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土地利用规划》辅导4:农用土地利用规划

时间:2024-04-30 10:16:35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辅导4:农用土地利用规划

本章要点:

  第一节耕地利用规划

  耕地规划就是在已确定的必保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组织耕地利用的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其意义是:

  1.是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通过耕地规划可以实施农作物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农作物,做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不断地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

  2.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通过规划将耕地上的山、水、田、林、路得以合理组织,为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有效地利用农机具和畜力,正确组织劳动和生产过程创造良好的秩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通过耕地规划可以合理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种植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同时,山、水、田、林、路的合理配置,也可减少田间农业建设用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

  “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山”:指的是山地丘陵的耕地规划设计,要考虑水土保持,设计一些水保工程;根据丘陵地形复杂的特点,安排不同的作物种植区。

  “水”:指的是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排工程。要考虑少占地,节约用水,方便田间作业,节约资金。

  “田”:田块设计要根据耕地特点、耕作制度、农机具使用等方面。

  “林”:指的是农田防护林。

  “路”:指的是田间道路。方便田间作业和运输,节约耕地。

  二、耕地利用单元的规划

  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的规划设计,包括田块方向、边长、形状等;耕地利用单元内的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如灌渠、排水沟、防护林带、田间道路等。

  确定田块的方向要考虑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田间作业、水土保持、灌溉等,地下水位高的地块,要考虑降低地下水位;风害严重的,特别注意防风。

  确定田块的大小、形状主要涉及田块的长度、宽度及面积。田块长度主要根据机械作业、土地平整、农田灌溉和排水等的要求来确定。宽度主要考虑田间机械作业的幅宽、末级排水沟间距和林带的距离。田块的形状力求规整。

  三、田间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田间灌排渠道的规划设计

  灌排渠系一般分干、支、斗、农四级,较大的灌区多于四级,尚有总干、分干、分支各级,较小的灌(排)区可以少于四级。干渠是直接从水源引水,并向支渠输水的渠道;支渠是从干渠引水向农渠配水的渠道;斗渠是从支渠引水向农渠配水的渠道;农渠为灌溉系统中最末一级固定渠道,是从斗渠引水向毛渠(临时渠道)配水的渠道。田间灌排渠系主要指斗、农两级及其所围成的耕作田块内的临时渠道。

  田间渠系规划的要求

  (1)要与其它有关规划项目紧密配合。布置田间灌排渠道,要结合田块、林带、道路和设计进行综合考虑,统一安排;

  (2)应与上一级渠道的水位衔接,以利灌溉和排水;

  (3)尽量利用地形,利用田间原有工程设施,以减少工程量和财力消耗;

  (4)因地制宜。

  1.固定灌排渠道的组合形式

  根据排水沟和灌渠的作用和相对位置不同,在平原区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1)灌排相邻布置

  (2)灌排相间布置

  (3)灌排合渠

  2.临时渠道的布置形式

  (1)横向布置

  (2)纵向布置

  3.井灌区机井布置

  (1)井数:一定范围内的井数应根据单井灌溉面积和灌溉耕地面积加以确定,单井灌溉面积大,则井数就少。

  (2)井距:井距可根据单井出水量和灌溉面积计算灌溉半径,半径乘以2即为井距。

  实际上影响井距的因素十分复杂,还必须综合考虑其它影响因素,如灌水定额、轮灌天数、每天浇地时间、土地利用情况及土质等因素。

  (3)井位:具体确定井位时,一般布置成行状的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各行井之间前后位置应错开,呈棋盘式。井位一般设在田块地角上,靠近沟渠路林布置,并位于田块高处,以便于输水和控制较大灌溉面积。

  4.暗渠规划与节水灌溉

  渠水含沙量小不致淤塞时,可用地下管道代替田间渠道。暗管输水可以节约耕地,省水,省工。

  暗渠规划应注意:

  (1)渠首取水建筑物应布置在灌区地势高的一侧的中部,以缩短渠线长度和降低各分水井的高度,降低造价;

  (2)地下渠线要直,避免弯道和垂直起伏。

  (3)地下渠道在布置上应注意几方面的结合:①渠路结合;②灌排结合;③与喷灌结合;④明暗结合。

  (4)合理配置各种渠系建筑物。

  我国水资源长期短缺,以暗渠为水源的节水灌溉技术近些年发展很快。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高效用水灌溉技术措施。如经济实力强灌溉水源特缺的地区宜发展喷灌和微灌;如经济实力弱则可考虑采用简易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或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如灌溉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产值高的作物可考虑采用喷灌或微灌;如灌溉大田作物宜选择渠道防渗或低压管道输水等。

  (二)防护林带布置

  农田防护林带可以起到防风、改善农田小气候、保证农田稳产高产的作用。要注意解决林带方向(垂直于主害风风向)、林带结构(紧密结构、透风结构、稀疏结构)、林带间距(一般为树高的20~25倍,效果明显为树高的15~20倍)、林带宽度(林带宽度=(植树行数—1)×行距+田边到林缘距离×2)。(行距一般为1.5m,田边至林缘距离一般为1~2m)。

  (三)田间道路规划

  分三级,村间路、村内路和田间路。原则:路要短而直;选在平坦开阔和土质坚硬的地方;与沟渠、林带、田块和村庄布局结合;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桥梁、涵洞和堤坝等工程建筑物。

  (四)沟渠路林结合的配置形式

  1.沟—渠—路

  2.路—沟—渠

  3.沟—路—渠

  四、田块的利用组织

  (一)轮作区组织形式 又称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

  (二)田块组织形式 又称分块轮作。

  (三)适应分户经营体制的耕地组织形式

  1.种植大户的耕地组织

  2.统分结合的耕地组织

  五、耕地规划的设计程序与方案评价

  (一)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耕地内部规划设计的程序,与规划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设计程序也有差别。

  在平原干旱地区,主要是解决干旱进行灌溉和为机械作业创造方便条件,所以往往以渠路为骨架进行规划。

  (1)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

  (2)确定公路或居民点相连接的主要田间道路网及干渠相连接的支、斗渠的配置;

  (3)综合考虑防风林带的防风要求,向田间及时输水和排水的要求,作物种植方向的要求来确定田块的配置方向;

  (4)配置护田林带和田间道路网。

  在地形复杂的条件下,主要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减少地表径流,同时考虑机械作业,其程序为:

  (1)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

  (2)根据自然地形,划分几个田块

  (3)确定各种水土保护林带的设置

  (4)根据地形特点和等高线的方向,确定合理的耕作方向;

  (5)结合林带、田间渠系配置耕作田块

  (6)配置田间道路

  (二)耕地规划方案的评价

  对耕地规划方案的评价主要有两点:

  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措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土壤肥力,保证作物高产稳产;

  ②为合理组织劳力,有效使用农业机械创造条件,保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第二节 果园用地规划设计

  一、用地选择

  原则:适地适树。

  途径: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

  果园用地选择的基本条件:

  1.平原:排水条件,地下水位;丘陵山地:坡度和水土流失。

  2.坡向

  3.土质:砂性轻壤土为宜,土层厚度1~1.5m以上。

  4.避免风害:不选风口。

  5.水源,灌溉。

  6.交通便利。

  7.尽量不占大片农田。

  二、果园规划的内容

  主要有果园内各树种的分区配置、耕作小区设计、灌排渠系、道路网、防护林的设计、附属设施配置和果树的行列配置。

  三、树种选择原则

  适地适树;考虑经营性质和销售条件;注意品种搭配;发挥生态效益,与土地保护规划结合。

  四、果园耕作小区规划

  (一)原则

  1.土地利用率

  2.便于生产组织管理

  3.提高防风效能

  4.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5.便于机耕作业

  6.利于以花授粉(宽度)

  7.在灌区,小区设计服从灌溉渠系设计

  8.区内土壤性质尽量一致

  (二)果园耕作小区规划内容

  包括面积、形状、长度和方向四个方面。

  五、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设计

  包括道路、灌排系统、防护林、水源设施及附属建筑物等项目。

  道路包括果园外围防护林内侧及果园内部防护林两侧的道路。防护林网也包括果园外围防护林带和果园内部防护林网。平原果园的主要水源是河流及水井,山地主要在果园上部(水库、塘坝)以自流取水。附属设施包括给水站、生产资料库房、果品库等,应选在方便作业和管理的地方。

  第三节 牧草地利用规划

  牧草地利用规划要根据地形、水源和植被类型以及畜群结构等,合理划分季节放牧场、割草场、轮牧小区、牧道、设计畜圈、围栏等。

  一、牧草地规划管理的策略

  1.确定合理载畜量(注意不同年份、季节的差异)

  2.加强冬春饲草贮藏,减少家畜冷季损失(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

  3.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当年育肥出售)

  4.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补播、封育、浅耕翻、灌溉、施肥,修建围栏等)

  5.依法治草,落实有偿承包责任制

  二、季节牧场的划分

  划分依据:季节变化、海拔高低、草层生长和枯萎时间、经营习惯等。

  按四季划分。

  三、畜群放牧地段的配置

  (一)面积的确定

  公式:(牧畜头数×放牧天数×每头牧畜每天的食草量)/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

  (二)畜群放牧地段的配置

  考虑因素:饲草种类多;不同季节放牧地段不太远,相对集中;顺坡布置;土质黏重、过湿不宜放牧;水源、畜舍、饲料轮作地集中;

  根据不同畜种选择放牧地。牛:喜平坦、草层厚的牧场。羊:利用坡地能力强,对水源要求低,觅食范围广。马:适宜平坦宽阔或略有起伏的丘陵地,对牧草质量要求较严,适宜中高型禾草及豆科草。对水源的要求较低。

  四、轮牧小区设计

  (一)小区数目

  计算公式:轮牧小区数=轮牧周期/小区内放牧天数+休闲区数

  1.轮牧周期 取决于牧草再生速度,与雨量、气温、土壤等有关,一般为25~45天。

  2.放牧频率 也取决于牧草生长情况。

  3.小区内放牧天数 取决于牧草再生高度的限制。一般5~6天。

  (二)轮牧小区面积

  轮牧小区面积=每个畜群的季节牧场面积/小区数

  但不能低于:100头乳牛:4~6hm2;600头绵羊:5~7hm2。

  (三)轮牧小区的形状与规格

  形状以矩形为宜。规格指长度和宽度。

  (四)轮牧小区的划分与布局

  考虑:草场类型,以使草层一致;减少畜群空行,移动方向注意风、光;距饮水处距离;以河流为饮水水源,小区顺序应自下游向上游排列,以免污染;小区间应有牧道联系;小区界线尽量以自然地物划分,或设围栏。

  (五)放牧组织

  1.一区连续放牧

  2.季节性重复放牧

  3.轮牧

  五、放牧的畜圈、畜道、水源的配置

  (一)畜圈的配置

  条件:卫生、位置(距离)、便于组织管理、远离主干道路、传染病病原区、地势。

  (二)畜道配置

  包括主干、主要及临时性牧畜道。

  (三)饮水点

  条件:水质、水量、位置、卫生。

  六、割草地规划

  由于牧草地的产草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间的不均衡性,为保证全年均衡供应饲草,必须在天然草地或人工草地上打草,加工成青饲、干草或干草粉贮存起来,备冬季补饲之用。

  因此割草是牧草地利用的又一主要方式,对保证草地畜牧业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

  (一)割草地的选择

  对草的要求:植株生长旺盛,茎杆高大,且草质好。植被的再生能力强。

  对地形的要求: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较好,集中连片,障碍物少的低洼地草地,河滩草地,河谷地和排干的沼泽地都可以配置割草地。

  (二)轮割区的划分

  1.确定轮割制度

  割草地轮割制度是按一定顺序逐年变更收割时期、收割次数、休闲与培育措施等的一种轮换制度,以保证草地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及种子形成,改善生长条件,保持草地的生机。  

  轮割制中包括以下环节:休闲、抽穗期收割、始花期收割、盛花期收割、结籽后收割。

  2.轮割区的划分

  轮割区是轮割制度的基本作业单位,可按割草地的总面积、轮割制度、地形条件、割草的机械化程度、草地改良和保护的要求、劳动组织等条件划为几个轮割区。

  (三)贮草场的设置

  1.场址选择

  长期贮存干草的场所应选在冬季牧地内距牲畜棚舍较近,运输方便的地方。场地要求高燥,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以防干草受潮变质。此外还要注意防火,设在背风处,四周设围栏。

  2.占地面积估算

  ①首先根据草堆的形状和规格,计算出每个草堆的体积;②实测单位体积干草的重量,根据草堆体积即可求得草堆的干草总量;③预测干草总需要量,根据总的干草需要量和一堆干草的重量计算所需草堆数;④根据草堆的占地及间距、草堆与外围的间距和附属设置的占地估算整个贮草场的占地面积。

  3.内部配置

  呈行列状布置,两相邻草堆间距约5m,前后两排草堆间距不小于30m,草堆与贮草场围栏间距应保持在15m以上,草场内设置贮水池和消防用具及管理人员住房等。

  七、牧草地综合利用和改良规划

  为提高牧草的生产力,保证牲畜对饲草饲料的需要,防止草场退化,应从单纯靠天养畜转变为以合理利用天然牧草地为主的一般建设阶段,进一步发展到以综合建设基本草场为主的长远建设阶段。基本草场是经过人工培育建设,实现了高产、稳产的放牧地、割草地、人工饲料地的总称。

  1.围建草库伦规划

  我国北方牧区如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主要采用围建草库伦和种植人工饲料来建设基本草场。草库伦就是有计划地将天然草地一片片地围起来,培育半人工草地或人工草地,种植饲料,并进行水、林、机等综合建设,以达到改良草地和合理利用草地的目的。

  草库伦选址优先选择土层较厚,水利条件较好,地形平坦,防风较好的草地,如干草原的丘间低地,荒漠地带的湖盆地等。然后再围建条件较差的地方。

  以冬季牧场围建草库伦为例,围建草库伦的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草库伦面积(hm2)=   牲畜日食量(kg/头)×畜群牲畜头数×计划放牧天数


               草地秋季产草量(kg/ hm2)×牧草冬季保存系数

  牧草冬季保存系数,对于禾本科、莎草科占优势的草地取0.6~0.7,双子叶植物占优势的草地取0.3~0.5。计算其它季节牧地草库伦面积时,不需采用保存系数。

  2.林网草田轮作制规划

  规划步骤如下:

  (1)根据畜群种类和规模计算饲草、饲料需要量;

  (2)按照饲草、饲料需要量确定牧草和饲料种植的种类、比例、制定合理的轮作制。一般分为农田和草地两个时期,还田时期地块上主要种植饲料作物,如玉米、大豆等。轮作的方式,如草场利用7~8年的草田轮作:①燕麦或大麦;②豆类作物;③块根类作物;④中耕作物;⑤多年生牧草。

  (3)按轮作制度规划轮作区,确定轮作田区数目和面积;

  (4)对轮作田区、防护林、道路、渠系等进行规划设计和配置。

  3.人工草地的建立

  人工草地实质上是对天然草地进行耕翻,人工种植牧草,形成新的植物群落,创造出高产的草地。人工草地的规划应解决选址、利用方式、水、电、林、路、草畜配套,草地改良措施的采用等一系列问题。

  (1)选址:人工草地应选在土层较厚、地形条件较好,有天然水源,距居民点较近的地方,要具备一定的运输条件。

  (2)水、电、林、路、草畜配套:水、电、林、路要统一规划布局;其次草畜要配套,目前南方山丘地区建立的大片人工草场,往往形成山上草多畜少,山下畜多草少,使人工草场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3)人工草地改良措施规划:包括开垦天然草场,清除灌木、石块,进行耕翻整地;施肥与灌溉;播种优良牧草;消灭有害植物及杂草;清除草地的鼠害;改良土壤等。

  第四节 水产养殖用地规划

  一、人工鱼塘的规划设计

  1.场地选择

  (1)水源充足,水质好;

  (2)土壤渗漏少;

  (3)安全性好,无洪水、潮汐和大风等威胁;

  (4)交通便利。

  2.鱼塘规格

  包括形状、大小、深浅三方面。

  (1)形状 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2:1~3:2,尽量整齐划一。

  (2)大小、深浅:根据生产需要而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鱼塘的大小、深浅不一。

  3.布局

  原则:办公、试验以及综合服务设施布置在养鱼场中心位置;鱼塘、产卵池及孵化设备距场房较近;育苗池靠近孵化设备,鱼种塘围绕鱼苗池,外围是成鱼塘,以便缩短运输距离;分池送水,以免传染鱼病;考虑日照,鱼塘应东西走向;注水、排水道分别设置,各成系统。

  4.鱼塘设计

  鱼塘由堤坝和池底组成。临水坡坡度一般1:1.5~1:2。池底应平坦,从两侧堤脚向中部逐渐加深。

  二、天然水域的利用规划

  1.坑塘的改良利用

  一般有:浅改深,达到2~3m;小改大,面积0.33~0.67hm2左右;漏水塘改保水塘,清污泥,换黏土垫底夯实;改死水塘为活水塘。

  2.湖泊、水库的规划利用

  建设堤坝等拦鱼设施,或推广网箱养鱼。

  3.河流水面养鱼

  推广网箱养鱼。

  三、基塘生态系统

  是珠江三角洲的兼顾作物生产和水产养殖的生态系统。基面上种植甘蔗、香蕉、桑、草和花等作物,塘内养殖鲢、鳙、鲮和鲤四大淡水鱼。形成人工控制的立体的水陆兼备的农业生态系统。

  优越性:充分利用光能;有利于形成食物链,多层利用;调节土壤水旱;调节养分;保护环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一尘不变和一成不变的区别04-30

三字加一笔能写出多少字 什么意思04-30

范成大是哪个朝代04-30

标准偏差和标准差有什么区别04-30

秋收起义在哪一年04-30

求助2017年点石成金金牌每课通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04-30

求助九年级-物理-物理风向标的答案!04-30

简述日光灯的工作原理:(1)日光灯的点燃过程;(2)日光灯正常发04-30

求助物理-九年级上的答案!04-30

当m取何实数时,不等式x-(m+2m-5)x+(m-3)(m+m-2)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