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下列四种关于课本的优点的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 课本可以提供稳定的信息并可靠地传递给读者,但是不容易进行检验、评定和修改。
B. 课本包含有相对持久的信息,不像影视或播音之类的媒体,信息呈示较为短暂。
C. 使用课本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其便携、使用简单的特点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很容易地使用它,只要有阅读条件就可以使用,而不限于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D. 课本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余地,获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点上开始,它能被粗略地浏览或仔细地研习,能被泛读或跳读,因此允许学生自己控制信息呈示的速度。
2. 下列四种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 课本往往不能完全确定或详细说明其内容潜在的各种解释,因为它精简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
B.课本常常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来进行联想。而联想是按照个人经验产生的、会与作者的思想相互一致。
C. 尽管也要求学生主动地使用课本,但它并不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媒体。也就是说,学生不能在阅读课本时随时提问,发表感想,获得反馈意见。
D. 课本不擅长于连续运动或操作动作的信息传递,对于动作技能的教学存在先天的劣势,需要与其他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共同来实现有效地教学。
3. 选择课本包括这样四个步骤:识别目标、了解学生、审读课本和( )。
A. 课本与教学目标相配合
B. 对可能学习这门学程的学生做出相当粗略的估计
C. 对诸如内容及需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等做出评价。
D. 评估对学生的影响
4. 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教学板具有能写、能画、能贴、能擦的功能,是允许教师灵活地用来提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的重要媒体。
B. 在教师能够用投影、录像等视觉媒体授课的今天,原教学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媒体——教学板已成为明日黄花。
C. 讲台后面有块黑板,加上教师手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是近代教室和近代教学最明显的标志。
D. 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面直观地、方便地表达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笔记和复习。
5. 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为教学专门制作的模型并不都具有使学生感知学习对象的有关形态和结构特征,获得事物表象的功能。
B. 模型与实物、标本不同,它不是实际物体的本身,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实物为原型,经过加工而模拟做成的仿制品。
C. 教学模型与实物和标本不易得到,或它们不易带进教室,就可以制成,如地理课的沙盘模型、化学课的分子结构模型、物理课的发动机模型、生理课的人体模型等,因此,模型是一种三维立体的实物替代品。
D. 物体的模型可以是原型的扩大,也可以是原型的缩小,又可以是原型的简化,便于学生观察或“解剖”等练习,不仅能够帮助认识事物的外形,而且还能揭示事物的内部结构。
6. 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若满足使用大屏幕投影机对室内环境照度的要求,便不能满足学生看书写字时的环境照度要求
B. 将教学闭路电视信号接入教室
C. 能与计算机校园网相连
D. 在课堂上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或从网中调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量。
7. 多媒体的特性包括( )3条。
A. 多样性、集成性、表达性
B. 集成性、交互性、综合性
C. 集成性、表达性、交互性
D. 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8. 多媒体教室基本组成主要有( )、投影屏幕、扩音机等设备。
A. 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器、实物展示台
B. 扩音机、示波器、多媒体计算机
C. 大屏幕投影器、实物展示台、信号发生器
D. 消磁器、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器
9. 多媒体开发平台写作系统根据其创作特点可分为三种:( )。
A. 基于描述语言或描述符号的创作工具、 基于流程图的创作工具、基于时间序列的创作工具
B. 基于描述语言、描述符号的创作工具、 基于流程图的创作工具、基于任务为中心的创作工具
C. 描述符号的创作工具、 基于流程图的创作工具、基于任务为中心的创作工具
D. 基于任务为中心的创作工具、 基于流程图的创作工具、基于时间序列的创作工具
10. 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视频演示仪通过使用10倍以上的电动变焦镜头进行放大操作,可以清晰地显示图像的细节部分。
B. 视频演示仪对较大的被显示物也能非常方便地演示。
C. 视频演示仪有自动聚焦功能,不必每次更换显示物时再重新校对焦距。
D. 演示仪不能由计算机来进行遥控并记忆。
11. 下列关于三种常用屏幕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白基布屏幕的图像亮度低、对比度差。
B. 金属屏幕的反射率高、图像亮、对比度强。
C. 玻璃珠屏幕,它的反射率在白基布与金属膜之间。
D. 金属屏幕的视角范围最小,只有120°。
12. 校园内有线广播教育系统是通过( )将广播信号送到各个教室终端扬声器或校园内的多个扬声器,进而组成的广播网。
A. 激光盘、扩音器、线路 (导线、电缆、光缆)
B. 话筒、扩音器、收音机
C. 话筒、扩音器、录音机
D. 话筒、扩音器、线路 (导线、电缆、光缆)
13. 有线电视系统一般由( )等4部分组成。
A. 信号源、前端设备、传输网络与终端
B. 摄像机、前端设备、传输网络与终端
C. 信号源、前端设备、电话线与终端
D. 激光视盘机、前端设备、电话线与终端
二、判断题
1. 教学板具有能写、能画、能贴、能擦的功能,允许教师灵活地用来提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的重要媒体。甚至在教师能够用投影、录像等视觉媒体授课的今天,人们习称黑板的教学板仍然是班级教学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媒体。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 课本包含有相对持久的信息。课本的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余地,获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点上开始,它能被粗略地浏览或仔细地研习,能被泛读或跳读,允许学生自己控制信息呈示的速度,而不限于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 课本内容往往不能完全确定或详细说明其潜在的各种解释,因为它精简化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常常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来联想这些信息,这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很可能会是一种按照个人经验产生的联想,与作者思想是不同的。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 绘制图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正确无误,具有象征意义的科学性;
②简单明确,一幅图表只表达一个主题;图幅尺寸大至全体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看清楚;
③适当利用颜色对比,以增加图表的吸引力和分辨率;
④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绘制,有条件的还可以裱糊一下,使其美观和耐用。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 多媒体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 声卡用于处理音频信息。它可以把话筒、唱机(包括激光唱机)、录音机、电子乐器等输入的声音信息进行模数转换、压缩处理,也可以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的声音信号通过还原(解压缩)、数模转换后用扬声器放出或记录下来。MIDI是声卡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7. 地面接收系统的任务是接收卫星电视广播信号,主要由天线 (抛物面天线) 、高频头和卫星接收机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用增益较高的天线对同步卫星转发的电视调频信号收集放大,然后经高频头、卫星电视接收机对信号进行两次变频、放大、调频解调等技术处理,还原出视频(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8. 多媒体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9. 声卡用于处理音频信息。它可以把话筒、唱机(包括激光唱机)、录音机、电子乐器等输入的声音信息进行模数转换、压缩处理,也可以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的声音信号通过还原(解压缩)、数模转换后用扬声器放出或记录下来。MIDI是声卡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0. 多媒体投影器体积小、重量轻、亮度高,并有多种信号输入。当它与计算机连接后,可显示文字、数据,图形、图像等;当输入视频信号后,可播放电视录像、S-VHS视频信号、HDTV(高清晰度电视)等信号,做到一机多用。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1. 卫星电视节目收视的主要方法有:个体直接收视;单位或集体收视 (利用闭路电视系统) 和地面电视台差转为广播电视方式播出三种。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
1. 课本的优点
2. 课本存在的缺点
3. 有效选择课本的四个步骤
4. 图表内容的专门用途
5. 正确使用图表的方法
6. 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7. 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
8. 多媒体的特性
9. 多媒体教室的基本要求
10. 卫星电视系统的组成
11. 微格教学系统
四、论述题
1. 常用板书格式
2. 试述课堂教学的非言语性行为
3. 教学语言的类型
4. 导入课题的语言要求
5. 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
6. 课本的选择
7. 卫星教育电视的特点
8. 微格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9. 学习资源中心的功能
参考答案
一、1.A 2.B 3.D 4.B 5.A 6.A 7.D 8.A 9.D 10.D 11.D 12.D 13.A
二、(略)
三、1. 课本的优点是十分突出的。作为特殊的教学语言,可以提供稳定的信息并可靠地传递给读者,容易进行检验、评定和修改。其次,课本包含有相对持久的信息,不像影视或播音之类的媒体,信息呈示较为短暂。课本的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选择余地,获取信息可以从任何一点上开始,它能被粗略地浏览或仔细地研习,能被泛读或跳读,因此允许学生自己控制信息呈示的速度。此外,使用课本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其便携、使用简单的特点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很容易地使用它, 只要有阅读条件就可以使用,而不限于专门的时间和场合。
2. 课本存在的缺点也是明显的。课本知识的接受取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上失败的最大原因也许就是不善于阅读。课本内容往往不能完全确定或详细说明其潜在的各种解释,因为它精简化了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常常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来联想这些信息,这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很可能会是一种按照个人经验产生的联想,与作者思想是不同的。尽管也要求学生主动地使用课本,但它并不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媒体。也就是说,学生不能在阅读课本时随时提问,发表感想,获得反馈意见。课本不擅长于连续运动或操作动作的信息传递,对于动作技能的教学存在先天的劣势,需要与其他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共同来实现有效地教学。
3.美国丹尼森大学的莫里斯(Morris. C,1977)认为有效的选择课本包括这样四个步骤:
①识别目标。课本在多大程度上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配合是选择课本的首要标准。当课本内容出现与课程目标不相干或相矛盾的情况时,会造成学生迷茫。一般说来,宁可选择一本需要补充读物的课本,也不要选择一本包含着无关材料的书作课本。
②了解学生。由于课本的确定往往是在见到学生之前,加上学生特征对教学工作的含义又缺少精确性,所以教师一般只能对可能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做出相当粗略的估计,并且凭借这种估计去确定一本可接受的课本的最低要求。
③审读课本。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值得花时间去审读几本课本。在审读每本书的时候,教师可以对诸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易读性、版面设计,以及需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等各方面做出评价。
④评估对学生的影响。对课本效果的评估计是对前几个步骤的假设所作的验证。评估可以通过由学生对课本评定等级来进行;也可以从期末考试的精确分析中获得有关课本效果的评价资料。
4.图表在内容上有一些专门的用途:
.分析图:表明某些事实间的联系形式;
.统计图:进行多种资料的比较和分析;
.地图:显示特定区域的地理现象的;
.系谱表:显示由一定因素共同构成的某种网络结构关系;
.程序表:说明特定的组织状况或事件过程;
.编年表:反映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时间关系;等等。
5. 正确使用图表的方法:
①适时出示图表。在讲到相关内容之前,尽量不要把图表显示给学生,否则就会分散学生当时的注意力,而待后来真正需要使用图表时,他们就会失去新鲜感而不非常关注了。在呈示图表前,应当在学生造成一种急于想看到的思想情绪,帮助他们做好观察的心理准备。例如,在生物课上讲植物茎的形态时,教师先介绍:“在自然界里,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它们归结为几种类型呢?有些同学过去可能注意观察了。但是你们的想法是否有道理,只要和将出现的这张挂图上所画的植物茎的几种类型比较一下就清楚了。”然后把图挂起来,学生就会在一种期待心理的驱使下,力图找出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②用略图辅助主图。图表的篇幅无论怎样大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内容比较复杂的时候,图中难免有个别细小的部分不易为学生看清楚。例如,在动植物的挂图中,细胞组织的形态很小。如果在挂图上没有局部放大的内容,为使学生看清楚细节,教师可以临时在黑板上画一些略图,把局部的内容放大,或提前绘制一些“特写”画面,来辅助主图进行教学。
③图表与语言的结合。授课过程中, 教师一般都采用,一方面出示图表,一方面书写板书和语言介绍,三者有机结合的形式。发挥多种符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
6. 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杜菲(G.G.Duffy,1985)对在阅读和教学领域中,专家教师是如何来进行知识的语言解释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清楚的解释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集中注意有关,但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联系不大。所以教师对知识清楚地解释只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关键还在于学生的理解。因此,要使教学语言的作用得以体现,教师应注意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并启发学生思维。教学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如果不被学生接受,其预期的教学效果则不能达到。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外部形式,声调的高低适度,节奏快慢要合理,还要注意语言的可接受性。如果语速太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会使学生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迭,造成信息的遗漏、积压,而导致信息处理的障碍。如果信息发送太慢,跟不上学生大脑处理的速度,不仅会浪费许多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的精力涣散。故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有三层含义:启发学生注意学习任务;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积极思维;启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其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很多,如理论联系实际,生动的语言描述,正确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等。
7. 总结、归纳的语言都应力求凝练、严谨、实在和包含延伸性,用结晶性的表述,去引导学生对刚刚学过的新内容进行回味、咀嚼,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运用具有延伸性的语言,在于激励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寻找与课堂上所学内容相通的知识点,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8. 多媒体具有如下一些特性:
.多样性。多样性指的是多媒体采用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信息表达方式。
.集成性。集成性体现在信息集成性和技术集成性两个方面。所谓信息集成性指的是多媒体把大量的、不同类型的、独立的数字化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地表现在人们的感官系统面前,通过图、文、声、像多种信息渠道向学生传输教学内容;技术集成性则指的是多媒体还把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如文字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动画制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集成在一起,有力地支持多媒体丰富多彩的信息获取、表达和信息交流。
.交互性。交互性指的是人与系统的交互作用,即人的行为与计算机运行互相作用。这是多媒体最重要的一种特性。
9. 多媒体教室是供教师自己直接使用、进行课堂教学的地方。 因此,多媒体教室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①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单独使用,并把所显示的内容传送到大屏幕上。
②将书稿、图表、文件资料的原件及实物通过实物展示台传送到大屏幕上。
③播放音乐、影碟及教学录像。
④通过校园网调用各种信息。
⑤有话筒扩音装置。
⑥迅速处理、显示各种教学内容。
②兼容不同版本的教学软件。
⑦通过校园网开展网上课堂教学、进行网上交流。
④使用幻灯、投影进行常规教学,满足传统教学的需要。
10. 卫星电视系统包括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星载转发系统和地面接收系统三大部分。
(1)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
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包括节目调制发送设备、监测设备、遥控遥测设备及发送天线,它的主要任务是发送卫星电视节目、跟踪控制同步卫星、发送指令等。
(2)星载转发系统
星载转发系统是卫星电视广播的核心,它主要由电源、遥测指令系统、转发设备和天线四部分组成。转发器是电视广播的专用设备,它把上行信号经过频率变换及放大后,由定向天线向地面发射,实现远距离传输。
(3)地面接收系统
地面接收系统的任务是接收卫星电视广播信号,主要由天线(抛物面天线)、高频头和卫星接收机组成
11.微格教学系统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设施。一般用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模拟教学活动。进行微格教学的一般方法是:由受训者(人数以10人为宜)用10-15分钟的时间,对某个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或“授新课”进行试讲。试讲情况由录像机记录,指导教师和受训者一起观看,共同分析优缺点。由于这一训练活动只有很少人参加,时间很短,而且只训练掌握某一教学技能,所以称之为微格教学,也叫微型教学
四、
1. 常用板书格式有以下几种:
①提纲式。它按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顺序,提纲挈领地编排书写的形式.这种格式能突出教学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②词语式。它的特点是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通过若干含有内在联系的关键词语引起学生的连贯思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③表格式有些教学内容可以明显分项,教师据此设计表格,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提练出简要的语词填入表格。也可由教师边讲解边将关键词语填入表格。还可先把内容分类,有目的地按一定位置书写,归纳、总结时再形成表格。
④线索式。它又称流程式,是以教材提供的线索(时间、地点等)为主,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能把教材的梗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它的全貌有所了解。它对于复杂的过程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便于思考和记忆。
⑤图示式。在书写文字并辅以有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单线绘画等,组成某种文字图形。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许多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事物,往往一经图示,便容易理解了。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形成表象。
⑥演算式。它主要以数学运算符号来表达教学内容,文字少,逻辑性强。一般用于讲解数理化科目中的计算题。
2. 课堂教学的非言语性行为包括:
(1)位置移动
在课堂上,教师的位置移动主要指在教室里的走动和停留。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只一个姿势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课堂就会显得单调而沉闷。相反,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而又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走动也是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通过走动,教师可以发现某个学生或小组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答、释疑。
一般来说,在课堂上的走动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讲课时并不总站在一个位置上,而是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做练习、讨论、实验时,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在学生中间走动。这种空间距离的缩小,可以带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更为直接的心理接触与思想交流。教师走到学生跟前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交换对知识技能的认识。同时,在走动中除了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教师还可以了解情况,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走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的走动要有控制,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注意:一要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地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身体突然地运动或停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对教学内容分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缓慢地、轻轻地走动,而不是快速地、脚步很重地走动;三是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作。四是走动或停留的位置既要方便教学,又要兼顾学生的心理感受。当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或练习时,教师以在讲台周围走动为宜。停留时要离开黑板一点,以便变换正在黑板上写字的位置。在学生中间边讲边走动时,不要停留在教室的后端,因为这样教师的声音是从后面传来的,对学生听课有一定的心理影响。
一般来说,学生在答试卷的时候,不喜欢教师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更不喜欢教师在自己的身后或身边停下来。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需要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而教师的走动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一旦教师在他们的身边停下来,往往会造成他们情绪紧张,影响他们的思维活动。
(2) 身体的局部动作
教师身体的局部动作可以对学生的态度、情绪、学习等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①面部表情。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在走进教室时总是带着微笑,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教师的微笑中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头部的动作对于表达思想或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时,教师使劲地点头可以表示:“我知道了” 或是赞誉的态度;教师直视学生并轻轻地点头,表示正在注意和重视学生的回答,会促使学生更愿意谈起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②眼神交往。眼神对人的行为可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目光注视时间的长短可以视为是一种亲近程度的表现,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仇恨大小的表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话不面对全班学生,没有较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学生就不喜欢听此教师讲课,同时,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的目光中去发现他们对课程的反应。在对书、图表、投影等进行说明时,教师注意并控制学生的目光焦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时,教师的讲话内容不但要与图表等有关,而且必须用笔、教鞭等进行指示,边指边念出所指示部位的名称,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反应的目光。
(3)适宜停顿
有人说,沉默是一种无声语言。在教学上,适当的语言停顿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讲述一个重要事实之前,教师做一个短暂的停顿,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停顿中,教师要注意掌握时间的长短。三秒钟的停顿可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但二十秒钟或更长时间的沉默则会使人难以忍受。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总是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而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会再次停顿,提供进一步思考的时间,促使该学生和其他学生把问题理解得更全面、深刻。在对一个新知识点进行分析之后,或对一个问题演绎、推理之后,教师也要有一个适当的停顿,以使学生回味、咀嚼、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一节课中恰当地进行停顿会使人感到有节奏感。教师不停顿地讲述45分钟,不给学生留下思考余地的做法,肯定不是可取的教学方式。
(4)示范操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各种态度、情感、行为与操作都对学生有着一种无言的示范和楷模作用,有些可能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财富。从教师的实验操作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规范的技术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教师的态度情感的积淀,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深情,对人类事业的追求以及形成高尚的情操。
3. 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划分,教学语言可以分为叙述性说明、描绘性说明、论证性说明、启发性说明和解释性说明五种类型:
①叙述性说明。指有条理地向学生叙述科学事实和原理。这种方法多用在理科课程中。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时,教师必须条理清楚,对于过程的顺序、事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明确具体的交代;其语言节奏宜舒缓,遣词造句要通俗易懂并且形象生动,充分发挥语言直观的作用。
②描绘性说明。指在叙述性说明的基础上增加许多修饰的成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以使他们更好地感知教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教师的语言除了条理清楚外,还要丰富并带有感情色彩。教师可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所描绘的事实、事件、故事情节等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其语调、语速随着内容的变化,高低适度、舒缓得当,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学习的兴趣。
③论证性说明。指教师有步骤地向学生解释说明问题,通过实例得出概念,或通过现象、事实推导出结论,形成概念、法则和原理。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教师语言的逻辑性要强,要充分说明各种事物、现象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把其主要特征和共性呈现出来。在做结论时,语言要简练、准确,具有高度概括性。
④启发性说明。一般用在复习巩固阶段师生相互问答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以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的回忆;或通过教师提供的启发说明的材料,与问题建立起联系,从而得到较圆满的回答。通过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启发说明的运用,教师可在知识的现象和本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的了解从一般现象进入到对本质的理解。
⑤解释性说明。指在师生互问互答的讨论中或教师的自问自答的讲解中,教师对研究对象(包括事实、结论、技能的规则等)进行解释和正确说明的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要求语言简练,一针见血地道出问题的实质,并且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4. 在导入课题前,教师需要先激活学生先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用以作为新知识学习的同化点。研究表明,在回顾先前知识方面,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意识到回顾先前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来进行这种活动。在教学生小数、百分数和代数问题之前,有经验的教师花在回顾整数运算和分数上的时间比缺乏经验的教师多,他们知道何时需要回顾先前知识。如果他认为学生有可能忘了某些先前的重要概念,就会回顾这些知识。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忽略做这样的分析。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说:“记得我们已经学过..”,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则可能说“今天我们开始讲...”。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引人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通常采用导入式的方法,即从几个实例出发,慢慢地引人要讲的教学内容。一些新材料的呈现基本上是通过言语表达或演示实验的形式进行的。缺乏经验的教师可能一上课就开始讲一些难以理解或使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而没有注意到学生是否进入了课堂学习的状况。
因此,在导入课题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告知教学目标,初步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目的。同时,教师需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教学语言应富有感染力,既要清晰流畅、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这样的教学语言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起共鸣, 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无论是对实物的演示说明,对操作过程的指导,还是对实例的解释说明,教师都应选择最恰当的语句,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教学内容,点明主题。
在通过审题、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促使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联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在以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这样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容易引起联想,活跃他们的思维,调动起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都要确切恰当、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实事求是,同时也要注意生动活泼、风趣幽默。
5.在进行课堂讲解时,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分别运用不同类型的说明语言。麦克唐纳(R. E. Macdonald, 1991) 认为教学语言使用着三类不同解释类型:描述性解释,详述一个过程;释意性解释,陈述术语概念的含义;原因探讨性解释,分析为什么或因果关系。并认为这三类知识的解释方式概括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陈述某个新知识时的不同方式。他提出了在解释知识时,教师应遵循的六条教学语言原则:
①对解释的目的必须清楚,它是描述性的、释意性的、原因性的,还是三类结合。
②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解释方式。
③当进行释意性的解释时,教师应确保其陈述的步骤详尽。比如,被减数就是从此数中减去减数的数。但是,教师要注意一点:同义关系与例子的运用对解释有用,但它不能替代一个术语的详细分析。
④避免解释时的语义循环。在定义一个术语时,教师应避免同义词。例如,“睡觉是处于睡眠状态。”
⑤在描述性解释中,教师可将一个过程分成许多步骤,然后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的解释。
⑥在原因性解释方面,教师应力求做得全面。
6.从出版的众多书籍中选择其一作为课本,用于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媒体,那么,进行鉴别和选择肯定是需要的。美国丹尼森大学的莫里斯(Morris. C,1977)认为有效的选择课本包括这样四个步骤:
①识别目标。课本在多大程度上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配合是选择课本的首要标准。当课本内容出现与课程目标不相干或相矛盾的情况时,会造成学生迷茫。一般说来,宁可选择一本需要补充读物的课本,也不要选择一本包含着无关材料的书作课本。
②了解学生。由于课本的确定往往是在见到学生之前,加上学生特征对教学工作的含义又缺少精确性,所以教师一般只能对可能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做出相当粗略的估计,并且凭借这种估计去确定一本可接受的课本的最低要求。
③审读课本。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值得花时间去审读几本课本。在审读每本书的时候,教师可以对诸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易读性、版面设计,以及需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等各方面做出评价。
④评估对学生的影响。对课本效果的评估计是对前几个步骤的假设所作的验证。评估可以通过由学生对课本评定等级来进行;也可以从期末考试的精确分析中获得有关课本效果的评价资料。
7. 卫星教育电视的特点:
(1)电波覆盖面大,利用率高。卫星距地球赤道垂直高度达到3.6万公里,星载转发器用定向天线把信号电波聚集成一定形状的窄波束,张角仅1°~3°,所以能比较均匀地辐射到覆盖区内,并且使服务区中心和边缘地区的电波场强只相差3~4dB。
(2)信号质量高且稳定,有利于改善接收质量。卫星电视传送环节少,信号质量受设备噪声的影响小。由于来自卫星的电波入射角大,基本不受山峰和建筑物的阻挡,因此能减少阴影和多次反射的影响。
(3)信号容量大。卫星电视采用微波频段,其频段很宽,而且一颗卫星上可以设置多个转发器,所以容量很大;一个同步卫星的转发器可同时转发十几路电视或几万路电话。
(4)投资省、费用低。据亚洲广播联盟对各成员国的估算,对国土面积接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利用卫星电视广播比建设地面广播电视网节约60%以上的建设投资。
(5)扩大教育规模。运用卫星教育电视可以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农业技术教育、医疗保健教育及科普教育等。同时,卫星电视教育可以选择最优秀的专家教授讲课,采用最好的课件及教学手段,同期培训成千上万的学生,扩大教育规模和效率。
(6)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重要传递途径之一。
8.微格教学是训练学生掌握技能的有效方法。要保证微格教学训练确有成效,有赖于教师课前的精心策划和课中良好的组织工作。其工作流程为:确定开课形式—选定训练课题—提供范例标准—组织试教录像—指导反馈评价。
(1)确定开课形式
微格教学可用多种方式进行,主要有:
①单独授课形式。这是国外一些大学培养教师普遍采取的一种形式,我国也有一些教育学院用作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课程。微格教学课程有作为公共课程开设和分专业开设两种方式。在课程中,通常把复杂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分解,组成系统的教学技能体系,学生通过对各种教学技能逐一学习并演练,达到系统掌握的目的。这种开课形式学生实践的量多面广,系统性好,是微格教学的发展方向。但它要求有完善的教学训练设施,有与之配套的文字和音像教材,有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
②作为教法课程的一部分就是把微格教学作为教学法课的一项课内实践内容。这是我国目前各级师范院校采用较多的形式。受课时的限制,学生训练的课题要注重典型性,体现具体学科的教学特点,并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这是一种有重点的教学技能训练,对掌握学科特定的教学技能有帮助。
③作为教学实习的一部分在教学实习中用部分时间作微格教学,学生演练的内容与即将实习试教的内容一致。这种形式实质是运用微格教学的录像反馈提高实习预讲的质量。这种形式学生演练的实战感强,容易进入角色,组织与实施也容易。
④作为第二课堂开设在暂时未能列入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例如安排在教学实习之前,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这种形式不受课时限制,实施起来较灵活。
(2)选定训练课题
就是确定训练目标。训练课题的选择与开设课的形式和学科专业有关。作为公共课程开设的微格教学通常选择以基本教学技能为目标的课题系列,并注重课题的通用性和系统性。例如把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以下几项: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技能、非语言表达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示范演示技能、媒体运用技能等,一项技能为一个微型课题,学生根据每项技能的要求自选内容或由教师指定内容范围进行演练。
分专业开设的微格教学课程或在教法课中开设的微格教学,通常选择以学科性教学技能为目标的课题。例如语文课的拼音教学技能、词语句子讲解技能,数学课的概念教学技能、例证教学技能等。教师往往指定教学内容或内容范围,以求通过典型内容的教学训练掌握该类内容的教学技能,在训练中并辅之以基本教学技能的演练。课程开设时,课题选择可以是基本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技能各占一定比例。作为教学实习预讲的微格教学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把课堂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按阶段设定微型课题。例如:导入新课、概念讲解、原理讲解、巩固运用知识、归纳小结等。也可针对各实习生的弱点设定课题。作为第二课堂开设的微格教学则可根据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灵活确定课题。
(3)提供范例标准
即向学生提供技能规范的样板,让学生学习、观摩和模仿。范例的模式有符号模式和直观模式两种。
①符号模式就是用文字表述的技能规范,包括教学技能理论、技能评价标准及示范教案等。教学技能理论包括有关教学技能的分类,每类技能的概念、功能特点和应用目的、类型与构成、运用的原则和要求等。技能评价标准是根据应用技能的原则和要求制定的评价标准,并设计成量表形式,以便对技能的掌握情况作量化评价,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的方法。微格教学教案的格式有别于一般教案,它应强调要训练的技能及课堂教学程序,以便学生更好地区分技能和应用技能,并按要求组织教学,达到训练目标。
②直观模式是通过动作和音像表述技能规范,有正面示范和反面示范两种,其形式包括:
.教师的示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配合技能理论的讲解运用语言、态势和演示动作示范。
.音像示范通过技能范例音像教材向学生提供示范,这是主要的示范形式。
录像教材的制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各科优秀课堂教学录像片,选择其中与特定技能相关的典型片段按需要编辑而成;另一种是专门摄制。此外,纯语言表达的教学技能也可以用录音教材示范。
(4)组织试教录像
其主要工作有:组织微型班,安排摄像时间、地点,配备摄像员等。微型班由试教者与模拟学生组成,以每班不超过10人为宜,每人试教时间不宜多于15分钟。在配有多间微格室的条件下,可多组同时试教。如果每室摄像机固定,统一由中央控制室控制摄像,则可省去摄像人员。
(5)指导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的目的一是使试教者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教学,以便进一步提高;二是使参与者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的组织形式有:组内评价、异组评价和大班评价。
9.学习资源中心是学校中学习信息最集中的场所,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与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功能如下。
(1)资源共享
学校的学习资源中心是为全校师生服务,资源能为多数人共享,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作用。特别是上网的学习资源中心,资源更能为网上更多的学习者共享;本校师生也能取得网上更多的信息资源去学习,真正起到了资源共享的功能与作用。
(2)个别化自学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速,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学习资源中心有丰富的多种媒体的信息资源,为学习者个别化自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教师通过自学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自学,能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这对改变当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能起很大作用。有了学生自学的条件与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完全可讲少一些、精一些,甚至减少一半讲课时间,将这些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资源中心去进行自主的学习,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3)促进素质教育
过去应试教育,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和背,目的是应付考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学习资源中心为学生提供课堂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场所,学生能在这里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利用多种媒体去扩充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接触社会上更新更广的信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素质教育,可起重要作用。
(4)补充与充实课堂教学
当前学校的教学方式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具有多种媒体的学习资源中心,能为课堂教学起充实作用和补充作用。教师利用资源中心的资源进行备课,也可借出资源中心的媒体到课室中去展示,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媒体与方法。学生在课后按教师的指导到资源中心去找资料,完成某种探究性的学习与作业,使资源中心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另外,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资源中心的条件,有些教学内容的教学可在学习资源中心进行,成了课堂的重要补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crew是单数还是复数04-30
鹤蝉琴一语鸣鸟一求这八个字组成两个成语04-30
如图所示,一根跨过一固定水平光滑细杆O的轻绳,两端各系04-30
如图所示的是小强同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04-30
下列成语出自我国历史上哪一次著名的战役四面楚歌,一04-30
用细线拴一个球,并把它悬挂起来,使球能在竖直平面内摆04-3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审美过程中04-30
reply用法和固定搭配04-30
有云和鹤的四字成语04-30
improvement的动词形式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