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掌握五个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涵义与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涵义与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重要的指导方针和重大的战略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要注意掌握: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阶段、时间及标志。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两次飞跃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界定。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理论创新。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二者共同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根本结论,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3.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理论的基础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宝贵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这些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为我们在新的条件下,继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指出了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必将不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人间词话的作者04-30
大船扬起了帆下一句04-30
桃园三结义的主人公是谁04-30
壮丽山河多异彩的下一句04-30
学是独体字吗04-30
秋风吹来补充句子一年级04-30
什么的灾难填空二年级04-30
什么地咬开填空04-30
着是半包围还是上下结构04-30
白驹过隙催人老全诗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