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同步自测与解答(第5-9章

时间:2024-04-30 10:05:52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第五章至第九章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     )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A.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          B.公共部门工作分析

C.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使用          D.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      )为导向。

A.公共服务    B.公共价值     C.公共产品   D.公共利益

3.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

A. 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B. 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

C. 指令性人力资源规划     D. 指导性人力资源规划

4.(     )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A.人力资源的环境分析               B.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

C.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平衡状况       D.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5.(     )的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用定量方法预测具有相等间隔的时刻点上各类人员的人数,以此推测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

A. 德尔菲法    B. 自下而上预测法   C. 人员继承法   D. 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主要表现为(     )。

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需求  D.组织的需求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

A.人力资源考核   B.人力资源招募   C.人力资源培训    D.人力资源流动

8.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流动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公务员法》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      )。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9.(      )是我国公务员交流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10.(      )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流动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A.人力资源政策                B.人力资源供求关系预测

C.人力资源制度                D.人力资源市场

11.作为一种常规性工具,(       )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个组织管理系统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A. 人员招聘与录用    B. 员工培训与开发     C. 员工激励    D. 工作分析

12.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      )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A. 工作分析的目的                  B. 确定工作分析的执行者

C. 编写工作说明书和职位规范书      D. 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

13.(      )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对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组织内管理层次以上职位的分析。

A. 职位分析问卷    B. 管理职位描述问卷    C. 体能分析问卷    D. 心理分析问卷

14.职位分析问卷是常用的一种以(     )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问卷。

A. 职位   B. 工作    C. 工作条件    D. 人

15.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         )。

A.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

B.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C.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D. 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16.人才测评的方法主要包括(      )。

A. 笔试      B. 心理测验    C. 评价中心技术    D. 面试

17.对于公共部门人才所要测评的要素来说,(      )仍然是最基本的测评方式,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

A. 笔试    B. 资质测试    C. 评价中心技术    D. 心理测验

18.面试和笔试相比突出的特点表现为(      )。

A.测评的素质更全面              B.测评内容的不固定性

C.考官与考生交流的互动性        D.测评手段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19.评价中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纸笔测验、面试等测试工具,它主要通过(      )等情景模拟技术,加上一些传统的测试方法,对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动机进行测量。

A. 无领导小组讨论     B. 公文筐     C. 心理测验      D. 角色扮演

20、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

B.讨论中的问题通常是以书面形式给出,最后的小组意见也要求以书面形式报告,并要应试者签名承认

C.主要测应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测试者能够更准确地校正和确认自己报考的岗位是否适合自身的各项条件及兴趣、意愿和理想。加深对岗位的了解,对其以后的工作情感和意志品质均有益处

21.为了保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和录用工作的质量,在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        )。

A.能岗匹配原则、因事择人原则         B. 德才兼备原则

C. 公平竞争原则                      D. 信息公开原则、合法原则

2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工作只有在(      )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公共职位空缺的数量、结构、任职资格条件、具体的招募途径以及甄选方法等。

A.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     B. 内部环境    C. 外部环境     D. 经济环境

23.公共组织从外部招募公职人员的方法主要包括(      )。

A. 应聘者自荐     B. 员工推荐     C. 猎头公司    D. 档案法

24.在我国,(       )在人员招募中发挥主体作用。

A.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B.私营就业服务机构    C.猎头公司     D.互联网

25.互联网招募是一种新型的网上职业中介机构,目前我国互联网招聘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

A.信息可信度不高                       B.保密性不好  

C.信息更新缓慢、网站相互复制           D.双方缺乏感性认识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

2.德尔菲法主要适合于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宏观的长期趋势预测,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资料的预测有较好的效果。(     )

3.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组织不适于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规划。(     )

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是预测未来对员工个人的需要。(     )

5.自上而下预测方法是,先由最高层次的部门开始,各部门依次预测本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最终汇总得出人员需求的预测总数。(     )

6.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强调运用统计技术来预测未来人力资源变化趋势。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内部劳动力供给预测的结果非常精确。(     )

7.相比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供给预测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富有前瞻性。(     )

8.人员继承法为国内外许多组织所采用,我国党政机关实施的后备干部选择和培养计划就是一种比较典型人员继承法。(       )

9.内部供给分析的对象是在组织按照以往方式吸引和遴选时,计划从外部加入组织的劳动力。(      )

10.内部劳动力供给预测比外部劳动力供给预测较为精确。(       )

11.调配功能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     )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个人意愿,而且更取决于外在环境的要求。(     )

13.委任是我国公务员交流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

14.挂职锻炼不涉及公务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它不改变单位的编制,不需要办理公务员的调动手续,只在一定时间内改变挂职锻炼公务员的工作关系。(     )

15.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

16.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为限制人员流动设计的,附着其上的功能太多,已不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

17.改革开放前,我国公职人员的流动更多的是因个人意愿;现在工作需要在流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

1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激励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    )

19.身份的改变是调任与转任共同的特点。(    )

20.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流动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流动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

21.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组织管理的基础。(      )

22.工作分析的思想来源于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

23.访谈工作分心法不能单独使用,只适合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

24.分类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速度快、花费少,缺点在于其评估结果主要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因此只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组织。(     )

25.品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     )

26.到20世纪70年代,工作分析已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并被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职能。(     )

27.工作分析是展开工作评估的前提和基础,而工作评估则可被看作是工作分析活动的进一步延伸。(     )

28.对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是各个国家的通例,美国主要是采取是品位分类的方法。(    )

29.职位分类在考核方面过于注重公开化和量化指标,使人感到繁琐、死板、不易推行。(     )

30.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兼具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之长。(      )

31.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      )

32.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      )

33.笔试作为公共部门人才测评的一种测评方式,是现代公共部门的新创。(     )

34.从人才测评的发展史上看,面试的产生远早于笔试。(       )

35.相对于笔试而言,面试由于方法的多样,对考生素质的测评更为全面。(     )

36.现代人才测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和形成的。(     )

37.评价中心的核心技术是情境模拟测试。(     )

38.管理游戏与无领导小组讨论相同的地方在于通常既包括可见行为(如一定的体力活动),同时也包括不可见的更为复杂的决策过程。(     )

39.角色扮演适用于较低层级的管理者。(     )

40.在人类测评手段不断创新的现阶段,评价中心技术、网络在线测试、资质评价等测评方式日趋时兴,笔试已经过时。(      )

41.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    )

42.我国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招募与录用应采取社会公开招考和平等竞争的方式获取高素质的任职人选。(       )

43.工作分析是制定人力资源招募计划的前提和依据。(      )

44.通常,公务员职位倾向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考;专业技术职位通常在跨地区的人才市场上进行招募;操作人员和办事员往往在组织所在的劳动力市场上进行招募。(√)

45.录用比值越小,相对来说意味著录用者的素质就可能越高;反之,录用者的素质则可能越低。(     )

46.录用人员的人数多,就意味着招聘效率高。(        )

47.内部招募的主要优点在于了解全面,准确性高。(     )

48.外部招聘的缺陷在于内部员工得不到机会,积极性可能受到影响。(     )

49.当组织的关键职位和高级职位出现空缺时,往往采用内部招募的方式。(      )

50.校园招募的弊端表现在录用后易产生较高的流失率,士气也比较低。(      )

三、名词解释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

3.转任:

4.挂职锻炼:

5.公共部门工作分析:

6.品位分类:

7.人才测评:

8.公文处理:

9.管理游戏:

10.角色扮演: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

四、简答题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是什么?

3.公共部门人力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什么?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6.工作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的意义是什么?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9.人力资源市场对人力资源流动具有哪些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述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障碍。

2.试述公共部门工作分析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D      2.D      3.AB     4.D      5.D  

6.ABC      7.D      8.ACD      9.C     10.D  

11.D       12.D      13.B      34.D      15.ABC

16.ABCD    17.A   18.ABCD    19.ABD       20、ABC  

21.ABCD      22.B       23.ABC      24.A      25.ABCD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       2.√        3.√       4.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三、名词解释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指的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3.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机关内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在同一部门中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换任职的人事交流活动。

4.挂职锻炼是指机关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者其他地区的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人事交流活动。

5.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指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公共组织中某职务或工作的目的、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以及任职资格条件等相关信息,对该职务或工作的性质以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格条件做出明确的规定的过程。

6.品位分类指的是以国家公务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并以其地位高低来分类和确定待遇。

7.人才测评指的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综合选才方法体系,它通过对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素质进行综合的测量和评价,为人事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8.公文处理又称文件筐作业,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备忘录、信函、报告等文字性资料,让应试者阅读完这些资料后,决定处理意见。

9.管理游戏亦称商业游戏,是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之一,以游戏或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方式,考察小组内每个被试者的管理技巧、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10.角色扮演即让候选人成对地扮演各种角色并讨论各种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评价者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候选人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评价者通过对候选人在不同人员角色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测评其素质潜能。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是指以科学的测评手段和方法为工具,通过招募、甄选、录用和评估等程序,从组织内外获取合适的人员填补职位空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简答题

1.(1)维持政治稳定;

(2)促进行政发展;

(3)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

(4)实现人事管理技术科学化;

(5)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

2.(1)确立目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要依照组织战略目标来确立,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目标可包括定量的目标和定性的目标。

(2)收集信息。充分适用的信息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收集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所需的信息,一是要了解组织所处的基本环境,把握组织发展的基本趋势。二是要了解外在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等相关因素。三是要了解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供需与利用情况,包括现有员工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在收集组织内外环境方面的信息时,要尽可能地把握对人力资源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环境因素,把握环境的主要方面,不可细大不捐,轻重不分。

(3)进行供给和需求预测。这是人力资源规划中较为关键的工作。在所搜集的人力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供给需求预测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一定时期内组织人力资源总体需求预测;二是一定时期内社会人力资源的总体供给预测;三是分析组织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平衡状况。

(4)制定并实施规划。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紧密相联。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对组织人力资源前景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还要将未来发展与管理现实联系起来,将人力资源规划转化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

(5)评估和反馈。人力资源规划在实际人事管理活动中运行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正,这一切都要依赖于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和反馈。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将人力资源总规划与各项业务计划的实施结果和影响,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和判定,并及时将评估结果进行反馈。

3.(1)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

(2)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人尽其才;

(3)以人为本、以能为本;

(4)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5)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4.(1)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构;

(3)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4)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人际关系;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动,还有利于解决公职人员的实际生活困难,如长期两地分居、上班路途遥远等,体现组织对公职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具有稳定公职人员队伍的作用。

5.(1)用人所长的原则;

(2)人事相宜的原则;

(3)依法流动的原则;

(4)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6.(1)合理确定工作分析信息的目的。由于工作分析所获得的信息的目的直接决定了需要搜集何种类型的信息,以及使用何种技术来搜集这些信息。因此,工作分析过程首先就需要明确工作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将用于何种目的,以避免资料搜集过程中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关目标的信息的收集,或者采用了不当的资料搜集方法而延误了工作分析的进度。

(2)科学确定工作分析的执行者。工作分析的技术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其分析结果还需要得到组织各方面的认可。因此,工作分析执行者不仅应具有较强的工作分析技能,而且在组织内部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常,工作分析人员由工作分析专家、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管理层、员工等几方面人员组成。其中,工作分析专家既可以从外部聘请,也可是组织人力资源部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3)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分析。组织中工作很多,同时,相类似的工作也有很多,如果对每一项工作都进行工作分析,时间和精力都很难保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具有代表性工作进行分析显然是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对类似工作进行类推。

(4)搜集工作分析信息。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最关键的环节。通常,可首先直接利用那些易得到的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如组织图、工作流程图等。组织图显示了当前工作在整个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组织中其他工作间的工作关系;规定了每一职位的名称,并且用相互联结的直线明确表明了工作间的汇报关系和信息沟通情况。而工作流程图则通过整个工作流程提供了与工作相关的更为详细的信息。其次,就需要采用多种工作分析技术和方法来搜集工作分析信息,包括工作目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条件、行为要求以及工作对人员自身条件的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具体的工作分析技术将在下面部分加以详细介绍。

(5)让工作相关者审查和认可所搜集到的信息。通常,所搜集到的工作分析信息未必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工作性质和功能,这时,就有必要让直接从事这些工作的员工和主管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查,以尽可能避免工作分析信息出现遗漏、错误等偏差,确保其正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这项审查步骤也为与被分析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核实和修改工作分析信息的机会,从而有助于赢得工作相关者对所搜集到的资料的认可。

(6)编写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书。通过资料整理和分析,就可编写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书。它们是工作分析成果的直接体现。工作说明书是关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环境等工作特性方面信息的书面描述;工作规范书则全面反映了对任职者个人特点、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要求。有时,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书分成两份文件写,有时也可合并在一份工作说明书中。

7.(1)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组织人才输入和引进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2)人力资源获取工作有助于塑造和推广组织形象;

(3)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有效性影响组织人员的流动率;

(4)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影响到人事管理费用。

8.(1)能岗匹配原则。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能岗匹配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岗位所要求的能力这个人能完全达到。

(2)因事择人原则。因事择人原则要求以公共部门的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根据职位的空缺状况和工作说明书进行招募、甄选和录用工作。只有以岗位为出发点,按照岗位的实际需要来选拔人才,才能很好地实现人的能力和岗位需求之间的良好匹配,从而避免多招人或招错人的情况出现,真正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使人与事科学结合起来。

(3)德才兼备原则。公共部门的运作以公共权力为基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以公共利益的增长为其终极目标。可见,公职人员的履行职能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影响面广,波及效应大,因此,相对私营部门人才录用的标准,对公职人员的素质要求应更加全面。

(4)公平竞争原则。公平指性别、身份、地位和标准的相等、平均或一致,公平竞争原则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工作的程序、规则、测评手段和方法对所有的求职者应一视同仁,运用同一的客观尺度去衡量所有的求职者,不能人为地在性别、民族、身份等方面设置各种不平等的限制。

(5)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公开原则要求在招募和录用公职人员的过程中,所有与招募、甄选、录用活动相关的信息都应向全部的求职者公布和公开,这是确保公职人员选拔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也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

(6)合法原则。在人力资源获取活动中,一切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的行为都是无效的,都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合法原则要求公共部门的招募与选录工作必须规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如《公务员法》和《劳动法》等。

9.(1)人力资源市场构成人力资源流动基本渠道;

(2)人力资源市场改变人力资源流动的方式;

(3)人力资源市场扩大人力资源流动的范围;

(4)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流动的效益。

五、论述题

1.(1)人力资源的市场主体地位未完全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供给方即劳动者应该成为自己劳动力的主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在择业问题上,应有自主权。人力资源需求方也能够根据自身工作需要自主决定雇佣方案。但我国目前旧体制尚未未完全打破,新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许多因素影响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情况比较普遍,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妨碍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从公共部门情况来看,这一点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公共部门仍实行的是高度集中人事管理体制,人力资源流动只是单纯的组织行为,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个人缺乏自主权,处在被的从属地位,既缺乏流动的动力,也缺乏流动的渠道人力资源供求的市场主体地位的缺失,是目前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最重要因素。

(2)市场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和公共部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改革的现状与要求相比,显然是不大适应,甚至出现市场上劳动力无序流动和不正当竞争等不正常情况,严重影响了市场的良性运作和功能的发挥。人力资源的流动,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流动,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工资报酬,而且还涉及到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工作条件、失业后生活维持、年老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在与劳动力交流相配套的失业救济、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及医疗、工伤、住房等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规章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渠道不畅通、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就业权利、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及人事、劳动争议仲裁等相关制度法规及措施不十分明确和完善,从而制约了人力资源配套市场化的进程。

(3)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在世界各国,城乡分治只涉及行政建制与辖区划分,而与居民的身份无关。居住在什么地方,并不存在行政上的身份管制或迁徙壁垒。而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作为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功能,并与医疗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教育制度等密切相关,不同户籍享受截然不同的社会待遇。面对越来越开放、复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传统的封闭、层层审批、面面俱到的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公民划分为不同的身份等级,严重地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

(4)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官本位是封建官僚政治的产物,中国传统社会是以高度集权和等级森严为标志的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权力成为人们价值取向的唯一标准。官僚政治所产生的官本位制,其主要特征是封建等级制,社会成员之间尊卑贵贱界限分明,整个社会以官为尊,以官职大小决定社会地位的高低。每个官员都分别按官职享受一定的特权,获得优于平民的种种待遇。在官本位制度下,如同货币制度中的“金本位”、“银本位”下的金银成为衡量一切商品尺度一样,官僚成了衡量一切社会成员的价值尺度。建国以来,我们虽然扫除了封建制度,但官本位的思想仍有相当大的影响,整个社会成员将官仍看得过重,官重民轻、官主民仆、官大理多、当官发财等思想仍有相当的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政府官员为重点的公共部门人员不愿意放弃铁饭碗,放弃附着于官位上的特权和尊重,流动到非政府部门,结果导致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人力资源流动的困难。

2.(1)工作分析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在动态环境中人员需求与供给的变化情况,采用必要的政策与手段确保组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岗位上获取合适数量的员工。因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首先需要掌握职位的工作性质及其对知识、技能等工作条件要求的信息,这样才能确保组织的人员供给和人员储备能够合理地满足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工作分析则明确规定了工作的目的、职责和任务,界定了符合岗位要求的任职资格条件,从而使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工作和人员条件信息基础上,能及时反映内外环境变化,确保了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人员甄选与录用提供了客观标准。人员甄选与录用的过程是为组织选择符合组织发展和工作要求的高素质人员的过程。如果仅根据管理者的主观判断人员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势必会影响到甄选与录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因此,选拔合适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客观的标准和依据。而工作分析对从事具体岗位的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价值观、品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助于制定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录用标准,有利于组织客观、公正地衡量和评价求职人员,从而使人员甄选和录用工作科学化、正规化,避免了经验主义,减少录用中的盲目性。

(3)工作分析对公共部门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员工培训与开发主要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员工目前的知识、技能或能力无法满足现有岗位要求,与既定的工作资格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就有可能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其绩效水平;二是现有员工的知识、技能等素质条件无法满足组织战略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也需要借助于培训和开发手段来实现人才储备。工作分析信息全面反映了组织内各层次具体岗位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经验、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通过将这些信息与现有岗位人员的素质进行比较,就能够帮助判断从业人员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员工目前的综合能力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将培训人员分类,并采取科学的培训方法来确保良好的培训效果,从而不仅为组织的培训和开发工作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而且还保证了员工培训效益和效果。因此,工作分析对于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员工个人绩效是实现整个组织绩效的基础,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员工的绩效水平会影响到部门绩效,进而作用到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尽管具体岗位上从业人员的绩效水平可能高低不一,但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标准必须客观、科学并可准确衡量,否则绩效评估工作就会流于形式,产生不公平的现象。工作分析信息提供了一项工作的目的、职责、任务等具体内容,根据这些具体内容,我们就能制定出符合组织要求的绩效评估内容和具体的绩效标准,进而根据这些标准对员工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和考核。

(5)工作分析有助于薪酬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从业人员因其付出劳动而获取的薪酬不是组织随意制定的,而是根据其从事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复杂程度、技能难易程度、职责轻重、劳动条件等因素而确定的。一般而言,工作复杂程度越高,该项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或能力就更多,工作在组织中相对价值就越大;工作职责越重要,该工作在组织中也更具价值。而工作分析过程正是通过全面收集有关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技能难易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并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从而科学的确定各项工作对于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明确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因此,工作分析的结果为组织薪酬制度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依据,确保了员工付出的劳动以及薪酬水平之间的动态平衡,保证了薪酬体系设计的内部公平。

(6)工作分析有利于公共部门员工的动态调配与安置。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安置是保证组织中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步骤。一旦组织将员工与工作的关系固态化,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其才能大于岗位要求或者其才能低于岗位要求的情形,这样,员工或者会因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而流失,或者因不能胜任工作而使组织的竞争力下降,进而使组织因此遭受损失。而工作分析信息对组织内各层次工作的内容、职责及其对知识、技能、个性特点等要求作了明确规定,能够从组织和员工个人角度判断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匹配,就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工作选择机会,提高员工对工作的适应性,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7)工作分析有助于劳动安全。工作分析为组织提供各类工作的劳动环境、职业危险等信息。通过工作分析,可全面了解不同工作的危险程度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从而采取劳动安全保护措施来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此外,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事故,工作分析的信息也能够作为危机处理的原始档案分析,有效的应对和处理工作中的紧急危险,使工作迅速转移到正规的工作流程上来。

(8)工作分析有助于公共部门的工作设计工作。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关系等有关方面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工作分析则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收集和分析工作目的、内容和职责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时、动态反映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促使各类工作在组织内的合理配置,进而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组织内配置和使用的科学化、合理化,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水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宪法学综合练习题304-30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练习04-30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同步自测与解答(第10-104-30

宪法学综合练习题404-30

法律文书期末练习104-30

宪法学综合练习题204-30

公共政策概论综合复习题(第7-8章)04-30

公共政策概论综合复习题(第1-2章)04-30

公共政策概论综合复习题(第3-4章)04-30

法律文书期末练习2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