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1(1——3章)
一、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BCD 4、ABC 5、ABCD
6、ABCD 7、BD 8、ACD 9、ABD 10、AB
11、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 18、BC 19、AB 20、CD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材11页)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二次飞跃及第二次飞跃的意义? (教材13——14)
答题要点:(1)是哪二次飞跃
(2)第二次飞跃的意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界定;
党的理论创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3、为什么在搞清楚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答:因为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在我们的观念中,存在着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造成了对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解;第二,在我们的实践中,受错误观念的影响,照抄照搬前苏联模式,没有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推进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大胆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纠正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偏差,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4、如何理解“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
答: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种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手段的识,使长期以来人们将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中的误解得以澄清,从根本上说明“把市场经济当做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由
此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发展。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教材9页,12页)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看:
(1)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的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因为: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教材24、26页)
答: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
(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才能接受时代挑战,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伯全面发展。
3、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教材40—37—40页)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2(4——6章)
一、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D
6、BD 7、ABCD 8、ABC 9、AB 10、ABCD
11、A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
16、AC 17、ABCD 18、ABCD 19、ABC 20、AB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教材50页)
2、为什么说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公有制经济作用这方面说。 教材62——63页)
3、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教材66页)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材75页)
二、 论述题
1、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教材52页)
答:(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教材66——67页)
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解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重注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3、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强调。(教材77页)
答: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
(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和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3(7——10章)
一、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D 7、ABC 8、 CD 9、BCD 10、ABCD
11、ABC 12、ACD 13、ABCD 14、A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BCD 19、ABCD 20、ABC
二、简答题:
1、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材95——96页,要综合起来)
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题,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此我们应该:
(1)继承优秀民族文化,发扬优良文化传统。因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母体和载体,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2)以开放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为民族精神注入新内容
(3)要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
2、怎样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教材110页,第2小节,四个方面)
3、为什么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教材120页,3条)
4、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教材135页,最后一节)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教材93——97页)
答:“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起着统摄和支配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核心。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试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教材第八章)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是以小康社会为基础的更为全面的目标模式。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深化。原来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在是提升为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的一个长期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世纪头20年,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较近的阶段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要努力坚持的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条件。只要让社会更加和谐,解决好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条件。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营造和提供一种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机制,这是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3.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教材142页)
答:(1)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是由要长期保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断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就成了在全国执政的党。党在执政的50多年时间里,总的来说工作是努力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过失误,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挫折。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着十分艰巨的领导任务。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并且领导人民按照预定的目标取得成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4)党在执政之后的所有实践活跃,都是围绕着执政来展开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4(1——10章)
一、多项选择题
1、CD 2、ABD 3、ABCD 4、AC 5、AB
6、BCD 7、ABC 8、ABCD 9、ABC 10、AB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 15、ABC
16、BCD 17、ABCD 18、BCD 19、BC 20、ABC
二、简答题: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材11页,第3小节)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教材32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材58页,第二节)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教材87页,3条)
三、论述题: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教材49页)
2、试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第八章综合性)
答题要点: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1)维护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维护公平和正义是我们党执政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3)维护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与不公平、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对照,社会主义就是公平与正义的社会。
3、为什么说中国要搞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材132——134页)
答:(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
(5)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铸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现代教育原理》 期末综合练习二04-30
电大《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综合练习及04-30
电大《资源与运营管理》形考作业二04-30
电大《资源与运营管理》形考作业一04-30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多选题部分)04-3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综合练习三04-30
电大《现代教育原理》期末综合练习三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