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题三
一单选题
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答案是: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5年,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
A、392.94 B、561.89 C、981.96 D、2267.43
答案是: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 )
A、安顺市 B、铜仁地区 C、六盘水市 D、黔东南州
答案是: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还帮助( )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 C、苗族、布依族、瑶族 D、侗族、彝族、水族
答案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 )
A、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5年的三、一、二。
B、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5年的二、三、一。
C、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5年的二、三、一。
D、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5年的三、二、一。
答案是: A 二多选题
1.贵州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
A、举办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培训; B、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C、采取录、转、聘等倾斜政策,扩充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D、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三校一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答案是: AB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放后,贵州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搜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 )
A、《苗族古歌》 B、《西南彝志》 C、《水书》 D、《长恨歌》
答案是: 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贵州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条例的目的是:( )
A、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中立法权的具体体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进行一系列的法制配套工作的主要环节;
B、是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主体民族更好地实行区域自治的需要;
C、是巩固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
D、是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健康发展及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措施。
答案是: AB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民族中哪些属于贵州的世居民族?( )
A、鄂伦春族 B、瑶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答案是: B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答案是: AB 三填空题
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 )、( )、(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答案是: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贵州是一个多民族( )和一些民族( )的省份。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 )活动而形成的。
答案是: 交错杂居---成片聚居---迁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贵州省2005年末总人口为( )万人,人口密度为( )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有所下降。
答案是: 3931.12---2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 )、彝、( )、( )、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 )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
答案是: 土家---仡佬---水---羌---37.84---苗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际上一般将( )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 ),成为该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答案是: 65---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 )、( )、壮侗、藏缅等语族。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 ),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答案是: 普通话---苗瑶---汉语普通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5年全省共有( )个自治州、( )个自治县和( )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2%。
答案是: 3---11---253---5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 )、仡佬、水、( )8个民族。
答案是: 彝---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 )、( )。
答案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 )自治县。
答案是: 三都水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 )自治县和( )自治县;安顺市管辖的3个自治县是( )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 )自治县。
答案是: 道真仡佬族苗族---务川仡佬族苗族---关岭布依族苗族---紫云苗族布依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 )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 )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 )自治县。
答案是: 沿河土家族---玉屏侗族---威宁彝族回族苗族
四简答题
1、解放后贵州的人口发展出现了哪些主要变化?
答案是:
(要点提示):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是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另一方面是外地人口的迁入。解放后,贵州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1949?2005年,总人口3931.12万,人口密度223人/平方千米。
1949?1959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加上各地人口加入全省人口增至1743.96万人。1960?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口减少为1623.53万。1962?1975年,经济复苏,加上“三线”建设时期人口大量迁入,人口增至2530.95万人。1976?2005年,实行了计划生育,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仍增到3931.12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简述贵州解放后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
答案是:
(要点提示):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9.45%。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3.41%。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6.00%。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34.70%。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再次上升为37.84%。
3、 贵州少数民族在宗教方面有何特点。
答案是:
贵州少数民族有信仰多种宗教的特点。苗族、瑶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彝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存在着崇拜原始宗教的情况。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苗族、仡佬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和相处过程中,又不同程度的受到汉道教传播和影响。贵阳、安顺、遵义等城市的回族和一部分外来经商的维吾尔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部分群众又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4、 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答案是: (要点提示):解放前,少数民族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加强民族工作,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1.89亿元。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②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就
③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④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中央电大《刑法学专题研究》平时作业一04-30
新疆电大《外国文学专题》形考作业(2)04-30
河北电大《管理方法与艺术》形考册(1)04-30
河北电大《管理方法与艺术》形考册(3)04-30
河北电大《管理方法与艺术》形考册(2)04-30
重庆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4)04-30