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现代农业新技术》教学辅导:绪论 中国农业新发展

时间:2024-04-30 10:16:39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一、本章学习目标:

  宏观把握中国农业发展新形势以及食物安全的新动态。

  二、本章重要内容

  一、中国农业发展新形势的综合判断

  (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

  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

  • 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
  • 农村税费体制改革
  •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

  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

  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

  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

  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7.农民综合素质仍低

  当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自身接受的基础教育程度很低。

  二、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

  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应重点关注两个问题:

  •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走城乡互动、工农协调的发展道路
  • 更加重视资源与生态问题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关注城乡统筹、以工支农,面向“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依靠科技,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防止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起来,共同走向市场;广辟门路,增加农民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资源综合利用、经营产业化、资源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

  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统筹城乡社会资源,建设合理的产业布局

  建设城乡统筹的产业布局,总的原则是:打破原有的二三产业主要在城市或市郊,第一产业完全在农村的传统布局,挖掘和整合城乡资源,实现城市中有农业(主要是都市农业),农村中有工业(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业),并大力发展以城市为主、城乡互动的具有不同优势方向的第三产业。

  (二)统筹区域社会资源,实现区域之间互动协调发展

  东中西之间,南北之间,不同区域的资源和市场的互补替代,特别是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来实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的互补和整合,将会产生更加显著的成效,这样既能够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资源,又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不同需求,从而促进各区域共同提高和全面发展。

  (三)正确对待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状况,着眼于全球配置和开发资源

  我国是资源相当紧缺的国家,但又是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人口大国。既要在发展过程中注意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产出率,也要在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基础上,关注“走出去”实施全球资源配置战略,按照“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要求,依托经济全球化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我国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的矛盾。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与南美洲国家的农业开发合作,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目标之一。

  (四)运用生态学规律,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物质和能量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科技创新是前提。

  (五)树立种植业“三元结构”的观念,扩大农业资源的产出效益

  农业结构必须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进行调整,要大力发展饲料作物,积极开发牧草饲料资源,把饲料发展成为独立的大产业,使有限的农业资源产出更好的效益。同时,我们也应关注生物质能源、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沼气、水能、风能)等的开发利用,缓解非再生能源的不足,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三、食物安全的新动态

  (一)我国食物安全的现状

  “食物安全’的含义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

  1.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

  2.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安全;

  3.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就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而言,尽管2004年的整体形势明显好转,但是对粮食数量安全要继续给予足够关注。

  食物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

  我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虽然已有相当的好转,但仍需要采取有效举措继续改善。

  食品工业取得长足进展。由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善等原因,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

  食物资源安全受到广泛关注。食物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为食物的生产提供“基础载体”的资源;另一类是为食物提供多样性的物种资源。

  (二)确保食物安全的战略思路

  1.从“食物安全”的高度审视“粮食安全”

  (1)“粮食”与“食物”概念内涵不同。

  (2)“粮食”和“食物”的产业范围不同。

  (3)“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评价指标不同。

  (4)“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战略目标不同。

  2.加强食物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全面加强食物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包括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管理体系等内容丰富、涉及农业、卫生、科技、轻工、质检、工商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

  3.以纲要为指导确保我国食物安全

  2001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要优先解决三个重点领域、二个重点地区、三个重点人群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问题。

  4.大力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是保障新时期食物安全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

  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加强农产品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建设措施如下:

  (1)在国家级农业科技系统中建立专门的国家级食品科学研究机构,对分散在各部门有限的相关研究力量予以整合,并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统一纳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并给予重点支持。

  (2)尽快建立国家级的农产品加工或食品加工工程中试中心,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技术创新、技术改进、技术组装和技术配套等系统问题,开展技术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3)加大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专项投入。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政策研究。

  (5)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

  三、复习与思考

  1.通过观看卢先生的讲座,你有哪些启发?请结合当地实际谈谈。

  2.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农业取得的新成就和面临的新矛盾。

  3.谈谈我国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4.谈谈我国确保食物安全的战略思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综合题104-30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第13-15章)04-30

房地产营销学教学辅导(10-12章)04-30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第7-9章)04-30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第10-12章)04-30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第1-3章)04-30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第4-6章)04-30

即便和即使的区别04-30

房地产营销学教学辅导(7-9章)04-30

望远镜是谁发明的?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