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
3.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学生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学生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6.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7.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8.前排中间效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排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各方面表现更好,更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9.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10.显性知识:以学科课程类别以及具体课程内容等法定知识或法定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知识。
11.隐性知识:以学校生活经历以及学校文化熏陶等非正式教育影响所教给学生的知识。
12.从众行为: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1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14.文化失调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受到破坏的现象。
15.伴生性教育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
16.失误性教育问题: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导致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7.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当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不能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制度在功能上表现出混乱和失效。
18.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19.社会化失败: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是对社会目标的背离。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
1.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
2.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3.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错,孔德、涂尔干等人。
4.教育社会学家研究自杀现象,关注的是某个人为什么会自杀。
错。关注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
5.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
6.教育社会学与一般教育学不同之处在于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
错。不能将学校成员的行为看成是纯个体行为,应视为一种社会行为。
7.教育社会学家对社会事件的关注重点是一种个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关注的是个人行为所赖以发生的社会环境以及这种行为的群体特征与功能.
8.强调价值中立,确立社会行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者是涂尔干。
错.是韦伯。
9.教师职业的最基本内涵主要是他所扮演的“教育者角色”。对
10.在小学阶段评价手段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的权威影响较大。对
11.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权威影响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加大。对
12.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中,教师评价手段和专业素质在对其权威影响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错。不一致,评价手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影响减少,专业素质则相反。
13.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
14.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
错。学生成绩的高低还与成就动机、价值导向等因素的影响。
15.作为课堂控制的手段,惩罚是最好的手段。
错。是种消极的控制手段。
16.课程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主要依赖于显性控制机制。
错。显性控制机制和隐性控制机制。
17.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错。隐性知识
18.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制度常常被认为是“文明社会”或先进社会的一个特征。
错。教育制度作为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规范系统,是最古老的制度之一。
19.社会整体渐变是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错。社会整体渐变是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
20.社会整体渐变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
错。社会整体渐变的作用在于促使教育制度进行某种局部调整,但它不是以改变教育制度整体面貌为前提的具体调整。
21.由于教育准备不当导致的毕业生“学非所用”、高材低用等是“反教育”的失范行为。对
22.教育公平就是教育平等。
错。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而教育平等是指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
23.学校中的“三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
错。一种失范性教育问题。
24.教育在本质上是一个改造观念的过程,观念转型将直接诱发教育失范。
错。也可间接诱发教育失范。
25.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对
26.过程性教育问题是指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教育问题。对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行动、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育制度、
2.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
3.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的新趋势。
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
在国际比较研究基础上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与理解;
关注生态环境的研究。
4.简述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行为特点。
教师行为的道德性 教师行为的规范性 教师行为的抽象性和模糊性 教师行为的自律性
5.什么是教师角色社会化?其内容包括哪些?
教师角色社会化是指某些人成为教师职业的成员,并逐步担当起合格教师角色的过程。
其内容包括:内化教师职业道德、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养成教师职业态度。
6.简述学校中失范行为的类型。
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价值取向失范行为 情感型失范行为 传统型失范行为
7.简述差异交往说
由美国犯罪学家萨色兰德提出,他认为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何社会化取决于他们与谁交往。个体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他与该群体的交往越密切学到的犯罪手段就越高,犯罪动机就越强,犯罪的可能性也越大。
8.简述手段—目标说
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他认为是社会手段和目标的不统一造成了极度的紧张,从而引起越轨行为。
他认为社会在文化上为每一个人都规定了合法的正确目标,但社会并没有在结构上为每一个人提供合法的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这样就会使人产生挫折和紧张,在没有合法手段时就会用非法的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从而出现越轨行为。默顿指出越轨并非是唯一的选择。
9.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包括哪几类?
反抗行为、从众行为、时尚趋求行为、嫉妒行为
10.简述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11.为什么说教育具有控制人口的功能?
教育改变了生育观念,为控制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这在客观上要求她们少生少育
教育年限的延长也在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
12.教育平等的含义.
人即目的、教育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差别性对待原则
四、论述题
1、根据你的体会谈谈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
从传统层面看在经济至上的社会,教师传统权威会因经济待遇较低而减少;
从专业层面看,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师专业权威的获得、巩固和发展变得困难;
学生的年龄差异、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权威。
2、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明星往往成为他们的偶像性重要他人。各种明星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视为学习的榜样。
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其影响方式是突发的、短暂的,但又是刻骨铭心的。
学校教育中要正视这一现象,加强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课堂控制,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密切关注学生的暗示,修正自己的行为。;
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
尽量控制教学程序的严密性;
做到前台与后台的一致;
维持教师集体的高度团结
4.试析网络技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
(1)网络对儿童现社会化、道德发展、学业成绩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从正面看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增进学生知识面的作用;
从负面看不健康的媒介内容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媒介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导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使儿童在社会学习方面无所适从;存在教育功能失调现象:所体现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方面往往与学校、家庭甚至社会主流文化相背离。
过多地将时间消磨在网络上上也会影响到学业时间。
(2)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辅助于技术的控制和法制的约束等。
5.试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及对此的看法。
主要表现:
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
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均等
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新趋势如贵族学校的出现等。
教育系统的外部原因:城乡差别、重男轻女思想、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别
教育系统内部原因:制度化教育、应试教育、教育指导思想、学业成败标准
由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所限,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必然现象。对此不重视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稳定,将它理解为教育上的平均主义也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6.联系实际,就当前教育公平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教育公平是一个主观概念,涉及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伦理、道德、经济、文化、政治等五个方面内容,是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
目前,在教育制度的合理性、公正性、教育平等问题上我们都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社会活力的最初表现。
教育中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并不是消灭教育不公平,而是通过合理的操作去控制教育中不公平的过程与结果。
当前解决教育中不公平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则之二是通过尽量加快对于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逐步逼近教育公平。
7.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具有专门知识 提供专业服务 具有专业自主 接受专业教育 信守专业道德
有以上相近方面论述即可给分
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措施。(有所展开给4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艺术学概论》综合练习题(填空题)04-30
电大《商务谈判实务》综合练习(三)04-30
电大《商务谈判实务》综合练习(四)04-30
电大《知识产权法》综合练习(6)04-30
电大《现代金融业务》综合练习04-30
陕西电大《监督学》综合练习题04-30
电大《商务谈判实务》综合练习(一)04-30
电大《商务谈判实务》综合练习(二)04-30
电大《知识产权法》综合练习(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