同样是对于—次行政改革事件,案例采编者或许是试图凸显改革过程中主要领导意志的决定性作用,从而通常会忽略制度、改革对象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方面信息完整性的保持。如此,则领导意志对改革发挥影响的作用机制究竟是受制度因素的影响多一些,还是受人格因素或者对象主体因素的影响多一些呢?对于类似问题的分析,就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分析路径与结论。
4、案例分析要适度把握完全理性与现实土义两种极端思维的关系
在公共行政领域,教科书中关于管理或决策的完美例证和全面理性思维总是与管理实践相矛盾。在实践中,更经常的情况是,决策者往往只是根据感觉或在对最表层因素进行“急躁而拙劣”的浅显分析之后就做出决定。案例教学方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公共行政现实和培养公共行政实践能力。为此,案例教学方法就不可能也不应该过于书本化、理想化。但是,与此同时,尽管务实主义管理技能与决策方法可能更实际,而且在政治上更可行,“但这种不理想的方法既不应该作为管理的目标,也不应该作为未来管理者的训练手段”(沃森,3)。因此,作为公共行政官员重要培养手段的案例教学方法,既要避免片面强调公共行政“全面理性化”的教科书思维,也要避免过于务实的现实主义思维模式,而是要力图寻找一种在教科书和现实之间的折中。简而言之,案例教学方法以及其中的案例讨论与分析过程既要吸收现实主义分析模式的折中,复杂性与现实主义的特点,同时也要借鉴理想主义分析模式力求科学理性与民主决策的理论主张,并且避免走向这两个极端。
第四,行政案例分析的一般过程。它主要有四道程序:
(1)确定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一般来说,案例后面提出的思考题就是关键问题,但这并不一定绝对和全面,学员在初次浏览案例,开始精读前要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思考题所提的几个问题外,有无其他未予布置的关键问题?”
(2)选择适合分析此案例的分析方法。行政案例分析有三种基本的分析法,即专题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讨论分析法,初读案例后要根据案例的实际类型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3)明确分析的系统和主次关系,并找出构成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这里的意思是,案例提供的信息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案例提供了大量的杂乱信息,往往过量、过详,这时就要进行归纳与梳理,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主从还是并列。如果你已选择—种分析方法分析某—特定问题,究竟需要哪些事实与数据?哪些信息足多余的,可以不必考虑的?一定要心中有数。另—方面,案例提供的信息可能是短缺的,案例并未提供足够的材料供你作某方面的分析。这时就要做好就某一方面情况做出恰当的、创造性的假设的准备。这—点是允许的,因为现实生活中信息总难完备、精确,何况在一则小小的行政案例中。
(4)将分析转化为口头发言的有效形式。
三、行政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行政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撰写,是整个案例教学和分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在案例的课堂讨论和发言结束后,学生以简明的书面形式把自己的分析撰写出来,供老师批阅的一份文字材料(包括图表)。认真撰写好案例分析报告,对于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帮助甚大,因此,案例学习和分析者千万不要把案例报告的撰写看作是一份苦涩的“差使”,而应视其为培养和锻炼自己笔头能力的难得机会。
如何组织和撰写好—份合格的案例分析报告?它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应注意和避免哪些问题?以下作一简要介绍。
1.字数及格式要求
一份案例分析报告,需要把自己的分析结论及其论证、论据一一体现出来,但又不能显得拖拉冗长,因而其字一般在800—2500之间,长—点也不要超过3000字。字数太少会令分析报告不够说服力,读者很难深入领会你的分析结论,而字数过长反而会使分析报告苍白无力,不知所云。案例分析报告没有十分固定的格式和规范,它可以因案例的实际需要和撰写者的主观取舍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篇正式的案例报告都由标题、正文(结论、论证、论据)和图表(有些案例可以附上表)几部分组成。
2.行文规范及文风
行政案例的书面报告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强调文学、修辞等,而要注意准确、严密、简洁。在行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简单的语言写作,并要用案例中或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说明。
(2)叙述事实力求客观,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最好用第三人称或人称代词,而不要用第—人称。比如用“作者发现……”、“笔者认为……”、“这—结果表明”、“这些数据说明”等等,而不用“我认为……”、“我们发现……”等等。
(3)行文时,应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写,而不要表现出力图说服读者同意某种观点或看法,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因为读者阅读你的报告时,关心的是你的结果和发现,是你分析得到的客观事实,而不是你个人的纯主观看法。
3.正文的写作技巧
正文是案例分析报告的核心,它主要向读者展示作者的分析结论及其具体论证过程,一般有三种写作方式,第——种“开门见山”式,即在报告的开头就把自己的分析结论和观点和盘托出,接着再用充足的论据来具体论证之。第二种夹叙夹议式,这种方式边叙述边把自己的结论慢慢阐析出来。第三种“水落石出”式,先在前面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结尾才得出自己的分析结论和基本观点。上述三种正文的写作方式,各有千秋,但比照起来,第一种“开门见山”式是最佳的写作技巧。因为老师和读者看你的案例分析报告,最想了解的是你分析的结论和基本观点,并不想跟你重复一番“曲折艰苦”的思维历程。所以,报告的正文若不从分析的起点,而是从分析的终点人手,即采用“开门儿山”式的写作技巧,将会是明智的选择。开宗明义就交待了自己的分析结论后,正文的其余部分可用来说明三种内容:
(1)为什么选中这—点来作为主要信息;
(2)没选中的其他方案是什么及未能入选的理由;
(3)支持你的论点及所建议方案的论据。
行政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是个不断摸索和总结提高的过程,要写好它,最关键的就是勤学苦练。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的区别04-30
浓氨水的浓度是多少04-30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吗?04-30
近固定和远固定的区别04-30
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在于04-30
现有一根1米长的铁丝,用它来弯制成直径3厘米的铁丝圆04-30
道路没弯(打一数学名词)04-30
(2014•石景山区二模)氢氧化铝[Al(OH)3]受热易分解,产生水04-30
200字描写主持升旗仪式的段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